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大叶小蘖对小麦稈锈病流行无关的原因,以大叶小蘖上的锈孢子接种小麦上,和 P.Elymina P.Pygmaea 的冬孢子接种大叶小蘖上,结果肯定大叶小蘖在自然条件下对当地小麦稈锈病流行无关。大叶小蘖是这两种杂草锈菌的锈孢子阶段寄主。大叶小蘖展叶时期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小麦稈锈菌冬孢子发芽,这是它在自然条件下不起转主寄主作用的关键因素。在小蘖展叶盛期(最易感染时期)的5月中旬,平均气温适合小麦稈锈菌冬孢子发芽,但缺少必要的湿度条件。而在连雨潮湿天气,湿度条件虽然具备了,但温度又降得很低,这就使小麦稈锈菌冬孢子很难发芽,使小蘖错过了最易感染的机会,5月下旬以后,气温日渐增高,又超过了小麦稈锈菌参孢子发芽的最高温度,虽有充足的水分,冬孢子也很少发芽。此时小蘖陆续长出新梢,发出嫩叶,也不再被侵染了。三年来,在小蘖邻近麦地调查,和进行稈锈菌生理小种分析结果,小麦稈锈菌不通过大叶小蘖产生多种生理小种。冬孢子发芽试验证明,在斗沟子各处散乱的麦稈上的小麦稈锈菌冬孢子,到5月中旬已正常成熟,发芽率很高。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在9°—21℃温度范围内,小麦稈锈菌冬孢子发芽很好,且长小孢子;而在9℃以下或22℃以上,冬孢子很少发芽。  相似文献   

2.
渭北地区干旱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生长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94个不同品种小麦在渭北地区干旱条件下生长情况的研究表明,在应试小麦中,1)陕合6号等7种小麦分蘖早,幼苗分蘖多,冬前含水量低,株干重较高,越冬期成苗率高、叶色深,多主匍匐型,节期除3562外有效分蘖较多,属于多蘖型小麦;2)辐选73-3等58种小麦分蘖稍迟、幼苗分蘖数中等、属中蘖型小麦;3)早熟504等29种小麦分蘖迟、幼苗分蘖少,属少蘖型小麦,它们在冬前含水量量,株干重较低,越冬期多呈绿  相似文献   

3.
沟灌渗透对直播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植株分析方法,研究了相同畦宽(200cm)、不同灌水量的沟灌渗透栽培和常规淹水栽培对直播水稻茎蘖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直播水稻茎蘖生长、干物质积累、冠层叶性状和产量在不同处理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处理1(节水38.6%的沟灌渗透)的茎蘖生长适宜,分蘖质量高,干物质积累量大,冠层叶叶绿素含量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常规淹水处理,增产达8.74%。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小麦、玉米1a两熟模式种植面积的扩大,使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发生为害加重,严重降低了小麦的生产效益。为有效控制小麦根病的发生为害,为生产提供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笔者自1998~2000年连续3a进行了药剂拌种防治小麦根病试验。试验研究证实,每千克小麦种子用2%立克秀WP2g,冬前三蘖期防治效果可达91.3%,冬后返青期防治效果仍达69.2%。每千克种子用20%三唑酮EC2ml,冬前三蘖期防治效果73.9%,冬后返青期防治效果38.4%,持效期较短。每千克种子用…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气候变暖与土壤铅污染对农作物及其地下根系生长的影响,利用夜间增温系统研究了4种土壤铅水平下冬小麦关键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及其地上地下分配、收获指数、根系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夜间增温提升小麦全生育期的土壤温度0.6~1.4℃,增温效果明显。未污染处理的小麦蜡熟期总生物量与籽粒产量在夜间增温下显著提高,但收获指数却显著降低。铅污染加重造成小麦籽粒产量与总生物量下降,但夜间增温使铅污染处理小麦的产量显著增加14.7%~19.1%、总生物量显著增加13.0%~26.5%,其收获指数增加,表明夜间增温提高了小麦抗铅污染危害的能力。增温对提高小麦根干物质积累表现为正效应而铅污染胁迫则表现为负效应,增温具有增加小麦根系干重及根冠比的趋势,但受铅污染程度、作物生长时期制约。小麦根系活性随土壤铅污染加重而下降,而夜间增温具有提高低铅土壤小麦各时期根系活性的趋势,夜间增温在抽穗期显著提高了4个铅处理的小麦根系活性(12.2%~40.2%),增温下根系活性的增强有助于作物抵御铅污染危害。研究结果表明增温对小麦地下系统的正效应影响有助于提高其抵御铅污染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疆塔里木河胡杨根蘖苗水分来源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刚  赵成义  李君  韩明  李菊艳 《干旱区研究》2014,31(6):1093-1099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水势观测及断根试验,研究胡杨[WTBX](Populus euphratica)[WTBZ]根蘖苗的水分来源。结果表明:淹没前胡杨根蘖苗清晨水势显著低于母株,水分主要源于60 cm以下土壤水;退水后浅层土壤水的δ18O值贫化,根蘖苗木质部水的δ18O值相应贫化,清晨水势显著高于母株,水分主要源于浅层土壤水(0~60 cm)。样方调查表明:胡杨根蘖苗萌发于母株浅于30 cm根系上,根蘖苗发生部位不产生不定根,切断母株近端根(萌发点至母株端)和远端根(萌发点至根末端)后枯死,说明维持根蘖苗生长的水分主要源于母株。综合分析表明:胡杨根蘖苗的水分主要源于母株浅层根系远端根,对土壤水的利用取决于浅层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PG1和PG6微生物在小麦根际的定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的二个菌群PG1和PG6进行分离纯化,首先考察其中的单菌株生态学特性,然后在无菌条件下考察PG1和PG6菌群在沙-土试管中在小麦根际的定殖能力,并对根段显微观测以确定其定殖方式和密度及对小麦根形态的影响。同时对PG1和PG6微生物抗药标记,考察其温室条件下在土壤中的存活能力及对小麦根际土著细菌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海洋细菌L1-9菌株对小麦的促生防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打孔法测定了海洋细菌L1-9菌株对小麦根腐叶枯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L1-9菌株及其发酵液对两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种子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L1-9菌株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液分别处理小麦种子后,能显著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出苗率以及小麦幼苗的株高、根长和干重,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该菌株对小麦根腐叶枯病和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病效果,发酵液的防效分别达到82.00%和73.84%,发酵液的抑菌防病作用显著高于无菌发酵液.  相似文献   

