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豆粕和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摄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平均体重为(112.21±0.73)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 Linnaeus)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70d的摄食生长试验,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发酵豆粕和不发酵豆粕对卵形鲳鲹摄食生长的影响。试验共配制8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其中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组(饲料1);豆粕取代饲料主要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其中,发酵豆粕分别替代17.6%、31.4%、45.1%和60.8%的鱼粉蛋白(饲料2~5),普通豆粕蛋白分别替代17.6%、31.4%和45.1%的鱼粉蛋白(饲料6~8)。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豆粕替代量对卵形鲳鲹的成活率和摄食无显著影响(P0.05),但当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达到45.1%时,会显著降低卵形鲳鲹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饲料中用发酵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达到60.8%时,也显著降低卵形鲳鲹的增重率、饲料利用率(P0.05)。但是与豆粕替代组相比,在45.1%的鱼粉蛋白替代水平下,发酵豆粕组的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显著高于普通豆粕替代组(P0.05)。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性能、体组成及相关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初始均重为(4.0±1.0)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280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配制发酵豆粕替代量分别为0%、5%、10%、15%、20%、25%、30%(分别记为P0、P5、P10、P15、P20、P25、P30组)的7种等能等氮试验饲料。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能提高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性能,当发酵豆粕替代15%鱼粉时,中华绒螯蟹幼蟹的增重率(WGR)、成活率(SR)、摄食率(FI)和特定生长率(SGR)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6.54%、10.09%、11.48%和7.06%(P0.05),饵料系数(FC)降低了6.58%(P0.05);不同水平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幼蟹全蟹蟹体、肌肉和肝胰腺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当发酵豆粕替代量小于15%时,脂肪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活性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发酵豆粕可以适量替代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中的鱼粉,且适宜替代量为15%。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石斑鱼生长及营养组成影响,试验选择初重(3.47±0.03)g的褐点石斑鱼为研究对象,对照组(CK)饲料含鱼粉30%,试验组(R20、R30、R40、R50)饲料是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分别用豆粕替代20%、30%、40%、和50%的鱼粉,配制的共5种等氮等能(粗蛋白质49.67%、粗脂肪8.08%)饲料,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褐点石斑鱼53尾,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CK、R20组与R30组在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指标上均显著优于R40和R50试验组(P0.05);结合增重率的方差回归分析,本试验条件下,当豆粕替代13.88%的鱼粉时,褐点石斑鱼能达到最大增重率。各组在消化酶活性和免疫指标上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为使褐点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以及消化酶活性等指标在鱼粉蛋白被豆粕替换时均不受到影响,建议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最好不超过30%。  相似文献   

4.
将初始体质量为(100.25±0.98)g的健康鲤鱼18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对照组)和以全脂豆粉(全脂豆粉组)、去皮豆粕(去皮豆粕组)分别替代20%鱼粉蛋白配制的等蛋白(36%)、等能(15.2kJ/g)的半精制饲料,在室内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6周生长试验,探讨2种大豆蛋白部分替代鱼粉对鲤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脂豆粉组鲤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极显著下降(P0.01),饲料效率显著降低(P0.05);而去皮豆粕组鲤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效率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比例膨化豆粕替代鱼粉对虹鳟生长、体成分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设计,450尾虹鳟鱼,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鱼,试验期90 d.选择初始条件一致、体重为(4.00±0.04)g的虹鳟为试验对象,基础日粮中含50%的鱼粉,以膨化豆粕为替代蛋白源并进行植酸酶预处理,各组分别含有0(对照组)、13.60%、27.20%、40.80%和54.40%的膨化豆粕,相应替代基础日粮中0、20%,40%、60%和80%的鱼粉蛋白.结果表明:各试验组虹鳟的脏体比、肥满度、全鱼和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以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膨化豆粕替代比例的增加,虹鳟的各项生长及饲料利用指标在对照组与20%~60%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80%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80%的试验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通过二次多项式同归分析,膨化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最适比例为26.90%.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膨化豆粕对鱼粉蛋白的最大替代量为60%,当替代比例为26.90%时获得最佳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百惠康)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80尾初始体质量约为(9.67±0.11)g的异育银鲫,于循环水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配制4种等氮等脂饲料,即含10%鱼粉的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BHK0),酵母培养物(百惠康)分别替代饲料中6%(BHK6)、8%(BHK8)和10%(BHK10)鱼粉的3种饲料。结果表明:各组间成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BHK6处理组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呈最高值,且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HK6处理组和对照组间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BHK6处理组饲料系数低于处理组。BHK6处理组蛋白质效率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间肝体比(HSI)、脏体比(VSI)、肥满度(CF)及全鱼体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百惠康)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血清中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总蛋白(T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试验条件下,根据以上结果得出:酵母培养物(百惠康)替代异育银鲫饲料中鱼粉的最适水平为6%。  相似文献   

7.
