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解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暴发机制,探索新型绿色防控策略,通过构建16S rRNA文库和宏基因组文库系统解析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肠道微生物的特征及功能。结果显示,16S rRNA文库主要鉴定细菌种群,共鉴定4门50属,其中厚壁菌门和魏斯氏菌属分别为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优势门和优势属,其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99.715%和72.046%。宏基因组分析鉴定到的微生物类群更丰富,除细菌外,还检测到真菌、病毒及少量古细菌,其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84.227%、3.099%、2.564%和0.004%;共鉴定到的细菌有54门605属,厚壁菌门和魏斯氏菌属分别为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优势门和优势属,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81.236%和38.247%,与16S rRNA文库鉴定的菌群种类和丰度一致。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微生物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膜运输通路的丰度最高,表明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微生物在肠道内发挥较强的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吉林本地自然越冬代罹病的水稻二化螟幼虫进行分离纯化,筛选出两个病原真菌JL003和JL005,采用形态特征比较和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树进行分析,并采用浸渍法研究了2个菌株对二化螟3龄和6龄幼虫的毒力作用。鉴定结果表明,菌株JL003和JL005分别为渐狭蜡蚧菌和球孢白僵菌,其中,渐狭蜡蚧菌侵染水稻二化螟为国内新近报道。致病力研究结果表明,渐狭蜡蚧菌JL003对二化螟3龄和6龄幼虫的致死率为53.0%和46.0%,球孢白僵菌JL005对3龄和6龄幼虫的致死率为94.0%和93.0%。对低龄和高龄二化螟幼虫,菌株JL005对二化螟的致死率均明显好于菌株JL003,表现出更大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进境朱顶红种球携带真菌和细菌菌群组成情况及潜在致病菌种类,本研究对宁波口岸5批次进境朱顶红种球进行取样,获得根部和顶部样本各5份,采用基于rRNA ITS和16S rRNA基因的Pacbio扩增子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和分离培养技术,比较了供试样本中的菌群组成及潜在致病菌种类。对朱顶红种球根部与顶部的真菌菌群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真菌丰度均为最高;在属水平上,青霉属(Penicillium)是最丰富的真菌菌群,在种球根部和顶部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68.73%和26.20%;在种水平上,短密青霉(Penicillium brevicompactum)是最丰富的真菌种类,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58.54%和24.02%。细菌菌群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细菌丰度最高;在属水平上,泛生菌属(Pantoea)是最丰富的细菌菌群,在种球根部和顶部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66.55%和74.50%;在种水平上,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是最丰富的细菌种类,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52.18...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高温覆膜对韭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影响。本研究在覆膜前后对韭菜根际土壤中总DNA进行提取,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中细菌的16S rDNA和真菌的ITS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了高温覆膜前后韭菜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高温覆膜前后分别获得细菌OTUs 1849个和1819个,真菌OTUs 148个和151个,无显著差异。覆膜前后物种分类显示,细菌种类均隶属于24门53纲112目218科322属,其中优势类群为蛋白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覆膜前后的相对丰度分别为43.79%、21.70%、21.03%和42.36%、17.55%、23.92%。真菌种类均隶属于4门10纲21目27科34属,优势类群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覆膜前后的相对丰度分别为62.48%、15.28%和51.13%、40.95%。可见,土壤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真菌,覆膜前后微生物总量无显著变化,细菌、真菌在多样性指数上无显著差异,而在结构组成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主要玉米产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越冬代幼虫天敌和病原菌的寄生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2年秋季采集14个省,20个点共计14984头玉米螟越冬幼虫,在室内(26±1)℃,RH(70%±10%),光周期16L:8D的环境中饲养。明确了主要病原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及主要寄生性天敌昆虫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玉米螟厉寄蝇Lydella grisescens和大螟钝唇姬蜂Eriborus terebranus在各地的寄生率。