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认识景区游客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是优化景区市场供给、推进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文中从时空视角构建景区游客旅游消费影响因素模型,将游客空间移动GPS数据与问卷调研数据相匹配,聚类分析获得5类时空行为模式。在此基础上,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时空行为模式及其他因素对景区游客旅游消费的复杂性影响。研究发现:1)台儿庄古城游客路径呈全天环游型、夜景直线型、半天复杂型、两天覆盖型与半天环游型5类时空行为模式,且游客更倾向聚集于通达性高的主动线进行短时夜景直线型游览。2)景区游客时空行为模式对旅游消费影响显著,以夜景直线型为基线,访问多条街道并在景区停留更长时间的全天环游型与两天覆盖型游客随着旅游消费水平的上升相关系数变大,延长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并引导其访问更多的空间有利于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2.
红色旅游不仅承载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教育教化功能,也彰显着旅游者鲜活的价值与情感追求。然而,旅游者主观幸福感作为一重要范畴,在红色旅游研究中却关注不足。在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敬畏原型理论、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的指导下,文中引入具身感知、红色记忆、敬畏情绪、心理韧性等变量构建了红色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生成机理的概念模型,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以井冈山为例对概念模型的变量属性与作用路径等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红色旅游者的具身感知能够唤起其红色记忆,红色记忆进一步促进了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生成。敬畏情绪和心理韧性则在红色记忆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作用路径中起到了部分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红色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生成的多变量与多路径,对深化红色旅游和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研究,促进红色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游憩涉入、地方依恋与旅游者保护行为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重点。基于地方依恋理论,文中以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北京段)中的什刹海和森林公园两个景区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析游憩涉入、地方依恋与旅游者保护行为三者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两个景区的地方依恋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游憩涉入对地方依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地方依赖作为中介变量正向影响游憩涉入与地方认同的关系。2)游憩涉入对旅游者保护行为中的环境责任行为和遗产保护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地方认同作为中介变量正向影响游憩涉入对旅游者保护行为关系。3)地方依恋中地方认同对旅游者保护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地方依赖对旅游者保护行为的影响不显著。4)大运河森林公园旅游者的功能性地方依恋水平、情感性地方依恋水平均高于什刹海景区。  相似文献   

4.
计划行为理论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种行为研究,但目前结合结构方程模型,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来研究旅游不文明行为还尚属空白。文中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选取不文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以及不文明行为作为潜变量,构建以不文明行为意向为中介变量的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调研了苏南地区294名受访者,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发现,游客在惯常环境中所表现的态度与非惯常环境中的行为不符;主观规范对不文明行为意向表现出最强的解释力,并通过不文明意向的中介作用,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起作用。同时,知觉行为控制也能较好地预测不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5.
旅游涉入、满意度、地方依恋是旅游和休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构建了以旅游涉入为前因变量,满意度为中介变量,地方依恋为结果变量的结构模型,以西柏坡红色旅游景区为案例地,运用SEM(结构方程)方法来检验旅游涉入、满意度、地方依恋之前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红色游客满意度完全中介旅游涉入对地方依恋的影响;而且,地方依恋两个维度中,地方认同维度会对地方依赖维度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修正了Prayag等(2012)、王坤等(2013)提出的旅游涉入对游客地方依恋会产生直接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引入旅游者满意度变量,构建了旅游者感知价值对环境负责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并以哈尔滨太阳岛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旅游者感知价值中的感知旅游资源质量、感知旅游服务质量及感知旅游活动体验对环境负责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满意度间接正向影响环境负责行为,而感知旅游情感价值、感知旅游成本仅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环境负责行为。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内旅游者环境行为的研究成果,并为旅游景区有针对性地提高旅游者感知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改善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中基于自我决定理论(SDT),将自然融入动机(自主性动机、控制性动机、无动机)引入游客幸福感研究,构建理论模型,揭示自然融入动机如何通过真实性的中介作用影响游客幸福感,并在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与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一手数据,对模型和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三个自主性动机(内在动机-获取知识;内在动机-寻求刺激;整合-认同调节)和控制性动机中的内摄调节通过真实性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幸福感;同时,整合-认同调节正向直接影响幸福感,内摄调节负向直接影响幸福感。外在调节与无调节对真实性与幸福感均无显著影响。真实性在自然融入动机和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得到了部分支持。  相似文献   

8.
