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2019年连续3年对武汉茶园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武汉茶园绿盲蝽1年发生5代,第1代若虫始见于3月中下旬,4月中下旬陆续羽化为第1代成虫,随后羽化的成虫大量迁出茶园,园内第2、3代虫量较少,第4代成虫9月迁回茶园,并于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形成1个虫口高峰,个别年份也有末代成虫10月上中旬迁回茶园,并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形成1个明显的发生高峰。调查发现,绿盲蝽主要以第1代若虫为害早春头茶。本研究结果为茶园绿盲蝽的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选择适用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盲蝽的诱测灯具,准确掌握棉田盲蝽种群发生动态,2011-2014年选择频振12号灯、16号灯、18号灯、绿光灯和黑光灯,以常用的黑光灯为对照,在两大棉区的10个省12个站点进行了诱测试验。结果显示,在以绿盲蝽为优势种的黄河流域,16号灯和12号灯诱虫量分别是黑光灯诱虫量的4.5倍、3.6倍,18号灯和绿光灯分别是黑光灯的1.7倍和1.3倍;在以中黑盲蝽为优势种的长江流域,绿光灯诱虫量是黑光灯的3.9倍,12号灯、16号灯、18号灯诱虫量分别是黑光灯的1.3倍、1.5倍和1.9倍。各地盲蝽优势种和虫量动态较好地反映了两大棉区盲蝽田间种群结构。在黄河流域棉区,可诱到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优势种,局部地区苜蓿盲蝽和三点盲蝽种群比率较高;在长江流域棉区,可诱到中黑盲蝽、绿盲蝽、三点盲蝽、牧草盲蝽,以中黑盲蝽为优势种,北部地区绿盲蝽种群比率较高。因此,黄河流域棉区推荐优先使用频振16号灯和12号灯,其次是频振18号灯,不推荐使用黑光灯;长江流域优先使用绿光灯,其次是频振18号灯、16号灯和12号灯,黑光灯亦可使用。  相似文献   

3.
扶沟棉田盲椿象猖獗为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沟县棉花盲椿象常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然而像2001年严重发生和为害的程度属历史罕见。2001年全县种植棉花5万hm2,盲椿象发生面积达3万hm2以上,有1万hm2的棉田造成20%的减产,个别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扶沟棉田内发生的盲椿象主要有苜蓿盲蝽、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据调查,苜蓿盲蝽5月下旬迁入棉田为害,绿盲蝽、中黑盲蝽6月上、中旬迁入棉田为害,7月下旬到8月中旬达到为害高峰。据8月9日调查,平均百株有虫215头,最高达457头,并且以抗虫棉发生较重。究其原因主要是:①由于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安徽太湖棉花中黑盲蝽中等以上程度发生概率频繁的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2010—2018年当地成虫灯诱数据、田间成若虫消长动态和为害情况,明确当地中黑盲蝽于5月迁入棉田,1年发生4~5代,后期世代重叠现象明显。1代成虫一般于4月下旬末至5月上旬迁入棉田,棉田主害代为1代和4代,发生为害特点为前期见虫少,但为害重,中期虫量较少损失小,后期虫量多损失大。  相似文献   

5.
2003年绿盲蝽在大城县枣树上发生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盲蝽(LyguslucorumMeyer-Dür)属半翅目,盲蝽科。在廊坊市以成虫在枣树树皮裂缝、杂草间及枯枝、落叶下越冬,或以卵在苜蓿、苕子、蒿类的茎组织内越冬。以成虫、若虫刺吸枣树嫩芽进行为害。除枣树外,还为害棉花、豆类、苜蓿、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桑、杨、柳树等。绿盲蝽在大城县3月下旬至4月初始见成虫,4月初平均单株有虫1.5头。据跟踪监测,到4月20日止,虫量明显上升,在本市大城县枣树上绿盲蝽发生面积10万亩,平均单株有虫3.5头。绿盲蝽为害嫩芽后,影响叶片生长,叶片表面成洞,长势弱,严重影响产量。由于该虫寄主广泛,活动性较强,难于防治,…  相似文献   

