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稻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为害水稻的最主要害虫。缨小蜂(Anagrus spp)是稻飞虱卵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常年的寄生率为10%~70%。由于稻田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收割、喷施农药等)和寄生性天敌的滞后现象,稻田缨小蜂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不稳定。有研究表明稻田边杂草及其有关非稻田飞虱对稻田卵寄生蜂起重要的保护和恢复作用[1-3]。我们在田间节肢动物的系统调查中发现,茭白上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 procerus (Matsumura)]的卵寄生蜂中有大量的蔗虱缨小蜂[Anagrus optabilis(Perkins)],对茭白田周围的稻飞虱卵常常有较高的寄生率。为此,我们就蔗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卵的寄生选择性和功能反应进行了研究,以期提出有效的生境调节技术来提高蔗虱缨小蜂的自然控害功能。  相似文献   

2.
两种稻虱缨小蜂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虱缨小蜂和拟稻虱缨小蜂是稻飞虱卵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南京江浦稻田8月上旬前以稻虱缨小蜂为主,主要寄生于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卵,8月中旬以后则以拟稻虱缨小蜂占优势,主要寄生于褐飞虱卵。水稻苗期灰飞虱卵寄生率平均为27.3%,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卵寄生率,杂交稻田为10.87%和21.5%,晚粳稻田为20.67%和19.6%。白背飞虱寄生卵量与总卵量间里直线相关,而褐飞虱寄生卵量与总卵量间呈幂回归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8.2128+0.2075x和Y=0.006807x~(1·4887)  相似文献   

