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寻自然生草对果园小气候的影响,试验以苹果园清耕和人工生草为对照,监测了自然生草对渭北旱塬苹果园小气候、果实灼伤和早期落叶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生草与人工生草果树行间的空气相对湿度较清耕分别提高了11.77%和10.53%,树冠内的分别提高了12.01%和11.16%。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降低了果树行间及树冠内的空气温度及果园土壤温度。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果树行间的光照强度较清耕分别降低了5.59%和5.05%,且降低了树冠反射光谱、新梢尖削度和果实日灼率,但却提高了早期落叶病的危害程度。自然生草对苹果园小气候、果实灼伤及早期落叶病的影响与人工生草的基本一致。综上所述,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的果园应加强修剪及病虫防治,以消除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对果树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苹果园长期生草覆盖后深层土壤水分及果树根系的分布规律,以期阐明旱作条件下果园根水互作关系,为黄土旱塬区果园生草覆盖实践的优化提供依据。试验于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苹果园中进行,设置果园生草覆盖(生草为鸭茅草,2014年建植)和清耕处理,以一年生作物田为对照;连续两年夏季测定果树行上和行间距离树干100和200 cm共4个位置0~5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和果树细根长密度,分析生草覆盖对果园深层水分亏缺及细根长密度的影响。清耕果园0~300 cm土壤水分较对照农田下降了6.7%~8.3%(P<0.01),而300~500 cm土层土壤水分与对照农田差异不显著(P>0.05);生草覆盖果园0~500 cm整个剖面的土壤水分均低于清耕果园,平均下降了11.5%~12.3%。果园生草覆盖6~7年后0~500 cm土层土壤较对照农田水分亏缺量为163.9~172.1 mm,是清耕果园水分亏缺量的3.2~4.2倍。果树根系在0~100 cm土层的细根长密度最高,平均密度为0.187 cm·cm-3,生草覆盖促进了0~100 cm土层果树...  相似文献   

3.
生草栽培对果园面源污染的控制:三种牧草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择菊苣、紫花苜蓿和白三叶,在桃园分别建立3种生草栽培模式,并以清耕为对照。通过人工模拟暴雨的降雨过程,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3种生草栽培模式对地表径流和果园面源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桃园种植菊苣、紫花苜蓿和白三叶明显减少了地表径流,与对照相比,径流量依次降低41.6%,35.0%和58.4%,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地表径流量与草地盖度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与草地密度和基盖度的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施氮条件下,菊苣、紫花苜蓿和白三叶草地的铵态氮、总氮和总磷径流量明显下降,其中,白三叶草地对降低铵态氮、总氮和总磷的径流流失量效果最好,其次是菊苣草地。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草栽培模式对果园面源污染的防控效果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果园建立适宜的生草栽培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京郊果园种植几种优质果园草覆盖越冬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杂三叶T.hybridum、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等几种优质果园草在京郊果园难以安全越冬的问题。试验采用覆膜、覆草、浅覆土3种覆盖越冬技术对果园草进行覆盖越冬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覆膜、覆草、浅覆土3种覆盖技术较对照均能显著提早各果园草品种的返青时间,显著提高越冬率和覆盖度。覆膜区的果园草品种较浅覆土和对照区分别提早返青13和20 d以上,越冬率平均分别提高21.8%和60.8%,返青生长到4月1日时草群覆盖度分别提高41%和51.3%,而覆草区的果园草品种较浅覆土和对照区分别提早返青4和8 d以上,越冬率平均分别提高16%和45.3%,返青生长到4月1日时草群覆盖度分别提高14%和22.7%。几种果园草品种覆盖越冬效果的具体表现为覆膜>覆草>浅覆土>对照,但在具体实施中虽覆膜是一种效果最为明显的果园草品种覆盖技术,而覆草技术(干草535 g/m2、厚度约5 cm)更为环保、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5.
