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8 毫秒
1.
为探究种植模式对蛴螬种群的影响,对甘肃临洮小麦、玉米、马铃薯田蛴螬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蛴螬混合种群在不同种植模式作物田均为聚集分布;种植模式对蛴螬混合种群的数量有显著影响,轮作田中的蛴螬种群数量低于连作田,翻耕田蛴螬数量低于免耕田。免耕苜蓿连作田蛴螬种群数量最多,平均虫口密度10.59头/m2,玉米与小麦轮作田蛴螬种群数量最低,平均虫口密度1.26头/m2。田间药效试验表明,5%毒死蜱颗粒剂、48%毒死蜱乳油、40%辛硫磷乳油、3%辛硫磷颗粒剂、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好,对蛴螬的相对防效在62%以上,且马铃薯的增产率达25%以上。  相似文献   

2.
花生田蛴螬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郓城县花生田蛴螬的发生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时用毒土盖种一次施药,对蛴螬的防治效果较差,在花生生长期追施一次药剂,对蛴螬的防治效果也不理想。用48%乐斯本乳油和0.26%苦参碱水剂2次施药,对蛴螬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2%和70.1%,用90%敌百虫晶体、3%辛硫磷颗粒剂、5%神农丹颗粒剂2次施药的效果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进绿僵菌防治花生田蛴螬的施菌技术和策略,研究了蛴螬对绿僵菌及花生根系的行为趋向及变化。在框盘和池内进行了施菌、种植、接虫与对照的多项组合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无绿僵菌和无寄主植物的对照土壤中,蛴螬移动缓慢,方向随机,可到达试验范围的最大距离。在施用绿僵菌的土壤中,蛴螬仍表现随机移动分散;施菌土与非施菌土两侧对比时,框盘与池内试验结果相近,蛴螬在施菌土中分布分别占53.3%和54.4%,比在对照土中略高,但无显著差异;中心施菌周围不施菌时,66.7%的蛴螬停留在中心区域,而当中心不施菌仅周围施菌时,38.3%蛴螬停留在中心区域,大部分扩散移动到周围施菌区,二者差异显著,说明对绿僵菌没有明显正或负向趋性,或仅有微弱趋向性。框盘一侧中有寄主植物时,相对于对照65.0%的蛴螬趋向植株,83.3%趋向植株加绿僵菌,显著高于无植株的一侧;当周围无寄主植物时,池中聚集的蛴螬会扩散寻找植物;周围有寄主植物时,蛴螬明显趋向寄主并停留在寄主附近,数量显著高于在植株外围,形成聚集分布;绿僵菌对蛴螬接近花生根有一定的阻止作用。  相似文献   

4.
花生蛴螬损失率的测定与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花生受蛴螬为害已成为花生生产上的严重减产因素。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morosa Waterhouse)在黄淮海地区是优势种之一。一年一代,主要以老熟幼虫过冬。幼虫(蛴螬)嗜食花生荚果。花生亩产与每平方米的蛴螬数量呈负相关,其回归方程为 y=441.38-6.32x(r=0.977~(**)),损失率为1.43%。通过研究认为,花生蛴螬为害花生的经济允许受害水平以2~3%为宜。每亩用50%辛硫磷乳利0.5斤撒毒土防治一次蛴螬时,其经济阈值为每平方米有蛴螬2.58头;如以同样剂量的药液浇毒水时,其经济阈值为每平方米有蛴螬3.65头。  相似文献   

5.
布氏白僵菌防治蔗田蛴螬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甘蔗蛴螬残留虫口数和蔗根受害率的相对防效为指标,从蛴螬和甘蔗两个角度评价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 (Sacc.) Petch]对甘蔗蛴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月底6月初结合甘蔗大培土,布氏白僵菌粉剂单一施用及其与3.6%杀虫双颗粒剂混合施用,均可不同程度降低蔗田蛴螬虫量和蔗根受害率。布氏白僵菌粉剂单一施用时,以30.00 kg/hm2制剂用量的防效为最高,蔗田蛴螬残留虫口数和蔗根受害率的相对防效分别为67.27%和74.56%。两剂混合施用相对防效分别为74.55%~85.45%和78.18%~85.94%,其中以剂量为(22.50+45.00)kg/hm2的布氏白僵菌粉剂+3.6%杀虫双颗粒剂混合施用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山东花生蛴螬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山东花生主产区调查了花生田周边不同作物、土质、花生种植方式对花生蛴螬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周围种植玉米、杨树和桃树的花生田,蛴螬发生量明显大于周边无此3种植物的花生田;壤土田蛴螬的发生量明显大于砂土质和黏土质田块;春花生覆膜种植较非地膜露地种植可明显减轻蛴螬发生量50%左右。在花生生产上推广春花生地膜覆盖种植,选择砂土质地,远离周边有杨树、果园、玉米田种植,均可减轻蛴螬的发生与为害。  相似文献   

