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占我国天然草地的40%,研究其温室气体源汇强度及驱动因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西藏纳木错地区开展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的生态系统呼吸、CH4和N2O通量观测,生长季内的观测表明: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呼吸分别为(283.7±14.4) mg·m-2·h-1和(275.7±20.6) mg·m-2·h-1,低于有机质丰富的沼泽化草甸,为(591.6±53.2) mg·m-2·h-1。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均是CH4的汇,其生长季均值分别为(-84.9±7.6) μg·m-2·h-1和(-39.2±4.6) μg·m-2·h-1;而沼泽化草甸是CH4的源其均值为(149.2±34.2) μg·m-2·h-1。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均为N2O的源,生长季排放量分别为(7.3±2.8),(3.0±1.1)和(2.2±4.3) μg·m-2·h-1。土壤水分总体控制着高寒草地CH4通量的时空变化,在土壤水分含量约大于30%的沼泽化草甸表现为CH4的排放源,而在土壤水分含量低于30%的高寒草原和草甸表现为CH4的汇;生长季水分含量越高,对CH4的吸收越弱。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态系统CO2通量年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灌丛生态系统是广布于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植被类型,它是青藏高原大气与地面之间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区域生态系统碳平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采用涡度相关法对青藏高原高寒灌丛CO2通量进行连续观测(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结果表明:2003,2004和2005年高寒灌丛年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分别为223,277和61g CO2·m-2·a-1,3年平均CO2值为187g CO2·m-2·a-1;与其他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类型相比,在为期3年的研究时段海北地区高寒灌丛生态系统表现为大气CO2的汇。  相似文献   

3.
草地是云贵高原的重要植被类型,与其他地区研究相比,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CO2交换过程和驱动机理的研究较为薄弱。基于涡度相关系统对云贵高原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的连续高频数据(2017年10月-2018年8月),分析了该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日尺度上CO2通量具有显著的变化特征,为明显的单峰型变化,白天净吸收,夜晚净排放。季节尺度上,每月均为碳吸收,吸收速率呈春夏高,秋冬低的特征,吸收峰值出现在6月,最低值在1月,且生长季的碳吸收变化幅度比非生长季大。影响CO2通量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太阳辐射、气温、土壤温度和风速,综上,云贵高原草地生态系统CO2通量对温度较为敏感,温度升高可提高其固碳能力。总的来看,该生态系统是一个明显的碳汇,研究时段内净碳吸收量为425.14 g CO2·m-2。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碳素变化的贡献,通过便携CO2/H2O红外气体分析仪EGM-4研究腐熟羊粪、磷酸二铵和生羊粪处理下青海草地早熟禾(Po apratensis‘Qinghai’)草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并测定草地土壤温度、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肥料种类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差异显著。与各处理对照呼吸速率相比(1.27,0.99和0.42g CO2·m-2·h-1),适量腐熟羊粪表现为促进土壤呼吸(1.72,1.53和0.69g CO2·m-2·h-1),而化肥在盛花期时抑制土壤呼吸(0.99g CO2·m-2·h-1),成熟期时对土壤呼吸无影响(1.16g CO2·m-2·h-1),枯黄期则促进土壤呼吸(0.72g CO2·m-2·h-1)。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有机质含量呈指数正相关,与0~10cm土壤含水量呈线性关系。腐熟羊粪处理提高了Q10,而磷酸二铵和生羊粪对Q10无影响;磷酸二铵和腐熟羊粪处理的土壤呼吸与土壤含水量相关系数比生羊粪的高。有机肥降低了土壤呼吸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系数,而磷酸二铵对其无影响。腐熟羊粪可以提高土壤对土温的敏感性而降低土壤呼吸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位于山西省右玉县农牧交错带的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短期内不同水平的氮添加对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CO_2交换的影响。试验设置8个梯度0、1、2、4、8、16、24和32 g N·m-2(分别表示为N_0、N_1、N_2、N_4、N_8、N16、N24和N32)。采用静态箱法对草地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ER)进行测定,同时监测10 cm表层土壤温度和含水量。