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典型区宁夏固原日光温室内进行了不同灌溉方式对设施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在满足设施辣椒正常生长的情况下,通过设定不同时期不同灌水量,计算不同灌溉方式灌水总量,并测定不同处理下辣椒生长发育指标及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辣椒株高、茎粗、产量差异明显。毛管滴灌下株高和叶绿素SPAD值最大,膜下沟灌株高最矮,茎粗最粗;膜下沟灌产量最高,相对传统沟灌节水50.3%,其次为滴头滴灌,毛管滴灌产量最低;采用毛管滴灌和滴头滴灌技术,比传统沟灌分别节水71.2%和65.8%,节水效果极显著;膜下沟灌和膜上沟灌较传统沟灌节水50%左右,节约成本达850.5~1 227元/hm2。宁南黄土丘陵区日光温室栽培辣椒从高产角度看比较适合采用膜下沟灌,从节水高效模式来看比较适合采用滴头滴灌。  相似文献   

2.
灌溉方式对梨园土壤水分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沟灌、畦灌、滴灌、微喷灌和不灌水(CK)5种灌溉方式,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梨园土壤水分含量、叶片光合参数及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节水抗旱灌溉技术。结果表明:(1)果树根层(0~60 cm)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微喷灌>滴灌>畦灌>沟灌>CK,微喷灌的蓄水能力显著高于其它灌溉方式;(2)叶片净光合速率表现为微喷灌≥滴灌≥畦灌>沟灌>CK,微喷灌处理的梨树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其次是滴灌;(3)增产效果最好的是微喷灌,其次是滴灌,单株产量分别比CK提高了54.98%和44.18%;(4)在果实品质方面,微喷灌和滴灌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并且显著降低了果实硬度、含酸量及石细胞含量,两者对果实品质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沟灌和畦灌。综合分析表明,微喷灌能够明显改善梨园土壤水分条件和梨树光合能力,显著提高果实产量与品质,是较为理想的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3.
针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栽培中存在的大水大肥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溉和施肥方式下酿酒葡萄长势及产量和品质。结果显示:在常规氮磷钾化肥的基础上增施中微量元素钙镁硫能显著促进新梢生长,增施腐植酸则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灌水方式对葡萄叶片全氮磷钾含量影响不显著,滴灌能显著提升叶柄养分尤其全钾含量;相同施肥条件下沟灌与滴灌产量相当;滴灌条件下进一步增施腐植酸和钙镁硫后产量提高;增施钙镁硫等中量元素可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同时明显降低总酸度,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4.
不同灌溉方式对渭北果园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筛选适合渭北黄土高原苹果园的节水灌溉方式,以陕富6号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下0~1 m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规律、土壤储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3~10月份,不同层次土壤含水率由高到低为:膜下滴灌>膜下沟溉≈滴灌>沟灌>不灌溉,覆膜与不覆膜之间比较,膜下沟灌>沟灌,膜下滴灌>滴灌.(2)6月15日...  相似文献   

5.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樱桃番茄结果期根系特性与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6个灌溉方式处理,即:处理Ⅰ,常规沟灌,种植行和操作行同时灌溉;处理Ⅱ,交替沟灌,种植行和操作行交替灌溉;处理Ⅲ,固定灌种植行;处理Ⅳ,固定灌操作行;处理Ⅴ,前期常规沟灌,结果期交替沟灌;处理Ⅵ,前期交替沟灌,结果期常规沟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之间樱桃番茄根系的特征值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处理Ⅵ根体积显著高于其余5种处理,根系伤流量为22.37 mg/min,根系活力高达0.50 mg/(g.h)。灌溉方式对樱桃番茄单果重、产量有显著影响,前期交替沟灌结果期常规沟灌(处理Ⅵ)的单果重与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前期交替沟灌结果期常规沟灌有利于樱桃番茄根系的发育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溉方式对榆林沙区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膜下滴灌(MG)、露地滴灌(DG)、交替隔沟灌(JG)、沟灌(GA)和漫灌(CK)5种灌溉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影响的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榆林沙区的最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结果表明:(1)MG处理的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状况优于其他灌溉方式。整个生育期,MG处理的株高、茎粗以及叶片SPAD值均高于其他处理,且显著高于CK(P0.05)。除苗期外,不同处理的株高、茎粗及SPAD值均表现为MGDGJGGACK。(2)在整个生育期,MG处理的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处理,且显著高于CK(P0.05)。(3)MG处理的马铃薯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不同处理马铃薯的商品薯率和小区产量均表现为:MGDGJGGACK,MG处理分别较DG、JG、GA和CK增产6.2%、18.3%、29.7%和43.1%,分别较DG、JG、GA和CK增收7.3%、22.5%、41.1%和65.6%,并且分别比JG、GA和CK节水21.4%、30.2%和54.2%,节水效果明显。总体来看,同其他4种灌溉方式相比,膜下滴灌是榆林沙区马铃薯生产中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7.
