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3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首次发现窄缘施夜蛾(Schrankia Costaestrigalis)为害马铃薯块茎,2019年6月上旬发现其为害甘薯块根。该害虫在中国内地是新纪录种。调查发现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钦州市和广东省惠州市均有分布。田间观察和调查结果显示,在玉林市马铃薯块茎形成期至收获期内(一般为12月中、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窄缘施夜蛾通常发生3代,成、幼虫均主要在土壤空隙中活动,幼虫取食马铃薯匍匐茎和块茎。地膜覆盖、土壤湿度大、黏土及晚播、晚收田块受害较重。2017—2018年,开展降低田间湿度、选择土质适宜的田块种植等针对马铃薯窄缘施夜蛾的农业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节水灌溉较饱和灌溉虫害率降低86.47%~97.33%;稻草覆盖和露地种植虫害率分别较地膜覆盖处理降低89.53%、98.05%;砂壤土田虫害率较黏土田降低88.32%。降低田间湿度及破坏其适生环境为主的农业防治策略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斜纹夜蛾是如皋地区大白菜上重要害虫,为害损失大。生产中菜农用药效果多不理想,防治后,大白菜叶球被蛀食损失率20%以上,为害严重田块达50%以上。在田间出现虫害后,菜农盲目、滥用高毒农药现象较为普遍,农药施用频繁,有的甚至3~4d用药1次,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构成隐患。为此,2003年以来,我们就该虫在大白菜田发生为害情况与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取得了预期的结果。2005年在斜纹夜蛾重发情况下,通过有效防治,大白菜被蛀食损失率被控制在5%左右,效果显著。1大白菜田斜纹夜蛾发生为害基本情况斜纹夜蛾在如皋地区大白菜田秋季发…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秸秆粉碎带膜还田对春玉米氮肥追施过程土壤氨挥发的影响,设置不还田(CK)、传统粉碎全地翻压覆膜还田(CM)、全量粉碎带状翻压覆膜还田(CB)、全量整株带状覆盖覆膜还田(WM)4个处理,采用密闭法测定各处理在追肥过程中土壤氨挥发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拔节期追肥后,CM和CB处理的氨挥发肥料损失累积量分别为76.94 g·hm-2和85.49 g·hm-2,占追肥量的0.06%和0.07%,相比不还田CK处理差异显著,降幅达到了71.24%和68.04%;WM处理的氨挥发肥料损失累积量为253.50 g·hm-2,占追肥量的0.21%,相比不还田CK处理差异不显著,降幅仅为0.96%。大喇叭口期追肥后,CM、CB、WM处理的氨挥发肥料损失累积量分别为37.92、33.45、40.88 g·hm-2,分别占追肥量的0.02%、0.02%、0.03%,相比不还田CK处理差异不显著,CM和CB处理的降幅仅有3.76%和15.09%,WM处理的增幅为1.04%。整个追肥过程中CM、CB、WM处理的的氨挥发肥料损失累积量分别为114.86、118.94、294.39 g·hm-2,分别占追肥量的0.08%、0.10%、0.20%,相比不还田CK处理的降幅分别达到了61.58%、61.25%、0.91%。综上所述,全量粉碎带状翻压覆膜还田和传统粉碎全地翻压覆膜还田对土壤氨挥发的抑制作用显著且基本相当,全量整株带状覆盖覆膜还田对土壤氨挥发的抑制无显著效果。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采用秸秆粉碎带膜还田措施来抑制玉米全生育期化学氮肥追施后的氨挥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4UM-640型振动式马铃薯挖掘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适应甘肃省马铃薯种植地块小、坡地多的现状,提高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水平,通过对各关键作业部件进行理论分析与设计选型,研制出了一种携有偏心摇臂结构振动挖掘装置,挖掘深度可调节且与手扶拖拉机相配套的4UM-640型振动式马铃薯挖掘机。田间试验表明:该挖掘机收获作业时掘薯、输运顺畅,减阻碎土、土薯分离效果明显,伤薯率为3.6%,损失率为4.1%,明薯率为97.1%,达到了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的相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我区自1985年以来,三化螟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越来越重。全年发生三代,以第三代危害最重,损失产量最大。1987年第三代三化螟的螟害率一般田块达1.5—2.6%,严重田块高达15%以上。要控制三代三化螟的危害,重点是拆除三代的“桥梁田”,在连作稻地区,其主要虫源田是连晚秧田。据1988年统计,重螟地区的双林、南浔、织里、升山、常  相似文献   