试验结果表明:短期氮添加(N32除外)显著增加农牧交错带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ER和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EP)在整个生长季均随氮素添加水平的上升呈单峰型变化趋势,在N16和N24处理下的生态系统CO_2交换达到最高,而N32显著降低了NEE;不同氮添加水平下,ER和GEP相对NEE更为敏感;表层(0~10 cm)土壤温度与含水量影响生态系统CO_2交换,表现为:土壤温度(10 cm)与ER呈显著正相关(R^2>0.1,P<0.05),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与NEE和GEP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R^2>0.1,P<0.05)。因此,短期不同水平氮添加增加了农牧交错带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净碳吸收,对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碳的源/汇功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邢鹏飞  李刚  赵祥  董宽虎 《草地学报》2019,27(6):1667-1676
山西省草地是我国草地碳储量精确估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为探究山西省暖性草地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区域差异,本研究调查和测定了该省2个气候区(晋东南半湿润区,晋西北半干旱区)暖性草地群落特征和生态系统碳密度。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区的环境差异影响了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积累和土壤碳输入,造成2个气候区碳密度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为降水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晋西北平均植物多样性指数略高于晋东南;晋西北和晋东南平均地上生物量分别为384.28 g·m-2,522.83 g·m-2,平均地下生物量分别为1 411.02 g·m-2,1 643.81 g·m-2,晋西北均低于晋东南;平均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别为7 911.48 g·m-2,9 080.43 g·m-2;其中植被地上部分、根系和土壤碳密度占比分别为1.4%~2.1%,12.3%~24.7%,73.6%~85.9%;晋东南地区暖性灌草丛类草地生态系统碳密度最大,为10 102.23 g·m-2。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化通常是多种环境条件同时连续地发生变化,而多因子的控制实验并不能完全模拟环境的变化且其通常需要耗费很高的成本。应用模型可以加深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应用陆地生态系统(TECO)模型模拟黄土高原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在CO2浓度、温度和降水改变情况下生态系统碳动态,探讨黄土高原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碳动态对未来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异养呼吸(Rh)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生态系统碳净交换(NEE)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趋势,除农田系统的Rh对温度响应的拐点在当前温度,其余对温度响应拐点在增温4 ℃,此时系统固碳能力最高。降水和CO2浓度增加改变生态系统NPP,Rh和NEE对温度变化的响应。随着降水增加,生态系统对温度响应更敏感;草地生态系统NPP,Rh和NEE对温度变化响应拐点发生改变,而农田系统无变化。CO2浓度升高使农田生态系统NPP,Rh和NEE在增加4 ℃情景下,对温度变化响应不敏感。增加降水和增温对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NPP、Rh和NEE交互作用相对强度最大,分别为51.0%和30.0%、51.3%和16.6%以及-46.1%和-28.9%;增雨和增加CO2浓度对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NPP、Rh和NEE交互作用相对强度最小,分别为2.4%和7.5%、3.7%和3.4%以及8.1%和-9.0%。三因子交互作用对生态系统NPP,Rh和NEE没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农田相比,草地生态系统碳动态对气候变化交互作用响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涡动相关技术对2009,2010和2011年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观测和分析表明,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6月、7月和8月为CO2的强吸收期,4月、5月和10月为CO2的强释放期。计算得到3年的CO2净吸收量分别为134.5,151.3和194.4 g CO2/m2,平均吸收量为160.0 g CO2/m2,在区域起着碳汇的作用。生长季节,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t ecosystem CO2 exchange, NEE)与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以及地表长波辐射呈负相关,气温在0~7℃范围内NEE随气温增加线性减小,当温度大于7℃时,NEE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非生长季节,NEE与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以及地表长波辐射呈正相关。当地表反射率在0.2左右,NEE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当反射率超过0.3时,NEE接近最大值,并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李渊  王涛  周莹  杨倩  沈禹颖 《草地学报》2015,23(4):703-709
