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益海  陈合 《植物医生》2006,19(1):32-33
近年来,由于栽培措施不当、菌源积累等原因.导致黄瓜病害在宣汉县逐年加重。2004年调查.全县黄瓜病害以枯萎病和霜霉病危害最重,病田率达976%.产量损失在25%以上。对黄瓜病害的防治,瓜农主要采取多次大量施用农药.甚至不考虑安全间隔期.造成黄瓜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适应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需要,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试验.初步摸索出了一套露地黄瓜的防病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石鸿文  车武 《植物医生》2001,14(6):26-26
秋冬季种植温室黄瓜 ,病害发生普遍 ,种类繁多。比如 ,枯萎病、疫病、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都可能发生 ,尤以前4种病害最为严重 ,极大地影响产量和品质。一、病害的症状1.黄瓜枯萎病。常年的发病率为20 %,严重时可达80 %以上。枯萎病的典型症状是萎蔫 ,一般是在植株开花结果后陆续出现。发病初期 ,病株叶片从下而上逐渐萎蔫 ,中午明显 ,早晚尚能恢复。茎蔓基部稍溢缩 ,有的被害部位溢出琥珀色胶状物 ,其维管束呈褐色。2.黄瓜疫病。该病能侵害黄瓜的茎、叶、果实 ,以茎蔓基部及嫩茎基部发病居多。病叶枯萎时仍为…  相似文献   

3.
拟康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黄瓜枯萎病的协同防治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黄瓜枯萎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害,目前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主要为化学法,但化学农药防治效果不佳,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利用拮抗菌防治黄瓜枯萎病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但单独用细菌或真菌防治黄瓜枯萎病防效低且不够稳定。用拮抗细菌和拮抗真菌联合防治植物病害是生物防治的一个新趋势。Hammad等曾报道用放线菌和细菌联合可以有效地防治黄瓜枯萎病。本课题组分离出一株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和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用两菌发酵液单独或混合对黄瓜枯萎病进行了室内防效试验,并将两菌的发酵液1 :1混合与复合诱导子配制成“多功能生物制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栽培措施不当及菌源积累等原因,导致黄瓜病害在宣汉县逐年加重。2004年调查,全县黄瓜病害以枯萎病和霜霉病为害最重,病田率达97.6%,产量损失25%以上。对黄瓜病害的防治,瓜农主要采取多次大量施用农药,甚至不考虑安全间隔期,造成黄瓜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适应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需要,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试验,初步摸索出了一套露地黄瓜的防病栽培技术。1实行轮作,深沟高厢种植种植黄瓜的土地应实行与非瓜类作物轮作5~6年,至少2年以上,不能轮作的也要尽量换茬种植,避免重茬。土壤应深翻30cm左右,开好主沟、背沟、边沟,做到三沟配…  相似文献   

5.
石鸿文  潘晟 《植物医生》2001,14(1):18-18
温室种植黄瓜,病害发生普遍且种类繁多,几乎瓜类中的病害,比如枯萎病、疫病、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都极易发生,尤以前4种病害最为严重,极大地影响产量和品质,降低了菜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6.
黄瓜枯萎病菌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瓜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cucumainum Owen)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是影响黄瓜生产的最主要病害之一[1].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于病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做了大量的研究,Wang等[2]对影响黄瓜枯萎病菌AFLP技术体系的多种因素作了探讨,得到了1种适合于黄瓜枯萎病菌AFLP分析的优化体系;Duan等[3]应用RAPD、ISSR和AFLP标记揭示出了西瓜枯萎病菌株在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4~5月,荆州地区保护地和露地黄瓜在陆续进入结瓜期时死株现象比较普遍,一般年份死株在10%左右,雨水较多的年份,平均死株则在30%以上,严重田块全田死亡,给农民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经过田间症状调查结合室内培养鉴定,初步认定造成我地成株期黄瓜死株主要由枯萎病和根结线虫两种病害引起,不同田块以一种病害为主,有时也可见同一植株两种病害混合发生。下面针对这两种病害的症状特点、发病条件、防治措施分别加以介绍,便于帮助菜农朋友正确识别,及时防治,以减少经济损失。1枯萎病1·1症状特点该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在黄瓜成株开花结果后陆…  相似文献   

