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杀虫药剂的连年大量使用,害虫的抗性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对害虫抗性的监测工作越发显得必要。在从事害虫抗性的监测中,必须明确的是,昆虫的抗性就是昆虫的一个品系发展了能忍受对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是致死剂量的毒剂的能力。抗性是种群的特性,而不是个体昆虫改变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有当种群的大部分最初是敏感的,而当用一种杀虫药剂选择后,这  相似文献   

2.
1前言 在马来西亚.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十字花科蔬菜上危害最重的害虫,造成蔬菜品质和产量的严重损失。生物防治的手段已经有很多报道,其中包括使用Bt和病毒。病毒可以同其它防治手段相容.持效期长,害虫不会发展抗性,所以是非常适宜的防治手段。病毒在特定昆虫中肠碱性环境下被激活,对非目标昆虫(如蜜蜂或者目标害虫的捕食性天敌)等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小菜蛾对几类农药的抗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上海地区小菜蛾对几种 (类 )农药的抗性及其发展情况。小菜蛾对使用的几种类型的农药均具有抗性 ,抗性的产生与生产中农药的使用情况有密切关系 ,抗性产生的速度与农药类型有关。生物源农药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对人类和环境比较安全 ,在生产中较受欢迎 ,使用中也应当合理用药 ,避免或减缓害虫抗性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烟碱和新烟碱类杀虫剂都是作为后突触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s)的激动剂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但这两类杀虫剂存在明显不同的选择毒性:烟碱类对哺乳动物毒性较高,而杀虫活性低;新烟碱类具有高杀虫活性,而对哺乳动物低毒。由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方式独特,对以前使用的如拟除虫菊酯类、氯化烃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很少或无交互抗性,该类杀虫剂为防治一些世界性重大害虫(包括对以前使用的杀虫剂具有长期抗性的害虫)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现已发现不少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文章就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概况、抗性机理和抗性治理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及其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庞乾林 《植物保护》1985,11(1):22-24
经常使用同一农药防治同一害虫,由于害虫或害螨产生了抗药性,使得杀虫剂的防治效果降低,造成一些害虫,害螨再猖獗,次要害虫暴发为害。昆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一种解毒酶,即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增高最为重要。近年来,害虫或害螨抗药性日趋严重,抗性种类增加很多,  相似文献   

6.
不同昆虫微孢子虫对小菜蛾的致病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菜蛾 (Plutellaxylostella)是多种十字花科蔬菜上常见的重要害虫。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 ,小菜蛾对各种杀虫剂的抗性和交互抗性不断增强 ,甚至对生物农药Bt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1] 。微孢子虫 (Microsporidia)为专性寄生的原生动物 ,被宿主吞食后可在其体内增殖 ,并可经卵引发昆虫疫病的流行 ,是一类极具潜力的生物杀虫剂资源。微孢子虫对宿主昆虫感染有一定的特异性 ,但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 ,对宿主昆虫的感染能力也可发生变化[2 ] 。自然界中 ,一种宿主昆虫往往可受若干种微孢子虫感染[3 ] ,但病原性相差很远。本研究根据微…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世界对储粮害虫的处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熏蒸,并且使用的熏蒸剂多为磷化铝。但是,在磷化铝推广使用不久,昆虫对磷化铝的抗性问题就被提了出来。早在1979年,Borah 和 Chahal 报道了谷斑皮蠹 Trogoderma granarium 对磷化铝的抗性问题。1983  相似文献   

8.
昆虫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双酰胺类杀虫剂是以昆虫鱼尼丁受体为作用靶标的新型杀虫剂,由于其作用机制独特,对多种鳞翅目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已经有多种害虫的田间种群对该类药剂产生了抗性,甚至导致田间防治失败。本文在综述昆虫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抗性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稻螟赤眼蜂抗药性品系培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药性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从昆虫的遗传变异来讲,长期使用一种化学农药,最终必将使昆虫产生抗药性。赤眼蜂的大量繁殖和利用,对害虫的防治、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害虫的防治成本,已经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深受人们欢迎。如果赤眼蜂对杀虫剂产生抗性,对协调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必将带来更为良好效果。本试验从1983年6月开始至1985年10月的两年半时间里,用8种杀虫剂对稻螟赤眼蜂卵、蛹和成虫三个发育期分别进行连续处理。探讨赤眼蜂抗性品系培育方法和初步阐明那些药剂对赤眼蜂较易形成抗性,为害虫综合防治提供更为光明的前途。  相似文献   

10.
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卫生和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广泛应用,昆虫对此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报道越来越多。目前已明确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包括表皮穿透率下降、靶标抗性以及代谢抗性,其中代谢抗性机制较为普遍,而且其与昆虫对多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关系密切。目前,随着基因组、转录组以及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机制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新进展。昆虫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P450s)、羧酸酯酶(CarE)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等重要解毒酶系的改变均与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有关,其中这3类解毒酶的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是昆虫对此类杀虫剂产生代谢抗性的主要原因。明确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机制,对合理使用此类杀虫剂及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代谢路径及相关生物酶研究概况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昆虫对此类杀虫剂代谢抗性机制研究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