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笔者开展了秋季白菜有机肥替减化肥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有效增加白菜产量,有机肥替代量越多,产量越高,且对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也有明显改善效果,但投入产出比下降。全部施用有机肥相较于全部施用化肥,产量增加488.1 kg/667 m2,增幅15.9%;土壤有机质增加2.9 g/kg,增幅13.0%;碱解氮增加0.5 g/kg,增幅0.9%;投入产出比下降了10.3,降幅30.3%。  相似文献   

2.
兴安落叶松林型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大兴安岭地区土壤氮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鹃-兴安落叶松林、溪旁-兴安落叶松林、真藓-兴安落叶松林、柴桦-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赤杨-兴安落叶松林等7种林型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文中采用野外取样结合室内分析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的森林类型中土壤的全氮及碱解氮含量具有明显差别,全氮含量以真藓-兴安落叶松林最大,其值为15.76g/kg,溪旁-兴安落叶松林最小,其值为6.83g/kg;碱解氮含量以赤杨-兴安落叶松林最大,其值为916.28mg/kg,杜鹃-兴安落叶松林最小,其值为475.27mg/kg。2)不同森林类型腐殖质层全氮含量与淀积层的比值也存在较大差异,以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最大,比值为4.49;真藓-兴安落叶松林最小,比值为1.08;其他类型的比值在1.14-4.45之间,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氮素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且主要分布在腐殖质层中。3)生长在阴坡的真藓-兴安落叶松林等林型利于全氮的积累,而腐殖质层全氮含量与淀积层的比值较小,生长在阳坡的赤杨等林型利于全氮的分解,腐殖质层全氮含量与淀积层的差异较大。保护兴安落叶松赖以生存的冻土环境,对维持目前土壤氮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人工林地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吴起县不同纯林及其交互效应混交林地的土壤调查、样品测定和室内分析,了解不同人工林地土壤肥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0~20 cm表层土壤养分变化较大.其中,山杏×沙棘混交林地和山杏纯林地利于改善土壤有机质水平,分别达到20.79 g/kg和13.93 g/kg;山杏×小叶杨混交林地和小叶杨纯林地碱解氮含量增幅较大,分别为61.55 mg/kg和61.11 mg/kg;山杏×小叶杨混交林地有效磷含量相对较高,为5.43 mg/kg;山杏纯林地、山杏×小叶杨混交林地和小叶杨纯林地速效钾变化较为明显,分别为126.94,125.61和119.28 mg/kg.混交林地比纯林地更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建议种植山杏×沙棘混交林.  相似文献   

4.
以1290个土地样品分析数据为依据,对冀西北农牧交错带张北县土壤养分时空变异与生产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张北县土壤pH值为8.23,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20.4g/kg和1.05g/kg,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80.5mg/kg、20.6mg/kg和181.1mg/kg,和80年代相比均有明显地提高;土壤养分空间分布规律为东南部坝头区高于中部平原区,中部平原区高于西北部丘陵区。随着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性质影响的提高,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性增加,根据张北全县及不同分区的土壤养分时空分异提出适宜的农业生产发展建议。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仍是张北县土壤肥力提高的前提基础,保证土壤中磷和钾的稳定供应对保持土壤肥力、作物高产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对采自西北地区森林、草甸、草原和农田不同生态系统的12种土壤,进行了土壤有机氮组分和微生物体氮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系统土壤中各有机氮组分含量差异甚大,其变化规律与土壤全氮基本一致,表现为自然土壤中各有机氮组分含量大于农田土壤。在供试的12种土壤中,酸解性氮为472.7~4021.9mg/kg,平均为1303.5±1153.2mg/kg,占全氮的72.67%±4.01%;随土层增加,酸解性氮所占比例下降,在0~20cm平均为77.1%±3.96%(n=3),20~40cm为70.1%±2.48%。未酸解氮含量为181.1~1888.1mg/kg(平均509.9±21.7mg/kg),是全氮的20.58%~31.95%(平均27.33%±4.02%),与酸解性氮相反,下层土壤非酸解性氮占全氮的比例显著大于上层。在酸解性氮中,氨基酸氮含量变化在195.1~2283.9mg/kg(平均671.4±685.8mg/kg),是全氮的25.67%~48.18%(平均34.24%±4.2%),自然土壤中氨基酸氮所占全氮比例较农田土壤大,自然土壤平均为40.8%±4.2%(n=5),而农田土壤平均为29.6%±4.8%(n=7);氨态氮分布在81.8~662.5mg/kg(平均233.7±226.9mg/kg)范围,占全氮的8.89%~18.99%(平均12.85%±3.03%);氨基糖态氮含量为46.0~665.3mg/kg(平均162.1±184.6mg/kg),是全氮的6.29%~11.99%(平均8.13%±1.91%),绝大部分土样的氨基糖占全氮比例在10%以下;未  相似文献   

6.
