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生态工程控制害虫技术已取得较大进展。本研究对实施生态工程控害技术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及时空动态进行了连续5年的跟踪调查,分别于2009、2011和2013年用扫网法进行系统采样调查分析,以探明生态工程技术对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年份之间以及不同水稻生育期的天敌功能团数量有差异,但实施生态工程防控技术稻田中的蜻蜓目天敌功能团、肖蛸科天敌功能团和幼虫寄生蜂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均显著高于农民自防田,分别提高了1.63~8.94、0~3.69和1.20~2.47倍,且数量逐年递增或维持较高水平。本研究结果说明通过实施水稻生态工程控害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稻田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这对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和提高水稻生长中后期的天敌控害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封面说明     
正随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生态工程控制害虫技术已取得较大进展。已往对生态工程控害技术的研究通常集中在一种天敌对水稻害虫控制作用的数量单项关系或者从群落的水平来分析稻田生物结构的多样性等,这些均不能直观、准确地反映出生态工程控害技术对不同水稻害虫天敌功能团时空动态的影响及其控害效果。朱平阳等对实施生态工程控害技术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  相似文献   

3.
AA级绿色食品大米生产中稻鸭共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对水稻纹枯病、稻飞虱、叶蝉的防除效果显著;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就防治稻飞虱和杂草而言,稻鸭共育可以替代药剂防治。对天敌虽然有一定程度损伤,但主要天敌蜘蛛的总量仍比常规药剂防治田高1.37~3.10倍,天敌优势种群密度显著高于常规防治田。表明生态治理害虫的效果明显。稻鸭共育还可提高水稻分蘖数,比常规防治区增产8.67%。稻鸭共育生态防治技术是生产AA级绿色食品大米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溴虫氟苯双酰胺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毒性及对稻田天敌的影响,采用点滴法在室内测定了溴虫氟苯双酰胺对水稻主要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毒力,采用叶面喷雾法在大田测定了溴虫氟苯双酰胺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发生及稻田主要天敌蜘蛛、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后48 h溴虫氟苯双酰胺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LD_(50)分别为0.88 ng/头和0.31 ng/头,其毒力分别是对照药剂氟苯虫酰胺的1.49倍和1.61倍;而对褐飞虱的毒力较低,其LD_(50)12.50 ng/头。5%溴虫氟苯双酰胺SC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效,2016年和2017年经有效成分含量为22.50~30.00 g/hm~2的处理防治二化螟后的保苗效果和杀虫效果均在70.84%以上,经有效成分含量为26.25~30.00 g/hm~2的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后的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均在72.97%以上,高于或显著高于有效成分含量为25.50 g/hm~2的对照药剂20%氟苯虫酰胺WDG。有效成分含量为18.75~30.00 g/hm~2的5%溴虫氟苯双酰胺SC对稻飞虱发生无显著影响,药后3~7 d对稻田天敌蜘蛛消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黑肩绿盲蝽影响较小,药后14 d不同处理的蜘蛛和黑肩绿盲蝽数量均能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5.
稻纵卷叶螟是福建省水稻重大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积27万hm2。由于常年使用单一化学杀虫剂,使稻纵卷叶螟产生了抗药性,用药量逐年提高,稻田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发挥有益天敌控害作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笔者开展了稻田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为进一步示范和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秀山县水稻中后期迁飞性害虫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褐飞虱,每667m2用锐劲特30mL 艾美乐2g,在主害代稻纵卷叶螟产卵高峰期及稻飞虱若虫高峰期施药一次,药后28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95%以上,对稻飞虱的防效达94.2%,可有效地控制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危害,达到省工省时、节本增效、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解大明 《植物医生》2002,15(2):20-20
稻纵卷叶螟是思南县水稻上发生频次高、危害最烈的害虫。在各年度间全县田间均有不少稻纵卷叶螟幼虫被天敌寄生 ,通常年份天敌寄生率在10%~30 %左右 ,有的年份天敌寄生率高达70%以上。寄生天敌对稻纵卷叶螟在田间的发生程度 ,是不容忽视的自然控制因素。为了摸清当地稻纵卷叶螟幼虫寄生天敌种类和控害情况 ,近年对全县稻纵卷叶螟各代幼虫的寄生天敌发生情况作了初步观察。1观察方法在各代稻纵卷叶螟幼虫期按各龄分别采集50头幼虫于室内进行分头分管饲养 ,于每天6时 ,12时 ,18时分3个时间对各管进行定时观察 ,记录从各头幼虫…  相似文献   

8.
