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牛醋酮血症,是泌乳奶牛常见的、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又称奶牛酮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产犊后10~60d多发。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母牛发病率较高。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三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  相似文献   

2.
牛醋酮血症,是泌乳奶牛常见的、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又称奶牛酮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产犊后10~60d多发。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母牛发病率较高。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三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  相似文献   

3.
正奶牛酮血病是泌乳奶牛常见的、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和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等症状,间有神经症状。奶牛产犊后10~60天多发,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以3~6胎次的高产母牛发病率较高。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3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  相似文献   

4.
酮病是泌乳奶牛常见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多发于产犊后10-60天。本病多发于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母牛发病率较高。调查显示,美国每年有4%-5%的奶牛患临床型酮病(Mary,2000),而加拿大的研究报道,在泌乳期的前9周,奶牛亚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率高达59%。在我国高产牛群中,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2%-20%,而亚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10%-30%,  相似文献   

5.
奶牛酮病又称酮血症、酮尿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全身功能失调的疾病。各胎次的牛均可发病,以3~6胎发病最多,多发于产后第1个月内,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3星期,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多于春秋,高产牛多于低产牛。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取内蒙古乌兰察布市489头泌乳奶牛,通过对尿中和乳中酮体采用酮粉法检测进行奶牛亚临床酮病的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乌兰察布市泌乳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为10.63%;第1和第2个泌乳月亚临床酮病发病率明显高于第3个及以上泌乳月;各胎次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以3~5胎最高;日产奶量在30kg以上亚临床酮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日产奶量在30kg以下奶牛;养殖小区以及规模户饲养奶牛的亚临床酮病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酮病是由于饲料中糖或生糖物质不足,导致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酮体在体内大量蓄积所引起的一种泌乳奶牛常见的营养代谢病。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产犊后10~60 d多发,饲养管理良好且以3~6胎次的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产后第1个月内,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三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现将笔者诊治一例奶牛神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奶牛酮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几乎达到20%,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奶牛亚临床型酮病,症状不明显,这就给诊断和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流行特点各胎次的牛均可发病,以3~6胎发病最多,多发于产后第1个月内,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3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高产牛多于低产牛。  相似文献   

9.
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性代谢性疾病,其实质是葡萄糖前体物供给不足。该病是一种以产奶量下降、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间有神经症状为特征。主要发生于泌乳的最初30d内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其产的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有逐渐多发的倾向。一般多发生于第2~5胎的高产奶牛,第6胎以后的奶牛泌乳量逐渐下降,酮病发生率也很少。  相似文献   

10.
奶牛酮病是泌乳奶牛在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 ,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临床特征是酮血、酮尿 ,低血糖 ,消化机能紊乱 ,昏睡或兴奋 ,渐进性消瘦 ,产乳量下降及偶尔发生运动失调。本病多发生于舍饲的高产母牛 ,其中以 2~ 5胎次的高产奶牛最多发。在高产牛群中 ,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更高 ,占产后母牛的 10 %~ 30 % ,是对养牛业危害严重的营养代谢病之一。近年来 ,双城地区的奶牛场、个体奶牛户饲养的奶牛中酮病时有发生 ,发病奶牛不但产乳量明显下降 (约降低 10 %~ 15 % ) ,而且发情延迟、配种不妊…  相似文献   

11.
酮病是泌乳奶牛常见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多发于产犊后10~60天。本病多发于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母牛发病率较高。酮病虽然能够治愈,也很少引起奶牛死亡,但酮病会使乳牛的泌乳量下降、乳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昆明地区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规律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商品尿酮体试剂带来检测奶牛乳酮和尿酮阳性率,研究亚临床酮病的发生规律.研究表明:亚临床酮病主要集中在产后3个月,并随泌乳月增加而减少,第1个泌乳月发病率最高,达41.82%,依次为26.83%,13.64%,7.69%;随产奶量的降低,酮病发病率逐渐降低,年平均产奶量在9.0t以上的高产牛发病率最高,达68.18%,但年平均产奶量在3.0t以下的低产牛也有发病率高的倾向,发病率为16.67%.初胎牛和二胎牛发病率分别为26.32%、25.00%,以后随胎次升高发病率逐渐降低.季节对酮病发病率的影响不明显,春、夏、秋3季发病率稍高于冬季.  相似文献   

