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确定我国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重点防范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该虫为害籽粒玉米的防治阈值,于2020—2021年分别在籽粒玉米小喇叭口期(6~8叶)、大喇叭口期(8~10叶)和抽雄吐丝期 (12~14叶),通过人工接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虫口密度和为害株率下玉米的产量损失,并确定相应防治阈值。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密度为2~12头/株时,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的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6.78%~31.91%、 10.45%~25.14%和15.71%~29.17%,在3个玉米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阈值分别为2龄幼虫55~67头/百株、 97~118头/百株和59~71头/百株;当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为害株率为5%~60%时,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的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为8.81%~22.43%、 4.83%~17.75%和8.16%~20.43%,在3个玉米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阈值为害株率分别为4.24%~5.22%、 7.61%~9.49%和4.46%~5.55%。表明黄淮海夏玉米区草地贪夜蛾在不同生育期为害籽粒玉米的产量损失和防治阈值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我国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并制订相应的防治指标,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分别接入不同数量的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研究其为害玉米后对产量和其他相关指标造成的影响,建立不同生育期产量损失与不同为害率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大喇叭口期接虫对玉米成株期株高有显著影响,玉米各生长时期接入不同数量草地贪夜蛾后对产量损失均有显著影响。根据防治成本及玉米产量等指标计算出国内玉米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5.56%。利用回归方程计算出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以及吐丝期的防治指标分别是为害率达8.72%、7.99%和6.17%。  相似文献   

3.
田间调查表明,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省后,在德宏州4县市冬季甜玉米上均有发生为害,世代重叠严重。5月份以前主要为害冬季甜玉米,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分别为4.55%和5.72头。成虫喜产卵于玉米心叶上部正面,1~6龄幼虫可取食为害玉米的生长点、叶片、雄穗和果穗。其中1~3龄幼虫具有聚集为害习性和趋嫩性,常取食幼嫩的心叶叶肉,4~6龄幼虫常啃食叶片和雄穗,咬断生长点,在心叶期和抽雄期形成典型被害状。心叶期和抽雄期玉米被害株率较高,且抽雄期被害株率显著高于苗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4.
自草地贪夜蛾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普洱、德宏和保山后,2019年4月17日在德宏州陇川县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甘蔗苗。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甘蔗主栽区陇川县的5个乡镇均发生草地贪夜蛾为害,单作田被害株率为2.49%,幼虫数为0.07头/m~2。不同乡镇甘蔗苗的被害株率存在显著差异(F=2.918,P=0.042),但宿根蔗和新植蔗的被害株率无显著差异(F=3.551,P=0.072)。在盈江县甘蔗主栽区平原镇的3个村民小组均有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甘蔗与玉米间作田甘蔗和玉米的被害株率分别是10.07%和60.11%,百株虫量分别是2.82头和23.97头,甘蔗和玉米的被害株率(t=3.221,P=0.032)和百株虫量(t=3.975,P=0.016)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甘蔗间作玉米田与甘蔗单作田相比,间作田甘蔗的被害株率显著高于单作田(t=4.728,P=0.0)。草地贪夜蛾田间发生世代重叠严重。幼虫主要取食蔗苗的叶片、生长点和茎基部,1~3龄幼虫潜藏在蔗苗心叶中取食叶肉,4~6龄幼虫白天喜潜藏于土壤表层蛀食蔗苗茎基部造成枯心苗,高龄幼虫还会咬断蔗苗生长点形成断苗,啃食蔗叶形成缺刻或孔洞。草地贪夜蛾的为害可影响甘蔗的正常生长并造成一定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5.
2019年5月31日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和镇巴县玉米地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幼虫, 到7月8日, 该虫已蔓延至全市所有的11个县区?调查结果显示, 2019年草地贪夜蛾在全市11个县区99个镇393个村发生, 累计发生面积1 004.93 hm2, 平均百株虫量11.01头, 最高百株虫量46头, 平均被害株率10.3%, 最高被害株率80%?通过在全市调查, 只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玉米, 主要为害玉米心叶幼嫩组织, 在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以后生长阶段, 以大龄幼虫为主, 玉米抽雄后幼虫很少, 为害较轻?  相似文献   

6.