滴灌施肥对内蒙古沙地马铃薯生长和水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沙地马铃薯滴灌水肥管理的需求,本研究以养分平衡法估计的施肥量作为推荐值,布置了5个施肥量比例的滴灌施肥灌溉试验,2012年分别为推荐施肥量的10%(10%NPK)、30%(30%NPK)、50%(50%NPK)、70%(70%NPK)和90%(90%NPK),2013年分别为推荐施肥量的10%(10%NPK)、35%(35%NPK)、60%(60%NPK)、85%(85%NPK)和110%(110%NPK)。通过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处的土壤水基质势下限在-25 kPa时进行滴灌施肥灌溉。结果表明,采用负压计指导滴灌施肥灌溉时,土壤水分状况良好,N、K的施肥时期与马铃薯植株对N、K的吸收时期基本一致。2012年和2013年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鲜生物量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施肥量比例为70%~85%时达到最大值,并且收获指数相对较低,有效延长了地上部养分向块茎转移的时间,促进更多养分向块茎积累。当施肥量比例为60%~70%时,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马铃薯的产量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以70%NPK和85%NPK时产量最高,与当地马铃薯生产企业的产量持平,但节约肥料30%~40%,平均节肥N 157 kg·hm~(-2)、P_2O_552 kg·hm~(-2)和K_2O 187 kg·hm~(-2)。因此,内蒙古沙地滴灌施肥灌溉条件下,当滴头正下方20 cm处的土壤水基质势下限在-25 kPa时进行施肥灌溉,且施肥总量为当地推荐施肥量的85%左右时,既能获得马铃薯高产,又可保证较高的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孔雀河中下游地区棉花膜下滴灌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孔雀河中下游是我国最干旱缺水的地区之一,该区水资源95%以上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灌溉方式为大水漫灌,水分损失量严重。为合理利用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我们在2002~2003年进行棉花膜下滴灌用水量和氮、磷施肥量耦合试验。通过两年试验得出:在该区棉花膜下滴灌条件下,适宜的灌溉量为393mm(3931.5m3/hm2),施肥总量为301.6kghm2/标肥,最佳产量为3353.53kg/hm2/皮棉。比当地农民大水漫灌(生育期)节水8068-50683/hm2,节肥281.3kghm2/标肥,节肥率达48%。增产皮棉1103.53kg/hm2,证明膜下滴灌是一个节水、节肥、高产的灌溉方式,应该在塔里木河—孔雀河中下游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灌溉方式对黄瓜结果期根系特征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津春4号黄瓜根系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方式之间黄瓜根系的特征值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前期交替沟灌结果期常规沟灌处理单株根条数、根长、根体积、根冠比均高于其余五种处理,根系伤流量为19.86 mg/min,根系活力高达0.55 mg/(g·h).灌水方式对黄瓜单果重的影响不大,前期交替沟灌结果期常规沟灌处理的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沟灌.因此,前期交替沟灌结果期常规沟灌有利于黄瓜根系的发育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不同灌水水平对红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有2个红麻品种,处理包括苗期(A)分为高水(A1)、中水(A2)和低水(A3)3种灌水水平,旺长期(B)分为高水(B1)、中水(B2)和低水(B3)3种灌水水平,开花现蕾期(C)分为高水(C1)、中水(C2)和低水(C3)3种灌水水平。试验采用正交设计,每个处理重复3次,不考虑因素间的互作,完全随机摆放。试验结果表明:(1) 品种、旺长期和开花现蕾期的灌水水平对红麻干物质产量影响显著,不同生育期的灌水水平对红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旺长期>开花现蕾期>苗期;品种之间差异为:红优2号>福红992。对于红优2号和福红992两个不同品种的红麻来说,B因素增产效果如下:与B3处理相比,B1与B2处理的麻皮干质量分别增加了122.31%和130.24%,49.27%和73.81%;C因素增产效果为:与C3相比,C1与C2处理的麻皮干质量分别增加了44.77%和17.45%,20.39%和5%。(2) 与B3相比,B1和B2处理的株高、茎粗、皮厚、主根长、地上部干质量等指标均提高,且B1处理的各项指标均高于B2处理,除根冠比外,其它差异显著;B1和B2处理获取的各项指标中,除主根长、根冠比外均差异显著。(3) 与C3相比,C1处理和C2处理的株高、地上部干质量、皮骨比有所提高;除C3与C2处理的株高、根冠比和地上部干质量不显著以外,其它处理的各性状差异均显著;C1处理的皮厚和地上部干质量高于C2处理,差异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对于红优2号和福红992这两个红麻品种,旺长期和开花现蕾期均为高水有利于麻皮干质量的积累,差异显著,苗期的各灌水水平对麻皮干质量影响不显著。通过极差分析的方法,得出不同生育期灌水水平最优组合为B1C1A1。  相似文献   