果园生草作为一项生态环保型的果园管理技术,已在我国许多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本研究通过对陇东典型旱塬苹果种植区庆阳市172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果园生草现状及农户生草意愿;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当地农户实施果园生草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陇东旱塬果园生草的应用率为23.8%,36%的农户有果园生草的意愿。在影响果园生草意愿的因素中,果园类型(P0.01)、农户对果园生草技术的了解程度(P0.01)、能否及时获取技术信息(P0.01)和户主文化程度(P0.05)对农户的果园生草意愿呈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多年生牧草种植对苹果园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陇东黄土高原区13龄苹果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鸭茅、白三叶和紫花苜蓿3种生草模式下0~10 cm土层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同时结合OTUs数探讨不同生草模式下的特异菌属。结果表明,与对照(清耕)相比,鸭茅、白三叶和紫花苜蓿生草模式下土壤真菌Alpha多样性分别增加17.4%、18.6%和27.0%。土壤真菌群落在门水平上主要隶属于子囊菌门、接合菌门、担子菌门和球囊菌门,鸭茅、白三叶和紫花苜蓿处理下接合菌门相对丰度较对照分别增加196.2%、169.8%和126.9%;在属水平下,3种生草模式下镰孢霉属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茎点霉属在白三叶和紫花苜蓿处理中相对丰度较高。嗜热真菌属出现在鸭茅处理中,该菌属与蛋白质和糖类降解有关。葡萄穗霉属和放射毛霉属出现在种植白三叶的土壤中,其分泌的分解酶类与植物纤维和半纤维的分解有密切关系;枝孢属和葡萄座腔菌属存在于紫花苜蓿处理中。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对土壤贮水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田间定位观测,研究了生草对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能提高0~60 cm土层土壤贮水能力,扩大土壤贮水库容;生草种类及年限不同,土壤贮水特征存在差异;在苹果生长期,生草对土壤贮水增减量产生影响,其影响主要发生在春季与秋季;不同降水年型生草对果园土壤贮水量影响差异较大,丰水年种植白三叶能提高土壤贮水量,欠水年生草会加剧干旱对果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甘肃省庆阳市和天水市苹果种植户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种植户的苹果园覆盖方式(生草、覆膜、清耕)、树龄、投入产出等项目,分析了3种覆盖方式下果园的物质服务费用、用工投入、苹果产出,并采用净现值法计算了3种覆盖方式下果园生命周期内的净收益。结果表明:生草果园建园和幼树抚育时期的投入均高于覆膜和清耕果园;成龄果园生草后,其肥料、农药、除草剂及施肥、打药、锄草、其他用工投入均低于清耕果园。因此,生草覆盖是提高旱区果园净现值的有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生草对渭北黄土高原苹果(Malus domestica)园土壤呼吸的影响,设置果园清耕、间作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间作小冠花(Coronilla varia)3个处理,于2012年4-11月利用SR1LP土壤呼吸仪监测了3个处理的土壤呼吸,分析了果园生草覆盖条件下土壤呼吸特征及其与土壤水热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草与清耕处理 4-6月和8-11月土壤呼吸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但生草处理果园土壤呼吸日变化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延后效应(4-6月)或推前效应(11月),且生草与清耕处理土壤呼吸日变幅存在明显差异,7月生草与清耕处理土壤呼吸的日变化格局不同;果园土壤呼吸季节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变化趋势,但生草显著提高了果园土壤呼吸速率,不同月份不同处理之间的土壤呼吸差异显著(P<0.05);生草与清耕果园土壤呼吸都与5 cm的土壤温度相关性最为显著,与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显著,生草处理果园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均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而清耕处理果园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多元回归法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的协同影响高于土壤水热单因子的影响,可解释果园土壤呼吸时间变异的56%~85%。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生草对渭北黄土高原苹果(Malus domestica)园土壤呼吸的影响,设置果园清耕、间作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间作小冠花(Coronilla varia)3个处理,于2012年4 11月利用SR1LP土壤呼吸仪监测了3个处理的土壤呼吸,分析了果园生草覆盖条件下土壤呼吸特征及其与土壤水热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草与清耕处理4 6月和8 11月土壤呼吸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但生草处理果园土壤呼吸日变化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延后效应(4-6月)或推前效应(11月),且生草与清耕处理土壤呼吸日变幅存在明显差异,7月生草与清耕处理土壤呼吸的日变化格局不同;果园土壤呼吸季节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变化趋势,但生草显著提高了果园土壤呼吸速率,不同月份不同处理之间的土壤呼吸差异显著(P<0.05);生草与清耕果园土壤呼吸都与5 cm的土壤温度相关性最为显著,与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显著,生草处理果园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均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而清耕处理果园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多元回归法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的协同影响高于土壤水热单因子的影响,可解释果园土壤呼吸时间变异的56%~85%.  相似文献   

11.