大麦田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贪夜蛾在中国可取食为害玉米、高粱、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但其在大麦田的发生为害情况尚不清楚。我们对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处于苗期至分蘖期大麦田的调查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的虫田率高达62.5%、大麦受害株率为9.33%~100%、虫口密度为1~46头/m2,其中1~3龄幼虫比例达98.6%,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大多数草地贪夜蛾幼虫藏匿于大麦心叶为害,取食后叶片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幼虫在大麦田呈聚集分布。基于空间分布型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大麦田草地贪夜蛾幼虫理论抽样模型。本研究表明草地贪夜蛾可对大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研发的幼虫抽样方法为大麦田草地贪夜蛾幼虫种群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侵入湖北省后快速蔓延,为害玉米、高粱、甘蔗、薏米等作物,但主要为害玉米,尤其对秋玉米为害最重。本文通过全省植保系统的系统监测和调查,总结了2019年草地贪夜蛾在湖北省发生区域、为害作物种类、受害面积,以及春、夏、秋三茬玉米主要被害时期的虫口密度和受害情况。结果显示,5月上中旬草地贪夜蛾从鄂东南、江汉平原南部侵入,5月中下旬是其主要蔓延扩散期;幼虫喜食苗期和喇叭口期玉米;全年玉米受害面积约10.083万hm^2,平均百株虫量3.5~12.3头,虫量秋玉米>夏玉米>春玉米,且同一季玉米播种迟的受害重;根据高空测报灯和性诱捕器的诱虫量,明显的成虫高峰期有2个,分别在8月下旬和9月中下旬;12月中下旬湖北部分县区仍查见存活幼虫和蛹。  相似文献   

8.
小麦田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中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我们调查了该虫在云南省寻甸县麦田的发生与为害。结果表明:田间小麦受害株率为30%~100%,幼虫平均密度4.8~105.6头/m 2,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苗期至分蘖期为害小麦的草地贪夜蛾多为低龄幼虫(1~3龄幼虫比例为98.3%),拔节期低龄及高龄幼虫均有,抽穗至灌浆期为害小麦则以高龄幼虫为主(3龄以上幼虫比例达75.4%)。空间分布型分析表明,麦田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呈聚集分布,高龄幼虫为均匀分布。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基于幼虫密度及龄期的麦田草地贪夜蛾理论抽样模型和基于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技术。本研究明确了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的特点、空间分布特征和抽样方法,为田间种群密度调查和幼虫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草地贪夜蛾最嗜好的寄主,然而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生长后期的为害程度和在玉米植株上的分布位置及虫龄结构未见报道。本文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广西横县甜玉米抽雄期草地贪夜蛾的分布及为害情况。结果表明,玉米生长后期被害株率达(90.60±3.57)%,有虫株率为(51.00±4.97)%,幼虫虫口密度为(68.80±8.85)头/百株;幼虫主要分布在雌穗上为害,占(85.46±3.75)%,显著高于在植株其他器官上的分布数量;抽雄期的玉米植株主要以4龄幼虫分布为害,占(39.89±5.69)%。结果明确了玉米生长后期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情况及虫龄结构,为提高该虫虫情监测的准确率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为初步探究鲜食玉米对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抗性水平, 在田间草地贪夜蛾自然发生条件下对28个不同类型(甜玉米10个、甜糯玉米8个、糯玉米10个)的鲜食玉米品种进行了心叶期抗虫性鉴定, 研究了不同抗性水平及不同类型鲜食玉米的产量损失; 在室内研究了取食不同品种玉米苗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经鉴定, 28个品种中无高抗及抗虫品种, 中抗品种12个, 感虫品种15个, 高感品种1个, 分别占鉴定资源总数的42.86%、53.57%和3.57%。28个品种的产量损失为8.30%~40.93%, 室内喂饲后幼虫的发育历期为11.29~15.31 d。不同类型鲜食玉米的叶部受害级别、产量损失和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甜玉米、糯玉米的叶部受害级别与产量损失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61和0.79, 甜糯玉米的叶部受害级别与产量损失不相关。  相似文献   

11.