11.
With rising concern about current irrigation and fertilizer NPK management,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ources and methods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nutrient distribution, uptake, recovery and fruit yield of tomato grown in a sandy soil. Equal amounts of NPK were applied in solid form or through fertigation at levels of 0%, 50%, 75% and 100% with the remainder 100%, 50% and 25% applied as solid fertilizers to the soil. Available NO3 ?-N and K were confined to the root zone of tomato in 75% and 100% NPK fertigation levels, while they moved beyond the root zone when they applied in two equal splits as solid fertilizers with drip (0% fertigation) and furrow irrigation. The mobility of P was greater in the root zone following its application through fertigation compared to a solid application as super phosphate. Drip irrigation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absolute growth rate (AGR), total dry weight (TDW) and leaf area index (LAI) of tomato over furrow irrigation. Moreover, tomato plants were able to utilize applied nutrients more efficiently in fertigation system than with conventional soli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Highest AGR, TDW and LAI were recorded when nutrients were applied to 100% by drip fertigation. The fruit yield of tomato was higher with drip irrigation (58.62 t ha?1) than with furrow irrigation, (47.37 t ha?1). Maximum fruit yield was recorded with 100% NPK fertigation (74.87 t ha?1)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number of fruits per plant and a bigger fruit size than the solid applied fertilizers under both drip and furrow irrigation. On average, tomato accumulated more NPK across the fertigation levels than with drip and furrow irrigation. Similarly, the more controlled application of nutrients in fertigation treatments improved NPK recovery and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FUE) and resulted in lesser leaching of NO3 ?-N and K to deeper soil layers.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砂培及土培试验,分别以6个氮素供缺阶段处理和6个氮肥基追比例处理,探讨了缺氮阶段及施氮时期对亚麻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全生育期正常供氮(CK)相比,播种~枞形期缺氮(T_1)造成的干物质积累抑制随枞形期后的持续复氮而渐次降低,且茎、叶干物质积累量随复氮而终末产生了等量补偿,而枞形期~现蕾期(T_2)、现蕾期~盛花期(T_3)、盛花期~成熟期(T_4)、现蕾期~成熟期(T_5)4个时段的氮胁迫造成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降低,终末仍为不足补偿;胁迫阶段(T_1~T_5)的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18.02%、26.54%、35.06%、38.83%、48.00%。