污染的灌溉水对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溉水体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土壤有机碳及其养分平衡。本研究以陕西交口抽渭灌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变异状况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土壤发生类型一致和土地利用及其管理水平基本一致的井水灌溉和非灌溉农田土壤为对照,逐层分析了各灌溉处理土壤剖面0~100 cm范围有机质及主要养分含量,结果显示:长期用污染渭河水灌溉的农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含量均有极为显著的增加,0~20 cm土层为养分富集区域,其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为24.92 g/kg、108.26 mg/kg、155.45 mg/kg、353.72 mg/kg,比井灌区土壤分别增加了40.68%、44.98%、116.92%和44.27%,比不灌区土壤分别增加了35.74%、35.69%、189.27%和122.35%。试验资料充分证明,长期用污染渭河水灌溉的土壤呈现出了明显的富营养化问题,其中磷、钾含量严重过剩,在制定土壤管理和科学施肥方面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生态修复对川西北沙化草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生态修复过程中沙化草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变化特征,选取了未修复沙化草地和围栏种植红柳生态修复年限分别为2年、4年、6年、8年的沙化草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川西北不同生态修复年限沙化草地0-6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生态修复年限的增加,植被盖度和高度显著提高,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均呈现增加特征,其中,0-20cm土层增加幅度较大,生态修复8年沙化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比未修复沙化草地增加95.60%、100.00%和50.73%,均极显著高于未修复沙化草地;20-40cm和40-6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增加幅度及显著性明显低于0-20cm土层.  相似文献   

8.
黄土丘陵沙棘人工林地水分及养分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黄土丘陵区不同龄沙棘生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测定安塞站实验区4~15年不同龄沙棘林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棘林地土壤含水量在根系微弱利用层(0~20 cm)和根系利用层(20~300cm)范围内,随着沙棘林龄增加,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4~15龄沙棘平均碱解N积累量为28.0 g/kg,8龄沙棘碱解N、速效P分别为28.0和1.72 g/kg;12龄碱解N、速效P分别为29.2和1.18 g/kg.随着沙棘林龄增加,速效P积累量呈下降趋势,而碱解N呈增加的趋势,最大值15龄沙棘积累量为30.2 g/kg.实验区域内土壤呈碱性,pH值在8.0~8.6之闻交化.随沙棘树龄的增长,其土壤pH值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旱区砂田肥力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宁夏香山地区种植1~17 a砂田及撂荒砂田为研究对象,对砂土比例、耕层土壤含水量(0~20 cm)、有机质含量、全盐量、速氮、速磷、速钾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种植可使砂田覆砂层含土量(由9.24%增加到36.15%)、土砂比(由0.09增加到0.57)不断提高,含砂量(由90.76%降低到63.85%)、土壤含水量(由25.30%降低到13.70%)、全盐含量(由0.21 g/kg降低到0.05 g/kg)、速磷(由2.42 mg/kg降低到2.26 mg/kg)、速钾(由172 mg/kg降低到109 mg/kg)不断降低,而有机质、全氮、速氮则先升后降,在连续种植4~5 a后达到最高(有机质:12.5 g/kg;全氮:0.32 g/kg;速氮:15.10 mg/kg),此后不断下降.因此砂田连续种植4~5 a必须人工补肥,连续种植若干年后休闲1~2 a有利于砂田性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矿化度的咸水与淡水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灌溉,分析不同矿化度的微咸水滴灌对枣树根区土壤碱解氮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当枣树根区土壤碱解氮的运移转化时间相同时,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土壤碱解氮的含量也随之增加,变化量越低,转化率越小。当矿化度相同时,土壤碱解氮平均值随运移转化时间先增大后减小,碱解氮的变化量呈递增趋势,而碱解氮变化率却呈现递减趋势。在分析不同矿化度的微咸水对土壤碱解氮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微咸水的矿化度、碱解氮的运移转化时间与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变化量以及变化率之间的相互定量关系,并得到了相应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1.
