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正>生猪人工授精就是借助一些器械,利用人工的方法将公猪的精液采出,经过处理,再输入到发情母猪的子宫里,使其妊娠。推行人工授精,能大大减少种公猪的饲养量,节省饲养费用,提高良种公猪的利用率,加快生猪杂交改良步伐,克服公、母猪大小相差太大进行自然交配的不便的困难和避免  相似文献   

2.
<正>山羊的人工授精就是指用人工方法采集公羊的精液,经一系列的检查处理后,再注入发情母羊的生殖道内,使其受胎。人工授精的主要技术环节为采精、精液品质检查、精液的稀释和运输以及适时输精。1.采精假阴道是采精的主要工具,由外壳、内胎、漏斗、采精杯组成。采精的成功与否,决定于假阴道的温度、压力和润滑度。临近采精之前要把安装消毒好的假阴道加入50~55℃的热水150~180 m L,约  相似文献   

3.
正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母猪的怀孕率、产仔率、窝产仔数的高低,从而影响整个人工授精的结果,因此精液采集后必须先对精液的好坏有个主观评定,快速剔除劣质产品,对优质的产品进一步进行仪器设备检验,保证其质量,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精液的利用率和成功率,从而提高人工授精效果,也能快速发现种公猪的问题。猪场的种  相似文献   

4.
<正>一、母牛发情与发情鉴定发情是母牛在未怀孕的情况下所表现的一种周期性变化。发情时,母牛发生性欲和性兴奋,生殖道为受精提供条件,并且由卵巢排出卵子,这样才能交配受孕,进行繁殖。目前,人工授精技术已取代了自然配种。因此,对发情及时、准确、有效的鉴定是确保对母  相似文献   

5.
<正>一、人工授精室建设人工授精室建设与人工授精站建设相类似。除种公羊圈外,应建立采精室、精液处理室和输精室等三部分。各室的面积为8~12 m~2、8~10 m~2、10~15 m~2,室内要求光线充足、地面坚实、空气新鲜,各室之间相互连接,以便于各工作环节的连续操作。二、兽医室建设羊场应设有兽医室,以便能对羊只进行疾病防  相似文献   

6.
张科 《植物医生》2017,(2):36-38
正一、人工授精站建立的目的、意义建立山羊人工授精站,能够大大地提高优秀种公羊的利用率和配种窝次,加速羊群的遗传进展,减少种公羊的饲养量而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可以避免本交引起的疾病传播。山羊人工授精技术适于在养羊场、养羊专业大户、山羊饲养小区、养羊专业村社和规模化集约化养羊生产中推广应用,是实现肉羊高产高效的一项重要繁殖技术。二、人工授精站的建设及设备  相似文献   

7.
<正>春季是家兔繁殖的旺季,但在春繁家免时要精心,做到以下几点:一、调整兔群体质虚弱的公母兔不宜做种,应淘汰,并及时补充、串换青壮年公母兔。要选择体健、发育匀称、性欲旺盛、交配力强、体形外貌符合品种要求、遗传性稳定、抗病力强的种公兔。母兔要求生殖器发育良好、乳头4对以上、发情正常、产仔率高、泌乳量多。一  相似文献   

8.
<正>在养兔技术先进的欧美国家,用于商品肉兔生产的种母兔,年平均产仔数达55~60只;在国内,高产的杂种母兔年产仔数亦可达50只左右,远高于多胎的母猪。这与家兔的多胎多产的繁殖特性密不可分,每位养兔从业者应熟悉掌握,这有利于提高兔场的繁殖力和经济效益。1.双子宫在动物中,只有母兔才具有两个完全分离的子  相似文献   

9.
刘协 《植物医生》2016,(2):42-43
<正>母猪人工授精(AI)技术始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广泛应用。目前,世界大约60%的母猪通过人工授精受孕,欧美国家如美国、英国、丹麦等超过80%的母猪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而且该技术的应用比例在逐年上升,发展中国家采用的比例相对较少。一般把传统的输精方法称为子宫颈输精法,而目  相似文献   