6.
荞麦钩翅蛾(Spicaparallelangula Meyer)属钩翅蛾科,是荞麦的主要害虫,在延安市北部发生普遍且严重。1为害情况调查荞麦钩翅蛾以幼虫为害荞麦的叶、花、子粒,对产量的影响极大。1983~2003年在本市吴旗县金佛坪山地荞麦田调查,平均被害株率10%~15%,个别田块高达35%以上。根据多年调查分析,荞麦钩翅蛾为害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大发生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出现绝收田块。如1983、1985、1995、1997、1998年大发生,使吴旗、志丹、安塞等县70%的荞麦田块绝收。2生活习性观察荞麦钩翅蛾在本市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6月下旬至8月上…  相似文献   

7.
2013-2016年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2016年连续4年对河南省不同类型麦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和危害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麦茎基腐病在河南省已经广泛分布,每年均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2013年病田率为45.8%,病田白穗率为0.4%~11%;2014年病田率为12.6%,病田白穗率为0.1%~3.7%;2015年病田率为32.5%,病田白穗率为0.1%~16.1%;2016年发生最重,病田率为65.1%,病田白穗率为0.1%~31.5%。调查还发现,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特点是北部和西部发生较重;小麦-玉米连作田发生较重,而小麦-水稻连作田块发生较轻;干旱的田块发生危害重。病害产量损失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感病最严重的分蘖病茎高度减少55.8%,且不能结实;能结实病茎较健茎高度减少14.0%~18.0%,穗粒数减少22.7%~54.5%,穗粒重减少33.3%~90.5%,千粒重减少3.2%~73.2%;当病田白穗率为22%时,有效穗数减少33.3%,产量损失达51.6%。本文还针对目前国内对小麦茎基腐病研究薄弱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农牧交错带马铃薯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分析了超早播(4月28日)、早播(5月8日)、中播(5月18日)、晚播(5月28日)和超晚播(6月8日)五个播期下马铃薯生育期、形态指标、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播种期对马铃薯生育期、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影响显著。随播期推迟,马铃薯生育期缩短,播期每推迟10 d,生育期平均缩短6 d,而生殖生长期在总生长期中的比例增加,超早播和超晚播处理下分别为45%和59%。超早播和早播马铃薯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显著低于其余播期,不同播期处理薯块鲜重增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播期间马铃薯总产量、大薯产量和大薯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中播、晚播和超晚播产量差异不显著,平均达21 593 kg/hm2,超早播和早播产量平均为15 181 kg/hm2。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随播期推迟增加,超早播为45.2 kg/(hm2.mm),超晚播为86.3 kg/(hm2.mm)。建议农牧交错带马铃薯适宜播种期安排在5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9.
沟垄覆膜对旱作马铃薯土壤养分运移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明确沟垄覆膜种植方式对旱作马铃薯田养分运移规律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平畦不覆膜(T1)、平畦覆膜(T2)、全膜双垄沟播(T3)、全膜双垄垄播(T4)、半膜膜侧种植(T5)及半膜沟垄垄播(T6)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沟垄覆膜条件下0~40 cm土壤养分运转分配规律及马铃薯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通过沟垄覆膜处理能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显著提高马铃薯根区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全生育期,各处理0~20 cm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7月份含量最高,且各沟垄覆膜处理均高于T1;20~40 cm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变化规律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以8月份养分含量最高,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而各沟垄覆膜处理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低于T1。与T1相比,T2、T3、T4、T5和T6分别增产36.3%、59.7%、60.5%、47.6%和46.0%,其中T4产量最高。沟垄覆膜种植提高了大薯率和中薯率总和。各处理综合表现以T4最好。  相似文献   

