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1986—1990年,本研究在利用日本9个鉴别菌系和国内7个菌系对近300个品种进行抗性分类,并在鉴定出71个单基因品种的基础上,选出19个分属8种基因型的云南粳稻品种,进一步以日本9个为一套的单基因鉴别品种作对照,用云南35个菌株测定,筛选出丽江新团黑谷(Pi—k~s)、云玉一号(Pi—a)、高梁程(Pi—i)、关东51(P_1—k)、楚粳1号(Pi—k~m)滇榆1号×福锦(Pi—z)、大理782(Pi—ta)、单83—3(Pi—ta~2)、城堡1号(Pi—z~1)等9个为一套的单基因鉴别品种。日本和我们新筛选的两套鉴别品种,以云南35个菌系进行接种测定,可划分出相同的17个小种,这说明新筛选的9个单基因鉴别品种具有日本9个单基因鉴别品种同等鉴别能力。新筛选出的9个单基因鉴别品种和我国7个鉴别品种用这35个菌株接种,前者可划分出17个小种,后者只划分出9个小种。结果表明,新筛选出的单基因鉴别品种在鉴别能力方面明显优于我国7个鉴别品种。  相似文献   

2.
辽宁丹东地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两套鉴别品种,即中国鉴定品种和日本的清泽品种,对丹东地区水稻瘟病菌小种进行鉴定。用中国品种把80个单孢分离菌分成12个小种,用清泽品种将83个单孢分离菌分出成34个小种。当地优势小种是日本的307小种和中国的ZF1小种。在丹东现在明确了病菌侵染的抗病基因是Pi-ta2
高抗又高产的品种中花8号和中花9号,对多数小种是高抗的,但对日本小种577.3和577.7易感染。这两个小种在丹东地区出现的频率较低,因此中花8号和中花9号这两个品种在1-2年之内,不会丧失抗性。  相似文献   

3.
将从黑龙江‘龙粳17’、‘吉特639’和‘垦稻10’病田中分离的9、8、8个稻瘟病菌菌株喷雾接种到4套鉴别寄主上,结果表明,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将这3个来源的菌株分别划分成8、7和4个生理小种,日本清泽鉴别品种则将其分别划分成9、8和8个生理小种,以黑龙江本地水稻品种作为鉴别品种,则可将其分别划分成8、7和5个致病型,以24个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为鉴别品种,则将上述菌株分别划分为9、7和8个致病型。  相似文献   

4.
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籼稻稻瘟病菌小种鉴别力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利用30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146个来自广东的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其中17个单基因系对测试菌株的致病性有较好的鉴别力。基于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17个单基因系和146个菌株组成的互作变量矩阵进行了因子提取,结果表明其中9个单基因系为代表的抽提因子可以解释变量总方差的80.437%,初步组建了这9个单基因系构成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单基因系鉴别寄主。按其对变量方差贡献大小排序,它们分别是:IRBLkp-K 60(Pi-kp)、IRBLi-F5(Pi-i)、F128-1(Pi-ta2)、IRBL9-W (Pi-9(t))、IRBLsh-S (Pi-sh(1))、IRBLz-Fu (Pi-z)、IRBLkh-K3(Pi-kh)、IRBL1-CL (Pi-1)、IRBLz5-CA (Pi-z5)。用这9个单基因系可将146个菌株划分为83个小种,将来自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浙江、四川等籼稻区的54个菌株划分为26个小种。筛选的9个单基因系对我国籼稻区稻瘟病菌致病性有较强的鉴别力。在抗病性鉴定中,基于单基因系的代表菌株选择,可考虑应用聚类和变量分析法进行。  相似文献   

