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旅游资源是随生态旅游发展而出现的新概念,它作为生态旅游的客体为各国旅游专家学者所关注。甘肃省作为一个深处在祖国西部的省份,在人们传统观念中是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主导的大省,但通过对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现存状况的汇总研究后,发现甘肃省又是一个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丰富多样的省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这一研究将为甘肃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与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对未来甘肃旅游业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部县域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构思——以甘肃省武山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是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文化生态旅游非常适合人文旅游景观富集,而生态环境较脆弱的西部地区开展。基于甘肃省武山县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的分析与评价,对该地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提出了构想,以期对西部县域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它是当今旅游新需求的必然产物。本文在分析陕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及问题基础上,从旅游者需求心理、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了陕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巨大的潜力市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出发,分析了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内容,以层次分析的定量方法为主,结合定性分析对甘肃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分析了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指出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战略意义。系统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包括黄土地貌景观、山林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和草原大漠风光为主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以及文物古迹、革命文物、高原民俗和感情型为主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论文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七大分区策略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类型多样的草原和绚丽多姿的蒙古族民族文化是内蒙古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旅游资源。近年来 ,依托这一优势资源进行的草原旅游开发有力的推动了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 ,但同时 ,在开发中也暴露出了许多制约草原旅游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草原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并以生态旅游开发为指导 ,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 ,以及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甘肃省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及现状入手 ,分析了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运用定量的方法对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了评价 ,提出了土地资源自身属性持续利用的关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生态旅游的特征及锡林郭勒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以及促进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草原生态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重要的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将草原生态旅游做出特色,是草原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着力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草原生态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必要性入手,论述了保护性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提升草原生态旅游的积极意义及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热点。本文在分析生态旅游的产因及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敦煌旅游资源特点及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今后应注重发展生态旅游的观点,生态旅游是敦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但考虑到敦煌市目前的实际情况,发展生态旅游可能存在一系列问题,文章最后详细探讨了其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策略,为今后敦煌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秋季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利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4省(区)的137个气象站30年的降水、蒸发资料,确定适合西北地区的干旱指数计算方法,分析中国西北地区秋季降水、蒸发、干旱指数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等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秋季平均自然降水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减少,在甘肃西部、青海西北部、新疆南部有一条东西向的少雨带,是干旱最严重的地方.新疆南部、甘肃西部、青海西部重旱频率最高,平均2年一遇;新疆北部、甘肃南部、青海南部、中旱频率为30%左右,平均3年一遇,轻旱频率30%左右,平均3年一遇.表明西北地区的干旱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即新疆中南部、甘肃西部、青海西部为干旱区,新疆北部、甘肃中东部、青海东部和南部为半干旱区.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与SPSS的甘肃省县域可持续发展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建立适合甘肃省县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并借助SPSS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出甘肃省87个县(区)在生态、经济、社会3个因子的得分.在GIS空间分析功能的支持下,生成甘肃省环境、经济水平和社会水平区划图.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来看环境是东部好,西部差;而经济和社会水平都是西部好,东部差.并依此对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其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西北旱作冬小麦干旱风险管理水平,选用甘肃省41个气象站1971—2016年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甘肃省冬小麦农业生产相关资料,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防灾能力4个因子出发,建立了甘肃省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用Arc GIS对甘肃省冬小麦进行干旱风险区划。结果表明:甘肃省冬小麦全生育期干旱高危险区和次高危险区主要位于陇中北部、陇东北部和陇南南部;高暴露区和次高暴露区集中在陇东和陇南地区;高脆弱区和次高脆弱区主要位于陇东大部;次低防灾能力区和低防灾能力区位于陇东大部和陇南北部。甘肃省冬小麦高风险区分布于庆阳市北部和陇南市南部,次高风险区和中度风险区主要位于陇东大部、陇中北部和天水市北部,省内其余冬小麦区属于次低和低风险区。该研究成果将为甘肃冬小麦防灾减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经济发展产生的能源承载压力和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利用近几年甘肃省GDP、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统计数据,分析了甘肃省资源型经济增长因素、能源承载压力及环境污染排放改善情况。结果表明:在甘肃省采取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后,万元产值能耗和万元产值污染物排放量没有随经济发展出现同比增长,证明甘肃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进一步降低能耗和控制污染物排放,营造甘肃省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局面还需积极地采取污染防治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成爱芳  赵景 《干旱区研究》2011,28(1):175-180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对甘肃陇中公元1400-1999年干旱灾害的等级序列特征、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及气候背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陇中公元1400-1999年共发生旱灾280次,平均每2.14年发生1次.干旱灾害以中度旱灾为主,占旱灾总次数的45.4%,其次是大旱灾,占旱灾总次数的32.1%,特...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甘肃省27个测站,近46a年历年夏季(6-8月)平均地面月气温资料,采用EOF、REOF、子波分析、Mann-Kendal突变检验法等方法,分析了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特点并对平均气温时间序列可能的突变点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甘肃省夏季平均气温异常的全区一致性是主要特点,也存在河东、河西气温异常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甘肃省生态系统分为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两大类 ,社会经济系统指标体系由社会经济条件和人为环境压力构成 ;自然生态系统由水环境、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土壤生态系统四个次一级系统组成 ,每个次一级生态系统由各自所属指标体系来系统评定。利用因子分析法、Delphi法和头脑风暴法经过多次综合专家意见最终确定 2 6项指标作为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 (AHP)定量各指标的权重。通过综合评价表明 ,甘南州、陇南地区、张掖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甘肃中部广大黄土高原地区次之 ,河西走廊的武威市、金昌市和嘉峪关市环境质量最差。评价结果真实地反映了甘肃省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说明该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 ,能够用于不同地区之间或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环境质量对比与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DEA和Malmquist模型的甘肃省城市效率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甘肃12个城市2004-2010年城市社会经济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Malmquist指数,对2004年至2010年甘肃省城市效率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城市综合效率水平一般,内部差异明显,规模效应的抑制是制约综合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甘肃省城市综合效率和生产率变化指数呈现弱衰退的趋势,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的下降,且各地市间的综合效率和生产率变化也存在着差异。该研究旨在为评估甘肃省城市效率变化提供定量测算依据,进而为城市的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Wheat stripe rust, caused by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wheat diseases in China. Yunnan Province, located in south-western China, possesses unique features of geography, climate, wheat growth and stripe rust epidemics, different from main epidemic regions in China. The isolates of this pathogen were collected from nine counties in Yunnan Province during February to May of 2008. Used as a comparison, isolates were also collected from five counties of Gansu Province, the province important in inter-regional stripe rust epidemics in China.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method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population genetics of the pathogen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 in these two provinces. Forty one AFLP genotypes were obtained from 150 isolates and the genotype qj3 showed the highest frequency in Yunnan Province. While 22 genotypes were detected from 40 isolates, no genotype showing as predominant was identified in Gansu Province. Genotypic diversity in Gansu Provinc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Yunnan Province. A free recombination signature was detected in Gansu Province but not in Yunnan Province. We concluded that the population of P. striiformis in Yunnan Province can be considered as a clonal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