10.
玉米螟过去一直是大丰市玉米、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其他作物上很难发现其为害。2002年本市首次引种七彩椒,并采用大棚种植,生育期比露地青椒早30d左右。2002年6月中旬有农户反映七彩椒上虫害发生严重,后经市植保站调查确认是玉米螟第一代幼虫为害所致。调查6块田,虫株率40%~100%,百株虫量63~248头,因虫害导致烂果率达20%。一代玉米螟发生期间,产量损失40%左右。在七彩椒上玉米螟主要产卵于中、下部叶背面,卵孵化后先咬食卵壳,然后转移为害;二龄幼虫直接钻蛀果实,导致七彩椒腐烂落果。究其原因,一是七彩椒为甜椒型水果椒,含糖量高,玉米螟对其…  相似文献   

11.
异封     
《湖北植保》2007,(5):11-11
使用说明:本品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由两种作用机理不同的除草剂科学复配而成。主要防除冬油菜移栽田的一年生杂草,能有效防除稗草、看麦娘、牛繁缕、稻茬菜、雀舌草、猪殃殃、碎米荠、婆婆纳、水蓼、鸭跖草(蓝花草)、泥糊菜、牛筋草、早熟禾等单子叶及双子叶杂草。对看麦娘、牛繁缕、稻茬菜有特效。施用范围及施用技术:(仅适用于甘蓝型油菜、禾本科杂草严重田块应加50%乙草胺乳油70~80ml/667m2与本品混用)作物防治对象有效用成药分量g/hm2(用g/药hm量2)施药方式冬油菜(移栽田)一年生杂草525~60070~80土移壤栽喷前雾注意事项:1.精细整地并保…  相似文献   

12.
浅谈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是危害我县水稻主要虫害之一。由于受气候、天敌、寄主类型田、南方虫源等诸因素的影响,年度间发生差异大,常年发生面积5 400hm2,占水稻面积的61%。为了减轻该虫危害,本站就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进行了调研:1发生规律稻纵卷叶螟在我县不能越冬,历年的初次  相似文献   

13.
王勇  曾菊平 《江西植保》2013,(3):304-315
樟树是江西省省树,在全省范围推广种植多年,樟树虫害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前期调查数据及文献资料,汇总统计江西樟树害虫179种,其中,重要害虫26种,占14.5%,次重要害虫23种,占12.8%,非重要害虫130种,占72.6%,包括重要食叶害虫樟叶蜂、泡桐叶甲、黄刺蛾、丽绿刺蛾、褐边绿刺蛾、樗蚕、龙眼裳卷蛾、樟巢丛螟等;重要刺吸性害虫六点始叶螨、樟脊网蝽、黑刺粉虱、樟木虱、樟白轮盾蚧、思茅壶蚧等;重要钻蛀性害虫家白蚁、黄翅大白蚁、黑翅土白蚁、吉安樟筒天牛等;重要地下害虫粉白金龟、黑绒金龟等。据危害方式、发生特点将其归为强生态适应性害虫、r类害虫、隐蔽性害虫与嗜食性害虫,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其IPM策略。  相似文献   

14.
川东北夏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严重,亟需明确其对玉米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损失情况。2019—2020年,笔者通过对草地贪夜蛾在夏玉米苗期至喇叭口期发生为害田的受害株与未受害株的同田抽样对比测产的调查分析,明确幼虫在苗期至喇叭口期的自然为害损失随生育期的早晚相应增减,在苗期7~8叶、小喇叭8~9叶、大嗽叭10~11叶被害时,不防治的受害单株产量自然损失率分别为58.33%、42.47%、24.56%。根据被害株率计算,大、小喇叭期被害田的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2.53%、19.96%;苗期7~8叶发生时,对3~4龄幼虫防治后,受害单株产量损失率可达14.21%,被害田产量损失率为3.41%。害虫主要通过穗粗、百粒重、单穗长度等因子影响受害玉米的穗粒重和单穗重,从而导致产量损失。生产上宜在苗期至喇叭口期,及早加强卵孵后至3龄前或钻蛀前的防治,对3龄以上高龄幼虫防治后,也应针对为害的不同生育时期及时采取综合农艺减损补救措施,以降低为害损失。  相似文献   

