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及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秦岭造山带经典地段,被誉为"中国的中央国家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典型,分布集中,类型丰富,保存完好,包括地质剖面遗迹、地质构造遗迹、古人类遗迹、地貌景观遗迹、水体景观遗迹、环境地质遗迹等六大类,十四亚类,十八类。文中通过构建地质遗迹科学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地质遗迹旅游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终南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价值及旅游价值,为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陕西耀州照金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以南北方过渡地带的丹霞地貌景观为依托,完整系统地保留了其形成、演化过程的地质遗迹,文中通过对该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调查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地质遗迹景观的评定体系和评定方法,对陕西耀州照金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的地景资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耀州照金丹霞地质公园达到国家级资源质量标准。并根据陕西耀州照金丹霞国家地质公园适宜发展地质旅游的特点,提出了建设该国家地质公园的具体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3.
新疆温宿盐丘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批准的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通过对地质公园周边地质遗迹资源的研究,证实园区拥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奥奇克葫芦状盐丘底劈构造遗迹,丰富多彩的流水侵蚀地貌与北方喀斯特地貌,及十分珍稀的雅丹地貌景观遗迹。这些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景观为规划建设一个以盐丘地质景观为主,罕见的岩石与构造地貌为辅,特色鲜明的地质公园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是干旱区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其资源、环境也将受到更大的影响。文中介绍了该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类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主要单体景观进行了等级划分,指出其资源丰富、价值大、品位高,以及在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分级保护与专门保护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并提出通过科普与旅游观光协调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来打造地学品牌,提升文化品位,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是集沙漠、湖泊、高原、河流和恐龙化石于一体的地貌类、古生物类地质公园,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珍贵而典型,保存系统且完整,可分为地质剖面、古生物、地质构造、地貌景观4大类,以中元古界什那干群地层剖面、原角龙化石、花岗岩石林、乌兰布和沙漠等为代表,不仅观赏性强,而且具有地层学、古生物学等地学意义。2011年11月通过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具备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资格,这标志着巴彦淖尔地质公园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综合地质考察和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国土资源部对地质遗迹的分类要求及地质遗迹的性质和成因,将扎兰屯地质公园内的火山地质遗迹资源分为5类6个亚类共28处典型景观资源,火山喷发时代新、具多期性、火山地貌类型多样、保存完整;地质公园内部及周边的其他旅游资源,是扎兰屯地质公园不可或缺的部分。该地质公园的主体旅游资源为火山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开发优势突出,可开发多种旅游产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地质遗迹特征与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独特的区域地质背景孕育了丰富的地质遗迹。基于对陕西省地质遗迹特征及地质公园建设现状的分析,目前陕西地质遗迹尚未得到有效的利用与开发,两者存在数量、等级及空间分布结构三个方面的不协调。优效利用地质遗迹,调控不协调因素,陕西应该大力推进地质公园建设,把陕西建设为地质公园大省。在这种指导战略下,地质公园建设中心向秦岭褶皱系南移,建设方向调整为以地质地貌类遗迹、古生物遗迹为主。  相似文献   

8.
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及其地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喀纳斯是以喀纳斯冰川堰塞湖为代表的冰川地貌类国家地质公园,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典型,保存系统、完整,类型多样,可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5大类,是全球中低海拔地区第四纪冰川地貌保存完好的典型走廊之一,以喀纳期湖和月亮湾、神仙湾、卧龙湾等为代表,不仅观赏性强,而且具有很高的地学意义,目前已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相似文献   