张桂芬 《植物保护》1987,13(5):33-34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重要害虫之一。庞雄飞等(1981),古德祥等(1983)通过生命表的研究初步证实了一至二龄幼虫的失踪是影响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素。作者通过5年生命表的研究亦有类似结果,其失踪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因素和被天敌捕食所致。蜘蛛是稻田内捕食性天敌中的优势类群,本文研究了稻田蜘蛛对稻纵卷叶螟的捕食作用,以期得到蜘蛛对纵卷叶螟影响的定量刻划。1986年7月在网室试验条件下,初步观察研究了蜘蛛对稻纵卷叶螟一至二龄幼虫的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9.
唐涛  叶波  刘雪源  王培  符伟  马明勇 《植物保护》2016,42(6):202-207
基于兼治水稻害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杀虫单剂缺乏的现状,2014-2015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三氟苯嘧啶与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甲氧虫酰肼、茚虫威、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混配以及吡蚜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对以上几种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三氟苯嘧啶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最为理想,能有效控制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为害;药后14~21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40%~93.62%和86.57%~90.81%,药后42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7.60%~82.24%。其次为三氟苯嘧啶与溴氰虫酰胺混配,对二化螟和稻飞虱高效且兼治稻纵卷叶螟;药后14~21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43%~86.75%和67.31%~75.30%,药后42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9.07%~84.30%。三氟苯嘧啶与甲氧虫酰肼、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阿维菌素混配对稻飞虱高效,但难以有效控制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而吡蚜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高效,但后期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一般。在水稻生产实践中,使用三氟苯嘧啶与氯虫苯甲酰胺或溴氰虫酰胺混配,可有效控制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为害。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稻虫杀净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三化螟三种水稻主要害虫防治效果与甲胺磷相当,且对稻田有益生物种群的杀伤力小。  相似文献   

11.
自然天敌的长期保护利用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然天敌对稻飞虱发生数量的控制作用是很大的。特别是在水稻生长前期,天敌的作用使得不施药田的飞虱数量大多低于对照田。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天敌的抑制作用相对下降。但是,如果自然天敌得到长期大面积的保护和利用,它们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就会大大加强,在水稻中后期亦如此。自然天敌的长期大面积保护和利用,不仅可通过增加种库中天敌的种类和多样性,进而增强天敌群落重建和发展的能力,最终提高天敌群落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而且在水稻生长前期,对低密度下稻飞虱的捕食作用,能够推延稻飞虱的发生高峰期,减轻其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田间水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索线虫科线虫的寄生动态及防控效果,于2013—2015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通过田间调查和线虫罩笼法研究了索线虫科线虫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寄生动态以及优势种长沙多索线虫Agamermis changshaensis Bao,Luo et Luo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长沙市,索线虫科线虫寄生白背飞虱始见期为6月底至7月初,1个月后出现高峰期,基本与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期同步;对褐飞虱寄生高峰期早稻多发生在7月中下旬,而晚稻在8月底至9月中旬。索线虫科线虫对白背飞虱雌虫、高龄若虫和雄虫最高寄生率分别为16.95%、14.81%和7.69%;而对褐飞虱雌虫、高龄若虫和雄虫最高寄生率分别为43.33%、20.93%和11.63%。2014年和2015年罩笼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45 d长沙多索线虫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分别为36.11%和33.19%。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多索线虫可以作为水稻稻飞虱绿色防控的一种重要辅助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大量化肥和农药投入为特征的高度集约化生产方式导致我国稻田(尤其是单季晚稻)生态系统失衡、害虫猖獗、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超标等一系列问题。自2009年起,本课题组在浙江省宁波市单季晚稻区开展应用生态工程技术修复稻田生态服务功能、降低害虫种群、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的研究与实践。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一是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土著天敌数量;二是种植蜜源植物增强天敌控害功能;三是生物诱集减少害虫虫源基数;四是调整农药使用策略减少天敌杀伤;五是控肥降低害虫自然增长速率;六是集成简便、高效、省本生态控害技术。