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向海尖底泡沼泽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尖底泡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210Pb,137Cs建立高分辨率年代序列,并结合沉积物粒度指标,分析沉积物粒度与磁化率变化的相关性,对向海近几百年的环境变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历史时期内陆沼泽沉积物频率磁化率反映的向海气候变化可划分3个阶段,并与粒度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沼泽沉积物磁化率可以作为恢复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量研究表明沉积物的粒度和粘土矿物可以作为研究环境演变的载体。玛纳斯河兴农湖剖面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克拉玛依市附近的一个农场内。本文分析了该剖面的粒度变化特点和粘土矿物的类型与含量变化。研究表明,兴农湖剖面以湖相沉积为主,位于古玛纳斯湖的边缘,是古玛纳斯湖的一部分。粘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蒙皂石、高岭石和绿泥石组成。根据粒度和粘土矿物分析,将兴农湖沉积环境演变划分为9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临汾盆地是山西地堑系南部的一个断陷盆地,是研究第四纪环境变化的重要地区。文中以临汾盆地郭家庄钻孔(GJZ)剖面为研究对象,对钻孔岩芯进行磁化率和粒度测定,并与其它典型剖面对比分析,发现临汾盆地中更新世(Q2)中晚期的沉积环境:上部为黄土沉积下部为河湖相沉积,气候共经历了四个冷-暖交替阶段。磁化率和沉积物粒度与西峰剖面对比,表现出相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沉积环境的变化。该结果为研究山西中部盆地这一时期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萨拉乌苏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沙漠之间,是北方黄土与沙漠过渡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环境变化相当敏感。选择该流域典型沉积剖面(滴哨沟湾剖面),研究剖面Nd-Sr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揭示沙漠-黄土过渡带物质来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 风成粗颗粒(>75 μm)由鄂尔多斯中西部高地风蚀所致,河湖相粗颗粒主要由下覆风成沉积物水蚀改造而来;② [WTBX]∣ΔεNd(0)∣≤1[WTBZ]的风成细颗粒(<75 μm)基本上来自鄂尔多斯中西部高地的风化剥蚀和粗颗粒的就地改造,而[WTBX]∣ΔεNd(0)∣>1[WTBZ]的风成细颗粒有更复杂的物质来源;③ 城川组和中下部萨拉乌苏组的河湖相细颗粒由黄土高原的水土侵蚀提供,而萨拉乌苏组上部遭受了来自鄂尔多斯沙漠中东部风成细颗粒的干扰。这项研究对正确理解沙漠-黄土过渡带的演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罗布泊LX02剖面孔沉积物稀土元素丰度、分布模式及稀土总量的分析,结合沉积物中烧矢量和粒度参数的变化特征,探讨了稀土元素纵向变化与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罗布泊沉积物中稀土元素丰度值较高,平均值为140.0402μg/g,总体上以较湿润的环境为主导,化学风化作用较强。同时,沉积物中轻重稀土元素比值约为9.5,轻稀土含量明显高于重稀土含量,为明显的右倾斜型,Eu为中度负异常,Ce绝大部分为微弱的负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稀土元素含量与粒度和烧矢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中∑REE高值段指示暖湿气候环境,∑REE低值段代表冷干气候环境。根据稀土元素分布与沉积环境的关系,重建了72.4~51.0ka BP期间罗布泊地区经历了4次较大的冷干-暖湿-冷干-暖湿的气候演化过程,从而得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罗布泊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对古气候变化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辽东半岛坡积物、红色风化壳两类沉积物磁化率的测试,揭示了研究区晚新生代以来沉积物磁化率的垂向变化特征及空间分异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及其古气候变化信息。研究表明:辽东半岛坡积物S1~S4剖面、红色风化壳S5~S6剖面的质量磁化率平均值分别为71.75×10-8、65.81×10-8、68.17×10-8、151.70×10-8和305.06×10-8、473.26×10-8m3/kg,频率磁化率平均值分别为10.77%、9.67%、9.46%、10.79%和14.44%、14.95%;辽东半岛坡积物的质量磁化率值的变化特征、辽东半岛坡积物和红色风化壳剖面的频率磁化率值的变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形成时的古气候信息。  相似文献   

7.
河北邯郸HZ-S孔第四纪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北邯郸HZ-S孔第四纪沉积物样品采用MS-20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测试和系统的粒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总体形成于水动力平稳低能的河湖相沉积环境。与典型的古洪水平流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对比,显示具有古洪水平流沉积特征。物质来源主要是以洪水为介质动力的河流冲积物(或洪积物),沉积物组成总体以粉砂为主,主要由悬移质构成,沉积物分选较好,粒度分布多为单峰型。其次是以地表径流为介质动力的陆源碎屑物质,由于短距离搬运,造成沉积物分选较差,跃移组分较多,粒度分布多为双峰型。纵向上沉积物平均粒径与<32μm细颗粒级百分含量呈同步正相变化,其大小主要受<4μm的粘土含量变化所控制。  相似文献   

