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开展了不同类型性诱捕器及糖醋液诱捕器不同设置高度对豆野螟成虫诱集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三角形性诱捕器、桶形性诱捕器和糖醋液诱捕器对豆野螟成虫的诱捕效果与设置高度有关,均以悬挂于距地面1.5m处的诱捕器诱蛾效果最佳,2.0m处次之,1.0m和0.5m处的诱蛾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GC-MS分析研究木枣和酸枣挥发物成分,并测试枣镰翅小卷蛾触角电位(EAG)反应、寄主趋向和产卵选择,以探明枣镰翅小卷蛾的寄主选择机制。结果显示,在萌芽期,木枣和酸枣嫩叶的挥发成分均为罗勒烯、2-甲基-2-菠烯、α-法呢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种,但相对含量稍有不同。枣镰翅小卷蛾成虫对木枣和酸枣2种寄主都有强烈的EAG反应,且同一寄主上雌蛾的EAG反应值极显著地高于雄蛾,其EAG值是雄蛾的3.3倍。枣镰翅小卷蛾对木枣表现强烈的趋向反应,而对酸枣的趋向不明显,且雌虫的趋向反应显著高于雄虫。木枣上的产卵量显著高于酸枣,且木枣枣吊上的单雌产卵量为307.9粒,极显著地高于酸枣枣吊上的产卵量(182.9粒)。研究表明,枣镰翅小卷蛾雌蛾在寄主选择中起主导作用,木枣是其嗜好寄主。  相似文献   

3.
陕北枣树桃小食心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6~2001年在陕西省佳县产枣区通过药剂防治试验表明 ,在枣树桃小食心虫第1代幼虫期用5%氯氰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25%功夫乳油2000倍液 ,第1代成虫期用30%桃小灵1000倍液和第2代幼虫期用来福灵乳油1000倍液 ,防效均在95%以上,其中5%氯氰菊酯乳油和5%来福灵还可同时兼治枣镰翅小卷蛾  相似文献   

4.
利用5种果树食心虫的性诱剂通过诱捕法调查了延安苹果产区苹果园中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和桃蛀螟的发生情况及成虫在田间的种群消长动态;对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苹果园中发生的食心虫主要有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3种,未诱捕到桃蛀螟和苹果蠹蛾。不同调查点的诱捕结果均表明,李小食心虫成虫种群数量最大,属于优势种群,梨小食心虫次之,桃小食心虫种群数量相对最小。桃小食心虫雄成虫1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极不整齐;梨小食心虫在苹果树整个生长季均可诱捕到,雄成虫1年具有不明显的4个发生盛期;李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羽化较为整齐,雄成虫1年有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期,该虫在延安地区年发生2代。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试验表明,2种食心虫的性诱剂对种内和种间雄蛾均具有引诱活性,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对种内和种间雄蛾的引诱能力均显著强于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量分别是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量的2.75和2.30倍,2种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能力具有不对称性。本试验明确了延安苹果产区食心虫的种类组成及主要食心虫在田间的种群消长规律,对预测预报和治理苹果园食心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棉铃虫块状食诱剂田间诱捕效果的影响,2018年7月-9月在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和原阳县的棉花、大豆、玉米、花生田,利用蛾类诱捕器和三角形诱捕器比较了块状食诱剂对棉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食诱剂分别与2种诱捕器结合,在4种作物田对棉铃虫成虫均具有明显的诱捕作用;蛾类诱捕器诱集到的棉铃虫成虫数量是三角形诱捕器的1.2~6.5倍。因此,蛾类诱捕器与棉铃虫块状食诱剂结合使用可以更有效诱捕田间棉铃虫成虫。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诱捕器-性诱芯组合的诱集效果,及诱捕器悬挂高度、排列间距等空间分布因素对鲜食玉米田草地贪夜蛾诱捕效果的影响,明确草地贪夜蛾性诱装置最佳使用方案,为使用性信息素进行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技术支持。选用3种性诱芯和3种诱捕器进行配对组合,进行田间诱捕效果比较试验;使用BLB性诱芯和专用诱捕器组合进行4个诱捕器悬挂高度和3个排列间距诱捕试验,并进行草地贪夜蛾成虫种群本地周年发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9个组合中BLB性诱芯和专用诱捕器组合诱捕效果最好;3种诱芯平均诱蛾量无显著差异;3种诱捕器中专用诱捕器诱捕效果最佳,飞蛾通用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差。4个诱捕器悬挂高度在玉米拔节期时诱蛾量无显著差异,抽雄后2.2 m处理诱蛾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诱捕器排列间距30 m处理的诱蛾量显著高于20 m和25 m的,但3个间距处理间田间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株率无显著差异。性诱监测发现,2020年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和10月中旬为成虫高峰期。草地贪夜蛾专用诱捕器搭配BLB性诱芯具有最佳诱捕效果,田间最优悬挂高度应高于玉米植株,诱捕器田间设置间距以30 m为宜。