10.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 de Bary侵染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毁灭性病害。为了明确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结构,对2018年甘肃省定西市、张掖市和陇南市采集的130株晚疫病菌进行了交配型和线粒体DNA (mtDNA)单倍型测定。结果表明:从130株晚疫病菌中检测到A1和A2两种交配型,A1交配型为14株(10.77%),A2交配型为116株(89.23%);检测到Ⅰa、Ⅱa和Ⅱb 3种线粒体DNA单倍型,发生频率分别为88.46%、3.85%和7.69%。Ⅰa单倍型菌株的交配型为A1和A2,Ⅱa单倍型菌株交配型为A1和A2,Ⅱb单倍型菌株交配型为A1。该结果表明甘肃省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以A2交配型,Ⅰa mtDNA单倍型为主。甘肃省各采集地晚疫病菌群体结构或与当地种薯繁育、调运有关。  相似文献   

11.
昆虫性信息素是昆虫性成熟后求偶时所分泌的能引诱同种异性个体以进行交尾的微量挥发性化学物质,具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害虫的监测与防治。近年来,我国在昆虫性信息素的工业化合成、纯化、稳定,缓释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完善,各种干式诱捕器的开发研制,智能化性诱测报技术研发,以及多种害虫田间性诱实用技术试验示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极大地促进了重大害虫的监测预报和绿色防控。本文详细介绍和比较了群集诱杀技术的诱芯、诱捕器种类及其应用特点,交配干扰技术的释放器及其智能化的原理、种类和应用特点;系统总结了求偶与交配之间的关系、性信息素引诱力和专一性,以及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效果的影响;总结了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技术在水稻、玉米、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重要害虫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分析了当前性信息素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中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蝉棒束孢Isaria cicadae为药用真菌蝉花的无性型,在防治同翅目害虫上具有重要作用。在自然状态下蝉棒束孢多以孢梗束状态存在,其子实体阶段极为少见。交配系统是真菌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因此可从交配型的角度探究蝉棒束孢有性子实体稀少的原因。本研究运用RACE技术首次从蝉棒束孢中克隆出MAT1-1-1MAT1-2-1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cDNA序列设计并优化得到蝉棒束孢交配型鉴定引物,并对采集自安徽地区40株蝉棒束孢交配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交配型MAT1-1菌株14株、MAT1-2菌株26株,并没有检测到同时含有两种交配型或两种交配型全部缺失的现象,因此蝉棒束孢有性型子实体几无发生的现象并不完全归因于交配型因素。  相似文献   

13.
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优势寄生蜂,了解寄生蜂的交配行为有利于完善其规模化繁殖技术。通过对海氏桨角蚜小蜂的首次交配及再次交配、配偶选择等行为学观察,以及多次交配对雌蜂繁殖量影响的生物学试验,明确了该蜂的交配过程包括求偶、交尾前期、交尾和交尾后期;雌蜂在整个生活史中未观察到再次交配;雄蜂可在首次交配后迅速进行再次交配,首次交配后1 h内的再次交配率为83.3%,62.5%的个体可在2 h内完成第3次交配,再次交配的行为持续时间显著低于首次交配;雄蜂的交配次数对自身寿命及其配偶的寄生量无显著影响;此外,在配偶选择中,处女蜂倾向于接受有交配经历的雄蜂,多头雄蜂间存在竞争行为进而干扰交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黑龙江省采集自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育性能力和交配型分布,采用2株标准菌株GUY11(MAT1-2)和KA3(MAT1-1)对2016—2017年黑龙江省西部、东部、中部3个地区经单孢分离的241株稻瘟病菌进行育性测定,并利用PCR技术对其交配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部、东部、中部的241株稻瘟病菌中可育性菌株比例为11.62%,其中雌性菌株、雄性菌株、两性菌株分别占1.66%、4.56%和1.25%,不能判断其性别的未知菌株占4.15%。采集自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稻瘟病菌可育性差异均较大,西部、东部、中部地区可育性菌株出现频率分别为13.25%、7.27%和12.62%;2016年采集的稻瘟病菌可育性较高,可育性菌株出现频率为25.30%。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群体中同时存在MAT1-1和MAT1-2两种交配型,主要以交配型MAT1-1占优势,出现频率为58.92%,交配型为MAT1-2的菌株出现频率为8.30%。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的交配型亦有差异,交配型为MAT1-1的菌株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出现频率最高,为72.73%,在中部、西部地区的出现频率次之,分别为61.17%和46.99%。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区的稻瘟病菌同时存在2种交配型菌株,其交配型存在丰富的多态性,但其可育性及交配型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15.
应用国际稻瘟病菌标准交配型菌株KA3和THl6对2000年从广东、广西、江苏和安徽4省采集的145个稻瘟病菌菌株的育性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广东、广西和安徽3省稻瘟病菌群体中存在着Matl.1和Matl.2两种交配型,江苏省的23个可交配菌株均为Matl.1。各省间稻瘟病菌群体的可交配率差异不大,总的可交配率为48.3%。有9个菌株与标准菌株交配产生了子囊孢子,可育率为6.2%。检测到2个两性菌株,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群体雌雄性别的比例有显著性差异。用不同交配型的可育菌株进行互交,14个组合中只有1个组合产生子囊壳,但没有形成成熟的子囊孢子。  相似文献   