3.
稻虱缨小蜂寄主范围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报道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and Wang在稻田及其附近的寄主范围。该蜂除寄生于褐稻虱卵外,还寄生于白背飞虱、灰飞虱、稗飞虱、拟褐飞虱、伪褐飞虱、黑边黄脊飞虱、黑面黄脊飞虱等的卵中。这些飞虱种类成为稻虱缨小蜂的过渡寄主及越冬寄主。当缺乏褐稻虱时,稻虱缨小蜂赖以生存繁衍,有利于其在田间的繁殖和保存一定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4.
非稻田生境中稻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稻田周围田埂、路边禾本科杂草上栖息着能寄生于稻飞虱卵的寄生蜂有缨小蜂科和赤眼蜂科两类,它们是非稻田生境中稻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重要成员.群落中,缨小蜂科数量较多,其四个属中,数量上Anagrus>Gonatocerus>Neurotes>Mymar;赤眼蜂科数量较少,所占比率小于9%.非综防区化学农药的毒性和残效加重了生境中寄生蜂生存压力,造成群落中多个物种占有优势地位,而稻飞虱主要天敌-缨小蜂的优势被削弱,不如综防区群落中缨小蜂的优势地位突出.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褐稻虱被飞虱缨小蜂(Anagrus sp.)寄生时,我们把呈现红色、黄绿色和褐色近羽化的飞虱卵作为被寄生卵来计算,而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寄生率,都低于实际寄生率。 近几年,我们先后在不同时期从田间随机采回褐稻虱卵1932粒,于采卵的当天进行镜检考查,按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干旱胁迫对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生态适应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模拟干旱生境,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稻虱缨小蜂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并观察了稻虱缨小蜂对感虫品种TN1和抗虫品种IR36水稻上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卵的选择情况。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幼虫的发育历期随PEG6000浓度的升高而延长;成虫寿命则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而缩短,经20%PEG6000处理7 d后雌蜂寿命最短,在TN1和IR36水稻上分别为25.1 h和25.4 h;经20%PEG6000胁迫处理7 d后,在TN1、IR36水稻上稻虱缨小蜂的平均卵寄生量最低,分别为10.9粒和8.1粒。与20%PEG6000处理相比,稻虱缨小蜂对未经干旱胁迫处理水稻上的褐飞虱卵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研究表明,模拟干旱胁迫能降低稻虱缨小蜂生态适应性,且降低对褐飞虱卵的寄生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三种稻虱卵寄生缨小蜂消长规律及保护利用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伯传  何俭兴 《昆虫天敌》1991,13(4):156-161
调查表明,三种缨小蜂对稻飞虱的发生为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稻虱缨小蜂发生稳定、量大。世代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雌蜂11.3℃和159.1日度,雄蜂10.7℃和160.8日度。平均每雌产卵20粒,选择寄主较宽,稍偏好褐飞虱卵,对抑制早、晚稻中、后期飞虱发生起重要作用。长管稻虱缨小蜂数量最多,但波动大,5~6月高峰,寄生较专,主要是有效地抑制早稻中期和晚稻后期白背飞虱的发生。雌蜂世代发育起点11.7℃,有效积温185.2日度,平均产卵13粒。拟稻虱缨小蜂数量较少,以6~7月较多,每雌产卵5~12粒,对早、晚稻后期的褐飞虱起一定抑制作用。三种缨小蜂多在上午6~8点羽化,羽化头天产卵占总产卵量的八成以上,均能行孤雌生殖。杂草中的多种飞虱卵是三种缨小蜂的渡夏和过冬寄主。合理施药、适当留草是保护利用三种缨小蜂的有效措施。缨小蜂是稻飞虱卵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1980~1983年,我们在佛山市近郊,对其中群体数量较大的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长管稻虱缨小蜂Anagrus sp,拟稻虱缨小蜂Angrus Paranilaparvatae的消长规律及保护利用进行了考查。现将四年考查结果整理报导,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两种赤眼蜂寄生荔枝蒂蛀虫卵的首次报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室内从18个赤眼蜂蜂种中筛选出食胚赤眼蜂Thichogramma embryophagum Hartig、安荔赤眼蜂Thichogramma oleae Voegele et Pointel对荔枝蒂蛀虫卵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食胚赤眼蜂与安荔赤眼蜂对荔枝蒂蛀虫卵的寄生率分别为21.67%和29.00%,寄生蜂的羽化率分别为81.76%和80.49%,显示出这两种蜂在生物防治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寄生于稻飞虱卵的缨翅缨小蜂(Anagrus spp.)在浙江温州地区已发现的有稻虱缨小蜂、拟稻虱缨小蜂5种。它们是褐稻虱、白背稻虱、灰稻虱卵期主要寄生性天敌,是抑制稻虱为害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环境因子、田间管理的不同,特别是施药治虫的影响,使不同地区和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寄生率差异很大。为探明外界环境因子对缨小蜂群落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我们于1977~1979年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田间水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索线虫科线虫的寄生动态及防控效果,于2013—2015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通过田间调查和线虫罩笼法研究了索线虫科线虫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寄生动态以及优势种长沙多索线虫Agamermis changshaensis Bao,Luo et Luo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长沙市,索线虫科线虫寄生白背飞虱始见期为6月底至7月初,1个月后出现高峰期,基本与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期同步;对褐飞虱寄生高峰期早稻多发生在7月中下旬,而晚稻在8月底至9月中旬。索线虫科线虫对白背飞虱雌虫、高龄若虫和雄虫最高寄生率分别为16.95%、14.81%和7.69%;而对褐飞虱雌虫、高龄若虫和雄虫最高寄生率分别为43.33%、20.93%和11.63%。2014年和2015年罩笼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45 d长沙多索线虫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分别为36.11%和33.19%。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多索线虫可以作为水稻稻飞虱绿色防控的一种重要辅助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研发基于植物精油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驱避剂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引诱剂,利用嗅觉仪测试了6种植物精油在不同浓度下对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6种植物精油对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行为的影响具有种类差异性,不同植物精油对昆虫的行为影响有较大差异。此外,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对植物精油的嗅觉反应还与精油浓度有关,精油浓度范围在100~5 000 mg/L时,山楂油、白木香油、金银花油、肉桂油和鱼腥草油对褐飞虱雌成虫表现出明显的趋避效果,其中山楂油和金银花油的驱避效果最好,二者在100、500、1 000和5 000 mg/L这4个浓度下均能显著驱避褐飞虱。0.1 mg/L和1 mg/L浓度的山楂油、0.1 mg/L浓度的白木香油和1 mg/L浓度的丁香花蕾油对稻虱缨小蜂雌成虫有较强的吸引力。较高浓度10 mg/L的鱼腥草油对稻虱缨小蜂有明显的驱避性。表明植物精油可以明显地影响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的行为,可作为行为调控物在"推-拉"策略中防控褐飞虱。  相似文献   

