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光照和温度对螟卵啮小蜂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表明,螟卵啮小蜂幼虫期的滞育主要由光照时间的长短所决定。造成幼虫滞育的临界光照时间在12小时到12小时30分之间。短日照控制滞育的温度上限为24℃左右。螟卵啮小蜂对光照的敏感虫态为早期幼虫,在短光照持续作用下,发育到老熟幼虫即进入滞育。短光照持续作用能较长时间地控制螟卵啮小蜂幼虫期的滞育。滞育一个月的老熟幼虫转入25℃长光照下,其羽化率为95.16%;滞育两个月的,羽化率仍达64.29%。  相似文献   

2.
美国白蛾生物学上的几个重要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青岛市美国白蛾Hyphandria cunez种群的几个重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如下有意义的结果。(1)在生态光周期范围内,该虫显示了一个典型的长日照型昆虫,临界日长为14h 30min。然而在全光条件下,有41.2%的个体滞育;在全暗条件下则有83.7%的个体发育。(2)第1代蛹在自然条件下羽化的结果表明,部分个体的蛹期显著延长,呈现了夏季滞育。(3)滞育蛹置于25℃,LD16:8下滞育能够解除,但死亡率极高。(4)雄虫前翅黑斑的出现是由光周期控制的,只有在短日照下诱导的滞育蛹,滞育解除后羽化出来的雄虫才会出现黑斑。  相似文献   

3.
黑纹粉蝶滞育蛹体内过氧化氢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作者系统研究了黑纹粉蝶越夏蛹和越冬蛹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滞育蛹在滞育期间CAT活力与温度密切相关,越夏蛹在越夏期间CAT活力处在低水平是夏季高温所致,而越冬蛹在越冬期间CAT活力处在高水平是冬季低温所致。滞育蛹的CAT活力明显低于同期的非滞育蛹。本试验结果有助于理解高温能够抑制该虫滞育的发育,而低温则促进了滞育的发育这一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初步明确东台棉旱粮区玉米螟不同年度均有2代滞育越冬,滞育越冬的比例取决于光照、7月份的温度及不同食料。2代残虫在8月5日5龄幼虫有50%转化为3代玉米螟,另外50%及以下龄期的幼虫均滞育越冬。用此法折算每667m有效残虫,可准确预报3代玉米螟的发生期和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5.
首次把正交设计用于昆虫光周期反应的研究。芒果剪叶象老熟幼虫的滞育属短日照滞育类型,其敏感虫态是幼虫生长期,监界光周期为12小时20-40分,视温度高低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6.
草地螟滞育的研究:光照周期、温度与发育及滞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光照周期和温度与发育、滞育关系的试验为基础,探讨了草地螟的滞育诱导因素和临界条件,以探索越冬虫源。证实草地螟在前蛹期可出现滞育,其主要诱导因素为当代幼虫期的光照周期和温度,这两者有交互作用,趋向高适温和长光照时滞育比率降低,直至不出现滞育,属兼性滞育。计算出滞育比率在50—90%之间的相应条件光照周期为13、16小时,温度为25.4—23.3℃、18.3—14.5℃。认为这一范围即为滞育临界区。讨论提出我国北方各地草地螟种群,通过迁飞互相渗透,成为同一地理种群,在其分布区内存在着适于越冬的地带。这一地带的虫源成为我国周年种群发生和长周期发展消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低温对棉铃虫滞育蛹活化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bner)以蛹兼性滞育越冬。关于该虫及其近缘种滞育个体活化、存活与温度的关系,国外已有许多报道。国内这方面工作开展较少,迄今仍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作者做了有关试验,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虫源供试棉铃虫于1994年6月采自江苏丰县棉田第2代卵。室内第3代幼虫于22±1℃、光照10h的条件下用人工饲料(谭福杰,1987)饲养,所得滞育蛹用于试验。  相似文献   