为探究栽培草地生长季N2O释放规律与其土壤水分、温度及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的关系,在黄土高原旱塬区,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早熟禾(Poa pratensi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草地生长季N2O释放通量季节动态。结果表明:3种栽培草地生长季N2O释放通量差异显著(P <0.05)。早熟禾草地N2O释放通量最高,红豆草草地次之,紫花苜蓿草地最小。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3185~0.4943,-0.4962~0.4755,-0.3167~0.4620 mg·m-2·h-1。生长季内早熟禾草地N2O累积释放通量显著高于紫花苜蓿和红豆草草地。3种栽培草地N2O释放通量在花期出现峰值,在再生期出现吸收现象。早熟禾草地N2O释放通量主要受土壤水分影响。2种豆科栽培草地N2O释放通量主要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魏达  旭日  王迎红  姚檀栋 《草地学报》2011,19(3):412-419
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着以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为主的陆地生态系统。由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异质性较大,对高寒草地主要温室气体通量的估算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研究高寒草原温室气体通量规律及其驱动因子,并为动态碳-氮耦合模式在高寒生态系统的参数化与检验提供数据支持,于2008年7-9月,使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纳木错高寒草原开展了主要温室气体通量(CO2,CH4,N2O)及环境因子的同步观测。结果表明:纳木错高寒草原生态系统CH4,N2O通量和CO2排放分别为:-0.047 mg·m-2·h-1,0.49μg·m-2·h-1和208.2 mg·m-2·h-1;在季节尺度上,土壤温度与CO2排放呈显著正相关,与N2O和CH4通量线性关系不显著;土壤含水量与CH4和N2O通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与CO2通量无显著相关。在日变化尺度上,土壤湿度稳定,土壤温度变化与N2O和CO2通量成正相关,对CH4通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碳交换动态及其与环境控制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绿地面积逐年增加,绿地生态系统潜在的碳汇和碳源功能显得非常重要。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基于涡度技术对福州市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碳通量连续两年的定位观测,并探讨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碳交换年际动态特征及其环境调控因子。结果表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年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P)和生态系统呼吸(R_e)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其中生态系统碳交换特征表现为生长季(4月-11月)以吸收CO_2为主,非生长季以释放CO_2为主。城市绿地R_e均与GPP、GEP呈正比关系,并且拟合线性斜率1,受生长季的降水量影响较大。采用指数方程对碳交换和土壤温度(T_a)进行模拟,生态系统日平均净碳交换量(NEE_(day))随T_a的增加呈指数增长模型,T_a可解释80%以上的变异;GEP随着T_a的增加逐渐增加,当T_a达到最高时,并未对GEP产生抑制作用;当气温低于5℃时,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以呼吸作用为主导,当气温高于5℃,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净吸收大气CO_2为主导。光合有效辐射(PAR)与NEE呈直角双曲线关系,当光补偿点PAR小于350μmol·(m~2·d)~(-1)时,NEE为正值,此时生态系统呼吸大于光合生产;当PAR大于500μmol·(m~2·d)~(-1)时,生态系统呼吸与光合生产持平,其碳吸收量基本达到饱和。生态系统最大光合速率、白天平均生态系统呼吸强度、表观量子效率(α)与温度和PAR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均在7月最大和5月最小。相关性分析可知,不同月份NEE残差均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与饱和水汽压差(VPD)呈正相关关系。上述研究结果为估算、模拟和预测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碳交换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放牧强度对青海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碳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禁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4种不同放牧强度的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植物生长季5~9月,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同化箱测定生态系统净CO_2交换(NEE)和生态系统呼吸(ER),并利用土壤温湿度自动记录仪测定土壤10cm处的温度和体积含水率,以研究放牧强度对青海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碳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5~9月,试验地10cm土壤温度的变化范围在7.21~13.23℃,随放牧强度增大而增大;体积含水率在19.68%~32.33%间波动,随放牧强度增大而减小。