游客感知是旅游者对旅游体验的认识和评价结果,关乎其旅游决策和满意度,对于山岳型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中以中华五岳为例,利用第三方平台数据并基于随机占优准则和PROMETHEE-Ⅱ法对山岳型景区游客感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于五岳景区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的评价较高,而对于景区管理和服务意识的评价偏低,并且针对个别影响因素出现了不同的游客体验倾向。在此基础上,利用实地考察对数据结果进行验证,提出五岳景区需针对其短板做出不同的改进策略,因地制宜对各景区进行整改完善,真正做到可持续、稳定地发展,这对提升山岳型景区形象及落实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集散时空动态研究对于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市场精确定位、旅游业发展重点与方向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中构建了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空间集中指数模型、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重心模型、入境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及运用GIS功能对内蒙古2000-2013年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时空动态演变及入境旅游市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3年,内蒙古入境游客人数从391943人迅速增加到1616136人,年均增长率达12.50%,内蒙古东部与中西部入境游客数量差距巨大,且呈现东部地区入境游客数量增长速率逐渐降低,中部地区入境游客数量快速增长,西部地区入境游客数量增长缓慢特点;2)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空间集中指数逐渐变少,表明入境客流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呈现逐渐分散态势;3)入境客流重心的运动模式呈现由“中部-东部-中部”的动态流动模式,市场重心于2000-2007年逐渐向东部地区偏移,2007-2013年逐渐向中部偏移,表明内蒙古入境客流重心不稳,入境旅游客流集散空间变化较大;4)入境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中缺少明星市场,有2个金牛市场、6个幼童市场和4个瘦狗市场,表明内蒙古地区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网红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促进网红旅游目的地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网红城市重庆为例,利用社会交换理论构建目的地形象对环境友好行为的作用模型,通过验证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和目的地信任的调节作用开展游客环境友好行为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显著正向影响游客的环境友好行为。2)感知价值在目的地形象与环境友好行为的关系间存在中介作用。3)目的地信任显著正向调节目的地形象和环境友好行为的关系。4)感知价值对目的地信任在认知形象与环境友好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起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揭示了目的地形象对游客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情境,为网红旅游目的地提升游客的环境友好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扼制网红景区出现"照骗"现象,提高游客忠诚,促进网红景区持续发展,以重庆网红景区为例,构建了目的地形象对游客忠诚的作用模型,通过验证游客满意的中介作用与游客涉入度的调节作用,揭示了认知形象、情感形象作用下的游客忠诚形成机制与权变情境。研究发现:1)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对游客满意和游客忠诚均有显著直接效应,但作用大小存在差异;2)游客满意在认知形象、情感形象与游客忠诚关系间发挥了中介作用;3)情感形象与游客满意、游客忠诚的关系分别受游客涉入度显著负向调节;4)游客满意中介了游客涉入度在情感形象与游客忠诚之间的调节效应。网红景区应塑造良好的景区形象、利用游客社交圈层增强影响力、提高游客满意度、加强与游客的情感联系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旅游者遗产保护行为是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基于态度与行为的关联,构建了旅游者文化遗产态度与遗产保护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以世界遗产-嘉峪关关城景区为研究区域,对339位游客的抽样调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世界遗产地旅游者文化遗产态度包括遗产关联度、遗产认同危机、遗产身份认同和遗产保留认同4个维度。进一步研究发现:遗产保留认同对遗产保护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遗产认同危机对遗产保护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遗产关联度和遗产身份认同对遗产保护行为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在丰富遗产旅游理论体系的同时,对于指导"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遗产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兵马俑为研究对象,基于游客网络点评内容,获取开放式语句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对游客点评资料进行归纳式感知提取分析,并从历时性视角建构秦始皇陵兵马俑景区游客感知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经过编码分析,提取出秦始皇陵兵马俑景区游客感知评价的32个初步范畴,并总结归纳为5个主范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游客积极感知与消极感知评价;2)秦始皇陵兵马俑景区的游客感知评价由出游期望、出游行为、旅游吸引物体验、配套设施与服务体验及游后评价五个维度共同作用、交互影响构成;3)出游期望、出游行为是构成游客感知的前提条件;旅游吸引物体验、配套设施与服务体验是影响游客感知评价的关键性因素;4)游后评价是感知的最终结果,其中期望差异、情感涉入和行为意图又会刺激并促使游客产生新的出行期望。  相似文献   

14.
