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了螺旋藻应用于黄瓜无土栽培的效应,与蔬菜无土栽培过程中常用的日本园式及华南蔬菜配方相比,螺旋藻可明显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增产20340~23235kg/hm2,增产率达到23.1%~27.2%,可溶性固形物提高2.0mg/100g,水分含量增加2.6%及2.4%,Vc含量增加26~34mg/kg,霜霉病发病率降低5.8%~6.8%,增加41700~43260元/hm2的纯收入,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青海大通中国沙棘人工林对土壤有机质和含氮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 1 4a生沙棘纯林及沙棘×青海云杉和沙棘×白桦×青杨以及无林对照剖面 2 0个土样的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含量 ,比较研究了青海大通黄河上游沙棘人工林对土壤系统的微观生态效应。结果表明 :①在青海大通营造沙棘林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1 4a生沙棘纯林及混交林 0 - 80cm土层平均有机质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 1 79.35 %和1 67.68% ,0 - 80cm土层平均有机质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 5 9.1 44和 41 .0 2t/hm2 ;②沙棘的固氮作用使土壤氮素含量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 ,沙棘纯林及混交林 0 - 80cm的贮蛋量较对照分别增加 3.1 1 9t/hm2 和 2 .5 74t/hm2 ,速效氮贮量增加 30 0 .69kg/hm2 和 2 33.5 5kg/hm2 ;③沙棘人工林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增长作用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 ,而速效氮在土壤中下层高于表层。④ 1 4a生沙棘纯林的培肥效应高于沙棘混交林 ,而沙棘与针叶树混交培肥效果又低于沙棘与阔叶树混交。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绿洲种植制度对棉田土壤养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塔里木绿洲种植制度对棉田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以棉田轮作方式(水稻→棉花、水稻→冬麦→棉花、水稻→冬麦-绿肥→棉花)和连作年限(3、5、8、10、15 a)为试验因素,对0~100 cm土层土壤进行了调查与试验。结果表明:短期轮作对棉田土壤养分含量无影响,棉花连作年限是不同层次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连作3、8、10、15 a土壤0~20 cm速效氮平均为40.60、48.75、51.96、44.35 mg/kg;速效磷平均为10.16、26.72、27.00、23.37 mg/kg;速效钾平均为184.70、142.60、130.20、105.56 mg/kg;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0.43 g/kg、12.10g/kg、12.93 g/kg、13.56 mg/kg;无论轮作类型、连作年限长短,从垂直分布上,连作15 a、3 a土壤速效氮F值分别为79.01、299.45;速效磷F值分别为88.99、17.54;有机质F值分别为77.27和171.6。表明长期连作降低了上下层土壤速效氮和有机质含量差异而增加了上下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差异;有机质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速效钾含量有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棉花长期连作有利于增加各层次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同时降低深层土壤速效钾的含量;连作8~10 a耕作层土壤速效氮、有效磷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2.35 mg/kg和27.45 mg/kg。  相似文献   

4.
旱区砂田肥力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宁夏香山地区种植1~17 a砂田及撂荒砂田为研究对象,对砂土比例、耕层土壤含水量(0~20 cm)、有机质含量、全盐量、速氮、速磷、速钾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种植可使砂田覆砂层含土量(由9.24%增加到36.15%)、土砂比(由0.09增加到0.57)不断提高,含砂量(由90.76%降低到63.85%)、土壤含水量(由25.30%降低到13.70%)、全盐含量(由0.21 g/kg降低到0.05 g/kg)、速磷(由2.42 mg/kg降低到2.26 mg/kg)、速钾(由172 mg/kg降低到109 mg/kg)不断降低,而有机质、全氮、速氮则先升后降,在连续种植4~5 a后达到最高(有机质:12.5 g/kg;全氮:0.32 g/kg;速氮:15.10 mg/kg),此后不断下降.因此砂田连续种植4~5 a必须人工补肥,连续种植若干年后休闲1~2 a有利于砂田性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2007~2008年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地区旱作春玉米播前设置了4种不同秸秆覆盖量(0、0.45、0.9、1.35万kg/hm2)处理,分析了该区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保蓄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两年定点试验表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含水量影响存在季节性、层次性差异;0.9 kg/hm2覆盖量处理,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以前,对保持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有显著效果(P< 0.05),较对照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了14.2%;秸秆覆盖量达到1.35万kg/hm 2时,土壤含水量不再显著增加.0.9~1.35万kg/hm2覆盖量处理较对照增产显著(P<0.01),幅度达16.9%;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增加了4.3~5.6 kg/(mm*hm2),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6.
黄土区旱地长期施用微肥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长达20年的微量元素肥料定位实验数据为基础,分析长期施用微肥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微肥对冬小麦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小麦施B增产481.8 kg/hm2,增产率30.3%;施Zn增产610.8 kg/hm2,增产率38.4%;施Mn肥籽粒增产368 kg/hm2,增产率23.1%;施Cu籽粒产量无明显变化。施用微肥小麦,籽粒、秸秆中微量元素含量增加,籽粒中含锌量增加10.47 mg/kg,增加率为49.79%;秸秆中含锌量增加3.84 mg/kg,增加率为47.5%;与施KH2PO4肥相比,籽粒中含锌量增加8.03 mg/kg,增加率为33.0%;秸秆中含锌量增加4.78 mg/kg,增加率为66.8%。  相似文献   