高寒草甸NEE在生长季表现出明显的"V"型变化,5月NEE最大,为1.43μmolCO_2/m^2·s,此时草地仍处于碳排放状态,7月最小(碳吸收速率最大),为-14.32μmolCO_2/m^2·s,吸收强度表现出随放牧强度增大而增大的趋势;ER呈倒"V"型变化规律,7月最大,为12.15μmolCO_2/m^2·s,放牧强度仅对7月的ER产生影响,其余月份4个样地差异均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NEE与土壤温度和绿体生物量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和-0.559,与土壤湿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59;ER与土壤温度和绿体生物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4和0.453,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05,与土壤湿度、枯体生物量和全氮含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对在上海地区引种的地被石竹蒸腾速率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地被石竹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1:00~12:00;蒸腾速率的季节变化为单峰曲线,6月份最高,达到12.72mmol·m2·s-1,11月份最低,仅为1.31mmol·m-2·s-1,生长季叶片平均值为6.07mmol·m-2·s1.(2)直接影响蒸腾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春季(3月下旬)为光合有效辐射和相对湿度;夏季(6月下旬)为光合有效辐射和气温;秋季(10月初)为光合有效辐射、气温、胞间CO2浓度和相对湿度.(3)地被石竹三季单位叶面积平均H固碳量、日释氧量、日蒸腾释水量、日吸热量春季分别为12.16g·m-2·d1、8.85g·m-2·d-1、2480.89g·m2·d-1、6065.90KJ·m-2·d-1,夏季为12.46g·m-2·d1、9.07g·m-2·d-1、8283.25g·m-2·d-1、19940.75KJ·m2·d-1,秋季为10.29g·m-2·d-1、7.48g·m-2·d-1、2102.56g·m-2 ·d-1、5098.57KJ·m-2·d-1.  相似文献   

14.
全球降水格局的改变势必会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各项功能,而草地碳汇功能对水分的变化极为敏感.为探究不同降水梯度对生态系统碳交换产生的影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荒漠草原设置模拟降水试验(减水50%、自然降水、增水50%和增水100%),在2017年5月至9月,每隔15?d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密闭式箱法测定生态系统净碳...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交换量的"转折气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动态变化和环境因子对其的调控关系,分析2年(2002和2003年)的涡度相关数据.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是"碳汇",2年分别从大气吸收了286.74和284.94 g CO2.相关分析表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交换量与日平均气温有十分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光量子通量密度和土壤含水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转折气温",是生态系统光合通化增长速率开始大于生态系统的呼吸增长速率时的气温.通过线性指数模型,发现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转折气温"是2.47 ℃.在降雨和光量子通量密度基本不变,生态系统比较稳定的条件下,如果增温效应发生在气温大于2.47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将得以加强,反之,发生在气温小于2.47℃,"碳汇"功能将被削弱乃至转变为"碳源".  相似文献   

16.
以2013年10月-2014年9月连续观测的CO2通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科尔沁草甸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E)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NEE日变化季节差异明显,生长季变化幅度大,净CO2日吸收速率7月>8月>9月>6月>5月;生长季内,NEE主要受控于叶面积指数和光合有效辐射。NEE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之间的关系可用直角双曲线方程来描述,拟合得到的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α为0.0015 μmol CO2/μmol PAR,最大光合速率Pmax为0.65 μmol CO2/(m2·s)。叶面积指数(LAI)对NEE的影响可由分段函数表示,当LAI>3.08时,表现为渐进饱和型,且LAI越大NEE对PAR的响应越明显;当高饱和水汽压差(VPD)在1.5~2.0 kPa时,光合作用开始降低,NEE明显受到VPD值的抑制;短暂强降雨(累计降雨量>40 mm/d)对昼间NEE有一定的抑制,而持续低强度降雨(降雨时长>15 h)对夜间NEE存在激发作用;夜间NEE随土壤温度呈指数增长,温度敏感系数(Q10)为2.63。  相似文献   

17.
