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土壤进行药剂消毒后播种枳橙,以研究杀菌剂处理土壤防治立枯病的效果以及对枳橙的影响。结果表明,40%甲醛、丙森锌、咪鲜胺、噁霉灵、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硫酸亚铁等7种药剂表现出较好的防病效果。7种杀菌剂处理土壤后,枳橙的发芽率较高,砧木苗的成苗率、成苗数、茎粗、地上部高度及根长均显著优于对照。多菌灵防病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25%咪鲜胺乳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EC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有较好的防效.秧田调查,25%咪鲜胺EC2000~3000倍液浸种能有效地控制恶苗病的发生,防效在90%以上;本田期调查,水稻种子经25%咪鲜胺EC2000~3000倍液浸种后控病效果在85%以上,显著优于常规药剂浸种灵,防治水稻恶苗病的优良农药品种之一.25%咪鲜胺EC2000~4000倍液浸种对水稻出苗率和成秧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25%咪鲜胺乳油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EC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有较好的防效。秧田调查,25%咪鲜胺EC2000—3000倍液浸种能有效地控制恶苗病的发生,防效在90%以上;本田期调查,水稻种子经25%咪鲜胺EC2000—3000倍液浸种后控病效果在85%以上,显著优于常规药剂浸种灵,防治水稻恶苗病的优良农药品种之一。25%咪鲜胺EC2000—4000倍液浸种对水稻出苗率和成秧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25%咪鲜胺乳油(使百克)浸种处理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等病害的有效措施.在通州市已全面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但近几年来。发现在水稻后期稻穗上出现类似谷粒瘟的秕粒现象比较严重.请教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有关农业专家,他们怀疑长期、单一高剂量使用浸种药剂或其它杀菌剂。极可能会导致水稻幼穗、小花分化受影响,最终使水稻产量下降。为了明确25%咪鲜胺乳油的不同用量浸种的防病效果.及其对水稻出苗率和对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15mL/kg、20mL/kg、25mL/kg24.1%肟菌·异噻菌胺药剂拌种及25%咪鲜胺乳油4 500倍液浸种后对水稻秧苗生长情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24.1%肟菌·异噻菌胺药剂拌种对水稻秧苗的根数、根长、株高、茎基宽、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浸种的安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水稻浸种剂咪鲜·杀螟丹对稻种催芽的安全性,我们使用16%咪鲜.杀螟丹WP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药液浸种,然后进行催芽培养,统计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结果表明,16%咪鲜.杀螟丹WP 100和200倍药液对稻种发芽有明显抑制作用;400~700倍药液对稻种发芽有不明显抑制作用;800倍药液对稻种发芽有轻微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fujikuroi生长发育及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菌敏感菌株及其抗药性突变体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产孢量无影响。当咪鲜胺浓度为0.5 μg/mL时,能够完全抑制敏感菌株菌丝的生长,而不能抑制不同抗性水平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随抗性倍数从24倍增加到112倍,药剂对抗药突变体菌落扩展的影响逐渐减小。咪鲜胺对敏感菌株菌丝生长的EC50 值为0.047 μg/mL,最小抑制浓度(MIC) 为 0.5 μg/mL。 20.00 μg/mL咪鲜胺可完全抑制亲本敏感菌株的孢子萌发,而对不同抗药突变体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4.1% ~89.0%和58.5% ~65.8%,表明抗药突变体在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芽管伸长等阶段对药剂的敏感性与亲本菌株相比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10 μg/mL咪鲜胺处理菌丝12 h后,亲本菌株菌丝顶端膨大畸形,抗药突变体的菌丝顶端膨大,并在菌丝上长有许多细小分枝,表明药剂对抗药突变体次生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化学物质浸种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使用化学物质浸种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显著影响,但却不同程度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株高和壮苗系数;使用化学物质浸种增加了玉米幼苗的生物量,且水分胁迫下幼苗干重增加幅度明显高于正常水分处理;水分胁迫下使用化学物质浸种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总根长,其中中度水分胁迫(ψs=0.4MPa)根长的增加幅度高于轻度水分胁迫(ψs=0.2MPa),前者增加的幅度为5.01%~50.83%,后者为0.32%~23.38%。与其他处理相比,水分胁迫下CCC ZnSO4处理的玉米幼苗的根长、根系干重和壮苗系数均较高,说明利用CCC ZnSO4处理具有促进根系生长,培育玉米壮苗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入侵植物黄花刺茄对当地主栽经济作物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本文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在智能光照培养箱的变温控制条件下,分别研究了黄花刺茄根、茎、叶浸提液对番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根长和苗高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花刺茄不同器官的浸提液对番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根长和苗高的影响不同,其茎、叶浸提液的化感作用较为显著(P<0.01)。(2)黄花刺茄同部位浸提液对番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根长和苗高不同指标的影响也不同。根浸提液对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极显著(P<0.01)。