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宁蒙沿黄地带城镇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0、2000年和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城镇用地变化强度和生态环境指数,对宁蒙沿黄地带城镇用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 1990—2000年和2000—2008年2期城镇用地变化强度指数分别为0.0092和0.046,1990—2000年城镇用地的主要来源是耕地、草地和水域,2000—2008年是耕地、草地和农村居民点。2 1990—2000年区域生态环境价值降低1 270.58,草地退化的贡献达50.16%;2000—2008年则上升343.76,其中林地的贡献最大,达49.48%。1990—2008年生态环境价值持续上升地区主要分布在沿黄河3大平原和山区过渡带,持续恶化地区主要分布在2大沙漠区。3 1990—2000年城镇用地对耕地变化的贡献最大(1.95%),2000—2008年对林地变化贡献最大(6.81%),前后两期城镇用地对草地变化的贡献扩大了15倍;耕地、草地、林地和水域对城镇用地引起生态环境价值变化的贡献依次降低。总体而言,1990—2008年宁蒙沿黄地带生态环境价值先降低后小幅上升;城镇用地变化对研究区生态环境价值净变化贡献较小,但增强趋势显著;耕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入是研究区近期生态环境价值略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1990年和2007年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得到研究区2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天山北坡绿洲城镇用地的扩展采用土地扩展集中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相对变化率等方法进行分析;同时采用主成分法对城镇用地扩展的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建设用地中的城镇、农村居民点及其他建设用...  相似文献   

3.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1978年MSS及1987、1996和2007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3S技术支持下,对不同时期土地利用与沙漠化与沙漠化变化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和草地是该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占总面积的27.7%,24.7%。近30a来,耕地、城镇用地面积增幅较大,分别增加...  相似文献   

4.
利用新疆疏勒县三期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数据,对疏勒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四者之和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的52.97%,盐碱地和沙地等未利用地占44.35%。1990~2006年间,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盐碱地和沙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其充分说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影响越来越强烈。(2)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转移的主要方向是耕地转化为林地和草地,草地和沙地转化为耕地,耕地和草地转化为建设用地,草地转化为沙地。土地利用变化经历了"显著变化-缓慢变化-显著变化"的过程。(3)景观格局分析表明,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研究区景观破碎度、多样性增大,优势度减小。驱动力分析表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因素是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最直接驱动力,同时还受产业结构和政策因素及人类干扰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蒙晓  任志远  张翀 《干旱区研究》2012,29(1):137-142
基于1990年与2007年2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采用RS,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咸阳市1990-200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咸阳市生态风险问题。结果表明:①17 a间咸阳市土地利用整体呈现耕地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趋势;②生态风险指...  相似文献   

6.
近25 a关中地区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5 a来,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陕西省关中地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以陕西省1990—2015年4期30 m栅格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其中耕地面积最大,1990、2000、2010、2015年分别占46.25%、45.81%、44.73%和43.94%;(2)研究期内,耕地、草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耕地减少面积较大,减少了12.79×104hm~2,林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均呈增加趋势,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增加了14.94×104hm~2,增加幅度69.88%,未利用土地减少0.58×104hm~2,减少幅度38.16%;(3)由于人类活动干预,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频繁,主要表现为耕地转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草地和林地,草地去向和来源主要为耕地和林地,林地去向和来源主要为耕地和草地等;(4)研究区景观形状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从204.693 4、1.774 6、0.574 1上升到211.805 5、1.851 8、0.599 1,表明景观破碎化程度升高,异质性增加;(5)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及区域政策和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基于RS和GIS的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山丹县1985年和2000年TM系列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国家农委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空间变化和质量变化等方面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域15年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Mark-ov模型,对该区域未来30年内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年间研究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总量增加,其中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增幅较大;林地、草地、和城乡居住建设用地总量减少,其中草地和林地下降最快,草地植被利用过渡或退化较为严重,水资源利用态势更加严峻,耕地的稳定性较强,其它类型土地的稳定性较差。未来30年内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基本趋势是:耕地、水域面积、未利用土地将持续增加,城乡居住建设用地增长缓慢,林地、草地将持续减少。增加的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将主要来源于草地和林地植被的人为减少或自然退化,生态环境将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8.
赤峰市松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以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 ,利用 3S技术手段 ,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 1987,1993,2 0 0 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不同年度内 ,其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草地和林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量变化也以这 3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建设用地变化最大。而从年变化速率看 ,1987- 2 0 0 0年 ,以建设用地的增加和未利用土地类型的减少最为快速。从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方向看 ,以耕地、草地和林地相互之间的转化最为频繁。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稳定性看 ,耕地的稳定性最高 ,其次为草地 ;而最不稳定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未利用土地。利用相关分析所作的土地利用变化动因显示 ,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社会与经济因素 ,其中以总人口、农业总产值、粮食作物产量总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化肥使用面积和化肥实物量等因子的作用最大 ,而自然因素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9.
以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利用3S技术手段,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1987,1993,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年度内,其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草地和林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量变化也以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建设用地变化最大.而从年变化速率看,1987-2000年,以建设用地的增加和未利用土地类型的减少最为快速.从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方向看,以耕地、草地和林地相互之间的转化最最为频繁.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稳定性看,耕地的稳定性最高,其次为草地;而最不稳定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未利用土地.利用相关分析所作的土地利用变化动因显示,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社会与经济因素,其中以总人口、农业总产值、粮食作物产量总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化肥使用面积和化肥实物量等因子的作用最大,而自然因素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10.
以2000和2007年两期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动态度、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数学方法定量分析黑河中游典型绿洲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7年间黑河中游典型绿洲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建设用地增加幅度明显,未利用地、草地、水域、林地不断减少,开垦未利用地是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2)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了区域生态环境的响应,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好转,EV值从2000年的0.1191上升到2007年的0.1207,同时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甘州区和临泽县环境有所改善,高台县环境质量下降;3)生态环境质量表现出总体改善和局部恶化的情况,大面积未利用地的转出和草地的恢复对生态环境改善贡献度最大,草地和沼泽的退化是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以张掖市1996-2007年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变化数据为基础,利用G IS空间分析技术及计量地理学方法对张掖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了多维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存在较大的内部差异。2)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多样化低,土地利用类型单一。3)近11年来,交通运输用地增加最为剧烈,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变化不大,总体有略有上升,土地利用的信息熵总体增加,土地利用整体趋于无序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支持下,以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近二十五年来的土地利用为例,对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演变、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976—2000年间,奈曼旗发生土地利用变化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2.70%,发生变化的土地总面积为184015.51hm2。林地、未利用地面积明显增加,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减少幅度约为21.86%。景观斑块的聚集程度变小,破碎程度加大,趋于离散分布。从生态效应上来看,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呈现出改善和恶化并存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草地生态功能的退化以及土地的沙化、盐碱化,沙地有扩展蔓延趋势;林地面积的增加、耕地面积的减少对提高区域生态质量和生态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疆耕地动态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1949~2007年全疆及各地州耕地总量、水浇地面积等数据,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结合GIS的空间表达功能探讨了新疆耕地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运用时间序列趋势模型对其变化态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60a来,耕地总量净增290.45×104hm2,增幅高达240.10%,其中水田、水浇地、旱地面积分别增长了0.83×...  相似文献   

