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项研究测定了齐墩螨素、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二嗪磷、毒死蜱、乙酸甲胺磷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毒力和其中 5种对卵、幼虫和蛹的毒杀作用 ,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齐墩螨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对成虫最敏感 ,其毒力分别是乙酰甲胺磷的 589.2及1 2 8.2倍。齐墩螨素的混剂菜蝇净和单剂灭虫灵杀卵和杀幼虫的效果优异。 5种药剂对蛹均不敏感。 2 0 %菜蝇净乳油和 1 %灭虫灵乳油分别加水稀释至 1 0 0 0及 30 0 0倍液喷雾 ,在田间能有效控制美洲斑潜蝇的为害。防治美洲斑潜蝇有效药剂的研究及试验方法评价@薛明$山东农业大学植保系!271018…  相似文献   

2.
美洲斑潜蝇幼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浸叶法测定了美洲斑潜蝇幼虫对11种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齐墩螨素对美洲斑潜蝇具有较高的毒力,其LC50仅为0.0818mg/L,其次是菊酯类杀虫剂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美洲斑潜蝇对有机磷杀虫剂马拉硫磷、敌敌畏、乙酰甲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灭多威和丁硫克百威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饲料混药法测定了齐墩螨素对不同龄期棉铃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处理后48h和96h对初孵、1龄、3龄、4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0141、0.049、0.58、1.14和0.005、0.021、0.64、1.13μg/g,同时还观察到1龄幼虫经处理96h后幼虫体长抑制率与药剂浓度成正相关,当药剂浓度为0.00625、0.0125、0.025和0.05μg/g时,体长抑制率分别为9.  相似文献   

4.
苏云金素处理后第3天智利小植绥螨和二斑叶螨幼螨的LC50分别为211.33μg/ml和14.58μg/ml。两种雌成螨的产卵量第2天即明显减少,高剂量处理后3-4天,导致产卵停止。处理后第5天,智利小植绥螨和二斑叶螨成螨的LC50分别为843.19μg/ml和279.88μg/ml。试验结果表明,苏云金素对两种幼螨是一种高效,无选择性的杀螨剂,对智利小植绥螨的卵和成螨毒性相对较低,但能抑制其成螨的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用加毒饲料或沾毒叶片喂饲等感染方法,分别测定了苏云金素对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的同翅目等14种农林卫生害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苏云金素对所试昆虫的幼虫均有一定的毒杀或抑制作用,其LC50值从0.638μg/ml至603.22μg/ml不等,因试虫种类、早龄而异。苏云金素对玉米象和茄28星瓢虫成虫毒力较低,对玉米象的LC50为410.52μg/ml;以50~450μg/ml浓度感染28星瓢虫成虫,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用加毒饲料或沾毒叶片喂饲等感染方法,分别测定了苏云金素对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和同翅目等14种农林卫生害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苏云金素对所试昆虫的幼虫均有一定的毒杀或抑制作用,其LC_(50)值从0.638μg/ml至603.22μg/ml不等,因试虫种类、虫龄而异。苏云金素对玉米象和前28星瓢虫成虫毒力较低,对玉米象的LC_(50)为410.52μg/ml;以50~450μg/ml浓度感染28星瓢虫成虫,死亡率仅4~32%,其产卵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对卵的孵化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防治美洲斑潜蝇新药剂7051”杀虫素周瑾霍玉华任英李双保(河北省邯郸市植物检疫站056001)为了寻找安全、经济、有效的防治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的药剂,于1995~1996年进行了防治美洲斑潜蝇药效试验。供试药剂为1%“7051...  相似文献   

8.
小麦纹枯病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防治小麦纹枯病单剂和混剂农药的筛选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小麦纹枯病菌都具有抑制作用,但其有效浓度有所不同。福美双,多菌,灵,三唑酮,担菌灵和井冈霉素的EC50分别为12.2857、4.0346、1.7824、4.0346和16.9200μg/ml;混剂福美双十三唑酮的EC50为0.28050μg/ml,共毒系为1109.857,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田间比较了上述药  相似文献   

9.
40%稻康乳油是浙江新农化工有限公司新开发用来替换20%三唑磷防治水稻螟虫的杀虫剂 ,为探寻本地防治水稻螟虫的使用剂量 ,2000年在惠水县和平镇程番村进行大田药效试验 ,试验结果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40%稻康BC(浙江新农化工有限公司产品)20%三唑磷EC(浙江新农化工有限公司产品)杀虫单原粉(江苏溧阳化工厂产品)1.2防治对象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1.3试验设计试验设40%稻康EC35ml/667m2,50ml/667m2,65ml/667m2,20%三唑磷EC100ml/667m2,杀…  相似文献   

