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汉江上游安康水库和渭河流域临潼站1960-2000年发生的特大洪水资料为依据,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汉江上游和渭河流域特大洪水的发生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主要表现在两大流域特大年径流量年份,完全与华西秋雨多雨年份相对应,但特大洪水并不都是发生在华西秋雨异常多雨年份,而是错前错后发生.受到季风活动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汉江上游和渭河流域特大洪水的发生又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汉江上游特大洪水主要发生在初夏和秋季,渭河流域特大洪水主要发生在盛夏和秋季;一年中汉江上游特大洪水发生时间早于渭河流域;渭河流域秋季特大洪水发生时间早于汉江上游特大洪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地方灾害史料和疫病专著资料的整理收集,统计出黄河中游近2000年来共发生了140多次瘟疫。通过深入的分析,表明瘟疫发生与气候变化和环境以及自然灾害之间有显著的关系。从长期来看,在气候恶化时期瘟疫发生频率较高;尤其是在气候异常变化、旱涝灾害频繁出现时最容易发生瘟疫;从一年之内来看,春夏季是瘟疫多发的时期。况且,瘟疫在人口集中的城市最容易发生,它对城市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历史时期关中地区蝗灾的发生频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有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唐朝中期以前,关中地区蝗灾的发生频率较低,波动幅度也较小,之后,关中地区蝗灾发生频率的波动幅度明显增大,蝗灾的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唐朝后期(801-850A.D.)、明末清初(1601-1650 A.D.)和清末至民国(1851-1950 A.D.)是关中地区历史上蝗灾记载最多的时期。与水灾的发生频率相比较,关中地区的蝗灾与旱灾的发生频率表现出更强的一致性,尤其是900AD(唐末)后,每一个蝗灾频率高峰几乎都与旱灾频率高峰完全同步,说明在关中地区蝗灾的发生与旱灾具更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西汉长安城的选址建设及东汉定都洛阳的资源环境因素的深入分析,表明西汉都城选址是受河流水系的演变限制及为了寻求更丰富的水土资源条件;东汉迁都洛阳则是在气候变化异常、生态环境恶化及灾害频发的条件下,为寻求更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进行的迁移。  相似文献   
5.
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是贫困文化特征产生、形成的土壤 ,贫困文化阻碍了山区资源的市场化高效流动和配置 ,抑制和阻断了产业演进的固有机制 ,同时阻断了外部力量的介入 ,使贫困山区难以摆脱贫困、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结构变革。本文试图通过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入手 ,揭示山区贫困文化的特点及形成机理 ,并提出山区文化脱贫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古代黄河中游饥荒与环境变化关系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方灾害史料收集整理,统计出黄河中游近2000年来共发生了306次饥荒。分析表明:饥荒的发生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以及环境变化之间有显著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气候寒冷时期,农业生产受到影响,饥荒发生频率较高;气候温暖时期,农业生产发展,饥荒发生频率较低。历史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常常引发饥荒,尤其是旱灾与饥荒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环境的恶化也是饥荒发生的重要原因。频繁发生的饥荒对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建设都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汉江上游洪涝灾害与环境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汉江上游洪涝灾害史料的记载,统计出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2年)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对洪涝灾害与气候变化及生态环境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明清时期洪涝灾害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19世纪以来是洪涝灾害的高发期,112 a间共发生85次,平均1.32 a发生一次。与气候变化相对应,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气候冷期和冷暖波动的不稳定时期;受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汉江上游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气候变化是区域洪涝灾害多发的主导因素,但区域自然环境状况的恶化加剧了灾害发生的频次。洪涝灾害的频发影响区域水环境和植被状况,同时也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又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农民旅游消费行为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三农"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其出游率也稳步上升,不久的将来,农村居民必然成为旅游市场的另一重要主体。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西安农民旅游消费行为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西安市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历史时期关中平原水旱灾害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对历史时期以来关中平原旱灾、水涝灾害发生频率的统计与分析,发现从370 BC-2000 AD的2 300多年里,关中平原有2个时期水旱灾害的发生最为频繁,即610-850 AD(隋后期至唐后期)和1580-2000 AD(明后期以来).而且,水旱灾害的发生相互联系,旱灾频繁的时期,也是水涝频繁发生的时期.深入分析发现,水旱灾害的发生一方面与关中平原气候变化、中心城市的建设发展与衰落有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与人口数量的增长密切相关.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建设和人口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消耗大幅度增长,对城市周边山地和丘陵地区环境的压力剧增,造成环境的迅速退化,导致平原地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隋代大兴城的选址建设及唐末迁都洛阳的资源环境因素的深入分析,表明在隋代关中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背景下,为了规避不利的灾害风险而移址大兴城;唐朝末年,由于气候转向冷干,为了寻求更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则迁都洛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