选用1日龄AA肉鸡600羽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分别饲喂鱼粉对照日粮和用酵母蛋白粉等能等蛋白替代对照日粮中25%、50%、75%和100%鱼粉的试验日粮,研究用活性酵母蛋白粉替代鱼粉作为蛋白源对肉鸡生长性能以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替代组的后期增重较对照组提高0.84%(P>0.05),100%替代组的后期及全期料重比较对照组降低2.20%和1.56%,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100%替代组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和增重成本。酵母蛋白粉替代肉鸡日粮中的鱼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对中华鳖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选用初始均质量为(4.0±1.0)g的稚甲1 400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50只。配制发酵豆粕替代量分别为0、5%、10%、15%、20%、25%和30%(分别记为P0、P5、P10、P15、P20、P25及P30组)的7种等能等氮试验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鱼粉被发酵豆粕部分替代后能促进中华鳖生长性能的提升,当替代量为15%时,中华鳖的增重率(WGR)、成活率(SR)、饵料系数(FC)、摄食率(FI)和特定生长率(SGR)均达到最高(P0.05);不同的发酵豆粕替代水平均不会对中华鳖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产生显著差异(P0.05);中华鳖的非特异性免疫不会由于部分鱼粉的替代产生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当替代量小于15%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活性(LZM)均没有产生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可知,发酵豆粕可适量替代中华鳖配合饲料中的鱼粉,且适宜替代量为15%。  相似文献   

9.
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FM),在基础饲料中分别用鱼蛋白水解物(FPH)、猪血蛋白水解物(PBPH)、酵母蛋白水解物(YPH)和豆粕蛋白水解物(SPH)替代配方中10%的鱼粉,配制成五组等氮、等脂的饲料。每组三个重复,喂养初始体质量(2.39±0.10)g的凡纳滨对虾8周,探讨饲料中不同蛋白水解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FM组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高于FPH组(P0.05),且显著高于PBPH组、SPH组和YPH组(P0.05);FPH组和FM组的摄食率显著低于PBPH组和SPH组(P0.05),但与YPH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FPH组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高于YPH组(P0.05),且显著高于FM组、PBPH组和SPH组(P0.05),FPH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溶菌酶活性高于YPH组和FM组(P0.05),且显著高于PBPH组和SPH组(P0.05);FPH组肝胰脏溶菌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高于YPH组(P0.05),且显著高于FM组、PBPH组和SPH组(P0.05),FPH组肝胰脏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YPH组和FM组(P0.05),且显著高于PBPH组和SPH组(P0.05)。综上分析可知,四种不同来源蛋白水解物替代鱼粉后投喂凡纳滨对虾,鱼蛋白水解物效果最好,其次是酵母蛋白水解物、猪血蛋白水解物和豆粕蛋白水解物。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消化系统的蛋白酶及淀粉酶活力的影响,为优化黄金鲈配合饲料提供依据。分别以豆粕和全脂豆粉为植物蛋白源,鱼粉为动物蛋白源,混合油脂(鱼油玉米油=11)为脂肪源,面粉和糊精为糖源,配制成3种等氮(粗蛋白质42.0%)、等能(总能20.0 MJ/kg)的半精致饲料,其中豆粕和全脂豆粉分别替代鱼粉的20%蛋白质。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28.71±0.08)g/尾],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分别采用福林酚试剂法及试剂盒测定黄金鲈胃、幽门盲囊、肝脏及肠道蛋白酶及淀粉酶的活力。在本试验条件下,黄金鲈配合饲料中,当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20%时,黄金鲈的幽门盲囊、肝脏、前肠及中后肠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胃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全脂豆粉替代鱼粉蛋白质的20%时,黄金鲈的胃、幽门盲囊、肝脏、前肠及中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黄金鲈配合饲料中,豆粕和全脂豆粉分别替代鱼粉蛋白质的20%时,对其胃、幽门盲囊、肝脏、前肠及中后肠淀粉酶活力的影响不显著(P0.05)。基于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消化系统的蛋白酶及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在鱼粉20%的蛋白质替代水平下,豆粕的替代效果优于全脂豆粉。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去皮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草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旨在研究去皮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草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选择健康的草鱼为试验对象,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去皮豆粕为植物蛋白源,去皮豆粕分别替代0%、15%、30%、45%和6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种等蛋白、等能的半精制饲料,在室内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生长试验。