8.
连作导致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黄瓜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采用化学防治和农业措施防治土传根部病害,操作都较为困难,迫切需要开发环境友好的生物防治技术。本研究从森林土壤分离鉴定一株短密木霉菌株BF06,通过对峙培养发现该菌株可以附着和缠绕病原菌的菌丝,对引起黄瓜枯萎病、茎基腐病、菌核病、根腐病和疫病的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Rhizoctonia solani,Sclerotinia sclerotiorum,F. solani f. sp. cucurbitae,and Phytophthora cryptogea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温室盆栽试验发现短密木霉菌株BF06可以迅速附着定殖于黄瓜根部表面,对上述5种黄瓜根部病害的防效达60%以上,对黄瓜枯萎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效分别为90.4和88.8%。此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基培养观察发现BF06显著地促进幼苗黄瓜侧根的形成和生长。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短密木霉菌株BF06是一种可以有效防治黄瓜根部病害的新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9.
龚标勋 《植物医生》1996,9(6):21-22
黄瓜枯萎病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龚标勋(海南省白沙县植保植检站572800)黄瓜枯萎病俗称蔓割病,萎蔫病,是黄瓜重要病害之一,还为害西瓜和甜瓜,各地均有发生。我省一年四季都有种植黄瓜、西瓜和甜瓜,因而终年均可发病。如果防治不当对冬季黄瓜生产将受影响,内地冬...  相似文献   

10.
木霉对黄瓜幼苗生理特性及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瓜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在设施黄瓜栽培中最为常见且危害严重,应用生物防治技术防治该病害对黄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3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抑制率在74%以上的拮抗木霉,分别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研究了3种木霉对黄瓜生理特性和幼苗生长作用效应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霉与黄瓜枯萎病菌同时接种的田间防治效果均达到78%以上,其中棘孢木霉T.asperellum525的田间防效达到81.5%。与只接种枯萎病原菌的对照相比,3种木霉与黄瓜枯萎病原菌同时接种或单一接种均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叶绿素含量、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以及黄瓜株高和茎粗,其中以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促进效果最强,叶绿素含量、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比表面积增加幅度分别达到38.7%~49.5%、32.1%~33.6%、29.5%~66.3%、10.8%~21.5%、19.6%~23.5%、17.9%~25.0%、4.9%~13.1%,株高、茎粗和全株鲜重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0.7%~28.8%、29.7%~35.1%、10.0%~10.70%。  相似文献   

11.
多种蔬菜都会发生枯萎病和青枯病.如西瓜、甜瓜、黄瓜、冬瓜、蚕豆、豇豆、辣椒、番茄、马铃薯等会发生枯萎病;辣椒、番茄、马铃薯、茄子和一些豆科蔬菜既会发生枯萎病,也发生青枯病.这两种病害在蔬菜上很常见,而且,发生又严重,常给蔬菜造成3~5成的损失,甚至绝收.因此,正确地区分和识别这两种病害,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叶宗国 《江西植保》2001,24(1):29-29,9
西瓜枯委病是一种常见的土传的毁灭性病害,随着西瓜逐年连作和重茬,该病发生日趋严重。1999年九江市庐山区西瓜病害大发生,其中枯萎病占总发病的面积51.8%,给瓜农造成巨大的损失。为此,笔者对该病的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综合其他学者的意见,现提出如下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3.
黄瓜枯萎病是设施黄瓜栽培中最为常见且为害严重的土传真菌病害,应用生防菌防治黄瓜枯萎病,对黄瓜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前期筛选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效果的3株木霉菌,即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 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木霉菌不同施用方式对黄瓜幼苗质量及枯萎病防效的影响。3种施用方式分别为T1(木霉与病原菌同时接种)、T2(先接种木霉菌,2 d后接种病原菌)和T3(先接种病原菌,2 d后接种木霉)。结果显示,3株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均在64.78%以上,且以拟康氏木霉886的T2施用方式的防效最高,达到81.54%。在播种后8~14 d,所有木霉菌处理的黄瓜幼苗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总吸收面积均比CK1(只接种病原菌孢子悬液)显著上升,3种施用方式中以T2处理对上述6项指标的促进效果最显著,并以拟康氏木霉886在播种后14 d的6项指标增加幅度最大,该处理的黄瓜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总吸收面积的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10.06%、74.39%、37.23%、54.45%、88.00%和51.11%。本研究的3株木霉菌通过提高黄瓜幼苗生理代谢活性,增强了幼苗质量,提高了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在应用中,提前施入木霉菌,有利于提高黄瓜幼苗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为后期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4.
黄瓜黑星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瓜黑星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生产上使用多菌灵进行药剂防治是控制黑星病危害的主要措施。由于长期大面积地应用多菌灵防治,使个别地区或年份黄瓜黑星病的发生仍为严重。因此,研究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ll.et Arthur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作者进行了该项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溴甲烷土壤熏蒸防治春季大棚黄瓜土传病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溴甲烷土壤熏蒸防治春季大棚黄瓜土传病害袁会珠齐淑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近年来,塑料大棚蔬菜发展很快,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人民的菜篮子。但由于大棚温室的连年种植,土传病虫害发生越来越重,在一些地区黄瓜枯萎病、黄瓜根结线虫病等病害...  相似文献   