卢辉  唐继洪  吕宝乾  何杏  陈琪  苏豪 《植物保护》2020,46(2):222-225
越南是草地贪夜蛾的重要虫源地,其发生情况对我国草地贪夜蛾的动态有明显影响。2019年9月15-21日,在越南山罗省安州县对草地贪夜蛾田间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均发生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田间虫株率为50.7%,百株虫量为110.7头;不同玉米生长期(苗期和穗期)的虫株率和百株虫量差异显著,苗期大喇叭口期虫株率和百株虫量(84.9%和201.1头),显著高于苗期小喇叭口初期(53.2%和114.7头)和抽雄期(14.2%和16.2头);田间虫株率和百株虫量之间的幂函数模型为y=0.842 8x~(1.212 5)。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与越南相关部门的合作,掌握越南草地贪夜蛾发生和为害动态,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9—2020年,在福建龙海开展了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诱捕器应用研究及周年发生为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有效成分为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0.9∶0.03的诱芯对草地贪夜蛾成虫的引诱效果较好。搭配同种诱芯,船型诱捕器诱蛾量显著高于倒圆锥型、桶型和夜蛾通用型诱捕器;玉米苗期至抽雄期,诱捕器悬挂高度为1m和1.5 m时,引诱效果较好。福建龙海草地贪夜蛾成虫可周年发生,主要发生期在5—11月,2019年在9月下旬和11月上旬出现成虫高峰。秋季播种玉米受害明显重于春季播种玉米,且以拔节期至小喇叭口期被害株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1992年棉铃虫在山东省大暴发,不仅棉花严重受害,而且玉米也遭至损失。据8月27日在南古镇调查,当地夏玉米被害株率达100%,每株玉米有棉铃虫幼虫1—16头,平均6.3头。主要为害果穗花丝,并能从顶部钻入苞叶内食害籽粒。据当地估计,夏玉米被害较重田  相似文献   

14.
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1月入侵云南江城县,随后逐步向国内扩散传播,同时为害作物种类也陆续增多。1月份入侵德宏主要为害玉米,4月份为害甘蔗,至2019年9月11日,发现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混合发生为害生姜。本文介绍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为害程度和生姜的受害症状。草地贪夜蛾为害株率及百株虫量分别为58.4%和42.2头,发生量比斜纹夜蛾高,形成田间相对优势种群。建议准确区分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的田间为害情况,有效提供预测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15.