试验结束后,取草鱼的前、中、后段肠道和肝胰脏,分别用福林-酚试剂法、碘-淀粉比色法和脂肪酶试剂盒测定了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饲料中去皮豆粕替代鱼粉对草鱼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力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去皮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水平的增加,草鱼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力逐渐降低,60%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去皮豆粕替代鱼粉对草鱼肝胰脏、前肠、后肠淀粉酶活力无负面影响,但草鱼中肠淀粉酶活力45%和6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去皮豆粕替代鱼粉对草鱼肝胰脏和肠道脂肪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探索发酵豆粕替代大黄鱼幼鱼饲料中鱼粉的适宜比例。以鱼粉、小麦蛋白粉为主要蛋白质源,鱼油、大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配制含40%鱼粉的基础饲料。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R0组,作为对照组)、15%(R15组)、30%(R30组)、45%(R45组)、60%(R60组)、75%(R75组)的鱼粉,并在除对照组饲料外的各饲料中添加适量晶体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配制6种等氮(蛋白质水平为45%)等脂(脂肪水平为10%)的试验饲料。养殖试验在海水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网箱,每个网箱放养60尾初始体重为(10.49±0.03)g大黄鱼幼鱼,养殖时间持续56 d。结果表明:各组大黄鱼幼鱼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有下降趋势;与R0组相比,R15、R30、R45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变化(P0.05),进一步提高鱼粉替代比例(R60、R75组),SGR、WGR显著降低(P0.05),FCR显著升高(P0.05);各组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全鱼粗灰分含量有上升的趋势;各组血清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有下降趋势,谷丙转氨酶活力有升高趋势;通过肝脏组织学观察发现,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超过30%后会造成肝脏细胞的损伤,替代比例越高损伤越严重。综合各项测定指标,本研究认为:发酵豆粕替代饲料(含40%鱼粉)中30%的鱼粉较为适宜,过高的替代比例会造成大黄鱼幼鱼肝脏组织病变,导致生长速度、存活率下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黄姑鱼幼鱼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试验首先以秘鲁鱼粉、豆粕、小麦蛋白粉为主要蛋白质源,鱼油、大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配制含45%鱼粉的基础饲料,然后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FSM0组,作为对照组)、10%(FSM10组)、20%(FSM20组)、30%(FSM30组)、40%(FSM40组)和50%(FSM 50组)的鱼粉,并在除对照组外的各组饲料中添加适量赖氨酸和蛋氨酸,以保持各组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的一致,共配制6种等氮(蛋白质水平为50%)等脂(脂肪水平为12%)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31.24±0.02)g的黄姑鱼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FSM10、FSM20和FSM30组黄姑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FSM40和FSM50组黄姑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黄姑鱼幼鱼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酵豆粕替代不同比例鱼粉对黄姑鱼幼鱼的肝体比、脏体比和肥满度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FSM40和FSM50组黄姑鱼幼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FSM50组黄姑鱼幼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FSM10组(P0.05)。FSM50组黄姑鱼幼鱼肝脏中IGF-Ⅰ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各指标,本试验条件下,发酵豆粕替代饲料中20%~30%的鱼粉较为适宜,过高的替代比例会降低黄姑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评价补充微囊氨基酸条件下鱼粉蛋白和发酵酶解豆粕蛋白不同配比对日本沼虾生长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以发酵酶解豆粕分别替代饲料中0(FM组)、25%(R25组)、50%(R50组)、75%(R75组)以及100%的鱼粉(R100组)(鱼粉蛋白与发酵酶解豆粕蛋白配比分别为1∶0、3∶1、1∶1、1∶3和0∶1),对平均体重为(0.103 0±0.000 2)g的日本沼虾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随后对各组虾进行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试验。