各地越冬幼虫平均感染苏云金芽孢杆菌死亡率为36.2%,感染白僵菌死亡率为14.4%。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白僵菌的感染率在东北春玉米区年度间有波动,而在夏玉米及其它玉米产区,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感染率显著高于白僵菌。腰带长体茧蜂和玉米螟厉寄蝇在各地普遍分布,为优势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致死率分别为7.0%和5.1%。大螟钝唇姬蜂仅在北方春玉米区的海伦、沈阳、应县和夏玉米区的保定等少数地区发生,且寄生率<1.0%。与天敌昆虫寄生死亡率相比,感染病原菌的死亡率显著较高,但年度间波动较大。由此可知,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白僵菌是玉米主产区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的主要致死因子,且具有波动性;腰带长体茧蜂和玉米螟厉寄蝇是相对稳定的致死因子,大螟钝唇姬蜂具有区域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实地调查了徂徕山林场松阿扁叶蜂越冬期幼虫感病死亡情况,并对引起幼虫感病死亡的致病菌分离纯化,进行了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松阿扁叶蜂越冬感病幼虫在自然状态下感病致死率可达8.9%~21.3%,其病原分离物可分为真菌菌株和细菌菌株两大类。其中,真菌感染致死率为67.8%,细菌感染致死率为32.2%。从松阿扁叶蜂死亡幼虫虫体中分离到5株细菌[嗜虫沙雷氏菌(Serratia entomophila)、河生肠杆菌(Enterobacter amnigenus)、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cter baumannii)、黏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2株真菌(粉质棒束孢(Isaria farinosa)、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inannulata)]。其中,2株细菌菌株(黏质沙雷菌、枯草芽孢杆菌)和2株真菌菌株(粉质棒束孢、环链棒束孢)对松阿扁叶蜂幼虫的室内试验校正致死率为24.2%~68.9%;林间试验校正致死率为16.7%~62.4%。其中,环链棒束孢的校正死亡率为62.4%。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波尔多液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毒力,并采用高通量测序与Biolog代谢表型技术分别测定了其对烟叶健康与感病组织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波尔多液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弱,其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450.19和757.17 mg/L。健康与感病烟叶组织叶际细菌均分布于变形菌门 (6.93%和39.07%) 和厚壁菌门 (16.45%和0.65%),优势细菌均有Kosakonia (3.46%和22.38%) 和假单胞菌属 (0.22%和5.95%);真菌均分布于子囊菌门 (63.82%和93.74%) 和担子菌门 (6.82%和2.53%),优势真菌有链格孢属 (36.48%和84.52%) 、Symmetrospora (5.56%和2.27%) 和枝孢霉属 (14.87%和6.66%)。波尔多液1 500 g/hm2处理对健康和感病烟叶叶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代谢功能均有影响,处理5 d时降低了叶际Kosakonia、鞘脂单胞菌属和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了假单胞菌属、劳尔氏菌属等6种细菌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了链格孢属、Symmetrospora等6种真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了亚隔孢壳属、绿僵菌属等10种真菌属的相对丰度。处理10和15 d时对叶际真菌、细菌的影响逐渐降低。健康与感病烟叶叶际微生物均可高效代谢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双亲化合物、聚合物和胺/氨基化合物等29种碳源,但对α-丁酮酸的代谢较弱。波尔多液处理对烟叶叶际微生物的代谢抑制活性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弱。研究结果揭示了波尔多液施用不同时期后对烟叶叶际微生物的影响规律,为了解药剂持效期的生态效益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朱红毛斑蛾幼虫为研究对象,研究1株自朱红毛斑蛾幼虫僵虫上分离得到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PfBb,与3种常用虫生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afz01、卵孢白僵菌B. brongniartii 400和球孢白僵菌B.bassiana DSXJ-07)进行致病力比较,以期筛选出高效的虫生真菌用于朱红毛斑蛾的生物防治。采用浸虫法,测定4种虫生真菌不同浓度下朱红毛斑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及僵虫率。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Mafz01、卵孢白僵菌400、球孢白僵菌DSXJ-07和球孢白僵菌PfBb对朱红毛斑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3.1×10~8、1.1×10~8、1.9×10~7和2.8×10~5孢子/mL;1.0×10~9孢子/mL浓度处理下的僵虫率分别为52.5%±6.45%、52.5%±6.45%、73.75%±6.29%和97.50±2.89%,且球孢白僵菌PfBb处理后的朱红毛斑蛾幼虫僵虫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虫生真菌。4种虫生真菌对朱红毛斑蛾幼虫毒力大小依次为球孢白僵菌PfBb球孢白僵菌DSXJ-07卵孢白僵菌400金龟子绿僵菌Mafz01。推荐使用浓度大于1.0×10~7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PfBb防治朱红毛斑蛾幼虫。  相似文献   

9.
