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城盆地全新世时期的野火活动与生态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运城盆地DXF-S和DXF-N两个全新世典型黄土-土壤剖面磁化率和炭屑浓度的分析,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该区域野火活动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规律。马兰黄土堆积时期,气候干旱而不稳定,植被呈现荒漠草原或半荒漠草原景观,地方性和区域性野火频繁发生;全新世早期,气候开始由冷干向温湿过渡,但仍比较干旱,野火活动仍然较为频繁,地表植被应为干草原或含有森林成分的干草原景观;全新世中期是全新世最为温暖湿润的时期,野火活动微弱,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森林草原并掺杂少量亚热带植物,但在夏商文化时期,由于人为焚林、围猎、取暖、刀耕火种等生产和生活活动,使野火活动的频率提高,标志着人类开始影响生态环境演变的进程;全新世晚期,气候向干旱化发展,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为野火活动频繁发生,使地表的自然景观逐渐向半自然半人工景观过渡,尤其,近百年以来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聚落规模的迅速扩大,地表已转变为农田景观。  相似文献   

2.
新疆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水文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分析湖泊沉积记录的西北干旱区全新世气候特征及演变规律基础上,对新疆不同时间尺度上湖泊的水文变化进行了研究.新疆不同地区全新世气候环境存在差异,北疆全新世主要经历了早期温干、中期暖湿以及后期温十的气候演化过程,但不同湖泊记录的气候转型时间有所差别.南疆全新世以来湖泊记录研究较少,对气候演变规律有不同的认识,但中全新世暖湿气候特征具有一致性.根据近千年来的湖泊沉积记录研究,近百年来新疆处于暖干化阶段.总体来看,全新世以来湖泊水位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并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然而,近50年来,随着流域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等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造成流域水资源的匮乏,导致湖面的快速萎缩,引起严重的区域环境问题.地质历史时期的湖面升降,敏感地体现了气候的波动过程,由气候因子波动及人类活动趋势分析,新疆湖泊水面将继续萎缩.  相似文献   

3.
关中富平地区近一万年植被和气候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黄土高原中部近一万年以来古气候演化特征,通过对关中富平剖面的地质调查、密集采样和31个样品的孢粉分析,将孢粉图式划分为Ⅰ、Ⅱ、Ⅲ三个带分别代表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孢粉带:Ⅰ带为松-菊-香蒲组合带,以草本植物花粉占优势,针叶树植物花粉含量较高为特征;Ⅱ带为松-栎-蒿-环纹藻组合带,以乔木花粉增加,草本植物花粉减少为特征;Ⅲ带为栎-松-蒿组合带,以草本植物花粉增加,乔木花粉减少为特征。结果表明:早全新世植被为森林草原-干草原,气候干凉-干冷;中全新世植被为森林草原与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气候温暖半湿润;晚全新世植被为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气候干旱偏暖-温凉干旱。  相似文献   

4.
一万年以来西安东郊的植被和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安东郊半坡大围沟剖面的地质调查、密集采样和孢粉分析,讨论该区植被的演替。论证了全新世古气候环境的特征,总结了早、中、晚全新世在该区发育的植被及其所代表的气候环境。从该剖面17个样品中分析出了大量孢粉,做出了黄土地层的孢粉图式。据该剖面上孢粉组合变化的分析,得出了全新世的植被与相应的气候在时间上的演变与空间上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晚全新世温凉干旱。  相似文献   

5.
一万年来灵武水洞沟遗址古气候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宁夏水洞沟遗址剖面的进一步地质调查、密集采样和孢粉分析,笔者详细地讨论了该区植被的演替,论证了全新世古气候环境的特征,总结了早、中、晚全新世在该区发育的植被及其所代表的气候环境。结果表明:早全新世植被为疏林草原、干草原→草甸草原,气候偏干冷→温和半湿润;中全新世早期植被为阔叶乔灌丛草原→针叶乔灌丛草原→阔叶疏林草原,晚期植被为疏林草原,气候相对温暖、稍凉→较温暖;晚全新世植被为干草原,气候寒冷。  相似文献   

6.
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特征进行研究,从而为预测西安地区乃至中国和全球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通过对西安神禾塬鱼包头村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年代序列。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显示的曲线特征,阐述了这一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该黄土剖面所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特点,论证和详细分析了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对该剖面磁化率曲线特征与其他学者的孢粉谱建立的温度曲线对比。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的阶段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将西安地区10000年以来的气候演变划分为7个气候阶段。  相似文献   