7.
系统研究了4种不同有机废弃物组合肥对灰棕荒漠土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废弃物糠醛渣、羊粪、玉米秸秆、菜籽饼按0.50∶0.25∶0.20∶0.05容积比,经高温发酵处理,施用量为45.00 t/hm2对灰棕荒漠土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有良好的影响,与不施有机废弃物(对照)比较,土壤总孔隙度、团粒结构、贮水量分别增加8.69%、8.73%、91.36 m3/hm2;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CEC分别增加5.86 g/kg 、21.42 mg/kg 、7.47 mg/kg 、42.67 mg/kg 、13.07 cmol/kg;玉米产量、产值、利润分别增加2.03 t/hm2、0.19×104 元/hm2、0.08×104 元/hm2;土壤容重降低0.28 g/cm3.灰棕荒漠土上施用生活垃圾,重金属离子有富集的趋势,而长期施用糠醛渣、蘑菇渣、锯末则无此效应.  相似文献   

8.
垄作和灌水量对河西绿洲灌区啤酒大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与灌溉量组合对啤酒大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灌溉量为330 mm时,垄作沟内覆草模式产量较对照增产695 kg/hm2,增产率为10.2%;在灌溉量为270 mm时,垄作和垄作沟内覆草处理较对照没有减产,可节水60 mm;不同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陕西杨凌选择3个新建大棚,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常规施肥、配方施肥1和配方施肥2)对番茄产量,及番茄种植前和收获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电导率等基本性质的影响。与农户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1和2处理氮、磷及钾肥用量分别减少9%~40%、26%~46%和18%~47%时,番茄产量并未显著变化,说明常规施肥处理存在肥料过量施用问题;与种植前相比,种植一季番茄后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达显著水平,增加幅度分别为25%和460%;0~100 cm土层电导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0~100 cm土层矿质氮含量显著增加,平均增加幅度为182%;0~2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平均达727 kg/hm2。新建日光温室存在过量施肥现象,由此带来的硝态氮及有效磷在土壤中的大量累积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以96-D-10水稻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上,研究以沼渣为主要原料的有机无机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及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PF)相比,配方肥Ⅰ、Ⅱ、Ⅲ处理分别增产1.8%、4.6%、5.0%,配方肥Ⅱ最高达到1556.7元/hm2,配方Ⅰ最低,只有943.1元/hm2;追肥前后各处理稻田渗漏水中总氮含量有明显变化,但变化趋势不一致,农民习惯施肥处理追肥后稻田渗漏水中总氮迅速升高,最高达25.16mg/L,配方肥Ⅰ、Ⅱ、Ⅲ处理分别为18.46、17.22和24.70mg/L,从不同层次稻田渗漏水看,总氮浓度依次顺序为30-60cm>0-30cm>60-90cm>90-150cm;收获后,0~150cm以内土壤无机氮累积量PF2最低仅为33.19kg/hm2,FP最高为61.18kg/hm2,是其他处理的1.2~1.8倍。综合以上各因素,通过试验水稻合适的配方肥为配方Ⅱ(含沼渣35%、N 20%、P2O510%),施用量为750kg/hm2,并补施重过磷酸钙(含P2O546%)97.8 kg/hm2。  相似文献   