烟草靶斑病是烟叶生产上一种主要真菌性病害,为评价菌核净防控烟草靶斑病的潜力,并从微生态层面揭示菌核净施用后对烟叶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菌核净对烟草靶斑病菌的抑制活性,并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菌核净处理后不同持效期内,健康与感病组织中叶际真菌及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菌核净对靶斑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EC50值为1.20μg/mL,在6.47μg/mL下即可完全抑制菌丝生长。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按有效成分4200 g/hm2剂量施用后0~18 d,健康与感病组织的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叶际真菌优势菌属为亡革菌属、链格孢属和镰刀菌属,叶际细菌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施药后3 d,健康与感病组织中亡革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下降12.41%和51.62%,链格孢属相对丰度分别上升0.54%和0.42%,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下降13.48%和19.17%;施药后9 d,亡革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上升1.38%和47.42...  相似文献   

10.
明确葱轮作后对三七连作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利用葱与三七轮作缓解三七连作障碍提供依据。本研究在三七连作土上连续种植两茬小葱,以休耕连作土壤为对照,采用细菌16S rRNA和真菌ITS区测序,研究葱轮作后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物种组成及关键微生物的影响;然后分离可培养的关键细菌假单胞菌属,验证其对三七根腐病菌的拮抗功能。结果表明,葱轮作后显著提高了三七连作土壤细菌和真菌的丰富度,两种处理后的细菌和真菌在PCoA图上均能明显分开。门水平上,葱轮作后细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酸杆菌门、绿弯菌门等显著降低;真菌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担子菌门显著增加。LEfSe分析表明,变形菌门及其下属的假单胞菌属等关键细菌在葱轮作后丰度显著增加,丛赤壳科中可以引起三七根腐的FusariumIlyonectria等真菌在轮作后丰度降低。从轮作土壤中分离到22株假单胞菌,其中1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七根腐病菌有较好的拮抗效果。综上,葱轮作可以显著改善三七连作土壤的微生物状况,有益菌相对丰度增加而根腐病原菌相对丰度降低。利用葱与三七轮作对缓解三七连作障碍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二化螟是我国水稻的重要钻蛀性害虫,常年发生危害严重,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产量损失。寄生蜂是二化螟重要的生态调节因子和生物防控天敌资源,对田间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具有明显的自然控制作用。本文主要就二化螟寄生蜂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二化螟卵寄生蜂和幼虫寄生蜂生态控害功能及优势种利用、二化螟幼虫越冬滞育期间寄生蜂对越冬幼虫种群基数的控制和寄生蜂生态控害功能的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寄生蜂对二化螟生态控害功能的评估,尝试提出二化螟寄生蜂生态控害功能研究应在越冬代重视二化螟盘绒茧蜂、稻螟小腹茧蜂和中华钝唇姬蜂对越冬滞育幼虫的生态控害潜力、非越冬世代则重点发掘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等卵期优势寄生蜂以降低田间二化螟卵的孵化率、减轻二化螟幼虫为害率,以期为提升寄生蜂的生态控害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新疆荒漠绿洲区越冬亚洲玉米螟病原真菌多样性,2019-2020年采集了新疆5个地/州6个县/市185个样点的越冬玉米螟幼虫,进行病原真菌分离、鉴定。2年共获被感染越冬玉米螟幼虫534个,分离出136株昆虫病原真菌,隶属于7目7科9属14种。其中,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22.1%)、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19.9%)、镰孢霉Fusarium sp.为优势种,相对分离频率(RDF)分别为22.1%、19.9%和13.2%;花腐镰孢菌Fusarium anthophilum(9.6%)、波兰青霉菌Penicillium polonicum(2.9%)、雷斯青霉菌Penicillium raistrickii(1.5%)、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6.6%)、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3.7%)、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2.2%)、多头被孢霉Mortierella polycephala(5.9%)、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5.2%)、直立枝顶孢霉Acremonium strictum(2.9%)、C. perangustum(3.68%)为常见种;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0.7%)为稀有种。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昆虫病原真菌相对多度最高(41.4%),昌吉州昌吉市次之(21.4%),喀什地区疏勒县(11.4%)最低;伊犁州霍尔果斯市病原真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较高;昌吉州昌吉市与乌鲁木齐新市区、伊犁州新源县与昌吉州昌吉市及伊犁州霍尔果斯市与喀什地区疏勒县的越冬玉米螟病原真菌中等相似。