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裸颈鸡是由裸颈基因(naked-neck gene)所控制,可造成鸡只颈部或身体某些部位不长羽毛的现象。裸颈鸡广泛分布于全世界,人们很早就认识了裸颈基因型,但以前未能加以重视改良,直到最近几年来证明裸颈基因在热带地区具有良好的成绩,才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而加以研究。目前对Na基因  相似文献   

2.
冷丽  程博涵  李辉 《中国家禽》2012,34(9):21-24
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7,BMP7)是一类与骨骼发育密切相关的酸性多肽,属于TGF-β超家族,能够诱导血管周围及结缔组织中的间充质细胞向骨细胞方向分化。近期研究结果表明,BMP7在哺乳动物棕色脂肪组织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还没有关于鸡BMP7基因表达规律的研究。本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高脂系肉鸡为试验材料,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BMP7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发现BMP7在鸡23种组织中均有表达;采用半定量RT-PCR和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BMP7基因在高、低脂系肉鸡脂肪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发现BMP7基因在高脂系肉鸡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脂系(P<0.05)。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BMP7基因与鸡脂肪组织发育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313采食量与机体代谢和各器官系统功能密切相关,饮水量在热调节机制中起重要作用。Arad(1982)报道,不同品种鸡耐热力的不同与其饮水量不同有关。刘春燕等(1996)分析了不同温度下鸡耐热力与采食量和饮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耐热力与采食量相关较明显,常温时采食量多的较耐热。耐热鸡在高温时采食量下降多,与饮水量的相关不明显。国外已鉴定了几个重要的基因,这就是裸颈基因(Na)、翻毛基因(F)和伴性矮小基因(dw)。裸颈基因纯合子中减少羽毛40%,杂合子中减少30%,减少羽毛就会加强耐热…  相似文献   

4.
鸡的裸颈(Naked Neck)属于一种遗传性状,常受染色体上的1对基因所控制,其中裸颈基因(Na)对非裸颈基因(na)为不完全显性。Na 基因位于鸡第1染色体上,同 P(豆冠)和 O(青壳蛋)基因连锁,然而,这种连锁是松散的(Bitgood 等,1980)。  相似文献   

5.
毛脚性状作为鸡的重要外观及经济性状,常与高品质肉质与强大的生产性能相联系,其主要特征是有羽毛覆盖于家禽的胫部、脚趾等部位。近些年来,毛脚鸡广受消费者的青睐,毛脚性状的开发利用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目前关于毛脚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相对有限。为进一步探究毛脚性状的选育技术与方法,文章将从鸡羽毛的形成原理、毛脚性状遗传因素2个方面介绍毛脚性状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Stubs基因座、Pti因座以及转录因子TBX5、PITX1等对毛脚性状形成的影响,为深入了解毛脚性状形成机制和选育鸡毛脚性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继伟  张娟 《黑龙江畜牧兽医》2023,(1):49-53+127-128
为了研究绵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 BMP15)基因和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的多态性及不同基因型对滩寒杂交F1代群体繁殖性状的影响,试验以采集的915份滩寒杂交F1代群体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飞行时间质谱基因分型技术进行SNP位点分型和遗传多态性分析,并利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验证,然后对不同基因型与滩寒杂交F1代群体繁殖性状和泌乳性状分别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MP15和GDF9基因SNP位点在915份DNA样本中均呈集中聚类分布。滩寒杂交F1代群体BMP15和GDF9基因均存在AA、AB、BB 3种基因型,其中BMP15基因在滩寒杂交F1代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为A基因,基因型频率为0.69;GDF9基因在滩寒杂交F1代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为A基因,基因型频率为0.58。BMP15和GDF9基因SNP位点在滩寒杂交F1代群体中均处于中度多态,GDF9基因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BMP15和GD...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BMP15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的相关性,寻找可作为提高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的分子标记。采用DNA测序和PCR-SSCP技术对419只淮南麻黄鸡BMP15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分析其多态性与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淮南麻黄鸡BMP15基因exon1上存在G397A 1个突变位点,并导致氨基酸Leu转变为Phe,G397A位点PIC值为0.36,处于中度多态,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G397A位点与淮南麻黄鸡28日龄体重显著相关,AA基因型是优势基因型。