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鸵鸟泄殖腔脱出是指泄殖腔通过肛门脱出体外不能缩回原位的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此病主要发生于雏鸵鸟. 1 发病原因引起鸵鸟泄殖腔脱出的原因有多种,如腹泻可使雏鸵鸟容易发生结肠泄殖腔脱出;富含蛋白质及能量的饲料可能是引起泄殖腔脱出的一个原因;雏鸵鸟在进行性别鉴定过程中,对肛门进行粗鲁的操作,也可引起短暂的肿胀及泄殖腔脱出;另处,便秘、泄殖腔炎、粘液囊炎、鸟舍及垫料过潮也可引起泄殖腔脱出;南非的研究人员发现,肠道和法氏囊隐孢子虫感染严重的病鸵鸟也会发生泄殖腔脱出.  相似文献   

2.
鸵鸟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细菌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幼鸟及种鸟均可发病,但对幼鸟危害更大,常引起幼鸟腹泻,卵黄感染,而造成大批幼鸟死亡,严重危害鸵鸟业发展,笔者结合自己在治疗本病方面的经验教训,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本病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相似文献   

3.
鸵鸟的霉形体病是一种以慢性呼吸道症状为主的鸵鸟传染性疾病,一般是采取隐性感染,但由于饲养条件不良,或者其它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混合感染,则发生严重的呼吸道障碍,明显发病。本病常见于大肠肝菌病、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及传染性鼻炎混合感染,其流行范围较广,发病率较高,难以在短时间内治愈,给养鸵鸟业带来了危害。  相似文献   

4.
鸵鸟的住白细胞虫病是由住白细胞虫属的原虫寄生于鸵鸟的血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发病急、病程短、传染和死亡快的血孢子虫病。与我县毗邻的南安市眉山乡的某一个体鸵鸟养殖户饲养 95羽成年鸵鸟 ,于 2 0 0 0年 9月 10日突然发病 16羽 ,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死亡10羽 ,经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观察 ,病理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发现住白虫配子体 ,确诊为住白细胞虫病。立即采取肌注磺胺 - 6-甲氧嘧啶钠等防治措施 ,全部治愈 ,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养殖户于 1999年 1月从浙江购回95羽成年鸵鸟饲养 ,均已陆续产卵孵化出售幼鸟或培育成…  相似文献   

5.
中西药治疗猪水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水肿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肠毒血症。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主要发生在断乳仔猪,小至数日龄、大至4月龄也偶有发生。笔者近年来利用中西结合疗法共治愈猪水肿病254例,治愈率达96.7%。1991年至2002年本病在当地主要呈零星散发,偶尔发现病猪。2003年以来本病发生逐年增多,常见整窝发病,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6.
鸵鸟曲霉病主要是烟曲霉和其它曲霉引起的传染病,幼鸟多发且呈急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鸵鸟养殖业造成很大损失。本文仅就该病的流行病学与诊断介绍如下:1流行病学鸵鸟曲霉病主要分两类,急性曲霉病通常在3周龄以内的幼鸟暴发,死亡率在10%—30%之间。慢...  相似文献   

7.
1997年6—7月河北省某鸵鸟场在20—80日龄的幼鸟中发生了以腿病为主的疾病。发病率高达22%,其中有15只死亡或淘汰。经诊断排除了病原感染,分析认为鸟的发病与V_(B1)、V_(B2)缺乏有关,经用V_(B1)、V_(B2)对病鸟治疗能够治愈,在饲料中添加V_(B1)、V_(B2)后病情很快得以控制,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症状及病变 该病集中发生于20—80日龄的幼鸟中,7月初达发病高峰,每天1—2只病鸟,先后有21只发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鸡球虫病分布广泛,几乎是有鸡的地方就有球虫病的存在。笔者在毕业后的几年内,发现幼鸵鸟也发生球虫病。此病易暴发于湿热季节,从3月到8月都有发生,尤以7月和8月较为严重。成年鸵鸟没有明显的症状,幼鸵鸟感染球虫后几天内会发生便血现象,血呈暗红色、红色,场内兽医用常规止血、止痢、消炎等法,治疗3~5d不见明显效果,且陆陆续续有幼鸟死亡现象。依据鸵鸟的日龄、临床症状、病理解削、病原学检验,确诊为球虫病。采用中西药结合疗法,取得好的效果。为使饲养鸵鸟业健康发展和同行们相互交流,现将其诊疗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日在凌海市鸵鸟养殖基地发生了一起肌肉营养不良性疾病,此病又称白肌病或肌炎,是一种肌肉变质性疾病.禽类较多发,家禽和特种家禽均可发病.本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幼禽和育成禽发病较多,幼龄鸵鸟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10.
泄殖腔脱垂,是产蛋鸡和肉种鸡在产卵期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发病率一般在2%左右。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死亡率达90%以上,一般场、户对泄殖腔脱垂患鸡多采取宰杀、食用处理,给养鸡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1 发病原因 本病多发生在高产蛋鸡,因泄殖腔内分泌不足,饲料中的营养过盛,体况过肥,性激素平衡失调,产双黄蛋过大,或饲料单一,患鸡肛门  相似文献   

