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乡村聚落是乡村人口居住和生产生活的场所,是乡村地域空间的人口聚居点,其形成和发展受自然条件和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深刻影响。本文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对历史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秦安县域乡村聚落的数量增长与发展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乡村聚落的分裂演变进行了理论假设与分析;运用GIS方法,对乡村聚落的区位演变和空间扩展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空间扩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2.
乡村聚落是乡村人口居住和生产生活的场所,是乡村地域空间的人口聚居点,其形成和发展受自然条件和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深刻影响。本文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对历史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秦安县域乡村聚落的数量增长与发展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乡村聚落的分裂演变进行了理论假设与分析;运用GIS方法,对乡村聚落的区位演变和空间扩展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空间扩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3.
基于60个不同属性居住小区的2522份问卷数据,借助因子生态分析法对西宁市社会空间主因子、类型及结构进行研究,并探讨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西宁市社会空间主因子分别为阶层因子、职住因子、住区因子、生命周期因子和民族因子;社会空间类型可分为高收入及外来群体集聚区、中等收入群体集聚区、老年群体集聚区、少数民族群体集聚区及低收入群体集聚区;社会空间结构大体呈现"扇形+多核心"的特征;西宁市社会空间结构是建立在其自然本底及历史发展基础之上,通过制度因素、规划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及个体因素相互影响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包头市城市发展规模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采用时间相关法和递增法 ,分别从包头市总人口 ,城市人口 ,工业总产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城市建区面积等 5个方面对包头市城市发展规模进行了预测分析。之后从包头的地理位置 ,经济实力 ,水资源状况 ,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等几个侧面简要分析了包头市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文中结合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七个批次的国家级历史文化村镇数据和历史文化名城数据,综合利用最近邻指数法、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分析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全国尺度上,历史文化名城数量东西差异大,而历史文化村镇数量南北差异大。2)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分布比较均匀,而历史文化村镇属于集聚分布。3)因子影响程度上,人口要素、经济要素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较大,交通要素次之,自然要素的影响程度较小,另外不同因子对变量的影响方向具有差异性。4)人文环境、评审制度和传统风水理念也会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名村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名村的地域分布和影响因素,有利于从空间上认识与保护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助于揭示历史文化资源空间分异的背后影响机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RS与GIS的包头市城市公园绿地休闲游憩服务半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休闲游憩服务半径是反映城市公园布局合理性的指标之一。以包头市建成区为典型的研究区,使用缓冲区分析法、引力模型法、费用加权距离法等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了包头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结果表明:包头市公园绿地服务分布较合理,但布局仍有不足;问卷调查表明,包头市居民选择公园是为了锻炼身体和休闲游憩,距离因素是影响居民游园的主要因素。该研究为未来包头市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可供决策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宁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青海省会和青藏高原的区域中心城市,西宁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遵循历史发展脉络,分析西宁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历程,并对其影响因素和演化特点进行全面阐释,认为地形基础、工业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是影响城市空间演化的主要因子,城市空间结构表现出沿交通线扩展,呈单中心放射状形态,并与周边城镇构成不完善的核心——边缘结构。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驱动因素与空间扩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个大区21个典型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驱动因素、空间扩展方向、空间扩展模式等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以探索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主导因素为经济因素;空间扩展模式主要表现为外延式、填充式以及外延与填充并重三种类型,其中,以外延式扩展最为显著;文章最后分析了外延式扩展的一些弊端,并建议采取"精明增长"的发展理念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9.