9.
田菁(Sesbania cannabina)是我国华南、华中和华东等地区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杂草,通过测定其构件(根、茎、叶、花、果)生物量和植株高度等数据,分析其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与异速生长的关系,以期掌握该入侵杂草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田菁的构件生物量分配关系表现为茎>叶>果>根>花,而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为果>茎>叶>根>花,其地上与地下以及生殖与营养构件间的生物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性。此外,田菁各构件之间以及株高与构件间均为异速生长关系,株高与各构件生物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田菁种群各构件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以及较高的地上构件生物量与其较强的入侵性有密切联系,该结果对评估田菁的入侵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节水高产小麦理想全株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总结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节水高产小麦理想全株型概念。理想全株型包括理想冠层构型和理想根构型。节水高产小麦理想冠层表现为大群体、小个体、上层叶片小而直立,穗、穗下节间、旗叶鞘等非叶绿色面积比例高、群体穗/叶比值大等结构特征和高光效、低耗水、强抗逆等功能特点;理想根构型表现为初生根数目多,根系下扎深,深层根量大、比例高和活力强等。并对节水高产小麦理想全株型的调控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小麦根病主指发生在小麦根、茎基部的病害。此类病害为土壤带菌,复合侵染,全生育期危害,苗期造成死蘖,后期形成白穗或倒伏,高产麦田发病尤为严重。1990年以来,济宁地区年发病面积300万亩左右,占麦田总面积的50%,严重影响着小麦生产。现将近几年我们调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致病菌与为害特点据1990~1992年小麦不同生育期,多点  相似文献   

12.
根系分区灌水对苹果水分状况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年生分根盆栽皇家嘎拉(RoyalGala)苹果为试材,通过全部根系、3/4、2/4、1/4根系体积灌水、全部根系不灌水5种处理研究了根系分区灌水对苹果叶水势、气孔阻力以及枝叶生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4、2/4、1/4根系体积灌水在植株叶水势变化不明显时气孔阻力增大,新梢和叶片生长同时受到抑制,并且根系干旱的体积愈大,抑制作用愈强。  相似文献   

13.
《湖北植保》2012,(2):27-27
大白菜生长量大,生育期短,需要在各个生育期保证营养的供应,才能加速生长,提高产量。根据实践经验,大白菜各生育期需肥量不同,莲座期以前占吸收总量的10%,结球期占吸收总量的90%。1、幼苗期追提苗肥。从子叶展开到真叶露心至8~10片叶,约15d~20d为幼苗期。这时生长速度较快,正是根和叶细胞及组织分化最快时期,虽说需肥不多,但缺少时对以后产量影响很大。所以,定苗后应每667m2施硝铵10kg。  相似文献   

