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翔  王朝斌  蒋凡  尹勇 《植物医生》2004,17(5):26-26
据报道,家栖鼠在花盆毒饵站和竹筒毒饵站中取食量最大,为进一步了解家栖鼠在农舍不同位置毒饵站中取食的差异,提高投饵准确性,2000年11月笔者在彭山县观音镇进行了家栖鼠对农舍不同位置放置毒饵站的选择性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家栖鼠对不同类型毒饵站的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家栖鼠在竹筒毒饵站中取食量最大[1]。为进一步了解家栖鼠在农舍不同位置毒饵站中取食的差异,提高投饵准确性,2003年11月进行了家栖鼠对毒饵站在农舍放置位置的选择性的实验研究。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彭山县观音镇地处成都平原,年平均气温16!7℃,雨量充沛。大春以水稻为主,小春以小麦和油菜为主。主要害鼠有四川短尾鼩、褐家鼠、小家鼠等。试验在3个村进行。其中杨柳村和陈家村农户经济状况较好,农舍以楼房为主,相对集中;梓潼村农舍以平房为主,较分散,鼠害重于其他两个村。2材料与方法在观音镇…  相似文献   

3.
高置式大容量毒饵站对东北农田害鼠的防治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饵站是化学防鼠常用设施,可以减少非靶标动物的误食风险。目前常用毒饵站容量小、毒饵易浪费、添加毒饵不便的缺点限制了其在东北地区的大规模应用。本研究针对东北农业环境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高置式大容量毒饵站,在黑龙江了进行为期1年的防效试验,并测试其作用范围。结果表明,这种毒饵站每年毒饵用量2.8~3.8kg,鼠密度控制率可长期保持在75%以下;其有效覆盖面积为1.1hm2,最佳防治效果的覆盖面积为0.5hm2。这些结果说明这种大容量高置式毒饵站具有毒饵添加便捷、无浪费的优点,在东北地区防治经济效益远远大于其他传统小容量毒饵站,值得在当地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鼠害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近年来,农田害鼠的数量急剧增加,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为探讨毒饵站灭鼠效果,本人于2004年进行了现场试验,现报告于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毒饵站的制作和毒饵的配制用口径为5~6cm的竹筒制成,长度约50cm,两端各延长3cm用来遮雨,用铁丝将竹筒两端固定,将铁丝插入地下,竹筒与地面约3cm,以免雨水灌入。毒饵用敌鼠钠盐、稻谷、水按1∶400∶120制成。1·2毒饵站的放置沿田梗鼠路每666·7m2放1个。1·3试验地点与设计试验在公平乡岩山村委中南村进行,试验面积为13·3hm2,对照面积13·3hm2,以公平乡至岩山村…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鼠类的抗药性和减轻杀鼠剂的生态风险问题,笔者研究了每月定期布放鼠夹捕鼠后农田鼠密度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农作物的害鼠发生程度,探讨器械捕鼠防控害鼠的可行性。器械灭鼠后试验区的鼠密度消长趋势呈W形,与化学灭鼠后鼠密度的恢复动态相吻合;在水稻害鼠高峰期,器械捕鼠试验区的年均鼠密度控制在(3.54±0.86)%,早稻和晚稻的害鼠率分别为(0.36±0.02)%和(0.45±0.04)%,与杀鼠剂灭鼠的效果无显著差异。表明定期的持续捕杀能够显著降低鼠类的发生数量和农作物的害鼠程度。  相似文献   

6.
多年调查研究表明,福建省农田害鼠种类有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板齿鼠、社鼠、黑线姬鼠、卡氏小鼠、针毛鼠等16种.农田优势种为黄毛鼠.4~5月和8~9月为害鼠活动高峰期,也是防治适期.毒饵站灭鼠效果略高于常规裸投灭鼠,且毒饵不易霉变,比常规裸投节省饵料30%,无二次中毒现象发生,在农区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典型稻作区,对田问害鼠数量进行了逐月监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问鼠害防治试验.试验利用自制的蛇形管毒饵站,采用毒饵消耗量和夹夜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溴敌隆对田间害鼠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0 d灭杀,处理区害鼠数量随时间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对照区害鼠数量随时问呈持续上升趋势.试验开始阶段,处理区害鼠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到试验结束时,处理区害鼠数量低干对照.夹捕结果表明,以对照区鼠密度为标准,防治效果达到82.3%.如果考虑到-试验开始时处理区鼠密度高于对照区,防治效果应当更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南充市农村毒饵站灭鼠技术的优点、制作方法、毒饵配制、放置方法、组织措施、原则和中毒应急处理方法,以及推广毒饵站灭鼠技术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张小燕 《广西植保》2009,22(4):27-29
害鼠是广西钦州市钦北、钦南二区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有害生物之一,而且发生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生产和人民正常生活。应用毒饵站控鼠技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经济、环保和持续有效的新型控鼠措施。为加快毒饵站控鼠技术推广力度,有效控制鼠害,确保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畜的安全,2004-2007年钦北区植保植检站和钦南区病虫测报站共同承担了钦州市科学技术局下达的毒饵站控鼠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经过4a的实施,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采用捕蝇笼、诱黏瓶和性诱瓶对在放置间隔距离10m、20m 2种密度下13d的诱蝇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捕蝇器综合诱集桔小实蝇的数量在2种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但诱集南瓜实蝇的数量差异极显著,以间距20m的为多.  相似文献   

