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室内条件下(27±1℃;RH 60%~80%)测定了甲胺磷、乐斯本、甲基异柳磷对黑胸散白蚁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以上3种药剂均能在较低浓度下毒杀黑胸散白蚁.有效成分为2μg/ml的甲胺磷,2μg/ml的乐斯本,8μg/ml甲基异柳磷在处理后第一天黑胸散白蚁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2%、89.8%、97.8%.忌避性试验表明,以上3种药剂对黑胸散白蚁均无明显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2.
氟虫腈粉剂对黑胸散白蚁具有明显的毒杀效果,至施药后第8d时,7个浓度(5%、2.5%、1%、0.5%、0.25%、0.1%和0.05%)处理的白蚁全部死亡。随着氟虫腈粉剂浓度的降低,其致黑胸散白蚁全部死亡的时间逐渐延长。其中5%和2.5%氟虫腈粉剂致白蚁全部死亡所需时间为2d,0.1%~1%所需时间为5~6d,而0.05%所需时间为8d。氟虫腈粉剂在黑胸散白蚁群体中具有显著的一级传毒能力,但其它级别的传毒能力并不明显。因此,施工人员在使用氟虫腈粉剂时,需在白蚁危害范围内采取"多点少施"的方法,以确保对白蚁的灭治效果。结合氟虫腈粉剂在室内和室外的药效表现,我们认为,1%~2.5%氟虫腈粉剂可在实际灭治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砂糖橘秋梢抽出5 cm前喷施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能有效防治柑橘潜叶蛾;药后7 d再喷施1次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保梢效果在93%以上。试验表明,喷药28 d后,灭虫保梢效果显著,建议防治柑橘潜叶蛾使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3 000~4 000倍液。  相似文献   

4.
以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和50%杀螟丹WP为对照药剂,进行140g/L氯虫·高氯氟CS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40g/L氯虫.高氯氟CS对甘蔗螟虫有良好的防效,其中3000倍液防效最高、速效性最好、持效期最长,药后7~35d防效达82.58%以上,明显高于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和50%杀螟丹WP;其次是4500倍液,药后7~35d,防效为79.46%以上,且对甘蔗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 50 mL/666.7m~2、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15 mL/666.7m~2、5%甲维盐WG40 g/666.7m~2和5%啶虫咪EC 45 m L/666.7m~2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3 d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甲维盐防效达90%以上,啶虫咪平均防效略低,仅为84.7%±2.18%;药后7~10 d,4种农药防效均达90%以上,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甲维盐防效优于啶虫咪;药后14 d,各处理区药剂防效有所下降。试验结果表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均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高峰期,使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50 mL/666.7m~2、200 g/L氯虫苯甲酰胺15 mL/666.7m~2、5%甲维盐40 g/666.7m~2,兑水40 L对玉米叶面喷雾,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甲维盐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最佳配比,采用浸虫法测定了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及组合物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并基于最佳增效配比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组合在二者质量比介于2∶8~7∶3范围内表现增效作用,以3∶7时增效作用最大,共毒系数CTC为173。基于该比例加工获得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并以此开展田间防治草地贪夜蛾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施药浓度高于有效剂量37.5 g/hm~2时,药后3、14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达到88%和84%以上,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以质量比3∶7混配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良好配方。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对玉米田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合适的田间用药剂量,通过室内盆栽接虫与田间接虫相结合综合评价了氯虫苯甲酰胺对玉米地下害虫沟金针虫、铜绿丽金龟以及小地老虎的综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盆栽播种后20 d,氯虫苯甲酰胺4 g/kg拌种处理对沟金针虫、铜绿丽金龟和小地老虎的盆栽防效分别为78.15%、80.26%和81.05%;田间播种后20 d,氯虫苯甲酰胺4 g/kg拌种对沟金针虫、铜绿丽金龟和小地老虎的田间接虫防效分别为83.87%、86.27%和88.37%;高剂量的氯虫苯甲酰胺对玉米田地下害虫的田间综合防效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和氟虫腈。