BMP15基因G397A位点可以作为淮南麻黄鸡生长性能的参考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BMP7基因皮肤毛囊的表达及与羊毛性状的关系,为解析其对羊毛相关性状的调控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实验以敖汉细毛羊为研究材料,分别采集肩部(多毛区)和腹股沟部(少毛区)皮肤组织样。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分析BMP7基因在皮肤不同部位表达量的差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MP7基因在细毛羊肩部的表达量,并与羊毛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定位BMP7基因在细毛羊毛囊中表达的位置。结果表明:BMP7基因在肩部和腹股沟部均有表达,且腹股沟部表达量较高,差异倍数在2倍以上(P0.05);关联分析显示,BMP7基因的m RNA表达量与羊毛长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73(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MP7基因在细毛羊皮肤中,主要表达于表皮上皮、皮脂腺和外根鞘细胞中,在毛干细胞中有少量表达。综上,推测在毛干中表达的BMP7基因,可能对羊毛长度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文综述了BMP15的结构和功能,BMP15基因的结构和染色体定位,并对BMP15基因在哺乳动物中的多态性及其对繁殖性状的影响进行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其信号通路控制着诸如中胚层形成、神经系统分化、牙齿和骨骼发育以及癌症发生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研究旨在分析BMP家族中的BMP3、BMP10、BMP15在雏鸡和成年鸡主要器官中表达水平。采用RT-PCR方法分析BMP3、BMP10、BMP15在雏鸡、成年鸡主要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这3个基因在雏鸡和成年鸡心脏中的表达差异性。结果表明:BMP3、BMP10在雏鸡和成年鸡两阶段主要器官中均可表达,BMP15在成年鸡母鸡各器官均有表达,公鸡仅肝中有表达;BMP3在雏鸡心脏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成年鸡(P0.05),BMP10表达水平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BMP15在成年鸡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雏鸡(P0.05)。研究结果为BMP信号通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影响玫瑰冠性状、鱼腥味性状和矮小性状的MNR2、FMO3和GHR基因突变位点在林甸鸡群中的分布情况。通过PCR对分别影响林甸鸡玫瑰冠性状、鱼腥味性状和矮小性状的MNR2和GHR基因突变位点进行分型,发现林甸鸡群玫瑰冠个体为MNR2-RS型;林甸鸡群中存在鱼腥味易感基因FMO3基因c.984AT变异位点,25.4%鸡只携带T等位基因,其中TT基因型频率为4.3%,AT基因型频率42.2%;没有检测到影响矮小性状GHR基因第10外显子和3′UTR区1.7 kb缺失(c.1744_3516 del)突变位点。通过追溯试验群体的系谱结构,发现影响林甸鸡玫瑰冠型的MNR2基因、鱼腥味性状的FMO3基因和矮小性状的GHR基因的突变位点在上下代传递过程中与先前报道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自然界中鸟类呈现出丰富的羽毛颜色,羽色性状在躲避天敌、捕食、求偶及抵御紫外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对鸡羽毛颜色性状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品种区分、识别,在育种工作中建立品种间的显著标识和保障同一品种外观整齐尤为重要。羽毛颜色是禽类表型遗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黑色素和类胡萝卜素所决定。目前鸡羽毛颜色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黑色素相关通路,其中,Wnt、KIT/KITL和EDN3/EDNRB等信号通路对黑素细胞的生长发育、迁移和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α-MSH/ASIP-MC1R信号通路负责调控黑色素的合成。已有研究显示,通过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遗传变异检测技术挖掘与羽色性状相关的基因和变异位点,可以揭示黑羽、麻羽、显性白羽、隐形白羽、常染色体白化、银羽、性连锁不完全白化、深棕色羽、淡紫色羽(灰羽)、非依赖酪氨酸酶的隐性白羽、斑点羽和性连锁横斑羽(芦花羽)等多种羽色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此外,以图灵模型为理论基础可以解释复杂羽色图案的形成机制。作者通过总结黑色素相关调控通路与图灵模型对家鸡羽毛颜色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对近年来已经确定基因座的家鸡羽毛颜色性状相关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鸡羽色分子机制研究以及在育种过程中开展鸡羽色性状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鸡的大多数重要经济性状均属于数量性状,研究鸡数量性状遗传对鸡育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数量遗传性状变异位于染色体特定位点的连锁编码基因被称为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近年来,大量研究揭示了鸡QTL的基本特征,剖析了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已经精细定位和克隆了鸡特定数量性状基因,给鸡资源保护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策略。文章综述了QTL定位的理论基础及鸡QTL定位的研究进展,并对鸡QTL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地域环境与绒山羊次级毛囊发育相关因子表达分布的相关性,本实验选取原产地内蒙古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2岁)以及引进到甘肃环县2年的内蒙古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2岁)各8只,分别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确定毛囊的超微结构特点;利用qPCR技术检测BMP2、HSP27基因在绒山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同种绒山羊在不同地域环境下BMP2、HSP27蛋白在毛囊中的定位表达。