7.
利用播种期拌种和撒毒土的方法,开展了5种农药对花生田蛴螬的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毒死蜱药剂对蛴螬的防治效果为61.95%~86.39%,以毒·辛30%微囊悬浮剂防治效果(86.39%)最好,吡虫·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79.74%)次之,毒死蜱5%颗粒剂防治效果(61.59%)最低。从不同剂型防治蛴螬的效果来看,微囊悬浮剂显著好于颗粒剂。几种毒死蜱药剂对花生均有增产效果,分别较对照增产11.60%~21.65%,其中毒·辛30%微囊悬浮剂处理的产量最高(3 539.823kg/hm2),毒·辛8%颗粒剂、吡虫·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毒死蜱15%颗粒剂增产效果相当,毒死蜱5%颗粒剂增产最低。在花生蛴螬的防治中,应该逐年提升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使用面积。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测定二氧化碳对蛴螬的吸引力为地下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试验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3种常见蛴螬对不同浓度二氧化碳的趋向行为,并以最趋二氧化碳浓度测试蛴螬在寄主存在环境下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蛴螬对二氧化碳有明显的趋向性,取食习性影响蛴螬对二氧化碳的趋性行为,植食性的暗黑鳃金龟幼虫对3%~15%低浓度范围的二氧化碳具有较好趋向性,同样为植食性的铜绿丽金龟幼虫也趋向浓度较低的二氧化碳,腐食性的白星花金龟幼虫不仅对70%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具有显著趋向性,而且对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有趋向性。有花生根存在的背景环境下,二氧化碳的引诱力减弱,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沟金针虫 Pleonomus canaeiculatus Faldermann 近年来逐步回升。1984年普查,沟金针虫、蛴螬和蝼蛄分别占4.4%、92.5%、3.1%,而1989年普查,沟金针虫已上升为88.1%,蛴螬和蝼蛄分别下降为10.8%和1.1%。1987年4月中旬对12个乡镇243块旱茬麦田进行沟金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中国农业大学昆虫与线虫学实验室分离的长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longicaudum)BPS品系的田间侵染力,在河南通许县进行了花生田防治蛴螬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田间施用BPS侵染期线虫6 000条/穴,可将蛴螬控制在0.33头/m2(对照40%甲基异柳磷、三安生物植物保护剂及清水的蛴螬量分别为1.33、1.00、7.67头/m2),蛴螬减退率达95.7%。线虫处理区花生干果重为34.7 kg/60 m2,为清水对照的2.2倍,为40%甲基异柳磷和三安对照的1.3倍。上述数据表明长尾斯氏线虫 BPS品系具有显著的花生田防虫效果,具有作为生物防治制剂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1.
贵州高尔夫球场草坪蛴螬种类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挖土取样法对贵州高尔夫球场草坪地下害虫蛴螬种类进行调查.结果查到2科5属6种.其中铜绿丽金龟、大黑霉鳃金龟、匀脊鳃金龟为优势种群.用灌注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铜绿丽金龟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40%甲基异柳磷EC对蛴螬毒力较高,LC50为13.41 mg/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也是40%甲基异柳磷EC对蛴螬防效好,药后15 d防效达100%,其余5种药剂也具有优良的效果,药后30 d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用30%辛.毒微囊悬浮剂防治花生蛴螬,结果表明,在花生生长期施用30%辛.毒微囊悬浮剂对花生安全,对蛴螬等花生地下害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为75.54%~83.71%。施用30%辛.毒微囊悬浮剂具有显著的保果作用,可以明显降低虫果率,提高饱果率,增加花生产量,有效成分用量为4950g/hm2,增产幅度可达12.45%。  相似文献   