6.
贵州喀斯特稻区黑肩绿盲蝽种群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喀斯特稻区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lividipennis的发生规律,2010年在贵州省6个具有代表性的稻区开展了该天敌田间种群消长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田间黑肩绿盲蝽的始见期集中在6月上、中旬,水稻生长前期虫量发生较少,后期发生量较大,发生高峰期一般在7月下旬一8月下旬。黑肩绿盲蝽与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的种群发生存在同步性。水稻害虫防治的常用药剂啶虫脒、阿维菌素、吡虫啉和毒死蜱对黑肩绿盲蝽种群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1年-2014年,对河北廊坊枣园绿盲蝽种群周年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一代绿盲蝽若虫于4月中下旬发生,5月中旬陆续羽化为一代成虫;二代若虫于6月上中旬达到高峰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陆续羽化为二代成虫,随后迁出枣园。8月下旬至9月上旬,绿盲蝽成虫再次迁回枣园。分析发现,早春温度影响绿盲蝽越冬卵孵化进度,温度越高一代若虫出现的时间越早。研究结果为开展枣园绿盲蝽的发生期测报与及时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绿盲蝽是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葡萄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为探索葡萄园绿盲蝽种群监测与绿色防控技术,本研究比较了绿色、黄色、蓝色及黑色4种颜色粘虫板和0.9、1.2 m及1.6 m悬挂高度对葡萄园绿盲蝽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粘虫板及其不同悬挂高度对葡萄园绿盲蝽均有一定诱集效果。绿色粘虫板对绿盲蝽的诱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3种颜色粘虫板,诱虫量占总量的35.94%。悬挂高度为1.6m的粘虫板对绿盲蝽的诱集效果显著优于其它悬挂高度,诱虫量占总量的50.35%。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南疆地区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不同季节的寄主植物种类以及在主要寄主作物上的种群发生动态,本研究在2021年采用扫网法对阿克苏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23个科55种植物上的绿盲蝽种群动态进行了周年调查,并于2019年-2021年通过黄板诱捕法系统监测了绿盲蝽种群在当地枣园、棉田的发生情况。绿盲蝽在当地1年发生5代,存在明显的寄主转移现象。绿盲蝽1~2代(5月中旬至7月上旬)主要在枣树Ziziphus jujuba上为害,枣树花期结束2代成虫大量迁出枣园,3~4代(7月上旬至9月中旬)主要在棉田为害,5代(9月上旬至10月中旬)迁回枣园。除为害主要作物枣树、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外,1代绿盲蝽的寄主植物有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藜Chenopodium album、欧洲油菜Brassica napus,2~3代的寄主植物有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黄香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甘草、藜、欧洲油菜、骆驼刺Alhagi camelorum、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苜蓿Medicago sativa等,4~5代的寄主植物包括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艾A.argyi、白花草木樨、欧洲油菜、萹蓄等。