10.
1.8%虫螨克防治美洲斑潜蝇田间药效试验荆门市植保站(448000)张炎周文铁军美洲斑潜蝇传入我市后,已给蔬菜生产造成一定威胁。选择更多、更高效的农药品种对其加以防除,达到封锁、铲除的目的,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探讨生物杀虫杀螨剂1.8%虫螨克乳油对美...  相似文献   

11.
拉美斑潜蝇(L.huidobrensis)属双翅目、潜蝇科,是一种重要的杂食性害虫,主要在温室或温暖地区为害蔬菜、花卉、装饰植物和杂草。因发现较晚,其生物学特征还不十分清楚。但它作为斑潜蝇的一个种,有其共性,如卵和幼虫都在叶肉内为害,幼虫发育期短,成虫小而灵活,这种共性给化学防治带来了很大困难。因为化学药剂可能杀死其天敌,而它却接受了一个不致死的农药剂量,刺激了它的生长,也促进了它对农药产生抗药性。但它也有个性,如为害特点、生命周期、对寄主植物的偏食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等,这些因素使适合其它种的综合治理策略不完全适合于它。如Macdonald 1991年比较三叶草斑潜蝇和拉美斑潜蝇对几类药剂敏感性时,发现适合防治三叶草斑潜蝇的综合治理策略要作适当修改才能适合于防治拉美斑潜蝇。因此,为了制定适合于拉美斑潜蝇的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解析西藏飞蝗对青藏高原干燥低氧环境的呼吸适应机制,本研究比较不连续气体交换循环(discontinuous gas exchange,DGC)呼吸模式下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与东亚飞蝗L.m.manilensis的呼吸特征参数。结果表明:西藏飞蝗和东亚飞蝗4、5龄蝗蝻及雄成虫均采用DGC呼吸模式,且雄成虫呼吸速率的峰值和周期比其4、5龄蝗蝻更稳定;西藏飞蝗4龄蝗蝻DGC历时为13.75 min,显著高于东亚飞蝗的6.46 min,而其5龄蝗蝻和雄成虫DGC历时分别为7.46 min和8.53 min,显著低于东亚飞蝗的15.70 min和14.44 min;西藏飞蝗4、5龄蝗蝻的暴发间期历时所占比例分别为7.40%和26.70%,显著低于东亚飞蝗4、5龄蝗蝻(分别为22.20%和67.20%),其雄成虫暴发间期历时所占比例为79.20%,显著高于东亚飞蝗雄成虫的53.60%;西藏飞蝗4、5龄蝗蝻和雄成虫代谢率分别为3.92、3.81和2.90 W/kg,与东亚飞蝗4、5龄蝗蝻和雄成虫差异不显著(分别为4.27、3.45和3.07 W/kg)。西藏飞蝗分布于低氧高海拔青藏高原,其DGC历时和暴发间期历时所占比例异于东亚飞蝗,表明DGC呼吸模式与其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Lavandula vera D.C., Lavandula×alardii and eight different L. hybrida Rev. cultivars cultivated at the Herb Garden of Casola Valsenio (Italy), found naturally infected by Alfalfa mosaic virus (AMV), have been evaluated for the influence of their pathologic status on essential oil biosynthesis and quality. The viral disease, consisting of a “yellow mosaic” on leaves and stems, was identified by means of electron microscopy, RT-PCR-RFLP and PAS-ELISA assays.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at protein gene of four AMV isolates suggested that three of them belonged to subgroup I (from cvs. Ordinario and Grosso, Lavandula×alardii), while the isolate from cv. Sumiens showed molecular features of subgroup II. The infection of Lavandula plants by AMV (of the two subgroups) was found to decrease essential oil secretion. Changes in the relative composition regarded the linalool-linalyl acetate ratio; the overall increase in terpenic esters and in some cases increased sesquiterpenic abundance. Infection caused by AMV subgroup II isolate influenced negatively the quality of the essential oil much more than AMV isolates belonging to subgroup I. The importance of the phytopathological status of essential oil bearing crops is outlined.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S-JS1与杀虫剂对灰飞虱的联合作用,以及S-JS1对灰飞虱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灰飞虱3龄若虫为对象,采用喷雾法比较了S-JS1与5种杀虫剂 (螺虫乙酯、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和毒死蜱) 单用,以及菌、药混用对灰飞虱的杀虫活性,测定了灰飞虱取食经S-JS1处理的水稻后,虫体内羧酸酯酶 (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s)、过氧化物酶 (POD)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粘质沙雷氏菌S-JS1分别与不同浓度杀虫剂混用,均可提高杀虫剂对灰飞虱的致死率。其中,109 cfu/mL的S-JS1与1.25 mg/L的噻虫嗪混用处理3 d,或与25 mg/L的螺虫乙酯混用处理5 d,灰飞虱的死亡率分别为65.58%和76.27%,均显著高于同浓度杀虫剂单用的处理 (噻虫嗪单用时致死率为44.24%,螺虫乙酯为49.22%),表现为增效作用 (χ2 > 3.84,实测死亡率 – 预期死亡率 > 0);其他各混用处理均为相加作用 (χ2 < 3.84)。灰飞虱取食经粘质沙雷氏菌处理的水稻苗后12和24 h,其CarE活性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GSTs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OD和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粘质沙雷氏菌S-JS1可能降低了灰飞虱对杀虫剂的抵抗力。本研究可为探索昆虫病原细菌与杀虫剂间的联合应用提供参考,为灰飞虱的有效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萘(Prunus sulicina var. corduta)是福建特产佳果和重要出口果品之一。近来在一些萘苗圃中发现根结线虫病。  相似文献   