14.
合理利用无法耕种而荒弃盐碱地对于解决我国耕地紧缺具有重要意义,食叶草是一种耐盐碱草本作物,研究食叶草生长发育可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改良措施。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垄上和平作两种栽培模式,利用微管法动态监测食叶草根系生长动态变化,研究垄上种植模式对盐碱地食叶草生物量、根长、根体积、平均根直径、根尖数和叶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垄作和平作根系生长均呈现近似对数特征。②一年生食叶草垄上种植模式根长为2 217.9 cm,较平作增加10.47%;平均根直径为2.41 mm,较平作增加5.63%;根体积为101.18cm3,较平作增加34.69%;食叶草产量为0.803 kg·m^-2,较平作增加20%。③与平作种植模式相比,垄上栽培能够促进食叶草地下根系发育和叶片生长,提高食叶草产量。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秸秆对4种农田杂草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不同部位对鳢肠、反枝苋、马唐、稗等农田杂草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茎粉末对供试杂草的防治潜力。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根、茎、叶均可显著抑制供试杂草胚根(种子根)的生长,但对供试杂草胚轴(胚芽鞘)生长的作用不一。在不同的部位中,以玉米茎的活性更高。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茎粉末对供试杂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量为10g/kg时对4种供试杂草的株高抑制率和鲜重防效均高于80%。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小麦主产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为土壤严重缺乏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导致小麦在分蘖期出现僵苗,分蘖期分蘖不畅,扬花期授粉受阻,倒伏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小麦产量提升受阻.本实验为验证盛大生物研发的"蘖爆"对以上问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特进行小麦施用"蘖爆"的试验.  相似文献   

17.
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生长量与气象要素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陇东黄土高原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冬小麦生长量、灌浆速度等指标与气象要素、水分因子、生长势、产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春季营养生长阶段,发育期降水对生长量正效应显著,光照、积温等光、热要素对生长量负效应显著。进入生殖生长阶段以后,发育期降水对生长量、产量和灌浆速度的影响逐步减弱,光、热要素由前期的负效应转变为正效应,光照对陇东冬小麦后期生长和产量形成尤为重要。而进入生殖生长期以后,由于降水对光照的影响,前期土壤水库蓄水成为冬小麦有效耗水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磁环境条件对小麦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盆栽试验模拟干旱,在小麦整个生育期进行磁场处理,小麦叶细胞膜相对透性,磁环境条件下生长小麦<磁场处理小麦种子<对照。且磁环境条件下生长小麦与正常生长小麦叶细胞膜相对透性很接近,说明受干旱处理后细胞膜伤害程度较弱,因而磁环境下生长小麦具有明显的抗干旱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土壤盐渍化是降低作物产量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对小麦种子出苗和苗期生长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以小麦品种“鲁原502”为材料,采用室内水培法探讨了5种脱落酸(ABA)功能类似物——萘酮戊酸(natenpac,NA),quinabctin (QB)及其3种结构类似物tetrafluoroquinabctin (TFQB)、indabactin (IQB)和tetrafluorothioquinabctin (TFTQB)对提高其幼苗抗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喷施上述5种化合物均能显著促进在300 mmol/L氯化钠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其中喷施TFQB、TFTQB和NA的效果最好;NA和TFTQB能够通过增加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而显著促进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根系生长,从而增强小麦幼苗根系的吸水能力;5种ABA功能类似物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光合效应、抗氧化酶活性、细胞膜受损状况、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等均有显著改善,其中NA处理可显著减轻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 (Fv/Fm) 下降的幅度,维持胞间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功能优于其他4种化合物;除IQB外,其他4种化合物均能有效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内源生长素(IAA)含量并提高内源ABA含量,其中NA在启动ABA信号途径以提高抗盐胁迫方面比其他4种化合物更有效。本研究结果对揭示ABA功能类似物的作用机制、提高小麦耐盐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茄子黄萎病的发生及病菌生长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扬州等地棚室栽培条件下,茄子黄萎病一般始见于现蕾期,5月上、中旬进入座果期开始大量发生,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达发病高峰;病田土壤2年未栽作物仍能造成茄植株较高发病率.病叶混入土壤引起茄植株发病率最高,而病根混入土壤未见发病.分离自茄子、辣椒和棉花的黄萎病菌菌株在供试的玉米粉、燕麦、理查、马铃薯等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茄子、辣椒黄萎病菌在理查培养基上出现明显的紫红色,棉花黄萎病菌则未出现;三种病菌在pH4~9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棉叶、茄叶、辣椒叶的汁液能刺激茄黄萎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其中以茄叶汁液最明显;病菌经55℃水浴处理20 min,各菌株均未见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