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结果表明:当鱼粉蛋白与发酵酶解豆粕蛋白配比为1∶1时,日本沼虾的增重率达到最大,显著高于FM和R100组(P0.05),各组日本沼虾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日本沼虾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FM组日本沼虾的血细胞总数及血淋巴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R100组(P0.05);肝胰腺中热应激同源蛋白70和热应激蛋白90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在FM和R25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当发酵酶解豆粕替代鱼粉比例超过50%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日本沼虾的累计死亡率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发酵酶解豆粕可作为日本沼虾饲料中较好的蛋白质源,在氨基酸平衡条件下鱼粉蛋白和发酵酶解豆粕蛋白的最佳配比为1∶1。  相似文献   

15.
研究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肠道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配制4组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D0组)含65%的鱼粉,试验组(D1~D3组)分别用豆粕替代20%、30%和40%的鱼粉蛋白。180尾体质量11 g左右的斜带石斑鱼幼鱼被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上述4组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D1组和试验D2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D3组与D0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D1组和试验D3组特定生长率与D0组相比有差异但不显著(P0.05),试验D2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0组(P0.05);试验D1组、试验D2组和试验D3组饲料系数与D0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30和60 d时,各试验组肠道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力与D0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30和60 d时,各鱼粉替代组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免疫球蛋白M(IgM)和补体C3含量与D0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之,斜带石斑鱼幼鱼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不宜超过30%。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2017,(20):20-26
以初始体重(19.70±0.18)g的黄鳝(Monopterusalbus)为研究对象,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含55%鱼粉),以复合蛋白Ⅰ、复合蛋白Ⅱ和复合蛋白Ⅲ替代基础饲料中48%的鱼粉(CPⅠ_(48)、CPⅡ_(48)和CPⅢ_(48)),并与膨化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24%、48%的鱼粉(SM24和SM_(48))的替代组做对比,配制6组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比较三种复合蛋白源及膨化豆粕对黄鳝生长、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血清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网箱放养黄鳝100尾,养殖试验持续70 d。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蛋白组CPⅠ_(48)、CPⅡ_(48)和CPⅢ_(48)的黄鳝增重率显著高于膨化豆粕替代组SM_(48)(P0.05),与膨化豆粕替代组SM24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合蛋白源增重成本均低于膨化豆粕替代组SM_(48)和SM_(24),CPⅡ_(48)组增重成本最低。CPⅠ_(48)组和CPⅡ_(48)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SM_(48)组,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SM_(24)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PⅠ_(48)组与CPⅡ_(48)组肌肉总氨基酸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SM_(48)组(P0.05),与SM_(24)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蛋白组和SM_(48)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合蛋白组血清T-AOC显著高于SM_(48)组(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中的复合蛋白源具有比单一的蛋白源膨化豆粕可更好地鱼粉替代效果,且复合蛋白CPⅠ_(48)、CPⅡ_(48)组与膨化豆粕替代组SM24的鱼粉替代效果相当,CPⅡ_(48)组增重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摄食情况、消化、代谢及免疫机能的影响研究,考察酵母硒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应用水平和应用效果,以节约养殖成本。试验选用(10±2)mm凡纳滨对虾幼虾进行为期56 d的试验。试验共设计豆粕替代水平分别为0、24%、48%、72%、96%的五组饲料,除对照组外每组饲料添加1%的酵母硒产品。结果显示:在添加酵母硒产品的对虾饲料中,不同豆粕替代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全虾水分、灰分、蛋白、脂肪,肌肉蛋白、脂肪、肝脏蛋白,肝胰腺中的淀粉酶、谷草转氨酶、总抗氧化能力、血淋巴中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胰腺的谷丙转氨酶活性、脂肪含量及脂肪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各组间存在差异;原料、饲料和生产成本均随着豆粕替代比例的提高逐渐降低。