11.
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利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半干旱区秸秆覆盖栽培中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在宁南旱区进行了春玉米栽培试验。试验设1.35、0.9、0.45和0万kg/hm24个覆盖量处理,分析了不同覆盖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年玉米生育期覆盖量从高到低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较CK(无覆盖)高15.47、10.79 mm和6.26 mm(P<0.05)。试验期间,2009年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最低(为266.1 mm),各处理依次较CK增产13.10%、17.37%和5.40%(P<0.05);2010年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最高(为433.6 mm),各处理依次较CK增产3.91%、7.58%(P<0.05)和1.70%。0.9~1.35万kg/hm2覆盖量增产效果明显,4年平均比CK增产14.23%~12.0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64%~8.87%。宁南旱区,0.9万kg/hm2秸秆覆盖量能更好地蓄水保墒,促进农田土壤水分良性循环,且对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推广应用旱地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基础上,从减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入手,进行了旱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一膜用两年"免耕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玉米农艺性状明显优于常规覆膜栽培,玉米产量比常规栽培增产956.1 kg/hm2,增加16.31%;前期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玉米出苗率比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和常规覆膜栽培分别提高2.58%、14.5%;比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和常规覆膜栽培分别减少投入1 350元/hm2、1 860元/hm2,纯收入分别增加703.9元/hm2、3 055.1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草量苹果园土壤水温效应及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麦草覆盖应用于果园,研究不同覆盖用量22 000 kg·hm-2(T1)、33 000 kg·hm-2(T2)、44 000 kg·hm-2(T3)和清耕(CK)在整个生长期对19年生长富2号苹果园0~100 cm土壤水分、5~25 cm土壤温度、树体生长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旱情较重的4—7月,3种覆草处理的平均含水量随覆草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T2和T3处理极显著(P0.01)高于CK,高出8.98%~27.09%;且3种覆草处理0~20、20~40 cm土层的含水量极显著(P0.01)高于CK,高出9.36%~73.77%;4—8月3种覆草处理的各深度地温低于CK,4—6月份极显著(P0.01)低于CK,低出2.11℃~8.02℃;相反,9—11月份高于CK。覆草处理5~20 cm深度土温日变幅极显著(P0.01)低于CK,低出0.39℃~3.63℃。果实单果重和产量以T2处理最高,3种覆草处理每公顷产量较CK极显著(P0.01)提高,高出10.70%~20.83%;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覆草处理较CK极显著(P0.01)增高,高出9.87%~20.87%。覆草对树体生长量、枝类比例影响不大。综合各种效应及投入产出比,陇东黄土高原苹果园覆草量以22 000~33 000 kg·hm-2较经济适宜。  相似文献   

14.
山西旱地农业高效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经过4年攻关研究,建立起3套旱地农业高效持续发展模式:(1)种养结合良性循环模式。土地生产率较单作玉米高49.7%,绵羊当年育肥羔羊的屠宰率、净肉率分别较对照组高3.0%和1.4%。应用增肉剂羊只115d 总增重11.3kg,较对照组日增重增加14.1%;改良草地产草量可达12000kg/hm^2~14400kg/hm^2。(2)“甘薯-加工-养殖”产业化发展模式。在平常年份产鲜薯75000kg/hm^2以上;生产的淀粉地膜,可降低覆膜成本27.9%。新研制的甘薯低糖脯有酸甜味型和怪味型两种,研制的即食粉丝,增值率在10倍左右。(3)旱地生态果园双向控制模式。与现行的清耕果园相比,0cm~60cm的土壤水分含量高3.1%;0cm~40cm土壤有机质含量高0.17%,速钾高9.1mg/100g土。4年后,土壤容重降低0.20g/cm^3,天敌数量多3倍以上,害虫减少95%以上,果实发病率减少80%以上。平均一级果品产量27000kg/hm^2,增加纯收入1338元/hm^2。  相似文献   

15.
在宁南山区海原县关庄乡高台村试验田,采用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研究了覆膜不滴灌、滴灌不覆膜、膜下滴灌和不滴灌不覆膜(CK)4种方式下马铃薯生育期的土壤养分、酶活性以及马铃薯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膜下滴灌种植条件下,与CK相比较,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3.88%、18.23%,碱解氮提高了10.71%、18.75%,速效钾提高了5.92%、2.55%,生育期内土壤脲酶活性提高了27.05%~69.37%、0.17%~38.33%,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12.70%~23.90%、 6.99%~28.93%,转化酶活性提高了5.65%~68.12%、8.41%~31.63%,纤维素酶活性提高了8.33%~32.94%、19.98%~108.82%,产量提高了107.90%;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及马铃薯产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得出,膜下滴灌可以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养分循环能力,增加产量,是干旱半干区马铃薯旱作节水栽培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覆膜集雨栽培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垄上覆膜集雨保墒、沟内种植的栽培方法,在半湿润易旱的关中红油土上进行了冬小麦田间试验,探讨覆膜集雨栽培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磷钾养分携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集雨的增产效果明显。覆膜条件下,高氮处理的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比低氮处理分别增加15.9%、22.6%;高氮高密度条件下,覆膜的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比不覆膜分别提高39.5%、28.9%,其中,高氮低密度(即高氮宽垄覆膜集雨)处理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产量可达7898kg/hm2;覆膜集雨种植可协调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关系,促进了地上部的养分携出量,有利于植株的协调生长,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穴播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穴播种植方式中,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有利于小麦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了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实施N、P、K平衡施肥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效果明显;该种植方式下各施肥处理比全膜小垄沟覆土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和露地穴播小麦产量分别增加3.7%~6.7%、9.4%~10.3%、30.7%~35.4%;该种植方式下,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180 kg/hm2、120 kg/hm2、90 kg/hm2时(Z0F1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达到4 034 kg/hm2;该方式的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露地穴播,在相同施肥水平下,前者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比后者显著提高33.7%~48.3%。表明春小麦在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