2019年10月31日我们在楚雄州元谋县(25.899°N,101.791°E)青稞、燕麦、糜子和小麦田发现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发生严重。田间调查表明:青稞、燕麦、糜子和小麦的受害株(丛)率分别为90.63%、31.64%、100%和86.84%,有虫株(丛)率分别为24.65%、17.19%、12.20%和27.19%,百株虫量分别为28.13、23.05、12头和42.98头。同时,发现草地贪夜蛾在青稞、燕麦、糜子上的为害特征与在玉米上的特征不同,表现为低龄幼虫食叶蛀心,高龄幼虫切根断蘖(穗)。与在小麦上的为害特征相似:1~2龄幼虫分布于叶片和心叶上;3~4龄幼虫向下移动至中部叶片、叶鞘和近地表面的分蘖着生处;4~6龄幼虫多数躲避在麦丛基部和表土下1 cm根茎连接处和缝隙中,与地下害虫的为害特征相似,不易发现,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夏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防治指标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有效防治夏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的为害,通过人工接虫方法研究了其幼虫虫口密度(x)与玉米缺苗率(y)的关系,采用人工去苗模拟为害方法研究了玉米缺苗率(y)与产量损失(z)的关系,并提出了夏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指标。结果显示,虫口密度为1、3头/株时,无缺苗现象,虫口密度为5、10、20和30头/株时,缺苗率分别为19.4%、22.8%、44.4%和49.6%。玉米缺苗率随着虫口密度增大而升高,二者呈显著二次线性相关:y=-0.0609x2+3.636x-4.5306,R2为9564;玉米缺苗率对单株穗重、穗长、穗粗和秃尖长等均无显著影响;玉米缺苗率(y)与产量损失(z)也呈二次线性相关:z=0.0036y2+0.3077y-0.3553,R2为0.9691。根据防治的直接收益和成本,提出夏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幼虫的防治指标为3头/株,此时玉米缺苗率为6%~7%。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玉米螟为害玉米产量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不同的测定方法对本省不同世代区玉米螟为害玉米产量损失的研究表明,一代区和不完全二代区采用大样本单测回归法。一代区玉米单株每增加1头幼虫,单株产量损失3.48克,损失率2.65%。不完全二代区玉米单株每增加1头幼虫,单株产量损失3.78克,损失率3.0%。二代区采用改进的小区对比法。第一代1头幼虫,产量损失率5.15%;第二代1头幼虫,产量损失率2.35%;一、二代混合,1头幼虫产量损失率3.38%。以玉米螟产量损失为依据,提出了一代和不完全二代区的防治指标及二代区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系统地研究了中华稻蝗发生动态与危害损失。结果表明,中华稻蝗在浙江年发生1代,主要危害早稻和早播单季晚稻。水稻分蘖期接入虫量10~50头/m2,叶被害率为52.61%~78.81%,叶被害指数为14.51~25.00,产量损失率为2.31%~27.42%,孕穗至破口期接入虫量1~17头/m2,叶被害率为56.63%~88.00%,叶被害指数为14.69~31.32,产量损失率为1.28%~32.74%,随着虫口密度增加,危害程度上升,产量损失率加大,两者具有密切相关性,建立了危害损失关系式。水稻叶片受害、光合能力减弱、幼穗分化不良、实粒减少、秕谷增加和粒重下降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模拟测试表明,随着水稻受害生育期推迟损失增大,且分蘖期危害具有一定的补偿能力。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2.5%~3.0%;2~3龄蝗蝻为防治适期,氟虫腈、三唑磷等有较好防治效果。提出水稻分蘖期和孕穗至破口期防治指标分别为10头/m2和5头/m2。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新入侵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药用植物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的潜在为害风险,采用室内饲养观察法比较取食玉米Zea mays和金银花叶片后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特征,并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取食2种植物幼虫体内消化酶和解毒酶的活性。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在金银花上能完成完整的世代发育。取食金银花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为24.08 d,显著长于取食玉米的幼虫发育历期(18.47 d);取食金银花叶片的幼虫存活率为63.67%,较取食玉米叶片幼虫的存活率78.00%明显降低;取食金银花叶片的草地贪夜蛾雌、雄蛹重分别为197.98 mg和198.78 mg,显著大于取食玉米叶片时;取食金银花和玉米叶片的草地贪夜蛾成虫的繁殖力与寿命均无显著差异。取食金银花叶片的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中肠中的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均较取食玉米叶片时显著降低,但羧酸酯酶活性较取食玉米叶片时显著升高。表明草地贪夜蛾在金银花上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这对金银花的安全生产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0.
草地贪夜蛾卵块在玉米植株上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调查了草地贪夜蛾卵块在田间玉米植株上的空间分布,发现草地贪夜蛾卵块主要分布于植株中部,即玉米小喇叭口期倒3叶与倒4叶、吐丝期倒5叶与倒6叶上卵块最多,在小喇叭口期主要分布在叶正面,吐丝期主要分布于叶背面,距叶尖平均距离分别为23.4 cm和35.2 cm。为玉米上草地贪夜蛾卵的调查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