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处理对玉米种子无不良影响,对出苗和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明显的防虫增产作用,可推广应用于防治玉米田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防控武汉市白蚁为害,本研究对2022年4-6月白蚁分飞期的蚁害数量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武汉市区主要有黑胸散白蚁、黑翅土白蚁、家白蚁等3种白蚁,其中黑胸散白蚁为优势种群;当4月份的最低气温在15℃以上、最高气温在25℃以上、气压在1 010 hpa以下、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有利于黑胸散白蚁有翅成虫分飞;当最低气温在20℃以上、最高气温在25℃以上、气压在1 008 hpa以下时,黑胸散白蚁有翅成虫分飞呈现高峰。研究结果为白蚁发生及时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结果表明,18%噻虫胺悬浮种衣剂700mL/100kg种子处理对水稻苗期稻蓟马具有持久防效,药后20d平均防效保持在78%以上。使用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0.5mL/盘或1%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20g/盘均对一代二化螟有良好防效,药后20d防效可以达到75%以上,药后50d防效能保持在30%以上。第二代二化螟高发期可以用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mL/667m2分两次间隔12d大田喷雾,药后50d仍能保持95%以上防效。通过种子处理、苗期处理和大田防治,可以对水稻主要害虫稻蓟马和二化螟有较好防效,且省工省药,适合我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细辛对黄胸散白蚁的毒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开发新型白蚁预防药物,以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ceps为试验对象,采用饲喂、驱避、毒土柱等方法,在室内测定了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粉对白蚁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细辛粉对黄胸散白蚁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和较强的驱避活性;毒土柱试验结果表明,细辛粉对黄胸散白蚁有较好的阻杀作用。在白蚁防治方面细辛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水稻抽穗前田间稻纵卷叶螟的化学防治次数及用药量,降低对天敌的伤害及农药残留,最终实现稻纵卷叶螟的简约化防控,采用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室内测定了药剂拌种对种子发芽的安全性,并结合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田间试验,评价了不同用量下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时长及保叶效果,明确了药剂拌种对天敌蜘蛛的影响及最终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当氯虫苯甲酰胺按有效成分用量30~120 g/hm2拌种时,对种子的发芽率及出苗均无影响。直播稻模式下,氯虫苯甲酰胺按有效成分60 g/hm2拌种,播种后110 d,其保叶效果仍高达97.13%;旱育手栽秧模式下,氯虫苯甲酰胺按有效成分90 g/hm2拌种,播种后108 d保叶效果为82%以上,旱育机插秧模式下按有效成分90~120 g/hm2拌种,播种后90 d保叶效果仍在95%以上;3种模式下拌种处理的保叶效果及持效期均远优于常规喷雾防治。研究表明,利用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可有效控制水稻前期及中期稻纵卷叶螟的为害,降低后期田间虫口基数,并且对田间天敌蜘蛛安全性高,同时在收获的稻谷中未检出氯虫苯甲酰胺残留(残留量低于定量限0.000 8 mg/kg)。在江苏省丘陵地区粳稻区应用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处理,可确保水稻直至抽穗初期无需再进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并可显著减少后期稻纵卷叶螟虫源基数,实现稻纵卷叶螟的简约化防治。  相似文献   

12.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晞  方小玉  颜文好 《广西植保》2012,25(3):12-12,33
采用20%氟虫双酰胺WG、20%氯虫苯甲酰胺SC等几种药剂在早稻稻纵卷叶螟发生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0%氟虫双酰胺WG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具有防效好、见效快、持效期长、用药量少等特点,在防治适期施药后7d、14d的防治效果都在91%以上,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对稻田常见有益节肢动物的安全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3 000、6 000倍浸渍水稻叶片,接稻纵卷叶螟幼虫24 h死亡率在40%左右, 96 h死亡率达100%。稻田小区和大面积示范试验结果显示:药后14 d,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90.59%、97.07%,高于药后4、7 d的防效。其防效好于氟虫腈、虫酰肼+辛硫磷。田间与施药前相比,药后14 d球腹蛛显著增加,微蛛、狼蛛的数量及蜘蛛总量无显著差别。室内测定,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黑肩绿盲蝽及稻虱缨小蜂的死亡率在0~6.67%。上述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有很好的防效,且对稻田有益节肢动物安全。