16.
正1母兔的发情鉴定要想提高母兔的受胎率,必须把握好母兔的发情特征。尽管家兔具有刺激排卵的特性,在卵巢内存在着多个不同发育程度的卵子,但在自然状态下,卵子会分批、分期发育成熟,只不过成熟的卵子在母兔没有受到性刺激的情况下不会从卵巢排出,而是被卵巢吸收。每当一批卵子发育成熟,伴随而来的是母兔体内的性激素变化,同时引起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如阴户由平时的干瘪状态变为肿胀、含水,  相似文献   

17.
周祖琳 《植物保护》1981,7(1):33-34
随着昆虫性信息素研究工作的进展,要求对昆虫的交配习性有更多的了解。 离体交配囊交配直视法,是直接观看麦蛾交配中精包形成、输送和交配囊相应变化的全过程。 1977年,我们用离体交配囊交配直视法,对麦蛾的交配过程进行  相似文献   

18.
在前几年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SinoausterGressitt)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林间放蜂效果,于1978年底,从山东省移来寄生在青杨天牛幼虫上的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与本省的管氏肿腿蜂进行交配。交配方式分两种:一种是广东的雌蜂与山东的雄蜂进行交配;另一种是山东的雌蜂与广东的雄蜂进行交配。两地蜂在蛹期就连同茧囊逐个分开,每支指形管放一只茧,羽化后分别按上述方式进行雌雄配对,及时接上寄主,并将繁出的后代蜂与本省的肿腿蜂在林间大面积放蜂对比试验,取得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宁夏固原致病疫霉群体遗传结构,用对峙培养法和菌落直径法测定致病疫霉的交配型和甲霜灵抗性,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检测致病疫霉线粒体DNA单倍型,并采用简单重复序列(SSR)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确定致病疫霉群体的基因型。在94株供试菌株中,发现了1株A1交配型、86株A2交配型及7株自育型菌株,全部为甲霜灵抗性菌株。菌株的线粒体单倍型均为Ⅰa型,共鉴定出2种SSR基因型,Ⅰ型占绝对优势。AFLP聚类分析显示,在相似系数0.68时分成α和β两组,宁夏固原菌株全部聚在β组。研究表明,宁夏固原致病疫霉群体结构比较单一、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0.
周祖琳 《植物保护》1984,10(5):27-27
由于性信息素应用试验工作的需要,近几年国内外创造了剪翅法(Snow等,1976)、缚翅法(Kawasaki等,1976)、开放式测定法(李文谷等,1981)、交配盘法(Hendricks,1982)、粘挂雌蛾法(黎教良等,1983)等雌蛾交配率田间测定法。我们以这些方法作基础形成又一种新的测定交配率方法——拴放式交配率测定法。这种测定法的操作比较简单,适用于麦蛾、红铃虫等多种昆虫交配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