耿晓东  旭日 《草业科学》2017,34(12):2407-2415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草地生态系统类型,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研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交换对升温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青藏高原中部地区的高寒草甸,使用开顶箱法(open-top chambers,OTCs)设置不增温对照(T_0)以及4个不同程度的增温处理(T_1、T_2、T_3、T_4),采用CO_2红外分析仪对生长季期间的碳交换进行连续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4个增温处理的5cm土壤温度较之于不增温对照分别增加1.73(T_1)、1.83(T_2)、3.03(T_3)以及3.53℃(T_4);土壤水分没有发生梯度变化。观测期间,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t 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NEE)基本为负值,因此高寒草甸表现为碳汇。增温小于2℃促进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ross ecosystem productivity,GEP),但对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ER)影响较小,因而促进NEE,即促进高寒草甸的碳吸收;但增温大于3℃则抑制GEP,对ER影响较小,因而总体上对NEE产生抑制作用。综上所述,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适度增温促进碳吸收,增温过度则降低碳吸收。  相似文献   

18.
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是评估碳循环及收支的重要指标,由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EP)及生态系统呼吸(ER)共同决定。以晋北农牧交错带赖草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LI-840a静态箱法,通过观测为期2年(2015-2016)围封和放牧管理下NEE、ER和GEP的日动态和季动态,分析其与气温、土壤温度(0~10 cm)、土壤含水量(0~10 cm),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相关性,旨在说明放牧对农牧交错带赖草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显著降低了赖草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NEE、ER和GEP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均呈现单峰型变化,在5、6、9月较低,在7-8月较高;生态系统碳交换的日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而季节变化主要受表层土壤温度影响;同时NEE、ER和GEP与地上、地下生物量也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相比围封,放牧明显降低了该草地生物量和生态系统碳交换速率,但未改变日、季变化趋势。说明放牧通过破坏草地植被光合组织,降低了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能力,减弱了草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9.
荒漠草原是天山北坡广泛分布的草地类型,对天山北坡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阐明天山北坡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特征及环境因子对碳通量的影响,以新疆天山北坡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气象观测系统和LI-840 CO2/H2O红外分析仪获得连续观测数据,定量分析了荒漠草原碳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天山北坡荒漠草原植被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速率在日尺度上呈倒“U”型曲线;在季节尺度上,6、7、8月表现为碳汇,9、10月表现为碳源;6-10月荒漠草原总固碳量为15.50 g C·m-2,8月固碳量最高为23.03 g C·m-2;生态系统呼吸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在季节尺度上,碳排放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7月碳排放量最高128.42 g C·m-2,10月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日变化不明显。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日间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速率的主导因子,二者符合直角双曲线模型,日间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大而减小;生态系统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关系符合Van,t Hoff模型,温度敏感性系数Q10为1.69;最适土壤含水量是0.16 m3·m-3,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呼吸速率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e Northern Great Plains grasslands respond differently under various climatic conditions;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no detailed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carbon exchange across the entire Northern Great Plains grassland ecosystem. We developed a piecewise regression model to integrate flux tower data with remotely sensed data and mapped the 8-d and 500-m net ecosystem exchange (NEE) for the years from 2000 to 2006. We studied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NEE, characterized the interannual NEE difference in climatically different years, and identified the drought impact on NE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EE was highly variable in space and time across the 7 yr. Specifically, NEE was consistently low (?35 to 322 g C·m?2·yr?1) with an average annual NEE of ?2 ± 242 g C·m?2·yr?1 and a cumulative flux of ?152 g C·m?2. The Northern Great Plains grassland was a weak source for carbon during 2000–2006 because of frequent droughts, which strongly affected the carbon balance, especially in the Western High Plains and Northwestern Great Plains. Comparison of the NEE map with a drought monitor map confirmed a substan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drought and carbon dynamics. If drought severity or frequency increases in the future, the Northern Great Plains grasslands may become an even greater carbon sour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