16.
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与病菌毒性的监测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1991~1994年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的结果表明,11,15号小种这几年的优势小种,315号小种有上升的趋势,用毒性频率分析的方法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表明,V1,V3,V5及V8等毒性的当前白粉菌群体中已基本固定(毒性频率接近100%),小麦白粉菌对Pm4a的毒性频率呈较快的上升趋势,说明Pm4a基因的使用应该审慎,白粉菌对Pm21为目前最有效的抗白粉病基因,对北京,西南及江浙三地区小区白粉菌  相似文献   

17.
 以1μg/g土的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棉花出苗后移栽到无氟乐灵的土壤中并接种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axysporum f.sp.vasinfectum)。结果表明氟乐灵处理明显降低了棉苗枯萎病的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了棉苗对枯萎病的抗病性。氟乐灵处理组棉苗根部和茎部枯萎病菌侵染率均低于对照组,特别是上部茎片段中处理组侵染率降低更为明显。氟乐灵处理组棉苗根部和茎部的菌量明显降低,而且处理组茎部菌量的增长明显滞后于对照。以上结果表明,病菌对氟乐灵处理棉苗根部的侵入和病菌在棉苗体内的纵向扩展及增殖受到了阻抑,因而氟乐灵处理后棉苗对枯萎病菌的抗性表现了抗侵入和抗扩展的特性。试验还证明,氟乐灵处理并接种病菌的棉苗茎部组织中类萜烯醛的含量明显提高;并产生一种能抑制病菌大型分生孢子萌发的真菌毒性物质。这些抑菌物质的产生和积累可能与抗扩展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小麦白粉菌闭囊壳越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世界各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小麦白粉菌闭囊壳的越夏情况差异很大。在夏季干燥无雨炎热的地区,闭囊壳能顺利越夏,成为小麦白粉病在秋苗上的初侵染源;在夏季多雨潮湿的地区,闭囊壳则不能越夏,关键在于是否导致自生麦苗发病,北京地区小麦白粉菌闭囊壳的越夏行为尚未见报道,作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及其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0—1991年,于小麦生长季节从河南省14个县(市)采集了126个白粉菌株。根据9个鉴别寄主的抗感反应进行小种划分,并用毒性公式和八进制法编码。结果表明,15号小种的频率最高,达17.46%,与国内其它地区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对鉴别寄主毒力频率分析发现不同年份及地区间,小麦白粉菌群体有较大差异;而且同小种不同菌株对豫麦2号等10个推广品种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原因在于传统小种鉴定方法存在较大弊端,现行鉴别寄主中与生产基本无关的高抗品种较多,缺乏代表性的生产品种,不能准确反映当地小麦品种与当地白粉菌群体问的互作。提出应对鉴别寄主予以修改,或用病菌群体毒性基因结构测定代替优势小种分析,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苏芸金杆菌 HD-1制剂,进行防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技术方法的研究,求出了 HD-1制剂对小菜蛾2、3、4龄幼虫杀虫曲线的回归直线方程分别为 y=8.18+2x,y=7.92+2x,y=6.93+2.1x。田间试验结果说明:每亩应用 HD-1制剂0.1~0.15公斤加水75~100公斤,防治小菜蛾效果达90%,高于常用化学农药,防治费用在0.3元左右,低于常用化学农药。HD-1制剂对天敌昆虫、蜘蛛等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