8.
滞育持续时间对大猿叶虫山东种群成虫产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泰安大猿叶虫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在田间,该虫的繁殖期出现在春季和秋季,以成虫在土中越夏和越冬。本试验在20℃LD12:12条件下,详细比较了大猿叶虫山东种群滞育持续时间9个月和3个月成虫产卵量。结果显示:滞育3个月雌虫每雌平均产卵量和平均日产卵量均略高于滞育9个月的雌虫,但两者间均无显著差异,而早期产卵量却低于滞育9个月雌虫。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黑纹粉蝶滞育维持和终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将自然条件下的同龄滞育蛹周期性地转至不同恒温下的试验测定,表明了温度对黑纹粉蝶蛹滞育的维持和终止有重要作用。在越夏期间,高温维持了越夏的滞育;在越冬期间,冬季低温能促进滞育的发育,加速滞育的终止。结果还表明,在较高温度和较低温度的条件下,越冬和越复的滞育均能够终止,但在较高温度下,滞育的发育需要更长时间;在较低温度下,滞育发育的时间缩短。由此推断,该虫滞育发育的最适温度较低。最后,讨论了该虫滞育发育的温度机制在其生活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滞育的诱导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作者以河南省新乡县棉铃虫为材料研究了我国北方棉区棉铃虫滞育的诱导因素,结果表明,食物质量对棉铃铃虫滞影响不大,光帮温度是诱导该虫滞育的主要因素,以12:12(光照时数:黑暗时数)光周期诱导作用最强,高温对滞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幼虫是感受滞育信息的敏感虫态,不同虫龄间感受程度差别不大。在22℃、12:12光周期下幼虫以少一半时间接受短光照处理才能产生滞育个体,处理时间越长滞育率越高。供试棉铃虫在22  相似文献   

11.
寄生蜂的滞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蜂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至为重要,调控其发育对提高产品贮存期、延长控害时间、适时防治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列举并分析了127种寄生蜂的滞育特点,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出:(1)温度与光周期是影响滞育状态的关键因子,寄主及营养状态会影响滞育;(2)滞育敏感虫态多为滞育虫态的前一个发育时段;(3)部分种类存在母代效应,其子代抗逆性与适应力更强;(4)通过滞育延长寄生蜂产品的货架期是可行的,滞育贮存期最长可达16个月;(5)滞育后生物学研究表明,滞育解除后当代及子代的生防性能提升,但也付出种群死亡率增高的代价。在此基础上对寄生蜂滞育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黑盲蝽滞育与非滞育卵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黑盲蝽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其越冬卵在室内26℃不能正常孵化,证明这些卵是滞育的。中黑盲蝽非滞育卵有呼吸角,而滞育卵没有呼吸角。在室内(26℃,L∥D=16h∥8h,RH=80%)孵化6d非滞育卵有红色复眼出现,而同样条件下滞育卵无红色复眼出现。这两个特征可用于区分滞育卵与非滞育卵。  相似文献   

