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测土配方施肥物化技术推广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2005年农业部发布的20项主推技术中的首推技术。它是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的一项根本措施,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科学施肥技术之一,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通过陕西省凤翔县农技中心成功推广测土施肥技术的典型,为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普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湖北植保》2006,(6):42-42
1、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到医院看病,医生先要为你检查化验做出诊断后再根据病情开药方,你可以对症吃药。测土配方施肥就是田医生为你的耕地看病开方下药。我们所说的测土配方施肥就是国际上通称的平衡施肥,这项技术是联合国在全世界推行的先进农业技术。概括来说,一是测土,取土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稻侧深施肥的肥料利用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侧深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水稻采用测土配方施肥+侧深施肥方式对比测土配方施肥+常规施肥方式,水稻增产474.0 kg/hm~2,增产率为5.9%,增加收入1422.0元/hm~2,肥料平均利用率达到47.8%,氮、磷、钾肥利用率、肥料平均利用率分别提高4.2%、2.1%、6.2%、4.17%。  相似文献   

4.
《湖北植保》2007,(2):48-48
11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其一施肥原则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要掌握以土定产、以产定肥、因缺补缺、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平衡施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科学施肥是为了及时供给蔬菜所需的各种元素肥料,促使蔬菜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当今农业生产上推广的一项新技术。针对不同种类的作物及不同生育期,依据土壤养分含量配方施肥,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节约生产成本。现就不同种类蔬菜的施肥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胡椒主要病害现状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海南省胡椒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对海南省琼海、文昌、万宁、海口、定安、临高、儋州、澄迈、屯昌等9个市(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目前危害海南胡椒生产的主要病害有9种,其中真菌病害5种,为胡椒瘟病、胡椒枯萎病、胡椒根腐病、胡椒炭疽病和胡椒煤烟病;细菌病害1种,为胡椒细菌性叶斑病;病毒病害1种,为胡椒花叶病;其他病害2种,为胡椒根结线虫病和胡椒藻斑病。(2)分布广且危害严重的有胡椒瘟病、胡椒花叶病、胡椒根结线虫病和胡椒枯萎病。  相似文献   

7.
平衡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施肥是实现小麦丰收的基础,而BB肥(散装掺混肥料)是推广平稳施肥技术的有效载体,只有推广平衡施肥这一物化了的技术,才能促进小麦丰产,农业丰收。  相似文献   

8.
崔姗 《湖北植保》2024,(1):63-65
为科学建立小麦配方施肥技术体系,进行了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对小麦生育期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法下,小麦生育期在191~193 d,差异较小,株高和穗长为习惯施肥>配方施肥>空白对照,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有效穗为配方施肥>习惯施肥>空白对照,成穗率则是空白对照>配方施肥>习惯施肥;习惯施肥和配方施肥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较小,与空白对照差异较大,穗粒数是习惯施肥>配方施肥>空白对照,千粒重为空白对照>配方施肥>习惯施肥;不同施肥方法处理的小麦产量差异显著,配方施肥(323.7 kg/667m2)>习惯施肥(314.8 kg/667m2)>空白对照(92.7 kg/667m2)。生产上建议推广配方施肥,可减少肥料不合理的投入,充分提高小麦单产和总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胡椒病原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岛12个县市胡椒产区的27个胡椒病原根结线虫种群进行了纯化培养,运用形态学、同工酶技术及mtDNA扩增技术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发现27个纯培养种群中有26个是南方根结线虫,1个是花生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占了96.3%。  相似文献   

10.
薛华 《湖北植保》2010,(5):54-54
1施肥量不科学 施肥标准各地很难统一,大多数果农仅凭经验及参考资料施肥,常出现施肥过多造成果树旺长成花困难的现象。有的是磷肥过多,造成缺锌;有的是钾肥过多,造成缺钙。  相似文献   

11.
硝态氮的淋洗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对影响硝态氮淋洗的灌溉与降水、施肥、土壤性质、植被、耕作等因素的研究结果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硝态氮的淋洗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出了防止和减少硝态氮淋失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施肥与作物需肥相配合、改进肥料施用技术、平衡施肥、合理限量使用肥料、缓效肥的施用、控制灌溉量,掌握最佳灌水时期以及调整作物类型等。  相似文献   

12.
选择天水羊角椒、甘农线椒2个辣椒品种原种干种子,搭载在"神州3号"飞船上进行太空诱变处理.收回种子后,采用田间观察和AFLP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太空诱变处理的效果.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加代选育,每年选育两代.选择优良变异,通过自交,选育优良自交系;同时,配制杂交组合,选育优良一代杂种.结果表明:太空诱麦处理后,2个辣椒品种在太空诱变处理后的第一代就产生了明显变异,自交4代后选育出了高纯度自交系.对太空诱交、AFLP技术、日光温室加代选育等技术集成创新,显著地提高了育种效率,仅三年时间选育出了极早熟、优质、高产、抗逆、广适的辣椒一代杂种"航椒3号".  相似文献   