茎和叶浸提液各浓度对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比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的影响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恶苗病是水稻生产上较为严重的种传真菌病害,咪唑类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咪鲜胺是目前防治该病害的主要药剂。以对咪鲜胺抗性及敏感的田间水稻恶苗病菌为试材,研究了其适合度及对几种常用杀菌剂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抗性菌株的抗药性可稳定遗传,其温度敏感性与敏感菌株无明显差异,部分抗性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致病力方面显著高于田间敏感菌株;咪鲜胺与三唑类及2-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之间均无交互抗性。研究表明,对咪鲜胺产生抗性的水稻恶苗病菌具有较强的适合度,在田间自然条件下有可能形成优势群体,因此需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以延缓其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24%咪鲜胺·噻呋酰胺SC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24%咪鲜胺·噻呋酰胺SC 450g/hm2处理后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到87.44%,高于对照药剂240g/L噻呋酰胺SC 187.5g/hm2防效80.37%和对照药剂25%咪鲜胺EC 750g/hm2防效77.37%。说明24%咪鲜胺·噻呋酰胺是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优良制剂,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一些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浸种药剂出现了影响发芽率和浸种后防病效果不好等现象,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用25%咪鲜安乳油(商品名称施保克,下称)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虽然在北林区已推广应用多年,但2002年在部分乡(镇)出现了用该类药剂浸种导致发芽率不好的情况。为摸清该药在不同剂量下采用各种不同浸种、催芽方法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笔者在有代表性的水稻主产区北林区秦家镇进行了安全性试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长山村进行。试验设施保克(由法国安万特作…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青稞种子外部和内部携带真菌情况,比较不同杀菌剂对青稞种子的带菌消毒效果和对幼苗生长的影响,为青稞种子播前包衣处理和种传真菌病害防控提供依据,采用离体平皿法对云南迪庆‘云青1号’、‘云青2号’和‘短白青稞’3个主栽品种进行带菌检测,并对种子进行拌种或浸种处理测定6种杀菌剂对种子消毒效果,分析杀菌剂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青稞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为青霉(Penicilliumspp.)、镰刀菌(Fusariumspp.);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为镰刀菌、核腔菌(Pyrenophoraspp.)、附球菌(Epicoccumspp.)、丝核菌(Rhizoctoniaspp.)、链格孢(Alternariaspp.)和木霉(Trichoderma spp.)。青稞不同品种的种子表面及内部携带的真菌种类差异较大。致病性测定表明,镰刀菌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最大,后期出现幼苗坏死现象。45%咪鲜胺EW、75%百菌清WP、50%福美双WP对青稞种子携带真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和消毒效果,50%福美双WP消毒效果最优,达100%;45%咪鲜胺EW、75%百菌清WP、50%福美双WP处理对青稞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3种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水稻发芽及幼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采用滤纸法,研究种子包衣后浸种、浸种后种子包衣和催芽后种子包衣3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稻花香、天优华占和保丰3个水稻品种发芽率及幼苗素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所测试的浓度范围内,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每个水稻品种的发芽率均随着噻虫嗪·苯醚甲环唑23%悬浮种衣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悬浮种衣剂用量的增加水稻病苗率降低;同一用量条件下,3个水稻品种发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催芽后种子包衣>种子包衣后浸种>浸种后种子包衣.病斑率由小到大依次为:催芽后种子包衣>种子包衣后浸种>浸种后种子包衣.这表明噻虫嗪·苯醚甲环唑23%悬浮种衣剂可以明显抑制水稻种子携带的病原菌;随着种衣剂用量的增加水稻幼苗的根数、主根长和株高增加.对天优华占、稻花香和保丰3个水稻品种幼苗素质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催芽后种子包衣>种子包衣后浸种>浸种后种子包衣.这表明:水稻种子处理方法对水稻幼苗素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播娘蒿、刺儿菜、婆婆纳、续断菊、野老鹳草、泽漆等6种麦田杂草水浸提液在3种培养方式下对水稻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水浸提液影响水稻种子发芽势或发芽率的敏感时期在浸种阶段。采用100 g/L杂草浸提液浸种+浸提液培养,播娘蒿浸提液处理的水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萌发抑制率和发芽抑制率分别为11.87%、7.11%,刺儿菜浸提液处理的萌发抑制率和发芽抑制率分别为6.90%、7.11%,婆婆纳浸提液处理的萌发抑制率和发芽抑制率分别为8.00%、5.24%。与对照相比,泽漆浸提液处理的幼苗百株干质量显著降低12.62%,续断菊、野老鹳草、刺儿菜浸提液处理的幼苗百株干质量分别显著升高8.28%、7.40%、4.48%(P0.05)。杂草浸提液浸种+清水培养条件下,刺儿菜浸提液处理的水稻种子萌发抑制率和发芽抑制率分别为6.52%、6.37%;播娘蒿和婆婆纳浸提液处理的水稻种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6.89%、7.67%。与对照相比,播娘蒿、刺儿菜、续断菊浸提液处理的幼苗百株干质量分别显著提高13.06%、9.63%、7.82%(P0.05)。清水浸种+浸提液培养方式下,6种杂草浸提液处理对水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无影响,但均能显著增加水稻幼苗百株干质量(P0.05),增幅为5.62%~14.34%。  相似文献   

16.