8.
以罗布泊盐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以环境磁学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罗布泊盐湖沉积物磁性特征的影响因素和环境意义。根据磁性特征可将罗布泊LOP1剖面沉积物分为两类:磁铁矿主导和铁硫化物(胶黄铁矿和黄铁矿)主导。磁铁矿主要来源于物源区塔里木盆地。胶黄铁矿和黄铁矿是早期还原成岩作用的产物,对磁性特征产生显著影响,胶黄铁矿主导层具有明显较高的χ、SIRM、χARM、χARM/χ和S-300 mT,黄铁矿相反。有机质供应增加是罗布泊盐湖沉积早期成岩作用的触发因素,中晚全新世以来冷事件期间塔里木盆地湿度改善,有机质供应增加,促使了早期成岩成因的自生铁硫化物生成。  相似文献   

9.
向海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黄榆为主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与作用。但是,湿地资源的退化现状使得人们对于保护区的有效性产生了疑问。本研究借助RS与GIS技术,利用1954年、1986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比分析了向海自然保护区建立前后、保护区内各功能区、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湿地资源动态变化,另外,结合保护区野外调查资料,探讨了湿地生境退化对鹤类等珍稀水禽迁徙及繁殖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区建立后湿地损失速度有所减缓,但仍保持减少的趋势;核心区内湿地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对实验区与缓冲区的保护作用较弱;与其周边区域相比,保护区内湿地资源的时空动态变化显著;鹤类等珍稀水禽种群数量随着湿地面积的萎缩而迅速减少。区域气候环境变化是导致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人为活动干扰以及保护区自身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影响保护区对湿地资源发挥有效保护作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5cm为间距,采集衡阳市区松涛网纹红土剖面(112°37′31″E,26°57′50″N)90件样品进行了粒度和化学元素测试分析,以及1件样品的ESR测年分析。研究表明:松涛剖面网纹层底部ESR年龄为0.673Ma B.P.,表明网纹红土形成于中更新早期。剖面以粘粒组分为主,均值为64.56%,粉砂粒组分次之,均值为23.68%,砂粒组分最少,均值为11.74%。10-50μm“风尘的基本粒组”含量12.46%,远低于北方黄土、宣城、九江等典型风成沉积物,与江西赣州、泰和和福建永安网纹红土相近似。UCC标准曲线显示,Al、Fe元素表现为富集,K、Na、Mg元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亏损。松涛剖面CIA均值为90.61%,分布范围介于88.4%-91.95%之间,表明了松涛网纹红土剖面经历了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综上推测,衡阳湘江河流阶地网纹红土系流水沉积而成,后期经历了强烈化学风化作用和网纹化作用改造。衡阳湿热气候环境条件是红土网纹化的基本条件,气候干湿季交替变化是衡阳地区红土网纹化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高原中部5.8~4.5 Cal kaBP气候旋回的地层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鄂尔多斯高原现代风成砂与PJHZ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对比分析,确定了剖面中4个层位(290~210,190~160,153.5~123.5,50~40 cm)基本属于风成砂沉积。结合粒度参数、碳酸钙含量、总有机碳含量及年代序列,认为此区域在5.8~4.5 Cal kaBP存在以下沉积旋回:~5 749 Cal aBP,沉积风成砂,反映该时期风砂活动强烈,气候干燥,冬季风强盛;5 749 Cal aBP前后,沉积物为灰绿色湖相层,表明这一时期存在短暂的湖面扩展,沙漠退缩;5 749~5 370 Cal aBP,沉积风成砂,反映了湖泊的退缩和沙漠的扩展;5 370~4 895 Cal aBP,湖相沉积物,反映了流域降水量的增多;4 895~4 580 Cal aBP沉积风成砂后,4 580 Cal aBP前后又出现了短暂的湖相沉积,之后又是风砂沉积。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沙尘天气的源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的沙尘暴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4—8Ф的粉砂占71.18%,>4Ф的砂粒组分占21.7%,<8Ф的粘土组分仅占7.13%;粒度分布呈现三峰态特征,4.85—5.10Ф粒级组成第一主峰,1—1.25Ф粒级为第二主峰,10.25—10.5Ф粒级形成第三主峰;平均粒径Mz为5.14Ф。哈尔滨沙尘暴沉积物是迄今为止有见报道中最粗的,是不同来源沙尘远距离和近距离搬运的混合体。本文认为哈尔滨市沙尘暴的远距离沙源为内蒙古镜内沙地、科尔沁沙地、近距离沙源为松嫩平原和哈尔滨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3.
黄土区小流域水沙对降雨及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降雨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流域径流、泥沙的两个主要影响因子。本研究采用SWAT模型,用固定其中一个影响因子而改变另一个影响因子的方法,对研究区降雨变化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泥沙影响进行估算,目的在于从年月不同时间尺度上确定黄土高原小流域水沙对降雨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状况。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降雨变化对径流影响的贡献率为84.20%,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影响的贡献率为28.63%;在月尺度上,降雨对径流贡献率也大于土地利用对径流的贡献率,尤其在雨季降雨对径流的影响程度和土地利用对径流影响程度的比值最大可以达到4.5。因此,不论在年尺度还是月尺度上,降雨对径流的贡献率都远远大于土地利用对径流的贡献率。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流域年降水量和流域森林植被盖度均与流域径流模数或输沙模数呈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疆伊犁盆地昭苏黄土剖面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晚更新世以来,伊犁地区与典型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稀土元素(REE)特征差异研究表明,伊犁盆地黄土剖面的REE特征不仅在含量上与典型黄土区的相似,分馏特征也基本相似,呈斜“L”型的分布模式,均发生轻、重稀土分异,分布曲线为负斜线,表现出中度的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意味着晚更新世以来,不同地区黄土的物质来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研究还发现,伊犁地区与黄土高原地区的稀土元素特征存在细微差异,昭苏黄土平均的稀土元素总量略高于昭苏古土壤平均值,与典型黄土区不同,这可能是由伊犁地区粉尘来源及其沉积环境的差异所致,且晚更新世以来不同区域黄土剖面REE特征参数三角图解也证实了这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现代浮尘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归纳总结了近20年国内外关于浮尘及其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进展,对浮尘的特点、影响、监测预报、气候成因、来源、长距离传输以及浮尘与黄土的形成的关系、浮尘对土壤各项理化性质的影响等问题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基于区域自然环境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现代种植业系统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种植业用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牧业用地萎缩;逐步形成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以棉花和油料为主的经济作物、以蔬菜瓜类为主的其它作物的结构.分析了系统生产力提高、农业总产值构成趋向国家结构调整方向的正效应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影响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负效应,包括系统多样性尤其是不便于机械化耕作的农作物降低,单一化趋势明显;工业辅助能投入增加,生物辅助能投入下降,系统能效呈现"增加-停滞-降低"趋势;系统呈现人为性R-策略者时空效应,抗逆性差;区域缺水严重,土壤环境潜伏着由地下水位下降、化肥、农药、农膜、污灌等引起的生态隐患.建议加强其机械种植研究,同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大其它用地比重尤其是牧业用地的比重,提倡作物多样化种植的结构调整,选择耐旱型可替代粮食作物品种,以减轻粮食作物牧用的压力;建立能衡量资源环境价值的绿色GDP体系;改善投能结构,加强生物防治和污水处理,将传统农业的精华融入现代种植业系统中.  相似文献   