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添加酵母硒产品可以提高豆粕替代鱼粉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银杏叶-辣木叶发酵物(简称CLGM)对异育银鲫生长发育、消化功能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300尾健康的异育银鲫鱼苗分成4组,1组为对照组,其他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5%、10%、15%的CLGM,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测定鱼体生长性能,水分、脂肪、蛋白质含量,肝脏抗氧化能力,肠道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各组异育银鲫的蛋白质、水分、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肝体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5%添加组和10%添加组增重率较对照组高,其中10%添加组的增重率差异显著(P0.05)。2)各试验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脂肪酶活性均较对照组高,其中10%添加组和15%添加组与对照组及5%添加组差异显著(P0.05);3)各组间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提高,其中10%添加组和15%添加组提高显著(P0.05)。说明在饲料中添加CLGM能提高鱼的平均增重率,可以有效地替代部分鱼粉作为饲料蛋白原料,满足鱼的正常生长需求;同时还能增强其消化能力和肝脏抗氧化能力,适宜添加比例为10%。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蛋白质利用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以确定乌鳢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以豆粕分别替代含45%鱼粉饲料中0(D1组)、20%(D2组)、30%(D3组)、40%(D4组)和60%(D5组)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粗蛋白质含量44%)等脂(粗脂肪含量9%)的试验饲料,饲喂乌鳢6周。养殖试验在室内流水纤维玻璃钢桶(200 L)中进行,将225尾平均体重为(19.07±0.07) g的乌鳢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5尾。结果显示:豆粕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乌鳢的存活率(SR)没有显著影响(P0.05)。D3、D4和D5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低于D1组(P0.05),同时D4和D5组的饲料系数(FCR)显著高于D1、D2和D3组(P0.05);而D1和D2组间各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豆粕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乌鳢肌肉中粗蛋白质和粗灰分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并且乌鳢肌肉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在D1、D2和D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D4和D5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D1组(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D3组(P0.05)。乌鳢肠道糜蛋白酶活性D1组与D2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肠道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以D5组最低,且D5组显著低于D1、D2组(P0.05)。此外,豆粕替代30%~60%的鱼粉后,乌鳢肠道损伤明显,肠壁厚度不均匀,肠道褶皱短而稀疏。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从生长性能、蛋白质利用及肠道组织形态不受影响的角度考虑,在含45%鱼粉的乌鳢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20%。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通过比较凡纳滨对虾对3种酵母产品(鲜酵母粉、酵母核苷酸、啤酒酵母水解物)的诱食效果,研究诱食效果最佳的产品在高低蛋白水平下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将基础饲料中3%秘鲁鱼粉等量替换为鲜酵母粉、酵母核苷酸、啤酒酵母水解物,添加氧化钇(Y_2O_3)、氧化钕(Nd_2O_3)、氧化镧(La_2O_3)和氧化镱(Yb_2O_3)作为惰性标物,用于测定选食偏好。试验设4个重复,将4种饲料等量混合投喂,并收集粪便,分析粪便中惰性元素的比例。研究发现,对虾对不同饲料的选食偏好高低为酵母核苷酸组鲜酵母粉组鱼粉组啤酒酵母水解物组,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为探讨酵母核苷酸在不同蛋白水平下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素设计2个蛋白水平(36%、45.27%)和2个酵母核苷酸水平(0、0.8%),形成4种试验饲料。选取480尾初始体质量(0.79±0.01)g对虾幼虾,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试验周期56 d。试验结果显示,低蛋白水平能显著提高对虾存活率、终末体均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蛋白质保留率(P0.05);饲料中添加酵母核苷酸均能显著提高对虾存活率(P0.05),提高终末体均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降低饲料系数(P0.05)。各组间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酵母核苷酸具有较好的诱食效果,饲料添加0.8%酵母核苷酸能促进摄食,提高生长性能,在低蛋白水平下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