2年真菌致死率最高的均为乌鲁木齐新市区,分别为28%和14.6%,2019年各采集地区间亚洲玉米螟感染优势病原真菌致死率差异性均显著,2020年各采集地区玉米螟感染白僵菌属致死率差异性显著,而曲霉属和镰刀菌属无显著差异性。本研究结果为保护与利用当地真菌资源,促进亚洲玉米螟绿色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南方稻区二化螟卵寄生蜂生防功能、评估卵寄生蜂在田间寄生动态并探讨对不同景观结构的响应,本文采用对比盆栽稻株叶片载卵、离体新鲜稻叶载卵和滤纸卵卡比对二化螟卵寄生蜂寄生率差异;利用盆栽稻株叶片载卵调查卵寄生蜂在稻田中的寄生率季节动态变化;在5月初、7月初和9月初分别调查了在不同景观样点二化螟卵寄生蜂寄生率,对不同空间尺度下(0.2,0.5,1.0,1.5,2.0 km)景观变量与卵寄生率进行模型分析,评估不同景观变量对卵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诱集方法差异显著,盆栽稻株叶片载二化螟卵被寄生的比率最高,其次为离体新鲜稻叶,滤纸卵卡效果最差。田间寄生动态调查表明,早稻卵被寄生比率偏低,中稻寄生率较高,在7月中旬二化螟卵被寄生率达到高峰(66.7%),8月下旬以后,晚稻寄生率逐步下降。对不同空间尺度下景观结构变量与卵寄生率分析表明,1.5 km尺度下的林地与二化螟卵寄生蜂有着密切关系。低于40%林地面积比例时,二化螟卵寄生蜂寄生率随林地面积增加而降低;而在高于40%林地面积比例时,二化螟卵寄生率随林地面积增加而增加。综上所述,对于中国南方的小规模稻田景观,林地比例与二化螟卵寄生率有关,但相关效应并非单一地增加或减少的线性响应。研究结果可为南方稻区二化螟卵寄生蜂提供简便、有效的评估方法,并为综合利用二化螟卵寄生蜂控害功能,发展二化螟生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转cry1Ab+cry1C双价抗虫水稻对二化螟的抗性及其杀虫蛋白的时空表达,本研究采用离体水稻组织生测法系统评价了cry1Ab、cry1C、正交cry1Ab+cry1C和反交cry1C+cry1Ab 4种抗虫水稻品系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并用ELISA方法测定了Cry1Ab、Cry1C蛋白在各个抗虫水稻品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二化螟在不同生育期的4种转基因抗虫水稻上取食的叶面积显著低于非转基因对照亲本明恢63。4个转基因抗虫水稻品系在生长前期(苗期、分蘖和拔节期)对二化螟表现极高的杀虫效果,生长后期(孕穗期和成熟期)杀虫效果有所下降。两双价抗虫水稻杀虫效果最好,其次为转cry1Abcry1C水稻。Bt蛋白表达水平随着抗虫水稻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且差异显著;Cry1Ab的蛋白表达量在水稻整个生长期均显著高于Cry1C。Cry1Ab蛋白在单价抗虫水稻叶片和茎杆中均表现出随生育期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在双价抗虫水稻中表现出随生育期逐渐下降的趋势。Cry1C蛋白在单、双价抗虫水稻的叶片组织中均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与单价抗虫水稻相比,双价抗虫水稻中的Cry1Ab、Cry1C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降低。因此,双价抗虫水稻不仅能高效防治害虫,还能延缓害虫抗性,在生产上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研究结果可望为转Bt基因抗虫作物的环境安全评价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三种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田间控害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提供技术依据,选择目前易于大批量人工繁殖的3种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和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分别在南方产区湖南和北方产区吉林两地进行了其对田间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卵的寄生率和防治效果的试验调查,并分析比较不同赤眼蜂种间的控害能力。结果表明,在南北水稻产区,供试的3种赤眼蜂对二化螟卵的田间寄生率及控害效果的变化趋势相同,从高至低依次为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明显优于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表明稻螟赤眼蜂为控制水稻田二化螟的优势蜂种。  相似文献   

16.
为发掘具有防治茶园杂草潜力的生防菌,本研究从江苏、浙江和安徽3省共16个茶园采集感病杂草,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原菌,通过菌饼回接验证获得了44株具有致病力的植物病原菌,从中筛选出了10株致病性较强的优势菌株。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优势菌株后,通过观察优势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确定10株优势菌株分别为平脐蠕孢属的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setariae、链格孢属的链格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弯孢属的间型弯孢Curvularia intermedia和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镰刀属的再育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棒孢属的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茎点霉属的荸荠茎点霉Didymella bellidis,共6属8种的病原真菌。结合作物安全性问题,木贼镰刀菌、再育镰刀菌、狗尾草平脐蠕孢、间型弯孢和新月弯孢5种病原菌被认为具有开发成防除茶园杂草生物除草剂的较好潜力。  相似文献   

17.