5.
已知抗瘟基因在黑龙江省寒地稻区的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12个日本鉴别品种、7个中国鉴别品种、24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及6个当地主栽品种,对2006年采自该省主要积温区不同水稻品种的178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006年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划分为104个日本小种,077.7号生理小种比例最高为4.49%,017.1号、017.5号、037.5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为3.93%。就抗性基因而言,抗瘟基因Pi9(t)在全省抗谱为97.75%,是较好的抗源可以在全省内广泛利用;Piz-5、Pi12(t)抗瘟基因抗谱分别为78.09%和78.65%,根据品种种植区域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就品种而言,抗瘟基因Pi9(t)、Piz-5是空育131;Pi5(t)、Pita-2是垦稻10号;Pi9(t)、Pita是上育397;Piz-5、Pi12(t)是垦稻12号等品种抗瘟改良的有利基因;在研究中同时加强对稻瘟病菌种群的监测和新抗源的发掘,有针对性地向主栽品种导入新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近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日本 9个水稻单基因鉴别品种和BL1、K59两个参考品种鉴定了云南省 4个稻作区21个县 (市 )采集、分离的 155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 ,结果出现 78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 ,其中优势小种为136.4(出现频率为65%)、317.4(出现频率52% )、007(出现频率 5.2% )小种。通过研究各稻作区生理小种对日本鉴别品种的侵染率 ,分析了各垂直抗性基因在不同稻作区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优质稻种美香占2号的抗瘟性,并为其合理布局以及与不同品种的轮换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7个中国鉴别品种和11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2013—2017年自广东省美香占2号品种上分离获得的50株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无毒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50株稻瘟病菌菌株被鉴定为11个生理小种,其中优势小种分别为C13、B13、B01、B05和C05;50株稻瘟病菌菌株对IRBLkh-K3(仅含Pik-h基因)、NIL-e1(仅含Pi50基因)、IRBL9-W(仅含Pi9基因)和IRBLzt-T(仅含Piz-t基因)4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表现出极低的毒性,频率分别为4%、6%、6%和8%;对IRBLz-Fu(仅含Piz基因)、IRBLkp-K60(仅含Pik-p基因)和IRBLi-F5(仅含Pii基因)3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毒性,频率分别为88%、86%和80%;自美香占2号以及其它4个主栽品种上获得的70株稻瘟病菌菌株被聚为不同类群;2003—2007年供试菌株中无毒基因AvrPi9、AvrPiz-t、AvrPi50和AvrPik-h的出现频率较高,无毒基因AvrPi1、AvrPita2、AvrPi2和AvrPish的出现频率中等,无毒基因AvrPii、AvrPik-p和AvrPiz的出现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应用3个籼稻、4个粳稻组成的中国鉴别品种将黑龙江省110个稻瘟病菌菌株划分为4群7个生理小种。用日本清泽的12个单基因抗性鉴别品种将上述菌株划分为77个生理小种。对+、ti-a、Pi-k、Pi-z基因致病频率高(70.4%~89%)的生理小种遍布全省各稻区;对Pi-t、Pi-b、Pi-zt基因致病频率低(0~19.3%)的生理小种分布窄,这3个基因可用于抗病育种。试验表明应用日本清泽的12个粳稻单基因抗性鉴别品种更适宜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应用日本清泽鉴别寄主共分离测定了黑龙江省稻瘟病菌单孢菌株178个,结果共划分为104个生理小种。其中77.7号小种为黑龙江省的优势小种,比例为4.49%;677.7、377.7号小种为强毒力小种,能侵染91.67%的鉴别品种,从基因角度来说,Pi-ta2、Pi-zt可在黑龙江省的优势小种区利用,Pi-ks,Pi-t不可在黑龙江省大规模利用,此外,地域较近地区的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群体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三个小麦新品系抗白粉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4个具有不同毒力的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分别接种5个小麦品种(系)半双列杂交的F1、F2和BC1F1群体的幼苗离体叶段,初步鉴定出野二燕3号具有1对抗1号和11号小种的显性抗病基因;JYP-2具有2对独立的显性抗病基因,其中1对基因抗1、11和311号小种,另1对基因只抗1和11号小种;贵农21号具有2对显性抗病基因,其中1对抗311和313号小种,另1对只抗1和11号小种,这对基因与JYP-2具有的抗1和11号小种的基因是相同的。3个小麦新品系共鉴定出4对不同的抗病基因。本文还讨论了采用幼苗离体叶段接种,同一批单株接种2个以上小种,定单株编号,记载和统计的方法,在抗白粉病基因分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籼稻品种抗稻瘟病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8个稻瘟病菌稳定菌系,将969个籼稻品种(组合)区分为9个群106个品种型,其中籼A群1号,有166个品种,出现频率最高,抗8个稳定菌系,为主要品种型。在籼A1品种型中选出68个有代表性品种,再用分属于18个小种的30个菌株作了抗谱测定。从中选出一些抗谱广、抗性稳定的抗源品种和可在生产上推广试用的抗病、高产良种(组合)。  相似文献   