三江源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江源区曲麻莱县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全氮、有效氮、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总量及比例,结果表明:4种利用方式土壤的氮素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在0~10 cm土层,土壤全氮与有效氮含量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人工草地最高,退化高寒草甸草原最低。与高寒草甸草原相比,退化高寒草甸草原0~10 cm土层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分别降低了52.4%和76.2%,而10~40 cm土层的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却明显增加。对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无机氮以硝态氮为主,退化导致0~10 cm土层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降低,退化和人工种植均导致0~1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明显降低,而1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明显升高,且这两个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40~60 cm土层又明显降低。因此,退化和人工种植均导致土壤硝态氮沿土壤剖面淋溶下移,并且淋溶主要发生在0~40 cm深度的土壤中。土壤无机氮总量与硝态氮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对土壤无机氮总量和比例的研究也表明退化加剧了土壤氮素的矿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肥用量下乙草胺对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水平下土壤中分别添加除草剂乙草胺对尿素态氮的水解、硝化及反硝化等氮素转化过程的影响。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施氮量0、75、150和300mg/kg以及氮75、150、300mg/kg+乙草胺(有效成分10mg/kg)处理。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75mg/kg时,乙草胺对尿素态氮的水解和硝化作用无明显影响;施氮量为150和300mg/kg时,乙草胺可抑制尿素态氮的水解过程(PP<0.01)。研究表明,施用乙草胺对土壤中氮素的转化过程具有一定影响,然而在不同的施氮量条件下,其影响效果差异较大,高氮时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夏播郑单958(9株/m^2)生长季,研究了不施氮、基施氮 10叶展氮、基施氮 吐丝氮和基施氮 乳熟氮共4个处理下2m土体的无机氮变化和净矿化量。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季土壤NO3^- -N在含量、时空交化和受氮肥影响方面均与NH4^ -N不同,20cm以上土层NO3^--N以大口期为界、20cm以下以吐丝期为界前降后升;2m土层NH4^ -N在吐丝前均下降、吐丝后除20cm以上土层乳熟前上升而乳熟后略下降外其它土层无明显规律;NO3^--N的波幅明显大于NH4^ -N,NO3^--N在全生育期垂直分布明显,施氮后20cm以上和80cm以下土层其含量显著增加且受施氮期影响明显,如,推迟施氮能显著增加乳熟一成熟80cm以下NO3^- -N含量;NH4^ -N在吐丝前垂直分布近均匀、吐丝后明显,施氮仅增加0~20cm NH4^ -N含量、对20cm以下无明显影响。另外,土壤氮素净矿化发生在吐丝前且主要在大口期前,吐丝后发生净固定且乳熟前后各近一半,施氮后土壤氮变化平缓且施氮期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土柱模拟试验和田间试验,把由果树废枝干制备的生物炭以0,20,40,60 t·hm-2和80 t·hm-2的用量施入土壤,以探明不同用量的生物炭对土壤硝铵态氮素淋失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可降低土壤NH4+-N和NO3--N累积淋溶量,其中用量为80 t·hm-2处理较对照分别降低了41%和18.6%(P<0.05);NO3--N淋溶主要集中在前三次,其淋溶量占总量的97.3%~98.8%,生物炭能增加NO3--N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延缓淋失;在整个淋洗过程中,氮素主要以NO3--N的形式淋失,其累积淋溶量占NO3--N、NH4+-N淋溶总量的97.3%~98.14%;施用生物炭种植春玉米后,土壤含水率和总孔隙度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穿透力不强、难以监测到耕层土壤全氮的问题,以石河子垦区播前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获取3种不同土壤质地类型的原位光谱及不同耕层的土壤全氮含量信息,通过Savitzky-Golay平滑处理及最大归一化处理对土壤原位光谱进行预处理,并利用广义传播神经网络(GRNN)、随机森林回归(RFR)、支持向量机回归(SVR)、最小二乘回归等4种建模方法,建立和筛选出不同土壤质地类型的棉田耕层土壤含量的最佳监测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建模方法在各耕层监测精度不同,在浅、中、深耕层表现最佳的监测模型均为GRNN模型(R2分别为0.72、0.68、0.63)。