11.
近日在凌海市鸵鸟养殖基地发生了一起肌营养不良性疾病,此病又称白肌病或肌炎,是一种肌肉变质性疾病.但禽类较多发,家禽和特种家禽均可发生.哺乳动物马、牛、羊、鹿等也可发病.本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幼禽和育成禽发病较多,幼龄鸵鸟更易发生. 1病因 由于冬季缺少青绿多汁饲料,也就导致饲料中缺乏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E及维C等.而白肌病的发生与维生素E、硒的缺乏或者不足及其作用机理密切相关.因为维生素E是抗氧化剂,具有保护细胞膜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作用,其机理是抑制过氧化物的产生.如果饲料酸败,日粮配比不合理,饲料和饲草由于收割、加工、贮存不当(如曝晒、烘烤、发霉、水浸和通风不良)等原因,均可造成维生素E缺乏.这是导致白肌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鸵鸟产后瘫痪症一例姜文联(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州510640)生产瘫痪(或产后瘫痪)是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咽舌及肠道麻痹,四肢瘫痪,并丧失知觉。本病常见于家畜,笔者曾在本单位的鸟场中见过种用鸵鸟发病一例,现将疾病的诊疗情况...  相似文献   

13.
校正疗法治愈不能自行站立的雏鸵鸟解玉军(山东省威海市农业科学技术中心,264200)解乐氵勇(山东省龙港鸵鸟场,264400)由于种蛋质量、遗传因素及孵化过程中不利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幼鸵鸟体重较大而腿部相对软弱的原因,使一部分雏鸵鸟不能自行站立和运动...  相似文献   

14.
1998年 7月 ,湖南省某鸵鸟养殖场一群自繁自养、 3~ 6月龄的非洲鸵鸟 ,在设立遮荫棚的过程中发生 2例急性心猝死 ,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1998年 7月 12日 ,该场因高温在一幼鸟栏内设立遮荫棚。该栏长、宽分别为 3 0m、 40m ,饲养 3~ 6月龄的幼鸟 3 7只。因工人在饮水器的旁边施工 ,加上遮荫棚是黑色的尼龙网 ,风吹时不断飘动 ,致使鸟群不敢接近饮水器 ,从上午 9时至下午3时该群鸟都没有饮水。整个鸟群张口呼吸 ,口腔粘液浓稠 ,从张开的口腔可见上颚和下颚有粘稠的粘液相连。有 11只鸟因避荫或惊吓的缘故 ,躲进栏内一间 15m2 的厩舍 ,…  相似文献   

15.
1发病情况   1998年 4月,某场饲养的 500余只鸵鸟中, 3~ 6月龄幼鸵鸟栏内 一只鸵鸟突然发病,本栏存栏 40只幼鸟,在一月前混群时进入该栏的。病鸟用多种抗菌素治疗无效,在发病第二天夜晚迅速死亡。从此以后的一个月内,先后有 25只幼鸵鸟发病,发病率 62.5%,死亡 11只,死亡率达 44%。最小的 2月龄,最大的 7月龄,以 3、 4月龄最多,病程一般 4~ 5天,最长的可达 15天左右。 2临诊症状   病鸵鸟首先出现食欲下降,离群呆立,赶其到食槽边,偶见啄食而不吞咽 ,两翅散开,张口呼吸,有的出现跛行,有的头不停地摇摆,大多数病…  相似文献   

16.
鸵鸟急性心猝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鸵鸟急性心猝死@王宗焕¥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鸵鸟急性心猝死王宗焕(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1996年冬,黑龙江省某鸵鸟养殖场一群自繁自育非洲黑颈幼鸟,于转群过程中发生1例急性心猝死,现报告如下。1经过1996年12月3...  相似文献   

17.
大肠杆菌病是禽类的高发性疾病,传播力强、死亡率高,主要通过种蛋、空气中的尘埃、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各种龄期的鸵鸟均可感染发病,幼龄鸵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成年鸵鸟。2005年8月2日,我校动物医院对长春市某地发病鸵鸟进行了诊断和治疗,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流行病学长春市某地共饲养15只鸵鸟,2005年7月30日发现8只鸵鸟羽毛蓬乱,缩头闭[,呆立不动,拉灰黄色稀便,2天内死亡2只,随后蔓延至整群。2临床症状发病鸵鸟羽毛蓬乱,精神沉郁,缩头闭[,呆立不动,离群独处,拉灰黄色稀便,继而食…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份吉林市郊区某特禽场鸵鸟饲养区,发生一起鸵鸟霉玉米中毒,饲养的4只鸵鸟均发病,经及时诊治,死亡1只,治愈3只.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鸡啄癖在集约化养鸡模式下极易发生,是当前养鸡业中的常见病之一,任何年龄的鸡都有机率发生本病,且发病时不论季节、品种以及饲养方式。其他一些禽类,如火鸡、鹌鹑等也有机率发生本病。本病的发病特点为互相攻击伤害、自食或争食所下的蛋、还会吞食各种异物。当雏鸡发生本病后,往往会出现啄食趾部及尾部的情况,而成年家禽常会啄食泄殖腔、尾部及冠部。本病一旦在鸡群中发生,会极快蔓延至全群,在情况较为严重时,啄癖率会超过80%,死亡率可超过50%。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是维持鸵鸟健康和正常生理机能的必需成份,对种鸟的繁殖和幼鸟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鸵鸟对维生素的需要量高于一般畜禽,因此使用鸡用的多种维生素,常造成种蛋的授精率、孵化率低和幼鸟的脚趾扭曲、腿变形等不良后果。笔者在大同信达鸵鸟场工作期间,根据1996年全国鸵鸟培训班推荐的维生素标准,自配维生素预混剂,经三年多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取得了孵化率79.9%,育雏成活率(3月龄)76.1%的较好成绩。现将维生素预混剂的配制方法介绍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