植物内生菌是重要的生防资源。本研究通过表面灭菌、稀释涂布法分离燕麦内生菌,并对得到的内生细菌进行生物测定。从来自52个燕麦样品中共分离得到了512株微生物,其中9株细菌对燕麦叶斑病菌和炭疽病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YN-J3菌株抑菌效果最强,离体和田间条件下,对燕麦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分别为75.27%、74.53%和63.57%;菌株YN-J3能够产生IAA,同时具有解磷、解钾功能,对于燕麦有明显的促生作用。经鉴定,菌株YN-J3为解淀粉芽胞杆菌。以上结果表明,内生菌YN-J3能够有效防治燕麦炭疽病,并对燕麦有促生效果,是具有应用潜力的生物防治资源。  相似文献   

18.
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Linnaeus,1758)(半翅目Hemi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食性杂,对玉米Zea mays L.等众多农林作物危害严重,亟待防治。寄生蜂作为重要的生物防治因子,对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探究该害虫在新疆的发生及其寄生蜂的寄生生物学特性,可为保护本地寄生性天敌资源和将来人工繁育优势寄生蜂防治大青叶蝉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于2014-2015年在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野外观察调查了该地大青叶蝉的生活史,同时进一步采集大青叶蝉卵进行室内饲养和解剖,确定其优势卵寄生蜂的种类、寄生率、羽化率和雌雄性比等寄生生物学特性,并观察记录该寄生蜂的整个发育历程和寿命及其羽化、交配产卵等过程。结果表明,大青叶蝉在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一年发生两代,以卵越冬;发现该害虫的两种卵寄生蜂,其中小斑邻赤眼蜂Paracentrobia exilimaculata Hu & Lin为世界首次报道的大青叶蝉卵寄生蜂,优势寄生蜂长角柄翅缨小蜂Gonatocerus longicornis Nees为国内首次报道的大青叶蝉卵寄生蜂;长角柄翅缨小蜂的自然寄生率平均为49.70%,九月上旬最高,可达74.96%;室内饲养结果显示,在15℃~40℃,随着温度的升高,羽化率和雌雄比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符合正态分布曲线;以15%蜂蜜水(蜂蜜:水=1:6)饲养,该寄生蜂从产卵到羽化需要9~16 d(平均14.25 d),成虫寿命约6~12 d(雌蜂:9.38 d;雄蜂:8.50 d),且雌蜂一般会比雄蜂的寿命长1~2 d。本研究初步探明了30℃、RH 45%和光周期14L:10D为大青叶蝉优势寄生蜂长角柄翅缨小蜂的最佳饲养条件,且对大青叶蝉卵具有良好的寄生性能,利用该寄生蜂防治大青叶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白僵菌属虫生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白僵菌属虫生真菌资源,为害虫生防真菌资源及生防制剂开发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16年11月-2018年1月,对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白僵菌属虫生真菌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形态和分子测序技术进行白僵菌种类鉴定,并用物种多度、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白僵菌属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及海拔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设置的60个样方中共采集白僵菌属虫生真菌侵染罹病虫体207头,经过分离培养和鉴定获得白僵菌属虫生真菌5种,分别为球孢白僵菌、布氏白僵菌多形白僵菌、B.loeiensis和猫棒白僵菌,其中球孢白僵菌为优势种,相对多度为91.3%,其次为布氏白僵菌,其相对多度为6.3%,B.loeiensis相对多度为1.44%,多形白僵菌和猫棒白僵菌相对多度相同均为0.48%。从白僵菌属虫生真菌种类的生境分布特征来看,热带石灰岩山季雨林和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白僵菌的种类、数量及寄主昆虫的多样性均高于热带丛生竹林和热带季雨林保护区。从白僵菌属虫生真菌种类的海拔分布特征来看,低海拔区白僵菌物种数和菌株数均明显高于高海拔和中海拔区,且低海拔区Shannon-Wiener指数均较高于中海拔和高海拔区,而均匀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低海拔、高海拔和中海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