枣园及棉田绿盲蝽成虫种群消长动态与上述寄主转移规律高度吻合。研究结果为南疆地区果棉生态系统中绿盲蝽的发生测报与科学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不同颜色粘虫板对绿盲蝽、中黑盲蝽和赤须盲蝽的诱集效果,于2010和2011年的6—10月,用青色、绿色、蓝色、黄色、白色5种颜色粘虫板在山东省棉田内进行诱集试验。结果表明,各粘虫板全年监测中都是6月诱集棉盲蝽数量最多,10月最少,且绿盲蝽的种群数量显著高于中黑盲蝽和赤须盲蝽。不同年份、月份、田块,不同颜色粘虫板的诱集效果不一致,2010年田块1中的绿色、青色和绿色粘虫板诱集的绿盲蝽、中黑盲蝽和赤须盲蝽最多,分别为91.0、2.6、5.8头/板,2011年田块2中的黄色、青色粘虫板诱集的绿盲蝽、中黑盲蝽最多,分别为263.0、3.2头/板,田块1中的白色粘虫板诱集赤须盲蝽最多,为12.4头/板。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份、月份、田块、粘虫板颜色对绿盲蝽和赤须盲蝽的诱集量有显著影响,月份和粘虫板颜色对中黑盲蝽的诱集量有显著影响。通过对2年5块棉田的诱捕效果综合排序,黄色粘虫板诱集绿盲蝽效果相对最好;绿色粘虫板诱集赤须盲蝽效果相对最好;5种颜色粘虫板诱集中黑盲蝽的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定位寄主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时利用的挥发性信息物质来源,利用Y型昆虫嗅觉仪测定了红颈常室茧蜂雌雄成虫对绿盲蝽3龄若虫及其为害寄主植物棉株以及雌性红颈常室茧蜂成虫、绿盲蝽成虫对苗期和花期的棉花、蓖麻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与干净空气(空白对照)相比,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对绿盲蝽3龄若虫、健康棉株的选择行为无显著差异,绿盲蝽3龄若虫为害的棉株对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但在为害后去虫和未去虫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雄性红颈常室茧蜂对各处理均无明显的选择行为。与健康或为害后去虫的苗期棉花相比,雌性绿盲蝽成虫显著趋向花期蓖麻;而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只趋向于为害后的花期蓖麻。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对为害后去虫的花期棉花和花期蓖麻的选择行为显著高于相应的苗期植株。这表明雌性红颈常室茧蜂主要利用绿盲蝽若虫为害后寄主植物释放的挥发性信息物质来定位寄主绿盲蝽,且其对花期寄主植物的选择行为与绿盲蝽成虫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药方式下吡虫啉对棉田绿盲蝽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吡虫啉对绿盲蝽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2011—2012年连续两年采用种子包衣、颗粒剂穴施和灌根处理棉花,并结合种植绿豆诱集带的方式,研究其对棉田绿盲蝽种群动态的影响。在吡虫啉有效成分用量为1 500 g/hm2时,棉花颗粒剂穴施+绿豆诱集带颗粒剂穴施、灌根和颗粒剂穴施3种处理,对棉田绿盲蝽种群数量控制作用较好,自棉花苗期至8月中旬花铃期百株绿盲蝽数量分别为12、15、17、8、19头,均低于为害经济阈值,控制有效期接近110 d;在吡虫啉有效成分用量为900 g/hm2时的棉花颗粒剂穴施、灌根处理以及吡虫啉有效成分用量为675 g/hm2的棉花种子包衣+绿豆诱集带种子包衣处理,对棉田绿盲蝽种群数量控制作用次之,控制期在100 d左右。单一棉花种子包衣处理控制效果低于上述处理,持效接近90 d。各处理对棉叶受害指数减退率的影响与其对绿盲蝽种群数量的控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棉田吡虫啉颗粒剂穴施及液体制剂灌根施药是控制绿盲蝽为害的有效施药手段。  相似文献   