17.
常宏  左合君  王海兵  闫敏 《干旱区研究》2019,36(6):1559-1567
为了揭示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两岸风沙沉积环境差异性与东岸沙物质来源,运用多重分形理论分析了两岸不同下垫面地表沉积物粒度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除草地外,两岸沉积物众数粒径范围西岸为189. 13~212. 20μm,东岸为133. 89~168. 56μm,东岸地表颗粒整体较细,风能环境较弱。多重分形参数(D_0、D_1、D_2、Δ_α、Δf)均表现为东岸西岸,东岸沉积物粒径分布范围大、局部叠加程度强,进一步表明东岸沉积物颗粒属性差异大、颗粒来源范围广、沉积过程复杂、沉积环境多样。多重分形各参数与2~50μm、100~250μm粒径颗粒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据风沙颗粒运移规律,结合两岸地形地貌,初步揭示上风向乌兰布和沙漠为黄河东岸2~50μm悬移颗粒的主要源区之一。  相似文献   

18.
洪水沉积物粒度是反演洪水特征及过程的关键参数,也是识别古洪水沉积层的重要前提和依据。通过对山东北部丹河2018年洪水淹没区考察,取得21cm长无扰动沉积物短钻DH2,室内进行粒度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组分拟合,获得如下主要结论:1)DH2钻孔粒度整体较细,以细粉砂为主;2)洪水决口扇沉积层与下伏土壤层相比,沉积物粒度整体变细,黏土和细粉砂含量略有增加,粗粉砂和砂含量大幅减少;3)分选系数和峰度均显示洪水沉积分选趋向良好,偏度指示颗粒物变细,水动力减弱,沉积环境稳定;4)决口扇沉积层粒度具有由细到粗三个组分,根据其含量变化特征,可将此次洪水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洪水初期强水动力快速输入阶段、中期持续性稳定输入阶段、末期准静水环境下沉积阶段。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洪水层沉积特征及水动力过程,也为识别地层中古洪水沉积提供了有力参考。同时揭示丹河下游地区河流地貌-水文系统受到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导致洪水水流不畅,滞流现象严重,对于开展河道整治和防洪减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沙物质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对沙漠公路沿线风沙地貌和沙物质的特征、如粒度特征,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以及微量元素组成等进行了分析,为沙漠公路的生物防沙规划,道路的沙害治理提供科学数据。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沙物质分析特征在沙漠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