依托实地旅游市场调查数据,以地理集中度指数、空间使用曲线以及旅游感知评价法,对天津滨海新区旅游市场的空间结构、旅游者行为特征及感知评价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特征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及旅游者行为进行了讨论。从结果来看,滨海新区旅游市场空间结构方面,符合东部沿海地区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市场空间结构特征,表现出较强的距离衰减规律;在旅游者行为特征方面,滨海新区符合发展初期旅游目的地的游客行为特征,呈现出以观光为主的低消费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在北京市周边露营地的491份露营者调查数据,结合计划行为理论,以环境恢复性感知为前置变量,不留痕迹态度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露营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形成路径。结果表明:1)环境恢复性感知能够正向影响环境责任行为。2)不留痕迹态度能够正向影响环境责任行为。3)不留痕迹态度在环境恢复性感知和环境责任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式露营旅游,露营地应提升服务体验质量,引导露营者不留痕迹态度,积极培育环境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16.
冰雪旅游转向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旅游者行为的分析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建构作用。文中整合社会影响理论(SIT)与计划行为理论(TPB)构建了城市居民冰雪旅游行为产生机制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信息性社会影响与规范性社会影响、城市居民的冰雪旅游态度、成本因素、健康精力、场地与服务与冰雪旅游意愿、旅游行为之间的结构关系,并在跨样本恒等性检验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人口特征、冰雪旅游经验的旅游者各潜变量水平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信息性社会影响与规范性社会影响对城市居民的冰雪旅游态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冰雪旅游态度、成本因素、旅游者的健康精力、冰雪旅游的场地与服务对居民冰雪旅游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冰雪旅游意愿在成本等限制性因素对冰雪旅游行为的影响发挥中介效应;不同性别、年龄、家庭结构以及冰雪经验的人群的行为机制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作为旅游价值共创的重要方面,游客公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热点议题,但从旅游目的地感知角度给予的关注却较少。文中基于“刺激-机体-反应”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山东和青海两个目的地的685份调查问卷为依据,实证分析旅游目的地感知对游客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目的地感知、地方认同和满意度对游客公民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2)满意度和地方认同在旅游目的地感知对游客公民行为关系中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对“旅游目的地感知-地方依恋-游客公民行为”影响路径产生部分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旅游目的地游客公民行为的有效激发及旅游价值共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从游客满意度的角度切入,以游客感知和满意度维度提出假设并构建游客满意度研究理论模型图。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运用Smartpls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验证假设,研究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游客感知与满意度的影响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游客的满意度主要受旅游地旅游服务、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等因素影响。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旅游地服务和旅游交通两个因素对游客的满意度产生高度正向显著影响。3)旅游地资源因素对游客满意度产生较弱正向显著影响。4)旅游地景区设施因素则对游客满意度存在微弱的正向影响。5)最终形成“两强一弱一微”作用关系且游客满意度各维度评价值与其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权重之间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9.
国人非惯常环境旅游时不文明行为不利于旅游地文明环境。有关游客不文明缘由,大多学者认为因管理不到位、旅客素质不高及自律意识较差造成的,并不利于问题解决。文中寻求新路径,从旅游者心理出发,通过访谈与实地观察方式收集数据,利用扎根理论层层编码,展开质性研究。研究表明,当非惯常环境旅游中的实际体验达不成心理价值期待、亦或感觉与平时生活不对等时,游客易产生相对剥夺感,融入个人认知,部分游客呈现形态各异的不文明行为;横向、纵向、公平理念3个相对剥夺感价值期待来源导致部分旅游者产生不文明行为,由8个范畴化参照点交叉构成。文中引入相对剥夺理论,深层次阐述了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根源,提出心理疏导对策,丰富了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研究视角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非参与式调查的方式,从旅游者现实行为表现与心理行为意向的双重视角,以生态旅游区旅游者行为偏好为研究目的,构建统计计量模型(吸引力与持续力指数)来分析旅游者消费偏好和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在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旅游者平均花费2个小时45分钟完成两个核心景区的游览活动。两景区中吸引力最强的景点分别是蒙古包、龙女出浴、瞭望塔等。结合访谈调查发现,旅游者对景点的心理行为意向偏好程度与其行为表现吸引程度量化指标大致相符。因此,研究认为旅游吸引力指数与持续力指数可以作为衡量景点开发是否成功的较为简易的评价指标。此外,对于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景点研究结果发现,除景点自身特征外,景点与旅游者的交流互动也是影响其旅游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对旅游吸引力与旅游者地域特征、年龄以及旅游方式三因子变异系数分析发现,年龄差异与旅游吸引力间差异显著。因此,对于未来景区(点)开发,强化与旅游者互动参与以及产品开发的多元化,从综合角度来评估景区(点)的开发是必须关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