保证生殖生长阶段的氮素营养供给可避免35%~50%左右的减产损失。0.2 g·kg~(-1)施用的氮肥,基肥比重占2/3以上时不利于氮素营养状况的改善及植株的生长,基肥施用量≤1/2、剩余肥料于枞形期或现蕾期一次或分两次施入,可使植株的氮素及干物质积累总量分别增加10.71%~37.50%和9.34%~22.02%;1/6基肥+1/3枞形期追肥+1/2现蕾期追肥的方式,较其他施肥方式(100%基肥、2/3基肥+1/3现蕾期追肥、1/2基肥+1/2现蕾期追肥、1/6基肥+5/6枞形期追肥)的氮素积累量、植株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分别提高7.17%~37.50%、7.89%~22.02%、9.59%~26.71%。综上,盛花期~成熟期缺氮对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抑制敏感程度最高,现蕾期前后追肥具有显著的补偿效应;基肥施用量≤1/3、剩余肥料于枞形期(或分茎期)、现蕾期分两次施入,并使现蕾期追肥占1/2左右,是符合油用亚麻需求特性的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不同灌溉施氮方式夏玉米生长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及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玉米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作物叶片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了玉米对氮素养分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累积,其中地上部总干重和籽粒干重增加幅度分别为49.55%和67.57%。滴灌施肥与浇灌施肥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幅度为109.20%;肥料氮素利用率达73.55%,增加幅度为110.44%。滴灌施肥可以明显地提高水分和肥料氮素的利用率与滴灌施肥可以合理地调控土壤水分和养分供应,为作物生长提供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新陆中54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总灌溉量为2 800 m3·hm~(-2)(非充分滴灌)和3 800m3·hm~(-2)(常规滴灌),副区为4个施氮(纯N)水平,N0(0 kg·hm~(-2))、N1(150 kg·hm~(-2))、N2(300 kg·hm~(-2))、N3(450 kg·hm~(-2)),研究棉花在非充分滴灌条件下最佳的施氮量。结果表明:同一滴灌量下,生育进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延迟,株高、真叶数和果枝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倒四叶宽和有效果枝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同一氮肥处理下,株高随着滴灌量的增加而增大,真叶数、倒四叶宽、茎粗随着滴灌量的增加略有降低;现蕾数、成铃数、干物质积累量、持续时间和最大积累速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N2处理较高,生长特征值较为协调;两灌溉量间单铃重、皮棉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N2处理最高,分别比N0、N1、N3平均增产39.9%、20.1%、4.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40.97%、19.02%、4.88%,氮肥利用率较N1、N3分别提高了53.91%、21.36%。因此,在南疆阿克苏地区,棉花滴灌量在2 800 m3·hm~(-2)条件下,施氮量以300 kg·hm~(-2)适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找适宜的水肥供应模式,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根区局部灌溉水肥一体化对糯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试验灌水方式设常规灌溉(CI),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和固定部分根区灌溉(FPRI),施肥设100%常规施肥(F1)、100%水肥一体化施肥(F2)和80%水肥一体化施肥(F3)。结果表明,与CI处理相比,APRI处理玉米总干质量减少,耗水量显著降低,因而以干物质为基础的水分利用效率多数提高。CI和APRI处理时,与F1相比,全生育期水肥一体化玉米总干质量增加,干籽粒产量增加,因而WUEs和单位肥料水分利用效率(WUEu)提高。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分根区交替灌溉和80%水肥一体化施肥组合是一个比较适宜的水肥供应模式。  相似文献   

16.