2013—2014年连续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应用生态工程丰富了单季晚稻稻田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增加了天敌种群数量,稻田生态功能得到良好修复,害虫被持续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杀虫剂的使用减少93.75%,比农民自防区平均减少12.42%氮肥量的情况下水稻产量增产9.99%,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该技术体系对环境友好、简单易行,已成为国家主推技术,应用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用生育期相近的4个水稻品种(津原45、津原11、津原17和花育409),通过等比例混播,研究水稻的遗传多样性对主要病虫害和天敌的发生以及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个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混播显著降低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种群密度,提高了捕食性蜘蛛的种群密度。混播比单播均值增产2.5%,比津原45单播增产17.3%。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的产量因子与害虫及天敌的发生量之间相关性不同,津原45和津原11单播处理中各参数间相关性显著,而在混播处理中不显著。本试验支持了农业生物多样性对病虫害调控作用的理论,为水稻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稻田养殖防虫除草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稻田养殖控制稻田害虫和杂草是水稻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稻田养殖治虫除草效果,相关养殖技术及其产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水稻覆膜旱作对病虫草害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就覆膜旱作栽培方式对早稻和单季稻病虫草害、天敌、腐食者等的丰盛度与为害程度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田覆膜旱作可显著降低早稻纹枯病的发生程度,与常规淹水对照稻田相比,覆盖旱作稻田纵卷叶螟为害率、灰飞虱和蚜虫类虫密度及杂草发生程度无显著差异,但螟虫为害加剧,施肥量仅对照田一半的覆膜田螟虫为害株百分率比对照田提高2.4%~8.5%。水稻覆膜旱作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高低是影响寄生蜂和蜘蛛类密度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喷洒药械N-3型无人直升机(N-3 UAV)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飞机不同作业高度和不同喷洒浓度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后期,飞机每公顷喷洒48%毒死蜱·锐劲特EC 432 g(有效成分,下同),施药后3、5、10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96.93%、92.21%、88.12%,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为63.29%、54.00%、58.33%,均优于传统担架式喷雾机喷洒防治效果.在水稻孕穗期,无人机在3m和5m的作业高度下,每公顷喷洒25%吡蚜酮SC 75 g,施药后1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与每公顷喷洒60 g和52.5 g时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每公顷施用40%二嗪·辛硫磷EC 480 g和384 g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后10d,3m作业高度下的杀虫效果均达90.90%,优于5m和7m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8.
唐涛  马明勇  符伟  王培 《植物保护》2019,45(3):215-221
2015-2016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10%三氟苯嘧啶SC、10%溴氰虫酰胺SC与50%吡蚜酮WG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能有效控制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药后3~3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5.12%~100.00%,药后15~30 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09%~99.12%和78.34%~95.71%。10%三氟苯嘧啶SC、50%吡蚜酮WG对稻飞虱高效,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效果很差;药后3~3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94%~97.76%和74.91%~93.56%,药后15~30 d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8.23%~43.14%和35.34%~42.71%、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0.04%~48.06%和13.62%~34.78%。10%溴氰虫酰胺SC对稻飞虱有一定效果却难以控制其危害,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高效;药后3~3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33.28%~62.11%,药后15~30 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51%~96.60%和86.51%~95.26%。综上,建议在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发生做好监测预报的基础上,采用如下措施:若只有稻飞虱发生达到防治指标而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轻发生,只需使用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25 g/hm~2即可;若稻飞虱发生较轻未达到防治指标,而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达到防治指标,则只需使用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45 g/hm~2即可;当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均达到防治指标时,建议于稻飞虱低龄若虫盛发期或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盛发期施用1次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 34.5 g/hm~2,对水450~750 L/hm~2茎叶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