13.
A minimal amount of information is currently available concerning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fungal associations with crops in semi-arid zones on Leptosols in Turkey. Therefore, using molecular ecological techniques,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without fertilization, chemical fertilization, farmyard manure, and plant compost amendments) on AM fungal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wheat root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field established in 1996 in southern Mediterranean Turkey where soil productivity is low owing to unfavorable climatic effects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We determined 201 partial sequences of AM fungal nuclear ribosomal large subunit genes. The higher AM fungal richness was found in the control treatment without fertilization and plant compost treatments compared with the chemical fertilization and farmyard manure treatments. Clones related to Rhizophagus were found in all treatments and accounted for 37% of the total AM fungal clones, whereas those of Funneliformis were dominant under chemical fertilization. Redundancy analysis based on the frequency of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revealed that AM fungal communiti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amely, the control treatment, the chemical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and the organic treatments (farmyard manure and plant compost treatments). Although different organic amendments supported relatively similar AM fungal communities, plant compost induced higher AM fungal richness than farmyard manure fer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要求,研究开发了基于WebGIS的农田土壤推荐施肥信息系统.该系统将因特网和GIS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农田土壤推荐施肥服务,具有很强的数据采集、施肥信息查询、专题分析、施肥决策、后期预测等功能;人机界面十分友好,可视化程度高,操作简便;通用性好,适用于不同地区的农田土壤推荐施肥服务.  相似文献   

15.
南疆棉花施氮量及氮素平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2003年对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策勒县和北缘的尉犁县农户的棉田施氮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区内农户间施氮量差异较大,平均施氮总量达426~430 kg/hm2,过量施氮很普遍,分别有39.5%(策勒)和72.8%(尉犁)的农户过量施氮,施氮量与产量已经不相关,增加施氮已经不能增产,生产中应该遏止施氮量增加趋势,适当减少高施氮量。另外,还有6.2%~7.9%的棉田施氮量不足,这部分农户应该提高施氮量;策勒县偏重追施氮肥,单次追肥施氮量偏大,基追比为1∶5.12。尉犁县偏重基施氮肥,平均化肥基施量达171~273 kg/hm2,基追比为1∶0.48~1∶0.78,应通过减少基肥施氮量和单次追氮量,实现少量多次的氮肥施用策略,提高氮的利用效率;养分平衡计算结果表明,氮素盈余量达到87~248 kg/hm2;策勒和尉犁两个县总体上0~90 cm土壤N残留不高,只有10%~32%的棉田超过100 kg/hm2。  相似文献   

16.
局部施氮对玉米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固定部分根区施氮、根系分区交替施氮及传统均匀施氮3种方式和高、中、低3个施氮水平对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百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均匀施肥相比,固定施肥下玉米叶片的MDA含量显著增大,交替施肥明显减小。POD活性则表现为,交替施肥较之均匀施肥显著增大;固定施肥在高肥水平下明显增加,中、低肥水平下无显著差异。3种施氮方式下,MDA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大而减小,POD活性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强。玉米百粒重表现为,与均匀施肥相比,交替施肥显著增大,固定施肥仅高肥水平下明显增加。两种局部施肥方式均明显提高了玉米的籽粒产量,其中,尤以交替施肥的增幅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对施肥水平响应的变化趋势,以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的合丰25、合丰35、绥农14、合丰39、垦丰16等5个主栽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农艺性状及产量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单株产量、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光合速率等性状改良效果明显,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叶面积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良,单株叶面积向着更适于密植栽培的清秀型发展;农艺性状和产量因子对低施肥水平适应能力的改良主要是由于单株荚数显著提高的结果;对中等施肥水平适应能力改良主要是由于光合速率显著提高的结果;对高施肥水平适应能力增强主要是由于光合速率和主茎节数极显著提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年限蔬菜大棚土壤性质演变与施肥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对关中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大棚蔬菜土壤性质演变及施肥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速效磷钾富集明显,且随棚龄延长程度加重;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偏低,硝态氮含量较高,二者随棚龄延长无一定规律;有机肥用量少而种类单一;施肥水平差异大;过量或偏施肥料;肥料结构不合理,养分失衡;施肥方法落后。提出加大有机肥投入总量,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平衡养分,应用新型肥料品种,改进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在充足底墒播后不灌水条件下,进行了适当晚播(10月15日播)与超晚播条件下的小麦肥料试验。主要结果为:(1)播后不灌水条件下超晚播减产严重,主要是单位面积总粒数下降太多,通过适当提高穗密度难以补偿;(2)高施磷条件下(施磷二铵450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开花前的耗水量没有增加,而灌浆期的耗水量则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3)控制花前无效生长,降低花前耗水,优化开花后的群体结构,提高灌浆期的灌浆强度是降低总耗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保护地黄瓜为研究对象,研究施用包膜控释尿素对黄瓜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尿素可增加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对三大类微生物类群的影响效应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控释尿素对细菌和真菌的影响依次为:D60>D90>U>CK,对放线菌的影响不明显;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时随着控释尿素用量的增加,多酚氧化酶、脲酶活性升高,对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无明显影响;控释尿素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依次为D90>D60>U>CK,对转化酶活性增加效果最为显著;控释尿素对全氮的影响尤为突出,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及速效钾有明显提高作用,可降低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