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常有机会喝到速溶咖啡、速溶茶之类的方便饮料,但却很少留心它。在我答应为阎守和同志编著的《速溶茶生物化学》一书作序时才注意到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与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2.
七十年代的早期,应发展中美双边贸易的需求,国务院财贸办委托外贸部、中国茶叶进出口总公司在上海和长沙同时设点研制速溶茶。速溶茶是继速溶咖啡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方便饮料。它冲水即溶、不留余渣、便于和不同食品调配、主要用于拼配各类冰茶。我是上海点科研工作的负责人,我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情报资料,负责茶原料,生产过程和速溶茶产品质量的检测。我的主要合作者有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很有经验茶师王矗,他不仅负责茶的品质的感官审评,还是我们这个研制组的实际负责人,他像大哥哥一样把组里的人团结在一起,调节研究所和工厂之间的矛盾,使得我们能在一起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研制任务。另一位我的主要合作者有上海梅林罐头厂的林工程师,他是一位有很丰富经验,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他负责生产工艺和组织投产。  相似文献   

3.
笔者虽然爱喝茶,但没有喝早茶的习惯,现在的上班族大都是早点加豆浆或一袋奶了事,在我北方的老家,一般还沿用传统的早餐习俗,无论是米饭还是面食,都要有菜。可我最近到西欧12国一游,发现那里的人们早餐都必有茶,大多数当地食客早餐后都来一杯茶,我问过当地人,他们说喝茶可以提神,可以提高一上午的工作质量。我再问,那喝咖啡不是更提神吗?他们回答说咖啡固然提神,但没有营养,而茶里却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也许是我们都是图个新鲜,正好与老外相反,早餐时,是老外喝茶,而中国游客大多喝咖啡。  相似文献   

4.
速溶茶粉主要应用于茶饮品、食品当中。其主要生产工艺为:原料的处理→浸提→净化→浓缩→喷雾干燥→包装等工序。茶叶浸提浓度很低,仅含锄一3%的固形物。稀浸提液再经过净化处理、经过浓缩,以把固形物提高到30%左右进行喷雾干燥。目前国内用于速溶茶粉生产的喷雾干燥系统不尽相同,效果也各异。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是:跑粉、加热温度低、生产效率低、  相似文献   

5.
罗禅 《上海茶叶》2007,(1):32-32
当我来到中国,发现这里有如此多的茶叶种类,像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都是和大吉岭红茶一样的优质茶。因此,2005年的茶叶展会上,我带来了一些上好的大吉岭红茶。然而,在杭州的展会上,我意外地发现居然有那么多参展人想要买我的茶,无论我卖200元、300元、400元,他们都愿意买。消费者这样认为,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而与中国东篱公司的合作,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经过1年的准备和酝酿,终于在前一段时间正式开始的。当然,之所以说“带回”,了解印度茶叶历史的人都知道,我们印度的茶就是从中国引进的树种。  相似文献   

6.
早在东晋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到了明成化、弘治年间,起源于皖南山区徽州的各小商帮聚集成中国的一大商帮,徽商主要从事木、盐、典当和茶四大产业,三百余年的辉煌,其资本之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史上一大奇迹。徽商很重视茶业科学技术应用,科学经营茶叶事业等,形成了徽州茶业可持续发展的体系,是我国传统茶业宝贵财富,也是华茶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沏茶小语     
记得刚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同事倒给我一杯茶,茶汤金黄,殊香扑鼻,沁人心脾。一向对茶毫无考究的我第一次为茶的绝色高香所动。同事告诉我这是“铁观音”。从此这个名字便深深地刻入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8.
逸茗 《上海茶叶》2006,(3):41-41
闵行区梅陇镇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在小学教育中颇有特色,曾先后被评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闵行区精神文明单位、闵行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被列为上海市数学、语文教学实验基地。8年来,学校以茶文化教育活动为抓手,充分挖掘茶文化中的内在教育功能,广泛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大力培育民族精神,组织师生从茶世界里识乾坤,以茶修德,以茶益智、以茶会友、以茶冶情,努力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2005年被授予上海市“少儿茶艺”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9.
在神奇的北纬30度,有一片属于上海的绿色茶园。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地处安徽的上海市白茅岭农场、军天湖农场在一片片丘陵上播下了茶种,于是,在皖南山区就有了属于上海的万亩茶园。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目睹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茶树由年轻而老化,农场茶园的自营面积也所剩不多。今天,仅经营着100公顷茶园的天湖茶叶公司,以其全新的活力,在皖南续写着上海茶业的佳话。  相似文献   