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7种不同杀虫剂对小菜蛾的防效,并对其田间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虫螨腈100g/L悬浮剂、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阿维菌素18g/L乳油、乙基多杀菌素60g/L悬浮剂和三氟甲吡醚100g/L乳油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药后1d防效即达到78%vT,上,持效期lOd以上;氟啶脲5%乳油速效性较差,高效氯氰菊酯4.5%乳油持效期相对较短。虫螨腈100g/L悬浮剂、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阿维菌素18g/Lg乳油、乙基多杀菌素60g/L悬浮荆和三氟甲吡醚100舡乳油可快速有效地防治小菜蛾,对天敌等影响较小,对作物安全.可作为防治的首选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摸清圆通寺古建筑区域内白蚁危害情况,更好地实施圆通寺白蚁综合治理,2018年8月对圆通寺及周边白蚁发生种类和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圆通寺区域内白蚁主要种类为黑胸散白蚁、黄胸散白蚁和黑翅土白蚁等3种,前殿和后殿以黑胸散白蚁和黄胸散白蚁为主,围墙周边古树及一般树木以黑翅土白蚁为主,整体白蚁危害达20处。结合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并查阅相关资料,对圆通寺蚁害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论证及时开展白蚁治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200克/升悬浮剂、阿维.丙溴磷25.5%乳油、稻散.毒死蜱45%乳油是取代氟虫腈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氯虫苯甲酰胺200克/升悬浮剂10mL/667m2对稻纵卷叶螟的药效期长达15d,杀虫效果达98.7%、保叶效果达91.1%,显著优于氟虫腈。阿维.丙溴磷25.5%乳油80mL/667m2、稻散.毒死蜱45%乳油120mL/667m2对稻纵卷叶螟的药效期为10d,杀虫效果达95%以上,与氟虫腈相当;保叶效果达90%以上,显著优于氟虫腈。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小滤纸片法、微量点滴法和塑料杯熏蒸法分别测定β-石竹烯对黄胸散白蚁的驱避、触杀和熏蒸作用。结果表明,在浓度分别为28、14、7 mg/mL时,毒杀后死亡率分别为45.83%、33.33%、29.17%,驱避率分别为96.70%、96.85%和92.22%;在受药量为5.6、2.8μg/头时,7 d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0.91%、65.45%,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但熏蒸作用效果不明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药剂处理秧苗对后期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及持效期,选择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和0.4%氯虫苯甲酰胺GR两种药剂,对水稻秧田进行不同剂量的处理试验。经过田间病虫调查与分析,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大田二化螟枯鞘和枯心效果较好,药后40天的枯心防效基本上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分别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检测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中2种有效成分在豇豆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的方法。结果表明:豇豆和土壤中分别添加0.005~1 mg/kg 4个水平的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其平均回收率为80%~105%,相对标准偏差为0.70%~9.5%。北京和海南2地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豇豆中的半衰期为4~6 d,土壤中的为10~24 d。成熟时采收,豇豆中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均低于0.2 mg/kg。推荐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在豇豆上的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45 g/hm2,使用方式为喷雾,施药次数不超过3次,施药间隔期为7 d,安全间隔期为5 d。  相似文献   

20.
种子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药剂筛选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先通过室内试验确定6种药剂处理水稻种子对稻纵卷叶螟的有效控制时长,然后通过田间试验验证直播稻、旱育手栽和机插秧3种栽培模式下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时长及效果。结果表明,6种药剂作为种子处理药剂在相同浓度下对稻纵卷叶螟的有效控制能力及时长从高到低分别为20%氯虫苯甲酰胺SC>10%四氯虫酰胺SC>20%氟苯虫酰胺WG≥10%氟苯虫酰胺SC>10%溴氰虫酰胺SC≥24%氰氟虫腙SC,且有效药量越高,保叶时长及防效越好。田间试验证明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在3种栽培模式下对稻纵卷叶螟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控制时长及防效与有效药量呈正相关。氯虫苯甲酰胺田间表现较为优异,直播稻与机插秧播种后58 d保叶效果达到100%;当氯虫苯甲酰胺有效药量达到45 g/hm 2时,3种种植模式播种88 d后的防效均在90%以上。因此,利用氯虫苯甲酰胺处理水稻种子可长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减少田间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