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额济纳绿洲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中心的一道生态防线。 2 0世纪后半世纪绿洲生态系统严重受损 ,景观结构急剧恶化 ,黑河的供水量逐年趋于下降 ,由 50年代的 1 2 .2 5亿 M3 下降到 90年代的 7.2 4亿 M3。地下水位也相应地降低 ,土地盐化也在加剧。胡扬与沙枣林面积由3 .45万公顷减少到 2 .2 0万公顷 ,并以老龄林为主。红柳灌丛也减少了 50 % ,并且多已成为稀疏矮化的群落。各种禾草草甸严重退化 ,多已演替成为苦豆子群落。为了维护我国西北的这一生态屏障 ,必须坚持以恢复与保护自然绿洲为主 ,恢复胡杨林、沙枣林及红柳灌丛的覆盖率 ;建立人工草地 ,改善土地覆盖 ,建设自然一人工复合绿洲。在绿洲建设与保育工程中必须保证充分供水 ,调控水盐动态 ,发挥生物一景观多样性的系统耦合效应 ,实现绿洲生态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2.
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分析--景观空间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49,自引:5,他引:44  
本文基于生态空间理论和景观格局分析指标,针对荒漠绿洲生态体系,以植被演替为主要生态变化表现以及受外来径流制约的特点,提出区域空间格网化,以网格为研究单元提取指标信息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黑河流域下游三角洲区域为研究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景观类型的方法相比,景观类型与荒漠绿洲的生态构成相一致,能反映径流影响的景观结构与生态变化,便于生态保护规划与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3.
土壤水分对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三种不同演替阶段的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具生物结皮的油蒿群落、油蒿+本氏针茅群落)的群落特征及生物量、叶片气体交换过程、不同土层(0-10cm、10-20cm、20-40cm、40-60cm、60-80cm)土壤含水量、根系垂直分布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油蒿群落演替是油蒿与草本植物竞争、生物结皮发育、土壤发育以及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等生物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油蒿群落演替的发展,群落物种数、草本层盖度和生物量、群落总盖度逐渐增加,而油蒿个体数、油蒿盖度、油蒿叶生物量以及生物土壤结皮盖度则先增加后减少,油蒿根系有向下分布的趋势,0-10cm土层逐渐以草本植物根系占优势.土壤水分是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演替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影响油蒿叶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以及根系垂直分布影响油蒿在群落中的竞争力.不同演替阶段油蒿群落土壤水分低值区不同,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0-10cm和20-40cm土壤含水量最低,具生物结皮的油蒿群落10-20cm土壤含水量最低,而油蒿+本氏针茅群落60-80cm土壤含水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生态经济均衡理论对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均衡分析,提出了现代绿洲系统演替的基本机制,提出了现代绿洲生态经济双向共进演替机制EE-BCM,依此提出了现代绿洲稳定性的内涵,绿洲稳定性实质是绿洲复合系统生态与经济的正向协同共进演替状态(P-BCM),建立了概念模型。基于上述理论,建立评价模型,并对阜康绿洲进行了评价,与实际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5.
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在以塔里木河为中心的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及生活型单一;动物种群不够丰富,荒漠环境下的微生物种群在河岸林风沙土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分别占63.1%,26.8%和10.1%,在柽柳根际土壤中,细菌及放线菌分别占96.74%和3.26%,而胡杨根际土壤中则全部为真菌,生物种群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荒漠生态系统中生态过程的特殊性,生产用水及生态用水的矛盾长期得到解决,造成了天然植被衰退,土壤干旱,盐渍化,沙漠化发展,加之大风及沙尘暴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特征明显,以胡杨为建群种的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群落十分多样,随着系统内的水文,土壤,植被,地形及气候条件的相应更替,群落的结构及组成也自然要随之变化,最终一种生态系统将为不同群落生态系统所替代,以水资源为中心,大力营造生态工程,优化系统结构,实午动态监测与管理,实现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纽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2009年9月乌兰布和沙区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其农牧交错带内不同生境的植被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干旱气候的共同背景下,由于受人工绿洲灌溉水分水平运动影响的强度不同,导致该生态交错带内山前洪积扇、人工绿洲周边、绿洲外围植被的组成及其群落多样性差异显著,水平空间尺度上群落变异性大,构成群落...  相似文献   

7.