14.
基于粮食安全的区域耕地转换研究——以辽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概念和"耕地转换数量"计算模型对辽宁省1997-2007年间耕地资源转换数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应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15年耕地转换数量变化进行了预测,据此提出了耕地合理利用和有效利用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辽宁工业大发展以来,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转换数量只有1997年、2000年、2001年这三年为负值,其余年份都为正值,说明耕地转换它用不会对粮食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预测未来耕地转换数量始终为正值,说明未来辽宁的经济建设与耕地矛盾趋于平缓,科技进步以及生态建设的完善是减轻耕地压力,保障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咸阳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90-2003年咸阳市统计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咸阳市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和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咸阳市耕地总体呈逐年减少态势,且空间差异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是影响咸阳市耕地面积变化的3大因素.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出2004-2034年的耕地数量.研究结果将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以及咸阳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疏勒河中游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疏勒河中游为研究区,利用ArcGIS9.2和ERDAS9.1平台,对1990年、2000年和2010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获取流域2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资料,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方法,分析流域20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间,疏勒河中游地区土地覆被类型主要为未利用地、牧草地、耕地,三者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8.22%,20年间土地利用整体特征并未发生重大变化。(2)疏勒河中游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发生在耕地、建设用地和牧草地,其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13.60%、7.97%和7.68%。(3)政策和人口增长可能是促进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15年来新疆耕地开垦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0-2000年、2000-2005的新疆土地利用动态图及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GIS空间分析及遥感影像人工解译,提取新疆近15年的耕地开垦数据,并从现状、发展动态等方面对耕地开垦的时空格局和开发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开垦面积急剧增加,由绿洲向沙地、戈壁地区扩展;耕地开垦主要来源为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对草地的开发由低覆盖度草地转向高、中覆盖度草地;未利用地开垦的年均变化率最大,空间上由阿克苏、天山北麓山前平原、吐鲁番盆地转向全疆全面开发,由开发裸土地和盐碱地为主转向沙地、戈壁、盐碱地为主。耕地开垦在空间上由零星、分散转向连续、集中。除新疆中部和西南部少数区域,新疆大部分地区对林、草地的年均开垦速度有减缓趋势;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对水域的开发速度有减缓趋势。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耕地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陕西省的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耕地的数量、质量在时空上存在较大差异 ;科技进步等人文因素对各个区域的粮食单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陕西省 1 1个区域的粮食生产水平的分异。本文从陕西省各个区域 1 949~ 2 0 0 2年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及粮食播种面积等农业统计资料出发 ,分析了陕西省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区域差异 ,并简要分析了其变化的原因 ,从而为陕西省的农业发展 ,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疆耕地资源遥感调查分类体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乔木  马虹  岳健 《干旱区研究》2002,19(3):32-37
根据新疆区域自然特点和耕地资源卫星遥感调查类型划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从宏观及其遥感与GIS技术方法在耕地资源调查中的实际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建立新疆耕地资源分类体系(包括分类原则、依据、指标及解译标志)。进而划分新疆耕地资源类型,为进行新疆耕地资源遥感调查以及建立耕地资源信息数据库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