12.
抗坏血酸与小麦抗赤霉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程度抗感赤霉病的4个冬小麦品种用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JF-12菌株的分生孢子悬浮液进行接种,并于接种后2~22天测定寄主组织内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量、AsA氧化酶及AsA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同时观察AsA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的感病或中感品种穗组织内较不接种的对照有明显的AsA积累,AsA氧化酶及AsA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较低,而抗病品种接种前后AsA量无明显差异,AsA氧化酶及AsA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较强。另外,适当浓度的AsA对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芽管的伸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对病菌菌丝的生长及病菌体内的AsA水平无明显影响。作者对AsA与小麦抗/感赤霉病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认为AsA与植物的感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二十二个抗稻瘟病基因在云南的利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22个抗稻瘟菌基因在云南省的抗性水平及其利用价值,将采集、分离自云南省3个稻区的282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接种于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轮回亲本培育而成的含有22个垂直抗性基因的水稻单基因系上.根据各稻区采集的菌株在水稻单基因系上的侵染率,分析出各垂直抗性基因在云南省各稻区的利用价值.持有Pi9、Piz5、Pi1、Pita2、Piz、Pikh、Pizt 7个垂直抗性基因的单基因系的侵染率分别为1.22%、2.40%、3.21%、4.82%、5.95%、7.23%、9.04%,可在籼稻区种植或作抗源使用;持有Pi9、Piz5、Pi1、Pita2、Piz、Pikh、Pizt、Pi12、Pita、Pib 10个垂直抗性基因的单基因系的侵染率分别为0.93%、 16.67%、10.19%、 5.09%、15.74%、15.74%、12.04%、9.26%、19.29%、11.11%,可在粳稻区种植或作抗源使用;持有Pi9、Piz5、Pi1、Pita2 4个垂直抗性基因的单基因系的侵染率分别为8.60%、13.83%、10.93%、18.04%,可在籼粳交错区种植或作抗源使用.同时用联合致病性系数和联合抗病性系数分析了病菌和单基因系的群体互作以及抗瘟组合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品种两两搭配后的RAC值大于0.80的组合有Pi9与Pita2、Pizt、Pi1、Piz,说明以上4种组合的抗病性最强,应用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4.
 以来自粟不同生态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22份优异种质进行对白发病菌[Sclerospora graminicola(Sacc.) Schrot.]20个生理小种68个菌株抗谱的测定,同时用各生态区菌株对本区粟品种进行抗性关系的研究,其中抗50%小种的品种有332、龙谷25变、张农12、大红袍、大同北郊、七月黄、大青苗、紫杆黄谷和西城白9个,具有广谱抗性而在本生态区亦表现抗病性强的品种有332、龙谷25变、张农12等,选出的广谱抗性品种将为粟抗白发病育种、优良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性机理的深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来自粟不同生态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22份优异种质进行对白发病菌〔Sclerosporagraminicola(Sac.)Schrot.〕20个生理小种68个菌株抗谱的测定,同时用各生态区菌株对本区粟品种进行抗性关系的研究,其中抗50%小种的品种有332、龙谷25变、张农12、大红袍、大同北郊、七月黄、大青苗、紫杆黄谷和西城白9个,具有广谱抗性而在本生态区亦表现抗病性强的品种有332、龙谷25变、张农12等,选出的广谱抗性品种将为粟抗白发病育种、优良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性机理的深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6.
From July to October 1999, two Japanese pear varieties, Housui and Niitaka, were unexpectedly infected with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causing anthracnose in Saga Prefecture of Japan. More than 90?% of the anthracnose fungus strains collected in 1999 were highly benzimidazole-resistant and distributed at high frequencies across pear-producing areas. The control of anthracnose by benzimidazole fungicides could not be confirmed in orchards where the isolation frequency of resistant strains was high. The frequency of resistant strains did not significantly decline, even 2?C5?years after the last use of benzimidazole fungicides.  相似文献   

17.
珍龙13和窄叶青8号抗稻瘟病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的菌株75-49和0206-1(分别代表ZB和ZC群小种)接种抗病品种窄叶青8号、珍龙13与感病品种朝六早、朝阳一号的杂交组合,根据F1、F2、F3和B1F1分析结果,窄叶青8号对菌株75-49和0206-1的抗性由两对抗性基因控制,而珍龙13对菌株0206-1的抗性由单显性抗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