13.
奶牛酮病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酮病是高产奶牛产后3~6周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奶牛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酮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酮病发病的原因复杂,发病后造成的危害很大,因此研究酮病的发病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酮体检测制度和防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1患病特点1.1与生产性能相关酮病的发生与泌乳月、胎次、产奶量、上个泌乳期乳蛋白百分率、产犊时何况评分等因素相关。大量的研究表明,酮病在产后第一个月3~5胎次的高产奶牛上多发。1.2与围产期疾病相关奶牛酮病的发生与乳房炎、子宫炎、产乳热、脂肪肝、真胃移位等之间也相互影响。一方面原发性酮病的发生降低了奶牛…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酮病也称奶牛醋酮血症、乳牛酮血症、母牛热,最早于1894年提出并描述。奶牛酮病属于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机体脂肪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该病多发于产后泌乳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奶牛常于产犊后10~60 d内发病,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低血糖,高血酮,尿、乳中出现酮体,病牛采食量减少,消化功能、产奶量、  相似文献   

15.
奶牛酮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奶牛酮病是泌乳牛常见的一种营养性代谢病,常发生在产后3周内,以饲养管理良好,3~6胎次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其特征是低血糖和高血酮.酮病可使奶牛产奶量下降,发情延迟,繁殖率降低,以及出现生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紊乱等多种疾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008年笔者共诊治28例奶牛酮病,经治疗全部痊愈.现将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酮病是由于糖不足及其代谢障碍所致体脂大量分解及脂肪酸氧化不全,产生大量酮体堆积,从而呈现低血糖、高血脂、酮血、酮尿、酮乳,并有呼气、尿、奶排出似烂水果味为特征的疾病,间有神经症状。各胎次的牛均可发病,以3~6胎发病最多,多发于产后第1个月内,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三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高产牛多于低产牛。  相似文献   

17.
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性代谢性疾病,其实质是葡萄糖前体物供给不足。该病是一种以产奶量下降、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间有神经症状为特征。主要发生于泌乳的最初30天内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其产的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有逐渐多发的倾向。一般多发生于第2~5胎的高产奶牛,第6胎以后的奶牛泌乳量逐渐下降,酮病发生率也很少。1病因1.1原发性营养性酮病1.1.1长期饲喂高蛋白、高脂肪饲料,而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不足,随着奶牛产奶量增加,糖元及其他营养大量消耗,迫…  相似文献   

18.
酮病是高产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奶牛酮病是糖和生糖物质缺乏及其代谢障碍,导致体脂大量分解,脂肪酸氧化不全面产生多量酮体的蓄积,临床上则以低血糖、高血脂、酮血、酮尿、酮乳、并由呼气、尿、奶排出似烂苹果气味为特征的疾病。多发生于营养过剩、舍饲缺乏运动的高产牛,尤以3~5胎的高产胎次、产后4-8周的泌乳盛期为甚。  相似文献   

19.
酮病是高产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奶牛酮病是糖和生糖物质缺乏及其代谢障碍,导致体脂大量分解,脂肪酸氧化不全面产生多量酮体的蓄积,临床上则以低血糖、高血脂、酮血、酮尿、酮乳、并由呼气、尿、奶排出似烂苹果气味为特征的疾病.多发生于营养过剩、舍饲缺乏运动的高产牛,尤以3~5胎的高产胎次、产后4~8周的泌乳盛期为甚.  相似文献   

20.
奶牛酮病的检测、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酮病(Ketosis),又称醋酮血病(Acetonemia),最早由Landel1894年提出。是高产泌乳牛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紊乱性疾病,表现为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多发生于产犊后3~6星期。本病多发生于饲养管理较好的奶牛,且3~6胎奶牛发病率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