9.
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实地考察,调查了18个景区(点),收集了大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该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制定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进行分类,对资源进行特色分析.运用"三三六"评价法和专家咨询法对旅游资源定性定量综合评价,得出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倡导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如何在保护好地质遗迹的前提下对地质公园进行旅游开发,越来越受重视。文中分析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并以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阿斯哈图石林园区为研究对象,从开发思路、景区范围界定、旅游功能分区、内部交通组织调整、形象宣传、产品设计、景区开发与原住民利益协调七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阿斯哈图景区的旅游发展规划问题,旨在探索一种有利于地质遗迹保护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思路,为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民勤荒漠植被的形成与演替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甘肃省民勤县是我国的典型荒漠化地区,自西汉以来生态环境逐渐退化,植被经历了一个从沼泽植被到盐生草甸植被再到荒漠植被的退化过程。水资源的变化是决定当地植被退化的主导因子,在大面积湖泊、河流背景上是沼泽植被,在干涸湖泊、河床背景上的是盐生草甸植被,在沙质荒漠背景上的是荒漠植被。目前,荒漠植被正处于进一步退化过程中。退化演替的同一阶段存在多种演替过程,现阶段存在着荒漠植被退化演替和盐生草甸植被向荒漠植被演替2种退化过程。20世纪中叶,在当地是从盐生草甸植被向荒漠植被演替的过渡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荒漠植被逐渐占据了优势。目前的天然种子植物共有22个科,72个属,127个种,其中以典型荒漠为主,共有3个植被型,7个群系组,17个群系。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群落随生境的分异性较大。目前的植被正处在进一步退化过程中,植物种类和面积减少,大面积枯梢、死亡,优势种的优势度增大。现阶段决定荒漠植被生长状况的主要是大气降水,植被盖度和密度随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尤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影响植被退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是上游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严重超采、草场严重超载和造林密度过大等。在干旱内陆盆地,一旦水资源供给减少,湖盆、河道干涸,泥沙出露,形成沙漠和沙漠化则是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阿拉善干旱荒漠区灌木多样性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善干旱荒漠区是我国典型的荒漠生态系统,它不仅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六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在这一区域由于特殊的自然生态背景使之成为灌木种类的"天然王国"。拥有23科57属137种灌木、半灌木。灌木是荒漠植被的主要组分,它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世纪下半叶,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的高强度人类活动,已深刻地改变了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及水分和能量循环过程,导致了灌木植物严重受损退化。为了保育灌木资源,提高人们对灌木在草地恢复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文中分析了灌木多样性分布的特点,论述了灌木在干旱荒漠区的特殊作用。结果显示:阿拉善高原丰富的灌木多样性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是我国温带草原灌木多样性分布的中心和我国灌木资源多样性保育的关键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3.
阿拉善荒漠区的景观生态分区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阿拉善荒漠区生态系统受损机制与重建研究”中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内容 ,在全面进行景观生态考察 ,运用 TM卫星遥感信息编制景观生态系列图 ,并对景观生态条件和景观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订了阿拉善荒漠区的分区方案 :首先划分出阿拉善中东部的沙质、沙砾质荒漠区和阿拉善北部到额济纳的石质、砾质荒漠区。前者又分出 :腾格里沙漠区、乌兰布和沙漠区、巴丹吉林沙漠区、贺兰山区、贺兰山西麓山前平原区、沙尔札—雅布赖低山残丘区、龙首山及山前区。后者分为 :外阿尔泰地区、额济纳绿洲区、弱水古洪积平原区、包尔乌拉—马鬃山区。  相似文献   