生草对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对黄土高原渭北苹果园生草土壤性状测定结果表明,生草能降低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田间贮水量,且与生草年限呈正相关;能显著提高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种植禾本科牧草有机质年积累量为0.10%,种植豆科牧草年积累0.15%;随生草年限的增加,较深土层土壤有机质趋于增加,种植白三叶改善较深土层土壤有机质的效果强于种植黑麦草。对N、P、K营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40 cm土层,生草的前期(4年)土壤养分消耗大于积累,苹果与牧草在该土层存在养分竞争,在第5年全氮、全磷、全钾呈现恢复性增长,全氮、全磷、全钾的演变呈现“S”型的演变过程,但生草能提高0~40 cm土层水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具有活化有机态N、P、K的功能,有利于果树对N、P、K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生草类型不同,活化N、P效果不同,黑麦草活化P的作用大于白三叶,而白三叶活化N的作用大于黑麦草;生草后土壤三大微生物类群数量及过氧化氢酶、尿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都显著提高,并随生草年限的增加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12.
自然生草对土壤和树体矿质营养及苹果树生理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白岗栓 《草地学报》2021,29(10):2309-2322
为了促进果园土壤养分均衡供给,减少生理病害发生,提高果实品质,本试验以果园清耕为对照,监测分析渭北旱塬自然生草对苹果园土壤和树体矿质营养及生理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生草可提高0~40 cm土层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水溶性钙、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硼含量,降低0~24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和0~60 cm土层土壤有效锰含量,提高叶片和果实中磷、钙、锌、硼含量,降低叶片和果实中氮和锰含量,且生草年限越长效果越显著,但对土壤全磷与全钾、叶片和果实钾及铁无显著影响;自然生草降低因缺钙、缺锌和多锰引起的生理病害,但对缺铁和缺硼引起的则无显著影响;自然生草提高了果实着色面积、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渭北旱塬果园自然生草,可有效改善果园土壤及树体的营养平衡,减少生理病害的发生,提高果实品质。渭北旱塬应积极推广果园自然生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果园生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果园生草栽培是在果树行间或全园种植草本植物作为覆盖物的一种果园管理方法,我国果园生草研究起步较晚。果园生草栽培对果园小气候、土壤、果实品质等都有很大影响。对我国果园生草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指出:草种的管理技术、草种与果树的配套研究、草种对果树根系影响的研究还不够完善。由此提出了今后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我国果园生草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大叶薄荷、白车轴草、留兰香、高羊茅、鸭茅和紫花苜蓿在树莓果园进行生草栽培,研究不同生草对树莓果蝇成虫的驱避效果,为生草栽培在树莓果蝇的防治中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留兰香和大叶薄荷对树莓果蝇有较强的驱避效果,平均驱避效果分别达到81.25%和72.73%,可作为主栽品种在生草果园中推广;其次为紫花苜蓿和白车轴草,对果蝇的平均驱避效果为50.57%和34.94%,可作为蜜源植物补充生草果园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果园自然生草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大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谷艳蓉  张海伶  胡艳红 《草业科学》2009,26(12):103-107
果园传统的清耕管理方式劳动强度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肥料投入成本高,而且造成冬春季节土壤裸露,易发生风沙扬尘。果园自然生草覆盖技术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果园蓄水保墒及抗旱能力;有利于天敌繁育,减少农药用量;提高大桃品质;省工、省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具有良好的景观效应,减少环境污染,抑制大气扬尘。通过对北京平谷区桃园自然生草覆盖技术的调查,结果表明:果园自然生草覆盖后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幅度为10.4%~38.1%;能够提高大桃产量与品质,单果质量提高2.8%~5.4%,可溶性固形物增加0.65%~1.35%。  相似文献   

16.