性诱适用于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并可作为害虫防治时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2019—2020年,在福建龙海开展了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诱捕器应用研究及周年发生为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有效成分为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0.9∶0.03的诱芯对草地贪夜蛾成虫的引诱效果较好。搭配同种诱芯,船型诱捕器诱蛾量显著高于倒圆锥型、桶型和夜蛾通用型诱捕器;玉米苗期至抽雄期,诱捕器悬挂高度为1m和1.5 m时,引诱效果较好。福建龙海草地贪夜蛾成虫可周年发生,主要发生期在5—11月,2019年在9月下旬和11月上旬出现成虫高峰。秋季播种玉米受害明显重于春季播种玉米,且以拔节期至小喇叭口期被害株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成虫的种群动态变化,2002—2014年在陕西省礼泉县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苹果园中,采用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系统监测,并于2010年和2011年的7—8月桃小食心虫成虫盛发期,系统调查了成虫发生量与苹果着卵量的关系,建立基于性诱剂监测的桃小食心虫成虫防治指标。结果显示,苹果园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种群动态、始见期和终见期在年度之间差异很大,每年主要集中在6—8月发生;桃小食心虫成虫每年出现多次无规律的高峰,但第1代成虫高峰期发生的早晚与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出现的早晚有密切联系,即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出现早,则第1代成虫高峰期出现也就相对较早,且越冬代成虫发生量明显多于第1代成虫。性诱剂诱捕的成虫与卵果率之间呈极显著的对数关系,当以卵果率1%或2%为防治指标时,性诱剂诱捕器诱蛾量为8.3头/诱捕器·日或30.0头/诱捕器·日。  相似文献   

9.
二化螟性诱剂和诱盆设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通过对二化螟性诱剂水盆诱捕器及其设置高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诱捕器的口径大小以24cm为佳,绿色水盆的诱蛾量比其他颜色的要大;在越冬代诱捕中,诱盆的高度在20cm左右效果较好;性诱剂离水面的高度对二化螟雄蛾的诱捕有一定影响,其高度在0.5~1.0cm的诱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4种不同性诱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诱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动态,筛选对当地种群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的性诱剂,对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BLB)、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K)、江苏宁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L)、南京新安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XAZL)4个厂家生产的草地贪夜蛾性诱剂在江苏盐城市大丰区进行田间诱捕效果试验,探讨草地贪夜蛾性诱剂的使用技术。结果表明:4种不同性诱剂诱芯对草地贪夜蛾的诱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BLB诱芯和NL诱芯可以有效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田间发生动态,羽化高峰期明显,且峰值日期一致,NK诱芯诱集的成虫虫峰不明显,XAZL诱芯零星诱到成虫,无明显成虫高峰;BLB诱芯监测期内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次诱蛾量、总诱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诱芯,其总诱蛾量达136.75头,分别是NL诱芯、NK诱芯、XAZL诱芯的1.47倍、4.76倍、10.52倍;通过对BLB诱芯进行持续30 d和持续60 d的诱捕对比试验,发现BLB诱芯1~30 d内诱捕性能稳定,诱蛾量大,31~60 d内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次诱蛾量、总诱蛾量均有所下降且达显著水平,尤其是50 d后诱捕量下降明显。结果表明:BLB诱芯的诱蛾量大,能够明显反映出草地贪夜蛾的羽化高峰期,符合测报要求,更适合本地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使用该诱芯时建议30 d更换1次。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为其有效测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悬挂不同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捕监测方法,对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果实套袋和不套袋苹果园桃小食心虫的空间发生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泰安地区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下旬-10月上旬,其中,6月-9月是桃小食心虫发生盛期,此间共出现两次高峰。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距离地面0~2.5m处均可监测到桃小食心虫雄成虫;果实不套袋苹果园在树体不同高度桃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均显著高于果实套袋苹果园(P0.01);果实不套袋苹果园距地面1.5m处的桃小食心虫诱捕量显著高于其他高度(P0.01),而果实套袋苹果园2.0m处诱捕量显著高于其他高度(P0.01);桃小食心虫发生动态趋势、成虫发蛾高峰期和持续时间在果实套袋和不套袋两种条件下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进一步明确了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的空间分布动态规律,可为提升应用昆虫信息素预测预报的精准性与诱捕防治的全面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诱捕器和不同波段LED灯对美国白蛾的引诱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霞  邓建宇  王义平 《植物保护》2021,47(1):103-107