15.
王芙兰 《植物医生》2003,16(1):16-17
豌豆潜叶蝇 [Chromatomyiahorticola (Goureau) ]属双翅目 ,潜蝇科 ,俗名夹叶虫 ,是古浪县豌豆上的常发性害虫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尤以 2 0 0 2年为重 ,此虫遍及古浪县油菜、豌豆所有田块 ,虫株率达10 0 % ,虫叶率 6 6 .7% ,百株虫量高达 12 32 0头 ,百叶有虫 10 70头。豌豆潜叶蝇的发生 ,严重影响该县 0 .8万hm2 豌豆的正常生长 ,受害豌豆田轻者减产 10 %~2 0 % ,重者达 4 0 %以上 ,甚至绝收。为减轻该虫危害 ,确保古浪县优质小杂粮基地建设 ,笔者在多年的防治工作中 ,对其发生与防治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6.
2008年荆州市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荆州市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为大发生,局部特大发生,表现为迁入早、迁入量大、盛期长、连续大发生的特点,累计发生面积达37.49万hm2,严重受害田块白叶率达70%以上,给水稻丰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1999年 ,水稻穗瘟病在江苏沿海地区大流行 ,其发生面积之大 ,为害程度之重是近 2 0a来没有见过的。据东台市调查 ,1 999年水稻穗瘟病大流行的特点一是发病时间早。于 8月 3 0日在生育期较早的水稻上始见 ,9月 5日前后大面积上普遍发生 ,其见病期比水稻破口抽穗期仅晚 7d左右。病穗出现时间之早是籼改粳以来没有过的。二是流行面积广。全市总发病面积 2 .7万hm2 ,占水稻总面积的 81 .0 8%。其中病穗率在 1 %以下的面积占 2 5.96%,病穗率 1 %~ 5%的占4 6.1 5%,病穗率 5%~ 1 0 %的占 1 8.2 6%,病穗率 1 0 %~ 2 0 %的占 5.77%,病穗率 2 0…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是我区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害虫.近年来,随着冬、春季节气温的偏高,耕作制度的改变,该虫发生期提前,发生为害程度明显加重,1~4代已连续数年在我区偏重至重发生,未防或防治不力的田块枯心率或白穗率一般可达2.5%~6.0%,高的可达15%以上,而虫伤株率更高,对水稻生产构成重大威胁,是早晚稻保苗保穗重点考虑的防治对象之一,化学防治上,我区连续多年选用三唑磷及其复配制剂防治二化螟,其防效逐年下降,各地用户反映不一,为明确几种药剂防治二化螟效果,以便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04年我们在早稻上进行了防治第1代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棉尖象在河北邯郸每年发生一代 ,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作物田的土中越冬 ,翌年 6月始见成虫 ,7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多在棉株顶尖叶丛内隐藏危害。嫩头被害棉叶长大后类似盲蝽危害状 ,呈破叶 ;幼虫在土里以嫩根为食造成棉株矮小、发育不良。沙壤地、耕作粗放 ,或靠近果园、苗圃的田块 ,虫量多 ;前茬豆类、玉米或与其临近的棉田发生重 ;一般粘土地发生较轻。成虫出现迟早和群体激增时间与降雨有着密切关系 ,如发生盛期内连续降雨总量在 15mm以上 ,则雨后 5d内即出现成虫激增。大田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 90%敌百虫、50%辛硫磷、50%1605、25%甲胺磷和10%氯氰菊酯等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其病虫害的发生。重点分析2000—2010年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面积、防治程度、挽回损失、实际损失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我国小麦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均高于病害。2000—2010年小麦病害和虫害年均发生面积分别为2974.18和3560.06万hm2。到2010年,防治小麦病害和虫害的面积分别高达3500.42万hm2和4048.35万hm2。防治后小麦的挽回损失量由2000年410.8万t增加到2010年的727.0万t(增加77.0%),虫害防治挽回损失量由701.2万t增加到870.8万t(增长24.2%),表明小麦病虫害防控的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小麦病害造成的实际损失量由2000年132.0万t增加到2010年241.2万t,虫害造成的实际损失量由155.4万t增加到174.4万t(增加12.2%);小麦病害实际损失率从2000年1.33%增加到2010年的2.09%(增加58.1%),而虫害实际损失率则从1.56%下降到1.51%(下降2.9%)。这说明小麦病虫害尤其是病害的防治责任很大。小麦病虫害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的小麦主产区,而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小麦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应根据不同的生态区特征,开展区域性小麦病虫害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