7.
青海高原气候变化的环境响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分析环境演变过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从4个方面揭示全球气候变化的青海高原响应:①近45年来,青海高原表现出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冰川冻土萎缩、湖泊水位下降和河流流量减少等环境退化事实;②在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的温暖湿润背景下,高原植被、湖泊、土壤、冰川及冻土的良性响应,表明高原环境的优劣与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③全新世大暖期以来,青海高原从1 000年尺度看,20世纪正处于干冷期,从100年尺度看,正处于干暖化阶段,100年尺度上的升温则将带来湿润,而10年尺度上的升温多导致干旱;在增暖初期,由于降水变化滞后于温度变化,所以青海高原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大幅增温以后,预计未来降水量增加的可能性很大;④近20余年,高原迅速增温将导致蒸发量增加,可抵消甚至超过降水增加的作用,造成气候干暖化,在达到稳定的暖湿阶段前气温和降水出现大幅度频繁的波动,将带来严重的旱、涝等灾害,20世纪可能就处于稳定暖湿阶段前的剧烈波动与多灾阶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平凉大寨全新世黄土剖面的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学参数及年代学的综合分析,着重探讨了本区早、中全新世千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及不稳定性等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平凉大寨地区早全新世升温阶段(11.5~9.2KaB.P.)出现了YD事件,反映了升温过程中短暂性气候逆转;中全新世大暖期(9.2~3.5KaB.P.)存在一个近两千年的冷干气候恶化阶段(6.5~4.5KaB.P.),该冷干气候恶化期存在两个数百年尺度的极度冷干气候事件,其气候环境条件恶化程度接近于晚冰期。同时,该地区中全新世气候变化也存在周期约1.5ka的暖湿与冷干气候旋回。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黄土高原腹地甘肃合水MJY全新世土壤剖面磁化率、全铁、TOC、Rb、Sr和Rb/Sr等气候代用指标的测定分析,揭示了与全新世环境变化相对应的成壤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阐明黄土高原中部地区环境资源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为全新世早期,黄土高原中部地区气候比较温和干燥,风尘堆积速率降低,地表植被以草本为主,并有一定的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土壤发育表现为边沉积边成壤;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地表植被发育,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大于风尘堆积作用,随着沉积和成壤的继续,土壤层深厚,形成古土壤层(S0);全新世晚期,气候开始恶化,干旱少雨,植被退化,沙尘暴频繁发生,风尘堆积作用大于风化成壤作用,土壤退化形成的现代黄土层(L0)覆盖了土壤(S0)使之成为埋藏古土壤。在寺洼文化时期(3250—2520 a B.P.),由于气候干旱使环境资源恶化,土壤退化严重,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文化形态从原始的农耕文化转向游牧类型文化。  相似文献   

10.
运城盆地洪积平原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侵蚀阶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西运城盆地中条山洪积扇全新世剖面的磁化率、粒度分析研究,揭示了全新世以来运城盆地的环境演变和面状流水侵蚀堆积阶段。研究结果表明运城盆地全新世早期气候较温和干燥;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而全新世晚期气候比较干旱。由于全新世气候的波动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运城盆地洪积扇地表出现过4个比较明显的面状流水侵蚀-堆积作用阶段,时间分别在11500-11000a B.P.、3850~3300a B.P.、2200~2000a B.P和1300-800a B.P.。其中,11500-11000a B.P.间的侵蚀-搬运阶段是由气候变化引起,后三个阶段则是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为探索黄土高原侵蚀历史演变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预测西安地区乃至中国和全球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通过对西安地区泾阳南塬寨头村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年代序列。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显示的曲线特征,阐述了这一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该黄土剖面所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特点,论证和详细分析了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对该剖面磁化率曲线特征与其他学者的孢粉谱建立的温度曲线对比,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的阶段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将西安地区10000年以来的气候演变划分为7个气候阶段。  相似文献   

12.
库布齐沙漠水沙景观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部,东西走向呈带状横于黄河南岸,"十大孔兑"由北向南贯穿沙漠汇入黄河,形成风水交互的水沙格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古籍、遥感影像等资料,梳理并探讨库布齐沙漠水沙景观的演变历史及形成原因。研究认为库布齐沙漠发育过程可分为两大阶段:古沙漠阶段和现代沙漠阶段,现代沙漠发育于全新世,末次冰消期气温回暖,使得古沙漠固定并消亡,古沙漠主要源自于地质作用和气候波动,而现代沙漠则是人为和自然的共同作用;"十大孔兑"发育在更新世早-中期,全面形成于更新世晚期,主要受到新构造运动及区域气候因素的影响开始发育并切割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同时研究指出,"流水占主导"的风水交互模式是现代库布齐沙漠水沙格局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全新世风沙活动历史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沙活动记录的研究对于人们了解气候环境变迁有着重要意义。风成砂层的稳定出露可以作为风沙活动及沙漠形成的最直接证据,因而通过对风成砂-黄土-古土壤序列地层剖面进行对比分析,即可还原地质历史时期风沙活动历史与环境演化。通过对比青藏高原南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等地区风成沉积剖面的岩性变化,结合14C测年、热释光和光释光测年结果,建立了青藏高原地区全新世以来风沙活动演化历史。青藏高原全新世在11.0kaBP左右开始进入全新世,环境逐渐转向暖湿;9.0kaBP左右出现了一次强烈的风沙活动事件;7.7~4.6ka BP14C大部分地区为暖湿环境,而藏南地区有较大范围风成砂沉积,风沙活动强烈。全新世晚期区域性差异较大,但整体环境恶化,风沙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14.
靖边地区地处季风边缘区,对气候变化响应十分敏感.为研究其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及植被演替,文中根据靖边地区孢粉代用指标,结合AMS14C定年,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及植被演替.结果表明:该地区在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经历了温凉偏湿-温暖湿润-温暖干燥-温暖偏湿-凉爽干旱5个阶段,植被演替划分为疏林草原-典型草原-...  相似文献   