结果显示:8月份绒山羊毛囊结构完整,处于毛囊生长期;BMP2、HSP27基因mRNA在原产地与引入地绒山羊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两地绒山羊皮肤组织中BMP2基因表达几乎无差异(P0.05),但HSP27基因mRNA在引入地与原产地表达量相比差异显著;免疫组化发现BMP2、HSP27蛋白主要弱表达于表皮层、毛囊的内根鞘,而HSP27蛋白不仅在表皮层、次级毛囊的内根鞘表达,其在毛囊外根鞘、毛乳头也呈强阳性表达。本研究表明BMP2、HSP27基因在不同地域绒山羊皮肤组织中表达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鸡繁殖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繁殖力水平的高低受到环境和遗传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对目前发现的调控繁殖性状的HPG轴相关基因,与繁殖关联的主效基因、生长发育基因,以及其他调控卵泡、卵巢发育和成熟的相关基因进行概述,总结目前家鸡繁殖性状候选基因研究遇到的困难,并对未来鸡繁殖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蛋鸡骨质疏松症不仅影响产蛋性能,也关系到动物福利,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为解析骨质疏松症的遗传调控机理,国内外研究团队从遗传参数、遗传标记以及遗传结构等不同角度,应用杂交设计、QTL定位分析、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了广泛研究。多数研究结果支持鸡骨质性状具有中等强度遗传力,表明通过选育可获得耐受骨质疏松症的蛋鸡品系。候选基因碱基多样性分析表明骨形成蛋白7(BMP7)、生长分化因子5(GDF-5)、降钙素受体等基因影响蛋鸡骨质性状,但研究结果仍有待进一步验证。鸡全基因组连锁、关联分析发现胱硫醚β合成酶、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1等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蛋鸡骨质疏松症是由多基因调控的复杂性状,对蛋鸡后期产蛋性能的影响尤为明显。随着蛋鸡育种偏重于后期产蛋数选育,蛋鸡骨质疏松研究将越发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7.
鸡多趾性状和候选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的常见趾型为四趾 ,多趾是丝羽乌骨鸡和一些地方鸡种的品种特征 ,鸡多趾性状为不完全显性。鸡 2p染色体与人 7q36及小鼠 5号染色体为同源区间。性状定位和比较基因组分析表明 ,鸡 2p染色体是鸡多趾性状的关键候选区间。本文就鸡多趾性状及其候选基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骨鸡和AA+肉鸡的骨骼性状差异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mRNA的表达与骨骼性状的相关性,选取大骨鸡和AA+肉鸡1日龄公雏鸡进行舍饲笼养,在0~7周龄(w)随机挑选大骨鸡和AA+肉鸡各5只,在8~24 w随机挑选大骨鸡5只,限饲12 h后进行屠宰。屠宰后对其股骨、胫骨和跖骨的重量、长度和强度进行测定,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胫骨组织中BMP2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0~24 w大骨鸡和0~7 w AA+肉鸡的股骨、胫骨及跖骨的重量、长度和强度均呈现相似但不同的生长趋势和回归公式。按体重相近原则,建立了0~24 w大骨鸡和0~7 w AA+肉鸡周龄配对表。大多数配对周龄中,大骨鸡各骨骼重量、长度和强度均极显著高于AA+肉鸡(P<0.01)。大骨鸡和AA+肉鸡胫骨组织BMP2基因相对表达量与骨骼性状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4~7 w AA+肉鸡BMP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大骨鸡(P<0.01)。提示:BMP2可能是影响鸡骨骼生长的重要功能基因。  相似文献   

19.
鸡肌纤维生长发育规律与肌肉品质性状密切相关,特别是肌纤维类型、密度和直径与肉品质有显著的关联。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受到正向调控因子与负向调控因子的双向调节。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负向调控骨骼肌的生长和发育。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生肌决定因子的调控,生肌决定因子包括4个基因,MyoDl(myf3)、Myogenin(MyoG)、Myf5、Myf6(herculin)。Pax(Paired Box)家族等对肌细胞的增殖、分化起关键作用,是影响肌纤维特性的重要候选基因。本文对肌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皖西白鹅BMP4基因部分cDNA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鸡BMP4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从12胚龄皖西白鹅背部皮肤中提取总RNA作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首次扩增出鹅BMP4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将其克隆进pGEM-T easy vector中,经限制酶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鸡、大鼠、小鼠、人和黑猩猩的BMP4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多处突变。转换成氨基酸序列后发现鹅BMP4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也有多处不同。分析这些突变可能是导致禽类羽毛和哺乳动物毛发之间形态学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