膜下滴灌水肥调控对玉米生长和水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汾河灌区农业生产中施肥量大,水肥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水肥供应对春玉米生长、干物质累积、分配、转运和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为合理的水肥调控措施提供参考。在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节水高效示范基地进行大田滴灌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即W_1:60%ETc、W_2:80%ETc、W_3:100%ETc(ET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 3个施肥水平(N-P_2O_5-K_2O),即F_1:100-50-50 kg·hm~(-2)、F2:170-75-75 kg·hm~(-2)、F_3:240-100-100 kg·hm~(-2)。结果表明:除产量构成要素外,施肥单因素对其它各指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和产量均随灌水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水肥交互作用对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高水(W3)处理比低水(W1)处理籽粒分配比例高4%,高肥(F_3)处理比低肥(F1)处理籽粒分配比例高4.64%; W_3F_3处理产量最大为12 474.34 kg·hm~(-2),比W_1F_1处理增产38.36%,W_2F_2处理比W_3F_3处理减产5.2%,但节水528 m~3·hm~(-2),节肥120 kg·hm~(-2)。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增加而降低,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肥料偏生产力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 W_2F_2处理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为5.61 kg·m~(-3),比W_3F_3处理高18.9%,产量偏肥料生产力为37.05 kg·kg~(-1),比W_3F_3处理高30.7%。综合高产、高效和节水、节肥等因素,灌水量为80%ETc,施肥量NP_2O_5-K_2O 170-75-75 kg·hm~(-2)为最优灌溉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不同磷肥种类和施用方式对新疆棉田棉花磷吸收、产量和土壤磷平衡的影响,明确适合新疆棉田的磷肥种类和施用方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6个处理:不施磷肥(CK)、重过磷酸钙基施(TSP-B)、磷酸一铵基施(MAP-B)、磷酸脲基施(UP-B)、磷酸一铵滴施(MAP-D)、磷酸脲滴施(UP-D),在棉花花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分别采集土壤及植物样品,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棉花各器官吸磷量和籽棉产量,并计算磷肥利用效率和棉田磷平衡。结果表明:磷酸一铵和磷酸脲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植物吸磷量高于重过磷酸钙处理,并且吐絮期时,滴施处理(MAP-D、UP-D)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基施处理(MAP-B、UP-B)增加了46.34%和105.12%。与不施磷肥和重过磷酸钙处理相比,磷酸一铵和磷酸脲处理的籽棉产量显著提高,且滴施处理略高于基施处理,磷酸一铵滴施处理的籽棉产量相较于不施磷肥和重过磷酸钙处理增加了41.38%和37.82%。磷酸一铵滴施的磷肥当季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最高,分别为25.44%和19.59 kg·kg~(-1),且棉田磷素盈余最少,为-39.99 kg·hm~(-2)。综上,在新疆棉花种植体系中,磷酸一铵和磷酸脲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籽棉产量、磷肥利用率和植物利用土壤磷素的效果优于重过磷酸钙,且滴施略优于基施。  相似文献   

18.
滴灌施肥量对棉花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2年以新陆早33号棉花为供试作物,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大田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滴灌施肥量对棉花植株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干物质积累及籽棉产量的影响。设置了5个N-P2O5-K2O施肥水平150-60-30、200-80-40、250-100-50、300-120-60 kg·hm-2和350-140-70 kg·hm-2(分别记为F1、F2、F3、F4和F5),灌水量为100%ETc(作物蒸发蒸腾量)。结果表明:在新疆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吸收速率均随着滴灌施肥量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施肥量达到F4时,棉花的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的吸收和吸收速率最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棉花产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当施肥量大于F3,棉花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F3,F4,F5)无显著性差异;F3施肥水平下的氮肥农学效率、磷肥农学效率、钾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显著大于F4与F5施肥水平。从节肥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F3施肥水平,即250-100-50 kg·hm-2(NP2O5-K2O)为最佳滴灌施肥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缓控释肥的施用对全膜马铃薯关键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分别在高(900 kg·hm-2)、中(750 kg·hm-2)、低(600 kg·hm-2)3种施肥条件下进行了2种不同施用方式即集中沟施(F)与表层撒施(B)的田间试验,并测定了马铃薯主要生长指标和产量。结果表明:缓控释肥施用量对旱作全膜马铃薯主要生长指标、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均达显著性差异水平,在施用900 kg·hm-2的高肥量时,其沟施处理HF的马铃薯产量、大薯率和商品率均达到最大,分别达43 608.85 kg·hm-2、72.1%和92.7%。施用方式对马铃薯地下主要生长指标、产量和大薯率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且在3种施肥量下,F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大薯率和商品率均高于B处理,其中在高肥水平下F处理较B处理平均增产达2 834.54 kg·hm-2,增产率为6.4%。施用量×施用方式对马铃薯各生长指标和产量影响均不显著。综合来看,缓控释肥在较高水平的施肥(900 kg·hm-2)条件下,集中沟施处理有利于旱作区全膜马铃薯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