10.
黄皮种子甲醇提取物对茶黄蓟马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皮种子甲醇提取物对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的驱避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黄皮种子甲醇提取物对茶黄蓟马有较强的驱避活性,在浓度为20 g/L时,12 h和24 h对茶黄蓟马的驱避率分别为92.86%和89.91%;另外,提取物对茶黄蓟马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处理后12 h和24 h对茶黄蓟马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6.60 g/L和12.85 g/L。各萃取相中石油醚相的活性最高,质量浓度为5 g/L 时,石油醚萃取物对茶黄蓟马24 h 后的校正死亡率为49.37%。  相似文献   

11.
茶艺,一般认为是种茶、制茶、品茶的方法与程式。三者构成了茶之为艺的内容。我想茶艺是否就是在制作上最大限度得保留茶原叶的天然精华,其后的冲泡又能让茶与水、温度、时间恰到好处的配合,无过之,亦无不及。一言以蔽之:泡好一杯茶。物虽一技之用,然则能慧而通则达,专而精则妙,通其理、尽其性,发挥极致,则为艺也。  相似文献   

12.
4月20日,在江西景德镇德宁集团视察时说:咱们经常讲龙头企业,我看你这个企业就是龙头企业,你看农民对你们企业寄予了无限希望。但是,我们决不是农民的衣食父母。我们要真心对待农民,使他们能够种好茶,能够勤劳致富,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显身手。  相似文献   

13.
竹笋作为罐装和干制食品出口到国外,由于加工材料竹笋中的虫眼而大大影响和降低了出口价值。为保证出口产品的质量,我们组织学生在安徽皖南山区歙县小川乡程家竭村,对皖南的竹笋害虫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为害情况   该村有竹林 23.3 hm2,主要种植毛竹,其次是水竹和金竹。在调查中发现,为害竹笋的害虫主要有一字竹象和竹笋禾夜蛾。其造成竹笋为害率,轻的林块为 5%,重的达 50%以上,一般为 10%~ 15%。被为害的竹笋大多不能成竹,只好挖出食用或成为罐装和干制食品的原料。   一字竹象 Otidognathus d…  相似文献   

14.
吕春 《上海茶叶》2009,(3):36-38
茶发源于中国古代,称得上是中国的国粹。由于茶叶特殊的保健作用,茶逐渐被世界其他国家所接受,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普通的一种保健饮料。由于各国的风俗民情、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外国人在饮用“中国茶”的习俗上也是多彩多姿、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15.
谈老健在时常常是秋萍茶宴馆的座上客,谈老的许多学生都是美国硅谷和在美国从事生物研究的高材生。每次他的学生回国谈老有空总是请他们来茶宴馆,品茗和吃茶菜。席间谈笑风生,从中国传统茶文化到国际动态,从人情事故到学生在中国的吃住行。2000年一批荣获诺贝尔奖的几位世界大师应邀来到中国,我们茶宴馆有幸接待了他们,谈老给他们每人送了一本《中国茶宴》,他们喜欢得不得了。据说,回到美国,飞机刚落地便取出行李将《中国茶宴》拿出来翻阅一下,  相似文献   

16.
傅军 《上海茶叶》2007,(4):43-43
自唐朝开始,政府便向种茶的农户和卖茶的商人抽取茶税。老百姓苦于茶价之贵,由此出现了贩运私茶的行业。到了南宋时,为了对抗政府的禁令,私茶商人往往成群结伙,而且持有兵器,每逢遇到政府军队武装干涉时,他们便进行反抗。茶商不仅在南宋境内销售私茶,  相似文献   

17.
Market Research.com的部门、市场调研出版商Packaged Facts发表的一篇新的报告《美国茶叶和即饮茶市场》(The U.S.Market for Tea and Ready-to-Drink Tea)指出,绿茶、白茶甚至红茶(red tea)等精品茶深受美国消费者的喜爱,他们倾向于更具异国情调的混合茶,并推动了茶市值达到了68亿美元。Packaged Facts预计,到2010年,茶市值将达到1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茶在悠久的品饮历史中,被爱茶者、喝茶者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有了特有的茶文化。茶不仅是单纯解渴的饮料,也不仅仅是具有祛病保健功效的康体之饮,还是能给爱茶之人、饮茶之人带来精神上的陶冶和享受的舒心之饮。古人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茶的作用和情趣: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有两腋习习清风生。  相似文献   

19.
刘颖 《上海茶叶》2005,(3):27-27
印度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研制出一种便于携带的茶丸,当人们想饮茶却不方便泡茶的时候,口嚼这种茶丸能起到和喝茶一样的提神醒脑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余双 《上海茶叶》2007,(1):29-30
去年北京出版了一本日本茶的书,作者是北京一个大学的教授,她是中国人曾去过日本几年,回国后就写了这本书,她不是茶叶专业,书中讲日本茶文化早于中国。几个月后,北京《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登了2篇文章,编辑和2个作者予以驳斥,认为茶文化源于中国。我看过许多历史和现代资料,日本茶与茶文化和中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