16.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塘镇位于邕宁县南部 ,属亚热带季风区 ,年降雨量 1 478.7mm,月平均降雨 1 2 3.2 mm,月平均气温 2 1 .3℃ ,阳光充足 ,无霜期 340 d,地属丘陵 ,海拔高度 1 0 0~ 2 0 0 m,土壤肥沃 ,水源丰富 ,一年四季瓜果不断 ,特别盛产黄瓜。种植面积 2 0 0多公顷 ,黄瓜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重要瓜类之一 ,但是由于多年连片种植 ,病害发生较为严重 ,尤其是黄瓜霜霉病 ,使黄瓜产量减低 ,品质下降。据2 0 0 3年调查 ,霜霉病一般发病率达 2 2 % ,严重时达5 7.2 % ,造成减产约 1 5 .6%。为了使黄瓜生产稳定协调发展 ,减少瓜农损失 ,笔者自 2 0 0…  相似文献   

17.
丁秀美 《植物医生》2009,22(5):18-19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栽培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危险病害.它具有传播快、潜育期短、来势凶猛、为害严重的特点。低温高湿是霜霉病发牛与流行的关键因素.保护地栽培黄瓜.其生长环境更利于陔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棚室栽培黄瓜人为加速了黄瓜生长进程,使其早熟、高产、高效,但为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了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尤其是棚室黄瓜叶部细菌性病害对棚室黄瓜生产造成了严重为害。总结黄瓜常见叶部细茵性病害的症状和发病规律,并采取绿色防控技术措施,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王彩军 《植物医生》2000,13(4):24-24
枯萎病、霜霉病与白粉病是黄瓜的三大主要病害 ,露地和保护地栽培都普遍发生 ,尤其是保护地栽培受害损失最重。现介绍防治技术以供参考。一、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如津杂2号、津研4号、津春4号等抗病品种。2.加强田间栽培管理。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栽培 ;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保护地栽培注意通风透光。3.轮作。实行与非瓜类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有条件的地方与水田轮作。4.嫁接。利用黑籽南瓜的抗枯萎病能力作砧木嫁接黄瓜 ,防效达90 %以上 ,还可兼治黄瓜疫病。5.生态防治。在保护地内利用黄瓜与霜霉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本文开展了3种生防木霉菌,包括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 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盆栽试验,研究这3种木霉菌对黄瓜幼苗生长、膜脂过氧化指标的影响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达到78%以上,且以棘孢木霉525的田间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1.53%。与只接种枯萎病病原菌的对照相比,3株木霉菌单独接种或与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同时接种均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显著提高黄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降低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其中以拟康氏木霉886单独接种促进效果最强。研究表明,3种木霉菌通过促进黄瓜幼苗生长,增强植物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从而提高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