(2)优化后的NGRO-GRANN模型监测精度高于GRNN模型,在浅、中、深三个耕层的预测精度提高16.2%~30.2%。(3)基于原位光谱建立不同耕层的土壤全氮监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且大量简化了室内光谱处理的繁琐步骤。该研究为野外原位光谱快速获取棉田播前土壤各耕层养分信息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棉隆熏蒸对烟草氮素吸收转化利用的影响,本试验选取云南酸性红壤、北京碱性潮土2种中国典型土壤,以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为对象,研究了棉隆熏蒸对土传病原菌防效、土壤氮素转换、根系氮素供应、植株氮空间分布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棉隆熏蒸对2种供试土壤中土传病原菌镰孢属Fusarium spp.、疫霉属Phytophthora spp.真菌的抑制率均超过89%,棉隆熏蒸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含量,减少了硝态氮含量,抑制了土壤硝化速率及根系硝态氮供应速率,而促进了土壤反硝化速率及根系铵态氮供应速率。棉隆熏蒸显著降低了烟草组织总氮含量,但增加了根、茎、叶各部位铵态氮含量,减少了硝态氮含量,且在酸性红壤土中更明显。棉隆熏蒸后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有不同程度增加。试验结果表明,棉隆熏蒸通过改变根际氮素形态及含量,进而影响根际氮素供应速率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促进烟草根茎叶各部位硝态氮的代谢,促进烟草生长。研究结果为棉隆的科学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对不施氮肥、根围无氮肥和混匀施氮肥三种情况下盆栽梨枣幼树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状况、土壤速效氮含量以及氨挥发速率进行了测定,探讨梨枣幼树生长发育对氮肥的反应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不施肥时,梨枣幼树地上部生长量及根系数目与鲜重显著大于其他两个处理,生长状况良好;根围无肥的梨枣幼树在栽植早期阶段生长状况良好,后期长势缓慢甚至出现...  相似文献   

18.
依托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十里铺长期定位观测,研究了5种不同氮肥用量(0、45、90、135、180 kg·hm-2)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及土壤干层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干层深度大约在50~260 cm之间;施氮量小于90 kg·hm-2时,增施氮肥土壤耗水强度和干层深度变化较小,而施氮量超过90 kg·hm-2时,增施氮肥平均土壤耗水强度较大,但干层深度无明显变化,干层厚度增加速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丰水年的高降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土壤干燥化,减小干层厚度。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中硝态氮时空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青海乐都地区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情况的调查,了解该地设施蔬菜生产中土壤硝态氟时空变异.2~27 a设施蔬菜0~100 cm土壤中硝态氮含量为99.09~609.065 mg/kg;0~20 cm土壤中硝态氮含量为37.51~545.545 mg/kg,总盐含量为0.137%~0.671%,pH变化为...  相似文献   

20.
在宁夏灌区和旱区共计选定肥力水平不同的30块农田,分别采集了0~120 cm深土壤剖面样品和小麦植株样品,测定了土壤铵、硝态氮含量和小麦地上部含氮量,分析了土壤矿质氮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小麦吸氮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0~120 cm深土壤剖面中,NH4-N、NO3-N和矿质氮含量及其累积量,灌区土壤显著高于旱区土壤,测点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变异系数相当高。但在土层间不论灌区还是旱区变化不明显,在剖面上下分布比较均匀。矿质氮含量在土层间存在着正相关。在0~120 cm深土壤剖面中,矿质氮累积量在灌淤土、黑垆土、黄绵土和灰钙土间差异较大,平均分别为370.0、155.1、117.5和61.0 kg/hm2。其累积量与小麦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地上部总吸氮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较深层次的矿质氮对作物吸氮量也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