苹果园间种鸭茅和白三叶对园区小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间种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 Amba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aifa对苹果园区小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清耕区相比,间种鸭茅和白三叶均能有效改善园区地温和气温,提高园区空气相对湿度。特别是盛夏高温时,能有效降低园区地温和气温;秋冬寒冷天气时,有保持土壤温度作用。还增加了园区草被地表覆盖,增强了土壤保水能力,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为果树生长提供了更加适宜的园区小环境。  相似文献   

17.
洛川塬水资源短缺、水分利用效率低,因而水分已成为洛川塬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精确测量植物的吸水深度,分析植物对不同深度土层的水分利用情况,对改进、推广果园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研究洛川塬不同果-草复合系统[苹果(Malus domestic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苹果-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中果树木质部水以及白三叶、黑麦草茎部水与不同层位土壤水氢同位素比率δD值特征,分析探讨不同果-草复合系统对果树水分来源及对不同层位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白三叶和黑麦草分别提高0-50和5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且水分均来源于10-20 cm土层,与果树不存在水分竞争,同时白三叶和黑麦草均提高果树对40 cm以下土壤水的利用率,增幅分别为27%和9%;在7月,白三叶、黑麦草的水分主要来源于浅层和深层土壤,与果树存在水分竞争,但白三叶与果树的竞争效应小于黑麦草。同时,白三叶和黑麦草分别提高果树对40 cm以下土壤水和0-20 cm土壤水的利用;在8月和10月白三叶提高0-5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以及果树对0-40 cm土壤水的利用率。结果说明,种植白三叶比黑麦草能更好地调节果树水分利用层位及各土壤层位的利用率,使果树最大程度吸收水分。研究结果为揭示土壤-植物系统水分循环的驱动机制奠定基础,也为洛川塬果-草复合系统林下间作牧草品种的选择、果园水分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壤管理措施下南疆果园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霞  陈新燕  柴仲平  李建平 《草业科学》2012,29(7):1023-1027
以新疆南部苹果(Malus domestica)园为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管理方式对果园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方式下南疆果园土壤中微生物总数量表现为,覆草>生草>免耕>清耕。覆草区和生草区微生物总数量分别比免耕区增加32.90%和11.63%,比清耕增加38.09%和15.99%,果园土壤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放线菌,真菌含量最少。微生物数量垂直分布规律特征明显,各处理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以0~20 cm土层最高,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不同管理方式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3种酶活性特征表现为,覆草>生草>免耕>清耕,且3种酶活性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微生物数量分布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9.
生草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果园生草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是果园集约、高效、生态、可持续生产的重要基础。生草栽培可降低土壤容重4.7%~13.0%,提高水稳性土壤团聚体含量,进而改善土壤的导水性能和保水性能,也有助于拦截降雨,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干旱少雨的季节可能会出现牧草与果树争水的现象,需要通过选择适宜的草种及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来减小争水对果树造成的不利影响;生草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连续生草6年可使土壤表层有机碳增加19.6%~27.8%,有机碳的累积量会随生草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生草覆盖可调节果园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酶活性;生草还可以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同时豆科牧草也可通过固氮作用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总体而言,果园多年种植牧草对土壤养分的积累具有正效应。本研究可为有关的研究工作和生草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典型果园生草模式及果草系统资源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园生草是一种先进的果园土壤管理方式,能促进果品的优质可持续生产。我国引入果园生草措施已近40年,对生草果园小气候、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等开展了较多研究,但对果园生草模式及其调控果园光热水土资源机制的系统研究还较少。本文综述了我国现有的典型果园生草模式及其运行机制,重点分析了果园生草对果园土壤水分、肥力、光照的调控机制,以及生草对果园害虫与杂草的调节作用。1)根据果园组分、系统水分和养分、草类植物种来源等的不同,果园生草有多种模式。2)适宜的果园生草可增加水分入渗,减小地表蒸发,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有益微生物活性;增加系统的光能捕获能力,改善果园光环境;增强系统抵抗杂草、病虫害能力,提高果园生产多样性和品质。3)不适宜的果草搭配和生草措施会导致果树和草类植物的水肥资源竞争,加剧土壤的水肥匮缺,影响系统生产性能。可为我国果园生草技术的深入研究与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