13.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苯醚甲环唑·氟虫腈FS对玉米丝黑穗病和蛴螬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浓度48.00 g/100 kg种子,施药后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在85%以上,明显高于3%苯醚甲环唑FS 12.00 g/100 kg种子处理的防效;有效浓度42.00~48.00 g/100 kg种子,施药播种后30 d对蛴螬的防效在78%以上,明显高于8%氟虫腈FS 24.00 g/100 kg种子处理的防效。该药剂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蛴螬的较为理想药剂,对玉米出苗安全。  相似文献   

14.
绿僵菌CQMa128乳粉剂对蛴螬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拌土法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CQMa128乳粉剂对蛴螬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土壤含有1×106~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的校正死亡率随着绿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土壤含有5×107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的校正死亡率达85.2%。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生测数据进行拟合,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并估计了该制剂对蛴螬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相应的LD50和LD90随之降低,剂量效应逐渐增强。土壤中含有3×107、5×107和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处理的LT50值分别为10.18、8.42、6.79d。当土壤含有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死亡率可达90%以上,LT90为10.50d。该绿僵菌制剂在蛴螬的生物防治中具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魏新田  门子闭 《昆虫天敌》1990,12(3):132-134
大食虫虻(Promachus yesonicus)幼虫,是地下害虫蛴螬的重要天敌。1975年河南省农学院昆虫教研组编写的《河南昆虫图册》提及可能捕食蛴螬。1987年史永善在《中国农业昆虫》食虫虻科中提到幼虫生活于土中,捕食和腐食。国内外尚未见到对蛴螬控制研究的专题报告。我们于1983年以来,连续七年调查408个样点,挖土2308个平方米,土层深度0.4米,结果每亩平均有食虫虻幼虫1000头以上的样方占2.6%;667头以上占12.8%;533头以上占10.2%;400头以上占6.2%,266头以上占10.9%;133头上下占  相似文献   

16.
30%辛·毒微囊悬浮剂对花生田蛴螬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0%辛·毒微囊悬浮剂防治花生蛴螬,结果表明,在花生生长期施用30%辛·毒微囊悬浮剂对花生安全,对蛴螬等花生地下害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为75.54%~83.71%。施用30%辛·毒微囊悬浮剂具有显著的保果作用,可以明显降低虫果率,提高饱果率,增加花生产量,有效成分用量为4 950 g/hm2,增产幅度可达12.45%。  相似文献   

17.
蛴螬是淮安市花生生产中的重要害虫 ,近几年一直处于偏重发生状态 ,由于常规药剂防治效果不够理想 ,给花生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一般田块减产5 %~ 2 0 % ,重发田块减产达 80 %以上 ,严重阻碍了淮安市花生产业的发展。在淮安市花生田蛴螬主要以暗黑鳃金龟 (HolotrichiaparallelaMotschulsky)为主 ,其次是铜绿丽金龟 (AnomalacorpulentaMotschulsky) ,以幼虫取食花生荚果危害。目前对蛴螬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 ,但因其食性杂、危害重、抗药性强、药剂施入地下困难等原因 ,防效一直不够理想 ,为此我们进行了有关药剂防治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防治蛴螬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达到较好防效并兼顾花生生产质量安全的效果,笔者于2018年在田间进行了60%高巧悬浮种衣剂防治花生蛴螬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60mL 60%吡虫啉(高巧)悬浮种衣剂拌种,防治效果为86.8%,保果效果77.6%,安全性较好,可以进行田间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使用八号菌(苏云金杆菌库斯塔变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Kurstaki)拌种防治花生田蛴螬,在单中型种蛴螬发生田(刘荆等,1988),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为花生收获期每亩虫量1672头;在中型种和小型种蛴螬混合发生田,其中型种蛴螬占三分之一左右的田块,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可定为花生收获期每亩虫量6498头。根据蛴螬自然孵化率和花生收获时的生存率,可制定蛴螬卵期和孵化期的药剂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20.
35%辛硫磷微胶囊剂防治花生蛴螬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35%辛硫磷微胶囊剂防治花生蛴螬具有良好效果,播种时喷穴和6月初灌墩,收获时每m2蛴螬幼虫分别为0.6头和0.5头,荚果为害率分别为0.94%和0.84%,防治效果均达96%以上,持效期长达120d以上。每667m2增产分别为111.4kg和115.5kg,增产率分别为40.17%和41.65%。经国家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检测,籽仁中未检出辛硫磷,表明35%辛硫磷微胶囊剂在花生田施用无污染,无残留,对花生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