为提高现有诱捕器及灯光诱捕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的诱捕效果,本研究对目前应用的6种美国白蛾诱捕器进行筛选,以明确对美国白蛾诱捕效果最佳的诱捕器及LED波段;同时对美国白蛾日节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桶形诱捕器对美国白蛾的诱捕效果最好,平均每个7.1头,显著高于其他诱捕器;灯光诱捕美国白蛾成虫效果最好的波段为360~365 nm;性信息素协同360~365 nm LED灯的诱捕效果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美国白蛾昼伏夜出的特性明显,试验结果表明该虫在凌晨02:00-04:00和晚上18:00-20:00的活跃度最高。本研究为性信息素诱捕器及LED灯在不同时间段进行美国白蛾监测与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不同果园中主要食心虫种群监测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性信息素和黑光灯系统调查了枣园、桃园中食心虫的种类构成及其种群发生动态,并比较了3种土壤防控措施对桃小食心虫的效果。结果显示:枣园中食心虫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和桃蛀螟,其中桃小食心虫1年发生2代,发生期为6月上旬至9月下旬,其成虫累积诱捕量随日期的变化符合Sigmoid方程;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4代,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9月下旬;桃蛀螟1年发生2代,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9月下旬。桃园中以梨小食心虫为主,1年发生4~5代,发生期为5月上旬至9月底,年均性信息素累积诱捕量为8829头/诱捕器,而桃小食心虫和桃蛀螟数量均极少。3种土壤防控措施中,灌水覆膜对桃小食心虫防控效果最好,幼虫出土抑制率为67%,其次为盖草覆膜和盖土拍实。  相似文献   

14.
合成性诱剂对粘虫雄蛾的引诱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合成性诱剂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雄蛾的引诱活性。在北京第二代粘虫发生期间的试验表明,顺—11—十六烯醛对粘虫雄蛾有很强的引诱活性。在顺—11—十六烯醛中加入少量顺—11—十六烯醇乙酸酯(1—10%),能显著地提高诱蛾活性。同时表明在日本活性很高的粘虫诱芯(顺—11—十六烯醇乙酸酯及顺—11—十六烯醇比例为8:1或9:1)在中国北方诱到的粘虫雄蛾数量极少。在中国北方第三代粘虫发生期,以顺—11—十六烯醛和顺—11—十六烯醇乙酸酯(9:1或9.5:0.5)为组分的诱芯对粘虫雄蛾也显示了较弱的引诱活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性诱剂干扰交配或诱杀钻蛀性蛾类害虫是果园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研发既诱雄蛾也诱雌蛾的新型诱剂近年来颇受关注。本研究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基础上,加入寄主植物挥发物——梨酯、苯乙酮、香叶醇、冬青油和苯乙醇等制成若干配方,在南疆两地(库尔勒与阿克苏地区)梨园中于蛾类害虫发生的早期和中期进行诱捕试验。对苹果蠹蛾诱集结果表明,虽然与仅含性信息素配方相比,添加植物挥发物的配方可诱集到雌蛾,但诱集虫量较少。对梨小食心虫的诱集结果表明,在库尔勒,大部分配方诱到的虫量多于商品诱剂(对照),其中,在性信息素中添加少量植物挥发性物质的配方诱集的虫量总体较多;在阿克苏,所有配方诱集的虫量均多于对照,在性信息素中是否添加植物挥发物质对诱集效果总体上没有影响。对优斑螟的诱集结果表明,仅含2种性信息素物质的配方诱集的虫量最大,与加入少量梨脂的配方接近。果园诱集试验结果说明,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中添加梨脂等多种寄主植物挥发物的供试配方诱集雌蛾效果不理想,但对多种混合发生的夜蛾害虫雄性具有较好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南疆地区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不同季节的寄主植物种类以及在主要寄主作物上的种群发生动态,本研究在2021年采用扫网法对阿克苏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23个科55种植物上的绿盲蝽种群动态进行了周年调查,并于2019年-2021年通过黄板诱捕法系统监测了绿盲蝽种群在当地枣园、棉田的发生情况。绿盲蝽在当地1年发生5代,存在明显的寄主转移现象。绿盲蝽1~2代(5月中旬至7月上旬)主要在枣树Ziziphus jujuba上为害,枣树花期结束2代成虫大量迁出枣园,3~4代(7月上旬至9月中旬)主要在棉田为害,5代(9月上旬至10月中旬)迁回枣园。除为害主要作物枣树、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外,1代绿盲蝽的寄主植物有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藜Chenopodium album、欧洲油菜Brassica napus,2~3代的寄主植物有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黄香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甘草、藜、欧洲油菜、骆驼刺Alhagi camelorum、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苜蓿Medicago sativa等,4~5代的寄主植物包括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艾A.argyi、白花草木樨、欧洲油菜、萹蓄等。