12.
王野岸 《昆虫天敌》1990,12(1):40-47
稻虱缨小蜂 Anagrus nilaparvatae 是褐稻虱 Nilaparvata lugens 卵期的重要天敌。褐虱缨小蜂与褐稻虱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褐稻虱种群生命系统中的一个亚系统,在研究其数量控制中有必要分别进行研究。Lotka(1925),Volterra(1926),Thompson(1924)等首先提出了寄生者——寄主(或捕食者一猎物)模型。Nicholson(1933)和 Nicholson and Bailey(1935)进一步提出了寄生(捕食)作用函数的模式,为研究寄生者——寄主(或捕食者——猎物)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基础。作为寄生者作用后的存活率,此函数可看成昆虫种群生  相似文献   

13.
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与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均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为检验两种卵寄生蜂混合释放条件下的竞争能力,本试验于田间同时释放短管赤眼蜂和夜蛾黑卵蜂,统计分析了两种卵寄生蜂对草地贪夜蛾的寄生效能及种间竞争情况。结果显示,短管赤眼蜂对释放的草地贪夜蛾卵块的卵块寄生率为52.94%,卵粒寄生率为3.28%;对田间自然卵块的卵块寄生率为53.33%,卵粒寄生率为5.80%。夜蛾黑卵蜂对释放的草地贪夜蛾卵块的卵块寄生率为88.23%,卵粒寄生率为9.96%;对田间自然卵块的卵块寄生率为100.00%,卵粒寄生率为50.33%。在未进行放蜂处理的对照田中,未出现短管赤眼蜂,夜蛾黑卵蜂的卵块寄生率为23.57%,卵粒寄生率为7.67%。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夜蛾黑卵蜂在田间竞争中处于优势。本研究结果将为利用卵寄生蜂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首次发现草地螟卵寄生蜂—暗黑赤眼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我国2008年8月初首次实地发现的草地螟卵寄生蜂及其寄生率和性比。所发现的卵寄生天敌为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pintoi Voegele)(膜翅目:赤眼蜂科)。发现暗黑赤眼蜂的地区位于河北省康保县(114°11′~114°56′E,41°25′~42°08′N,海拔1400m)。暗黑赤眼蜂对2代草地螟卵的寄生率为1%左右,雌雄性比随采集日期的推迟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Linnaeus,1758)(半翅目Hemi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食性杂,对玉米Zea mays L.等众多农林作物危害严重,亟待防治。寄生蜂作为重要的生物防治因子,对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探究该害虫在新疆的发生及其寄生蜂的寄生生物学特性,可为保护本地寄生性天敌资源和将来人工繁育优势寄生蜂防治大青叶蝉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于2014-2015年在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野外观察调查了该地大青叶蝉的生活史,同时进一步采集大青叶蝉卵进行室内饲养和解剖,确定其优势卵寄生蜂的种类、寄生率、羽化率和雌雄性比等寄生生物学特性,并观察记录该寄生蜂的整个发育历程和寿命及其羽化、交配产卵等过程。结果表明,大青叶蝉在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一年发生两代,以卵越冬;发现该害虫的两种卵寄生蜂,其中小斑邻赤眼蜂Paracentrobia exilimaculata Hu & Lin为世界首次报道的大青叶蝉卵寄生蜂,优势寄生蜂长角柄翅缨小蜂Gonatocerus longicornis Nees为国内首次报道的大青叶蝉卵寄生蜂;长角柄翅缨小蜂的自然寄生率平均为49.70%,九月上旬最高,可达74.96%;室内饲养结果显示,在15℃~40℃,随着温度的升高,羽化率和雌雄比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符合正态分布曲线;以15%蜂蜜水(蜂蜜:水=1:6)饲养,该寄生蜂从产卵到羽化需要9~16 d(平均14.25 d),成虫寿命约6~12 d(雌蜂:9.38 d;雄蜂:8.50 d),且雌蜂一般会比雄蜂的寿命长1~2 d。本研究初步探明了30℃、RH 45%和光周期14L:10D为大青叶蝉优势寄生蜂长角柄翅缨小蜂的最佳饲养条件,且对大青叶蝉卵具有良好的寄生性能,利用该寄生蜂防治大青叶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卵寄生蜂的调查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用于防治棉铃虫的赤眼蜂种类及自然寄生于棉铃虫卵内的赤眼蜂种类颇不一致,如美国系采用微小赤眼蜂Trichogramma minutum Riley作为防治棉铃虫的蜂种,该种亦系自然寄生于棉铃虫卵内的种类。苏联则曾用广赤眼蜂T.evanescens来防治棉铃虫。而在英国有人认为棉铃虫卵寄生蜂=系T.lutea,但该种已不属于赤眼蜂属。我  相似文献   