15.
西安临潼白庙剖面全新世黄土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安临潼白庙剖面全新世发育了两层黄土与两层古土壤 ,通过对该剖面各层黄土与古土壤中微量元素Zn ,Ni,Cr,Co ,Ba ,Rb ,Sr的含量测定 ,研究了当时土壤发育的强弱和气候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 ,其微量元素具有指示冬夏季风等环境变化的重要作用 ,反映了全新世以来该区发生过 4次较大的生物、气候环境的变化 ;古土壤代表的温湿期气候比现今明显 ,当时夏季风活动加强 ,但冬夏季风活动强度与持续时间相近 ,并非是夏季风占优势 ,黄土发育时的气候与现今西安地区类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全新世地层中27块样品的孢粉分析,根据其组合特征并结合表土花粉分析,本区全新世以来除了塔里木河中游隐域性植被成分随着河流改道变化频繁外,两侧显域性的早生、超旱生荒漠植被成分无明显变化,它们的生境反映了气候环境总的形势是持续干旱的。但全新世地层中孢粉种属和丰度的变化,蒿属、藜科和麻黄花粉相对数量的增减也说明了在干旱背景中本区气候有微弱的干湿波动,表现为全新世早期和晚期气候偏凉湿,中期气候干暖,但干暖期鼎盛阶段略湿。  相似文献   

17.
以1:500000地质图为基础,利用Map GIS对柴达木盆地进行数字化.根据Google Earth的卫星图和Google Maps的地形图,结合野外考察,进行柴达木盆地现代沙漠范围的勾画.从数字化的地质图中提取盆地内全新统(Qh)和上更新统(Q3)的风成堆积层,结合已有文献资料,绘制出全新世大暖期和末次盛冰期盆地内沙漠的分布图.特征时期沙漠分布图显示,全薪世大暖期盆地内沙漠范围大大收缩,比现代沙漠范围小,对暖湿的气候有着很好的响应;末次盛冰期盆地内沙漠范围迅速扩张,比现代沙漠范围大,对干冷的气候有着很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盐湖周边灌丛沙丘发育广泛,其形成及演化很好反映了区域风沙活动、气候环境变化的过程,但目前有关其形成年代尚没有具体的研究。本研究采用OSL单片再生剂量法及AMS~(14)C法对柴达木盆地典型区域的灌丛沙丘进行了风成砂沉积年代测定,并结合野外实际调查方法初步探讨了其形成演化过程。结果显示:研究区灌丛沙丘自全新世早期已有发育,多发育形成于中晚全新世以来的地质时期,较为高大的灌丛沙丘迎风坡前端多下覆不同风沙纹理的残余沙丘从而形成复合沙丘体,其发育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沿主风向前移动现象。全新世以来区域气候干旱及湖泊退缩,导致地表裸露、沙物质增加为灌丛沙丘的发育提供了物源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宁夏中部风沙区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气候变化、水系变迁、植被变迁与演替、荒漠化发展四个方面 ,论述了全新世以来宁夏中部风沙区的环境演变过程。本区干旱、半干旱温带荒漠草原的环境特征在全新世已经形成。气候在温凉、干湿的波动中有明显的干旱化趋势。由此引起地表水面缩小、水量减少。植被的种类、覆盖度、生产量总体上趋向减少 ;近四十年植被退化演替的趋势广泛发生。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本区的荒漠化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会宁地区全新世黄土沉积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会宁陈塬剖面全新世段的粒度变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辅以磁化率曲线变化,对该区全新世时期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认为,会宁地区全新世时期黄土—古土壤沉积以粗粉砂(16~63μm)为主,占47.99%~55.78%,其次为细粉砂(4~16μm)、砂粒(63μm)和黏粒(4μm),对粒度参数的计算显示,该时期粒度组成较单一,分选较差,粒度频率分布曲线较宽平且呈微弱正偏。将气候变化分为4个阶段:16~11.3 ka BP,晚更新世向全新世过渡时期;11.3~8.5 ka BP,波动时期;8.5~4.5 ka BP,变暖时期;4.5 ka BP至今,现代气候时期。粒度指标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具有显著影响的气候事件反映更加敏感,对全球性气候变化和东亚季风边缘区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均有良好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