采用样方、样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宁夏平原沟渠湿地植物群落的分布,并进一步分析了其群落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平原沟渠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较均匀,植物生物多样性高、植物生物量大、数量繁多、植物类型齐全及生态序列完整等特征。而宁夏平原沟渠湿地群落整体的数量特征主要由Shannon-Wiener、Simpson两指标表征,且这两指标与群落的生态优势度成正相关关系。该研究为宁夏平原沟渠湿地的恢复与重建、为绿洲区植物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杂草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逆境之一,农田杂草群落演替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本文概述了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变暖、降水量变化等气候因素,保护性耕作、轮作、地膜覆盖、间作等耕作模式和种植制度,以及施肥、灌溉和化学除草剂的使用等农事操作,对农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影响,并对控制杂草群落演替,加强杂草防除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加强杂草危害监测预警、注重杂草防控技术研究、加强杂草抗药性监测和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干旱区绿洲大农业(农、林、牧、副、渔)与人类的生态关系,及绿洲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循环的特征,强调了草业与牧业在绿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杂草是杂草科学研究的目标对象,其生物学、生态学规律的研究将为杂草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文章总结了2011—2017年间我国在杂草群落发生分布及其演替规律、杂草稻生物学、寄生杂草生物学以及化学和生物除草剂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农田杂草群落及其演替规律、杂草稻起源和演化及其竞争与适应机制、寄生杂草菟丝子与寄主的互作传递机制、生物源除草剂TeA等作用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民勤绿洲人工梭梭林群落结构及种群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样方调查方法,分别对生长于民勤绿洲盆地不同立地类型的人工梭梭群落内的物种重要值、多样性等生态特征进行分析,将其划分为3个类型:梭梭-一年生植物群聚、梭梭-一年生植物-灌木群聚和梭梭-灌木群落;分别分布于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地上,随着沙地固定程度的增加,人工梭梭群落由梭梭-一年生植物群聚(先锋群落,盖度23%、多样性指数0.26)演替到梭梭-一年生植物-灌木群聚(盖度30%、多样性指数0.34)再演替到梭梭-灌木群落(盖度40%,多样性指数0.60);在人工梭梭群落演替过程中,人工梭梭种群在不同沙地类型上生长状况不同,沿着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为衰退型,这种衰退与土壤水分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运用Simpson生态位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民勤荒漠区霸王群落两大分布区的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计算,从生态位角度分析霸王群落内各物种对资源的利用状况,揭示霸王群落的结构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两大分布区建群种均为霸王,霸王的生态位宽度较其他物种都要宽;建群种霸王与猫头刺、沙生针茅相互之间的重叠度指数相对较高,猫头刺、沙生针茅与霸王相互间对资源利用竞争激烈,对群落的结构共同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不一定和其他物种有大的重叠指数,较高的生态位宽度和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度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说明植被在演替进化的过程中对资源利用分化严重,环境资源存在着高度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在对吴旗县自然恢复植被群落和人工植被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恢复初期和处于演替平衡阶段的群落,其物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但丰富度指数的峰值出现在演替中间阶段;灌木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要大于草本群落的多样性。超过一定年限的灌木群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败,生物多样性下降;物种多样性可以间接对植被群落的保水保土功能进行评价,但必须综合考虑物种的丰富度与空间分布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14.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是民勤绿洲边缘的建群种,也是绿洲风沙灾害防治的重要天然屏障。水分是干旱区植物生存发展的限制性因子,研究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水分利用动态对民勤绿洲边缘生态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测定白刺灌丛不同季节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植物木质部水的稳定氢氧同位素变化特征,结合IsoSource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生长季的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土壤水分0-200cm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差异明显,土壤水分排序表现为衰退阶段>发育阶段>稳定阶段。5月-9月民勤绿洲大气降水线性方程LMWL为δD=6.59δ~(18)O-4.38,R~2=0.90,n=114。土壤水、地下水、植物水、降水δ~(18)O随季节和演替阶段的变化规律各异。白刺灌丛发育阶段,春季主要利用中层土壤水,夏季和秋季利用地下水。稳定阶段,春季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分,夏季主要利用降水,秋季主要利用地下水。衰退阶段,春季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夏季和秋季主要利用地下水。地下水埋深、结皮覆盖度、灌丛与农田之间距离等环境因子以及植株枯枝程度共同影响着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的水分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小叶锦鸡儿固沙群落草本种群重要值与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以不同恢复阶段小叶锦鸡儿群落内的草本物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草本种群的重要值与生态位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在5年,10年和天然锦鸡儿群落中狗尾草的重要值最大,而在21年锦鸡儿群落中地锦占优势地位;狗尾草和烛台虫实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生态位宽度值都较大,大多数物种的生态幅度较窄;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群落内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的平均值呈下降趋势,群落的生态位配置得到改善,种间关系和群落结构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在对吴旗县自然恢复植被群落和人工植被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恢复初期和处于演替平衡阶段的群落,其物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但丰富度指数的蜂值出现在演替中间阶段;灌木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要大于草本群落的多样性。超过一定年限的灌木群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败,生物多样性下降;物种多样性可以间接对植被群落的保水保土功能进行评价,但必须综合考虑物种的丰富度与空间分布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17.
额济纳绿洲生态系统的演变与整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分析额济纳绿洲生态系统历史演变的基础上 ,划分了三个生态演变时期 ,即良性循环期、生态恶化期与生态危机期 ;依据绿洲各生态要素间的依存关系与演变规律 ,提出判定绿洲生死存亡的地表水补给量与地下水水位最低临界值以及对绿洲进行综合整治的三条原则与八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和田地区农田防扩林体系的实际观测资料,论述了绿洲农田防护林系统对改善绿洲小气候,尤其是对减弱大风风速,改善绿洲水份与热量状况,提高绿洲生态与经济效益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地沙化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沙化,灌丛化明显,群落结构趋干简单化;群落α多样性急剧下降,其中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性,严重沙化草地分别比潜在沙化草地减少59.4%、54.0%和31.4%,而生态优势度增加44.9%,说明草地沙化后,群落物种数减少,优势种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焉耆盆地为例,利用从1964-2007年遥感影像中获取的景观数据,分析了焉耆盆地绿洲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方法,评估了焉耆盆地绿洲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并分析了景观之间的转化所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过去的近50年间,焉耆盆地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是以农田取代草地而发展的。绿洲区域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变化不大,2007年比1964年只下降了37570万元,但各景观生态服务价值变动很大,其中农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9.8亿元,草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8.8亿元,其变化率分别达到350.14%和-76.77%。各景观类型中湿地景观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系数最大,达到3.7;其次是水域,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系数为2.71。因此,在绿洲开发建设的过程应加强对湿地和水域的保护,以实现焉耆盆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