11.
隧道型塑料毒饵站灭鼠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饵站灭鼠是当前农区灭鼠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但目前使用的竹筒毒饵站要消耗毛竹资源,大面积推广应用受到限制,更不适合毛竹资源匮乏农区.为改进毒饵站灭鼠技术,提高灭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江西省植保植检局设计制作了一种隧道型塑料毒饵站,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笔者就隧道型塑料毒饵站与竹筒毒饵站的灭鼠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2.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典型稻作区,对田间害鼠数量进行了逐月监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鼠害防治试验。试验利用自制的蛇形管毒饵站,采用毒饵消耗量和夹夜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溴敌隆对田间害鼠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0d灭杀,处理区害鼠数量随时间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对照区害鼠数量随时间呈持续上升趋势。试验开始阶段,处理区害鼠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到试验结束时,处理区害鼠数量低于对照。夹捕结果表明,以对照区鼠密度为标准,防治效果达到82.3%。如果考虑到试验开始时处理区鼠密度高于对照区,防治效果应当更好。  相似文献   

13.
溴敌隆竹筒毒饵站法农田灭鼠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竹筒毒饵站农田灭鼠试验示范表明:应用溴敌隆竹筒毒饵站灭鼠比常规裸投灭鼠效果好,校正灭鼠效果达90.0%,对单季稻保产效果为91.9%。并显示害鼠对其毒饵取食率高,摄食量大,鼠药利用率高;平均每667m2所用毒饵量明显降低,可省工节本,使用也较方便,对农田生态环境及农田放养畜禽均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农田害鼠(大仓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密度夹夜、查洞方法和不同捕鼠夜次的系统调查对比,确定了以夹夜法连续捕鼠3夜是调查农田害鼠密度及研究消长规律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5.
藏北草原高原鼠兔密度调查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对藏北高寒草原牧场的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进行了抽样堵洞调查,以夹捕法调查作为补充,同时通过捕尽法确定洞口系数约为0.11,在此基础上以有效洞口数推算调查点高原鼠兔绝对密度约为53.72只/hm2。通过相关分析,建立高原鼠兔种群-洞口密度增长模型,可根据洞口密度估算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为西藏草原鼠类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河北省万全县研究了模拟条件下不同密度的长爪沙鼠对春小麦生长量及补偿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长期间,低密度组(I、II)小麦生长量超过或等于被啃食量,即鼠的取食刺激了小麦生长;高密度组(III、IV)鼠的啃食高于小麦的生长量,小麦生长量下降。当鼠密度为4只/100m2时,小麦能通过自身补偿生长,实现产量的超补偿,其产量最高为2780.32kg/hm2;与对照组相比,产量、千粒重等指标略有升高,穗粒数明显增加。说明在低密度鼠的条件下,小麦可通过补偿生长而降低损失;中等以上的鼠密度则导致小麦减产,且鼠密度越高,小麦损失越重。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春饵站灭鼠的适口性及防治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类型毒饵站投放0.005%溴敌隆毒饵防治住宅区和农田区鼠类试验表明,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纯净水瓶)毒饵站无选择性摄食3 d的平均取食率为9.29%~10.60%,有选择性摄食3 d的平均取食率为7.93%~10.50%.投饵15 d后,住宅区和农田区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78%~90.00%和72.73%~83.33%,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和安全性,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说明这3种毒饵站在农区灭鼠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温干旱对农田鼠密度的影响张夕林,张建明,张治(通州市植保站,226300)农田鼠害在我市发生逐年趋重,由于食料、气候等条件适宜害鼠的生长、发育及其繁殖,因而鼠密度一直较高,农田密度年平均21.21%(15.61%~28.09%),其中黑线姬鼠的密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南方部分丘陵地区农田鼠密度有所回升,湖南省常宁鼠情监测点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1-4月平均鼠密度较2009年同期平均鼠密度上升1倍;2010年5月农田鼠密度达到12.90%。常宁农田以黄毛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分别占61.29%和29.03%,繁殖指数分别为2.33和2.25,黑线姬鼠繁殖指数高于洞庭湖丘岗区同期的平均值,体型较大的黄毛鼠和褐家鼠增加较快;2011年4月江西新余市丘陵区的农田害鼠密度为11.97%.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对上述鼠害均需要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不同密度水平对覆膜棉花田间小气候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棉花群体结构对棉田小环境的影响状况,确定不同密度对产量影响的内在因素,进行了不同棉花密度田间小气候测定试验.研究表明:密度不同棉花的植株形态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大田的光、温、热等气候因子也会跟着改变.随着密度的增加不同层次的透光率均有减小趋势,盛花后最小的透光率仅为10%左右.土壤水分方面,密度过小地表散失严重,密度过大叶片蒸腾过多耗水量大,而18万株/hm2密度更能充分利用水分.不同层次的温湿度上,密度过小叶片蒸腾水分易散失,密度过大散失虽慢但蒸腾多,所以也是中等密度18.0和22.5万株/hm2处理好,不过各处理温度变化较小.产量上,随密度增加,产量先增大后减小,18.0万株/hm2处理最高,平均产量为3 247.4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