枣园及棉田绿盲蝽成虫种群消长动态与上述寄主转移规律高度吻合。研究结果为南疆地区果棉生态系统中绿盲蝽的发生测报与科学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在北方落叶果树产区的寄主范围、发生规律及为害程度等,对橘小实蝇在郑州地区果园的发生、为害及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橘小实蝇性诱剂对成虫进行监测;测定了菊酯类、有机磷类、烟碱类、微生物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共12种杀虫剂对橘小实蝇的室内毒力;并开展了诱杀法田间防治橘小实蝇研究。结果显示,橘小实蝇在郑州地区一年发生4~5代,为害时期为6月-11月。敌百虫和毒死蜱对橘小实蝇成虫毒力最高。诱杀法中性诱剂黄板和实蝇生物诱捕剂的引诱作用持效期约为7 d。在苹果采收前后,香蕉精油和苹果精油对橘小实蝇的诱集效果最佳。在郑州地区需要在6月前对橘小实蝇的发生做好监测防范工作,单一使用诱杀法效果不佳,需在高峰期使用化学防治配合其他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鲜食玉米田间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的绿色防控方法,于2018年-2019年在浙江东阳利用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进行了田间种群监测和诱捕效率试验,对7种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和2种诱捕器进行组合,并测试了诱捕器悬挂高度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诱芯对亚洲玉米螟雄蛾均有引诱活性,不同诱捕器和诱芯组合的诱捕效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诱芯F、诱芯E、诱芯C分别与船型诱捕器组合及诱芯E与飞蛾诱捕器组合田间诱捕效果较好,两种诱捕器诱蛾总量无显著差异,诱捕器悬挂于1.8 m高度的效果优于1.5 m和1.2 m。田间种群监测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5月和9月各有一次比较典型的高峰,性诱剂可有效用于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监测。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he behavioural response of both sexes of codling moth, Cydia pomonella to the pear-derived kairomone (ethyl (2E,4Z)-2,4-decadienoate), codling moth sex pheromone (E,E-8,10-dodecadien-1-ol), and sex pheromone combined with the pear derived kairomone loaded into red rubber septum were investigated in trapping experiments in New Zealand apple orchards. A range of 0.01-10.0 mg of pheromone loading in rubber septum dispensers was tested and the highest catch of males was in traps baited with 1.0 mg. No dose response in trap catch of males was seen in traps baited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pear-derived kairomone (0.01-10.0 mg). RESULTS: The number of females caught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amount of pear derived kairomone used to bait traps, with the highest catch obtained at 10 mg loading. The attractiveness of sex pheromone was not enhanc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kairomone either when used in the same bait or in a separate bait. The mean number of males captured in traps was reduced by 44% when the pheromone and kairomone were combined at ratio of 1:1 (0.1 mg pheromone: 0.1 mg kairomone) in separate sources. CONCLUSION: Kairomone baited traps showed some potential for monitoring the flight activity of female C. pomonella in apple orchards in two locations (Canterbury and Hawke's Bay). However, the number of male moths caught was low as compared to the number of male moths caught in pheromone-baited traps, and therefore the sex pheromone should continue to be used for monitoring male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