从江苏13个地区采集病样,并分离获得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548个菌株,检测其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浸种灵等三种浸种剂的抗性及抗药菌株的竞争力。结果发现,以10μg/mL(MIC)为检测标准,抗多菌灵菌株频率平均为95.8%,其中高抗菌株(MIC>100μg/mL)占82.7%,少数高抗菌株EC50>1000μg/mL,且抗性稳定;菌株敏感性频率分布法测定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基线为(0.00075±0.00003)μg/mL(EC50)和0.85μg/mL(MIC),以3μg/mL(MIC)为检测标准,抗咪鲜胺菌株有8个,抗性菌株频率平均为1.5%,且均为高抗(抗性倍数103.1~126.2)或中抗(抗性倍数24.6~95.0)水平,但经转管培养5~20代后菌株抗性显著下降;以同样方法测定水稻恶苗病菌对浸种灵的敏感基线为(1.265±0.014)μg/mL(EC50)和3.13μg/mL(MIC),以5μg/mL(MIC)为标准,未检测到抗浸种灵菌株。此外,抗、感菌株分生孢子等量混合液接种结果表明,抗多菌灵菌株在水稻上竞争力较强,而抗咪鲜胺菌株竞争力较弱。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GC-ECD)研究了杀菌剂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在水稻中的总残留量检测方法。经简单净化后将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在高温下与吡啶盐酸盐反应,转化为2,4,6-三氯苯酚进行测定。咪鲜胺在各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2.9% ~103.4%,变异系数在1.46% ~9.38%之间。残留动态研究表明,咪鲜胺在水稻苗中消解较快,半衰期仅为3.4 d;到水稻收获时,在用166.6 mg/L浸种处理后的稻米和稻秆中分别检出了0.025和0.056 mg/kg的残留量,其他样本中均未检出咪鲜胺的残留。  相似文献   

18.
应用5种药剂进行种子处理防治水稻叶尖枯病,结果表明,多菌灵和禾枯灵杀菌效果最好,速保利和粉锈宁效果很差,盐水没有作用。40%多菌灵250倍液浸种24~48h时,或40%禾枯灵250倍液浸种24h,杀菌效果达100%,对稻种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无任何影响,但延长禾枯灵浸种时间或加大浓度,对稻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室内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不同化学物质浸种对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GA浸种显著地提高了小麦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苗高,MnSO4及含有MnSO4的化学物质浸种降低了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PP333和MnSO4单独浸种显著提高了小麦的根系干重,但二者的混合处理的小麦根系干重却有所降低.在水分胁迫情况下,用化学物质浸种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不足对苗高的影响.GA+MnSO4处理的小麦在水分胁迫后,根系干重及干物质累积量有明显的提高,说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利用GA+MnSO4处理具有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小麦壮苗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番茄幼苗为材料,研究了50 mg/g 的赤霉素(GA3)和清水浸种后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0、40、80、120 mg/g)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0 mg/g的聚乙二醇胁迫对番茄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幼苗株高、根长有促进作用,120 mg/g的聚乙二醇明显抑制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幼苗株高、根长;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胁迫明显降低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用50 mg/g GA3浸种后明显增加聚乙二醇胁迫下番茄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幼苗株高、根长和叶绿素含量.用50 m g/g GA3浸种对番茄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