17.
赤眼蜂(Trichogrammaspp.)是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利用最广的一类重要寄生蜂。本研究对3种赤眼蜂寄主选择性和寄生能力的实验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卵的寄主选择性和寄生能力最弱,其次为拟澳洲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最强。寄主偏爱可塑性实验结果表明,拟澳洲赤眼蜂对玉  相似文献   

18.
暗黑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检验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pintoi Voegele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卵的寄生效果,在室内条件下,以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为对照,比较暗黑赤眼蜂对其自然寄主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非自然寄主梨小食心虫的寄生效果。暗黑赤眼蜂与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率和在被寄生卵中的羽化率差异均不显著。暗黑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对棉铃虫卵的寄生率;在15、45、60和75粒卵/管条件下,暗黑赤眼蜂寄生梨小食心虫和棉铃虫卵后羽化率差异不显著,但在30和90粒卵/管条件下,羽化率差异显著。拟合分析显示,暗黑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圆盘方程,说明暗黑赤眼蜂是一种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潜在寄生蜂。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阐明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鳞翅目:草螟科),我国三北地区农业生产重大害虫的天敌资源及其对寄主种群的控制作用,本文对我国草地螟的寄生蜂种类,及其对寄主虫态(龄期)的选择和寄生类型进行了总结。所得的主要结果为:我国已知的草地螟寄生蜂有26属36种。其中属于赤眼蜂科的4种、巨胸小蜂科的1种、茧蜂科的17种和姬蜂科的14种。在这些种类中,有卵期寄生蜂4种,幼虫寄生蜂32种。在幼虫寄生蜂中,有卵-幼虫寄生蜂3种,幼虫-蛹寄生蜂2种。另外,寄生蜂可寄生1~5龄幼虫,但从龄期较低的幼虫开始寄生的种类比从龄期较高开始寄生的多。再加上从1龄开始寄生的部分种类在寄主幼虫发育到5龄时已经成熟,因而可在3龄寄主发现的寄生蜂种类较多,多样性指数也较高。我国草地螟茧中的寄生蜂大多是从幼虫期开始寄生,是否存在从预蛹或蛹期开始寄生的种类尚待明确。最后,这些种类以初寄生、单寄生和内寄生蜂为主,而重寄生、多寄生和外寄生蜂较少,分别为2、4和2种。  相似文献   

20.
褐飞虱利它素及其与水稻品种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研究了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寄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利它素的存在部位、抽提方法以及水稻品种对其蜜露中利它素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褐飞虱的各虫态、蜜露及脱皮壳中均存在能引起稻虱缨小蜂触角搜索行为的接触性利它素;干燥蜜露中的利它素活性极显著地低于新鲜和湿润蜜露中的。用二氯甲烷、正己烷、乙醚、甲醇和丙酮均能有效地从褐飞虱若虫和雌成虫中提取利它素。水稻品种能对褐飞虱蜜露中的利它素活性产生明显影响。在测试的6个水稻品种中,取食浙852的褐飞虱蜜露中的利它素活性分别显著和极显著地比取食TN1和Nabeshi的褐飞虱蜜露中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