14.
沙漠湖泊动态变化的常规观测方法在沙漠的大部分地区无法实施,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沙漠湖泊动态变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掌握和研究沙漠湖泊资源的现状和动态变化过程,对于沙漠湖泊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以巴丹吉林沙漠为例,利用1973年、1990年、2000年、2007年的(多光谱扫描仪)MSS、(专题制图仪)TM、(增强型专题制图仪)ETM+、(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_CCD遥感资料为信息源,综合监督分类与目视判读方法提取沙漠湖泊信息,以G IS为工具对湖泊动态变化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1973年湖泊面积为28.56km2,2007年的湖泊面积为17.01km2,减少了11.55km2,减少的速度为0.34km2/a,其中1973-1990年间减少的速率最快,为0.66km2/a,1990-2007年间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沙丘移动速度的观测与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沙漠地区研究沙丘上风沙输运和估算沙丘移动速度对防治沙害有实际意义。文献1,2均给出了计算沙丘移动速度的公式,但必须知道相应的输沙率。由于输沙率和当地风速有关而沿沙丘脊线不同高度处有不同的风速,如何把沙丘上各点的风速与受沙丘扰动的“来流”风速关联起来就成为关键问题。本文对5个不同高度沙丘上的风速和输沙率进行多次观测、在详细分析所得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了风速之间的关联和计算沙丘移动速度的普遍公式,并与实测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放牧对荒漠灌丛草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阿拉善盟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组成、养分含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轻度放牧相比,重度放牧使0~5 cm、5~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各土层中土壤团聚体以0.053~0.25 mm粒径为主,放牧强度的增加造成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降低,分形维数(D)值升高,土壤团聚体结构遭受破坏,稳定性降低,导致土壤团聚体由大粒径团聚体(0.25~2 mm)向小粒径团聚体(0.053~0.25 mm、<0.053 mm)转变;重度放牧使土壤团聚体的C/N值升高,造成有效养分难以释放,植物所需养分亏缺。说明重度放牧是造成阿拉善盟荒漠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巴丹吉林沙漠第四纪研究评述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来巴丹吉林沙漠第四纪研究倍受地学界的关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在一些主要问题的认识和结论上,分歧和争论极大。在综合分析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第四纪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和讨论,指出了这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分歧和相互矛盾的原因。在沙漠形成的时代上,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对沙漠部分地区的地层断代和沙丘浅部的测年,尚没有系统的工作,为此这里特别对影响沙漠时代研究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关于高大沙山和其间湖泊的形成机制,前者有多因素理论和地下水理论,后者有沙山间负地形理论说和断裂构造理论。尽管这些理论的依据和手段主要是运用不同的地球化学元素来示踪水源,但得出的结论迥异。通过对这些结果的分析,认为彼此的适用性还需进一步的证实。湖泊水源争论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对沙漠地貌、下部地质、沙山钙结层和植物根套的综合研究所致,沙漠下部地质的进一步研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沙漠气候及其演化的研究上,西风环流和东亚季风对沙漠的形成和演化的影响程度还不清楚。最后对巴丹吉林沙漠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沙体系的防护效益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塔里木沙漠公路全长522km,其中有四百余公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穿行,风沙危害十分严重。为了研究适合塔里木沙漠公路的防沙体系和防沙措施,从1991年起在塔里木水公路两公里试验路段开展了公路防沙试验研究,1994年我们对两公里试验路段防沙体系中的各种防沙措施的防护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分析可知:a.塔里木沙漠公路尽管风沙害严重,如何采用的防护措施得当,建立起外围阻沙,固沙和边坡防护相结合的防沙体系  相似文献   

19.
库姆塔格沙漠南部的风积地貌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考察结果和TM影像解译,库姆塔格沙漠的东南分布高大的沙山,沙丘形态复杂;南部和西南缘分布有多条南北走向的荒漠沟谷,两岸分布沙垄,高18~65m,垄脊点(金字塔型)线交错,沙垄走向与沟的走向一致,阶地上覆盖一层深色矿物组成的砂砾(粒径3~1mm)。沙漠的中心区域,孤立的新月型沙丘、沙丘链占优势。下伏地形强烈影响着库姆塔格沙漠的风沙地貌形态。沙漠南部的低山、阿尔金山及其山前洪积沟谷形成的沟谷效应,塑造了沙漠南部复杂的地貌形态。沙漠沙丘砂的粒径由南向沙漠中心减小,0.25~0.05mm细砂占80%左右。  相似文献   

20.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输沙风能及地貌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2个气象台站2003-2006年气象资料,分析起沙风况和输沙势,并对其地貌学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沙漠中部全年起沙风出现频率为0.25%,以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南部起沙风出现频率为0.11%,以西北风和西南风为主。沙漠中部和南部均属于低风能环境,中部地区的总输沙势(DP)为66.7VU,合成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