13.
绿盲蝽性诱剂在葡萄园诱捕效果及种群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属半翅目盲蝽科,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近年来,葡萄园绿盲蝽为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葡萄生产(耿辉辉等,2012)。昆虫性诱剂具有简便、安全、环保、灵敏度高、不伤害天敌等特点(杜艳丽等,2014),利用昆虫性诱剂监测和控制害虫,是保护环境、有效控制害虫的可行途径(王安勇等,2009)。目前关于绿盲蝽性信息素的研  相似文献   

14.
诱幻杀虫灯对两种棉花田盲蝽蟓的诱杀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随着抗虫棉的逐步普及,棉盲蝽蟓已经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造成严重的损失.我区棉盲蝽蟓主要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主,为了探索出一奈安全、无毒、无污染、低成本的防治途径,2010年进行了诱幻杀虫灯杀盲蝽蟓效果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2瓦电子诱幻杀虫灯对绿盲蝽的诱杀效果明显优于16瓦电子诱幻杀虫灯;16瓦电子诱幻杀虫灯对...  相似文献   

15.
2015—2017年,在河北献县枣树园、河南原阳苜蓿地、河南新乡和河北廊坊棉花田,评价了太阳能杀虫灯对盲蝽成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供试太阳能杀虫灯可有效诱捕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成虫,单日平均诱虫量为2.09~6.72头/灯,峰日诱虫量高达40头/灯。灯上成虫数量变化趋势与田间消长动态基本一致,可用于盲蝽成虫种群的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6.
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中黑盲蝽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省南阳棉区,大面积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后,由于减少了棉田农药化防次数,原属兼治对象的中黑盲蝽上升为主要害虫。在大发生年,百株虫量高达500头以上,尤其多雨年份,因防治失时,中黑盲蝽为害造成棉花产量损失不亚于棉铃虫灾变发生年代。近年来,笔者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仅就转基因棉棉田中黑盲蝽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做一报道。1发生世代与生活习性据田间调查和百叶箱内饲养观察,中黑盲蝽在南阳棉区1年发生4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下旬(暖冬年)4月上、中旬(一般年份)孵化。一代成虫盛期在5月上、中旬。二代卵于6月上、中旬孵化,6月中…  相似文献   

17.
赣北棉区棉盲蝽加重发生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盲蝽是赣北棉区棉花的主要叶面害虫,发生的主要种类有中黑盲蝽、绿盲蝽等.在抗虫棉推广种植以前,该虫仅在棉花生长前期发生较重,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小.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该虫在棉田内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当前影响棉花生产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8.
天敌伴迁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行为学意义,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Reuter)捕食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St?l)的卵和低龄若虫,因此,明确迁飞习性及其与褐飞虱的伴迁关系,有助于指导褐飞虱的综合治理。2008-2012年在广西兴安县设置探照灯和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黑肩绿盲蝽和褐飞虱的季节性消长动态。结果发现,黑肩绿盲蝽在两种灯下的始见期都迟于褐飞虱,相同时间段内两者的诱集量呈显著正相关;7月下旬至8月下旬是黑肩绿盲蝽的发生高峰期;蝽虱比达到或超过1:1.1时对褐飞虱的种群发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灯诱黑肩绿盲蝽种群中性比一般大于1:1。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盲蝽食诱剂中试产品进行了田间诱捕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丙烯酸丁酯和丙酸丁酯按质量比3∶1配制的食诱剂对盲蝽成虫诱捕效果明显,诱捕量显著高于对照。2015年河北黄骅苜蓿田中,该食诱剂配方对盲蝽成虫的总诱捕量是对照的3.9倍,2016年河南新乡和河北廊坊绿豆田、河北廊坊棉花田中该食诱剂诱捕盲蝽总量分别是对照的55.3倍和39.0倍、15.6倍,均显著高于对照。诱捕到的盲蝽种类有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和苜蓿盲蝽,苜蓿田优势种苜蓿盲蝽和绿盲蝽、绿豆和棉花田优势种绿盲蝽的诱捕量同样显著高于对照。这表明,盲蝽食诱剂对田间盲蝽成虫具有明显的诱捕效果,可用于盲蝽成虫种群的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20.
河南冬枣和葡萄上绿盲蝽种群的季节性发生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月初到7月底,调查了绿盲蝽在冬枣和葡萄树上的越冬部位,监测了其在葡萄树上的种群动态及寄主转移规律。结果表明绿盲蝽越冬卵在葡萄树和冬枣树的剪口、葡萄的冬芽以及冬枣树的翘皮等部位越冬,并发现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不整齐还可能和葡萄冬芽发育的不整齐有关。调查结果还揭示了越冬后绿盲蝽在葡萄树上发生的种群动态及其在寄主植物之间的转移规律。本文讨论了这些发现与控制绿盲蝽为害的关系,提出4月初越冬卵孵化高峰期施药以及种植诱集植物(如胡萝卜)诱杀绿盲蝽成虫从而实现绿盲蝽区域性控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