13.
寄生蜂的滞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蜂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至为重要,调控其发育对提高产品贮存期、延长控害时间、适时防治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列举并分析了127种寄生蜂的滞育特点,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出:(1)温度与光周期是影响滞育状态的关键因子,寄主及营养状态会影响滞育;(2)滞育敏感虫态多为滞育虫态的前一个发育时段;(3)部分种类存在母代效应,其子代抗逆性与适应力更强;(4)通过滞育延长寄生蜂产品的货架期是可行的,滞育贮存期最长可达16个月;(5)滞育后生物学研究表明,滞育解除后当代及子代的生防性能提升,但也付出种群死亡率增高的代价。在此基础上对寄生蜂滞育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瓢虫滞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滞育是瓢虫规避不良环境、使其发育与环境同步的重要策略。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瓢甲科昆虫滞育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已开展滞育研究的28种瓢甲类昆虫的滞育表现:滞育虫态多为成虫;滞育时期多在冬季;滞育诱导因子主要是光周期,其中夏季滞育者受长日照诱导,冬季滞育者受短日照诱导;若干种类瓢虫的不同地理种群间其滞育特征存有差异,其滞育表现较复杂。此外,分析了滞育判断、滞育调控、滞育后生理与生化特征等相关内容,并对深入研究瓢虫生殖滞育调控机理及相关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伪钝绥螨[Amblyseius fallacis(Garman)]是一种短光照滞育型的植绥螨。在温度为15.5℃、光照为16L:8D和8L:16D条件下饲育,滞育率分别为83.3%和0。诱导滞育的敏感虫期是个体发育的初期。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刚羽化的雌成螨置于滞育诱导条件下饲养,其雌成螨滞育率分别为83.3%、81.3%、75%、44.6%和0。由不同虫态诱致的滞育个体和进入滞育经历不同时间的滞育个体,其解除滞育的难易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陶娟  万华星  谢立群 《植物保护》2012,38(4):124-126
为探求诱导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 Butler)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及敏感虫态(期),在室内25℃和28℃下观察不同光周期对樟巢螟滞育的影响,并利用不同长光照和短光照组合对樟巢螟幼虫的不同龄期进行处理,掌握樟巢螟的敏感虫态(期)。结果表明光周期为L∥D=12.0h∥12.0h,L∥D=12.5h∥11.5h,L∥D=13.0h∥11.0h时,在25℃下,樟巢螟的滞育率分别为100%,94.80%和97.60%;在28℃下,滞育率分别为98.55%,99.05%和83.50%。当光周期为L∥D=13.5h∥10.5h,在25℃和28℃下,樟巢螟的滞育率分别为42.38%和34.05%。樟巢螟属长日照发育型昆虫,在25℃时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是13.565h,在28℃时是13.364h。25℃时樟巢螟对光照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是4~5龄期,1~3龄次之,卵期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麦红吸浆虫成虫和幼虫滞育过程中体内蜕皮激素的变化规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麦红吸浆虫成虫和幼虫滞育过程中的蜕皮激素滴度.结果表明,同一天羽化的成虫,雌虫蜕皮激素滴度为7.43pg/头,显著高于雄虫;滞育前后及滞育期幼虫蜕皮激素滴度存在显著差异,滞育前为5.22pg/头,进入滞育后显著降低;滞育期间,冬季蜕皮激素滴度为6.64~7.10pg/头,显著高于其它季节;滞育解除后蜕皮激素滴度显著降低,之后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逐渐升高,至化蛹前约1周达到最高,为15.22 pg/头.滞育期间同期裸露幼虫与结茧幼虫,以及不同滞育年限幼虫的蜕皮激素滴度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伞裙追寄蝇是草地螟的优势寄生天敌,是对草地螟进行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天敌防控效果,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通过温度和光周期的设定,研究了伞裙追寄蝇的外源滞育诱导条件和低温储藏。结果表明,17℃下光照时间小于12 h,伞裙追寄蝇滞育率为100%,随着温度的升高,滞育率逐渐下降,29℃时,伞裙追寄蝇不发生滞育;不同温度(4~25℃)储藏后伞裙追寄蝇羽化性比为1.38~1.63(P>0.05);16℃时伞裙追寄蝇滞育诱导临界光周期为12.53 h,18℃时临界光周期为11.12 h;越冬虫茧低温储藏后羽化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结果说明,温度对伞裙追寄蝇滞育起主导作用,在伞裙追寄蝇幼虫期施以低温处理,可以有效的诱导滞育,4℃低温贮藏最佳时间为50 d。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柞蚕Antheraea pernyi(Guérin-Méneville)卵繁育黏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 Pang&Chen的滞育诱导条件,明确诱导温度和历期对该蜂滞育效果的影响,于室内对不同诱导温度(8、10、12、14℃)和诱导历期(10、20、30、40 d)下柞蚕卵内黏虫赤眼蜂的滞育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诱导温度和诱导历期对黏虫赤眼蜂的滞育均有显著影响。4个温度均能诱导黏虫赤眼蜂进入滞育,但伴随诱导历期的改变,滞育率发生较大变化。在8、10、12℃下,滞育率随诱导历期的延长逐渐增加,而在14℃下滞育率则先升高后降低。4个温度下,诱导历期为20 d时,黏虫赤眼蜂的滞育率在66.32%以上;而诱导历期为30 d和40 d时,滞育率则达到85.63%以上。相同诱导历期下,12℃下诱导时均表现出较高的滞育率,诱导30 d黏虫赤眼蜂即可进入稳定的滞育状态,滞育率达92.86%;在该滞育条件下,黏虫赤眼蜂在卵期、幼虫前期、中期、后期以及预蛹期均能被诱导进入滞育,前4者的滞育率分别为91.94%、92.01%、94.50%和96.13%,均显著高...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滞育和非滞育幼虫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和ATP酶的活性。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滞育幼虫体内5种抗逆性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解除滞育幼虫体内的抗逆性酶活力随着纬度的降低而上升,长沙种群的酶活性明显高于哈尔滨种群的酶活性;滞育幼虫体内CAT、POD和SOD酶活性高于解除滞育幼虫体内的酶活性,而ATP和LDH的活性解除滞育幼虫高于滞育幼虫。二化螟滞育幼虫体内酶活力的增高和下降与抗寒有着较密切的关系。不同虫态体内的5种抗逆性酶的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老熟幼虫体内的CAT、POD和SOD酶活性低于蛹期,而ATP和LDH酶的活性老熟幼虫高于蛹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