酒泉市耕地变化的驱动力研究及多元线性回归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酒泉市耕地的动态变化分析,得出影响酒泉市耕地变化的因素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中水资源居首位,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为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农耕业现代化水平2个方面,同时对耕地面积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耕地动态变化与社会驱动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期为酒泉市耕地合理使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城镇化综合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熵值法从人口、空间、经济、社会、劳动就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六个方面对内蒙古2007年和2013年两个时期的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借助GIS空间自相关及热点区分析法,对内蒙古城镇化综合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城镇化综合水平在空间上差异较大,"东西部高、中间低"的总体格局在两个时期没有变化。城镇化综合水平空间自相关由弱变强,城镇化综合水平发展的热点区在鄂尔多斯地区,冷点区在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盟地区。区域发展条件的空间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是内蒙古城镇化综合水平空间格局产生分异和演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control of quarantine diseases at the level of the plant production chain is complicated. The involved actors have different interests and the system is complex. Consequently, control policies may not be cost effective. By means of a bio-economic model for brown rot in the Dutch potato production chain,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control options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An impac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methodology of "design of experiments"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factors in interaction on incidence and costs of brown rot. Factors can be grouped as policy, sector, economic, and exogenous factors. Results show that brown rot incidence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are determined predominantly by policy and sector factor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by economic and exogenous factors. Scenario studies were performed to elucidate how the government and sector can optimize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brown rot control. Optimal cost-effectiveness of control requires cooperation of the sector and government, in which case brown rot incidence can be reduced by 75% and the costs of control can be reduced by at least 2 million euros per year.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quantitatively the potential contribution of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cost-effective disease control at chain level.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地退化及生态重建   总被引:20,自引:15,他引:20  
由于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了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就导致了土地退化的发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地资源的退化表现为:土壤肥力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伴随的经济发展的落后。当前世界范围内对土地退化的治理,基本方法仍是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生物方法。但对土地退化的恢复与生态系统的重建的研究,需要经过谨慎设计的长期实验。绿洲荒漠交错带的重要性,不仅表现为是绿洲的保护屏障,而且在绿洲经济的发展中也起到巨大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研究的回顾,讨论了在不同地区进行的长期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有人为因素参与的退化土地恢复与生态重建,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产生土地退化的原因,不仅仅是土地资源特点与自然环境这样一些自然因素,还包括一些社会与经济因素。因此退化土地的恢复与生态重建的成功,需要一种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的综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演变特征与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已经成为了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沧州地区第III含水层组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和发展演化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直线发展阶段、稳定发展阶段、急剧扩张阶段和逐渐恢复阶段,并对不同阶段内漏斗的形态和演化特征进行了阐述,提出各阶段影响漏斗演变特征的主导因素。同时指出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环境响应,提出了应对水危机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榆阳区北部风沙过渡带1988-2003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运用按研究区实际情况建立的测算模型,对该区1988-2003年的林草植被的年度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测算和动态分析.研究表明:(1)1988-2003年,榆阳区北部风沙草滩区林草植被的防风固沙价值在波动中增加,其中1988-1998年和2001-2002年为上升期;1998-2001年和2002-2003年为下降期.(2)榆阳区林草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价值量的变化是国家生态政策、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等合力驱动的结果."退耕还林还草"和"营造防护林"等生态措施的实施,对保育风沙区的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3)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干预主要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来实现,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会产生相应的生态响应.  相似文献   

15.
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是贫困文化特征产生、形成的土壤 ,贫困文化阻碍了山区资源的市场化高效流动和配置 ,抑制和阻断了产业演进的固有机制 ,同时阻断了外部力量的介入 ,使贫困山区难以摆脱贫困、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结构变革。本文试图通过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入手 ,揭示山区贫困文化的特点及形成机理 ,并提出山区文化脱贫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法),分析土壤养分状况及各养分对籽瓜与瓜籽的经济性状、瓜籽产量及收益的影响,确定各养分对籽瓜产量与效益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各养分对瓜籽的纵、横径无影响,N、P、K、Fe可明显提高单瓜鲜重、单瓜籽重、产籽率、瓜籽百粒重和出仁率,Cu、Mn、Zn则降低了单瓜籽重、产籽率和出仁率;各养分显著地提高了瓜籽的产量与经济效益,N仍是制约籽瓜产量的关键因素,其次为Zn、P,养分限制顺序为N>Zn>P>Fe>Mn>Cu>K;各养分对籽瓜产量与效益的贡献率大小有差异,氮素仍是增产、增收的主要限制因素,微量元素与钾素逐渐成为瓜籽产量与收益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徐汝梅 《昆虫天敌》2008,30(1):80-82
生物入侵涉及异地迁徙及建群等复杂问题,涉及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生态学的各个层次,又必不可少地要深入地去探索生物入侵过程中的快速进化和分子生态学基础。生物系统的超级复杂性加上环境和人为因素的极度随机性,充分显示了在这一领域从事研究的艰巨性和挑战性。入侵种具有两面性,因此,预防比治理更为关键。为了应对生物入侵,有待建立完善的国家和地区的防控系统、提高技术水平并加强有关诸多经济因素对生物入侵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出游潜力是衡量客源地居民旅游购买力的重要指标。以西部12省、市和自治区为空间单元,选取38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评价各区出游潜力水平。结果表明: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信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居民受教育水平是影响西部地区出游潜力水平的主要因素。2)西部出游潜力空间分异格局为:四川、重庆出游潜力较强;陕西、云南、广西、内蒙古出游潜力一般;甘肃、贵州、新疆出游潜力较弱;宁夏、青海、西藏出游潜力弱。3)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新型工业化等新经济因素成为居民出游的重要驱动力,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延安市经济发展对城市化驱动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动力机制的本质是经济发展。本文首先从3个方面探讨了1952年以来延安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之间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延安城市化水平现状以及造成的原因,研究表明:延安城市化水平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即将迈入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滞后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城市化拉力不足、推力较小,使得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拉力和推力失衡,制约了城市化发展水平。最后,提出了加快延安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的4项对策。不仅对于加快延安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推动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