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1989年、2001年和2007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1989~2007年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和生态系统敏感性.结果发现:在整个研究期内,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下降趋势,从1989年的115.49×108元,分别下降为2001年的106.83×108元和2007年的94.47×108元;在生态系统各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各单项服务功能差异显著,生态服务功能总体呈下降趋势.18 a来,水源涵养功能缺失最为明显,服务价值减少了4.64×108元,而食物生产功能变化最小,其价值增长仅为0.60×108元;同时,通过各单项服务功能在各研究阶段的价值变化情况来看,食物生产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幅明显,水源涵养功能价值下降显著,而娱乐文化功能的价值变化最小;通过对生态系统敏感性指数分析,发现各景观生态系统敏感性指数都小于1,说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对生态价值系数是不敏感的,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2.
新疆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土地利用结构决定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也反映了土地利用结构的生态优劣.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方法,利用1990年、1999年、2002年和2005年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4期土地利用数据,对和田河流域199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估算出研究区15年间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量.结果表明:①耕地、林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研究区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日益提高;优势度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未利用地一直最高.②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有所增加,土地利用总体生态效应趋良.但环境也存在着局部恶化,主要表现在上游山地生态系统冰川退缩、天然植被退化;中游绿洲生态系统耕地扩张迅速,土壤盐渍化,人工渠、水库增加显著;下游荒漠生态系统植被退化,水资源严重不足,土地沙漠化.  相似文献   

3.
宁夏固原市生态保育对农民福祉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影  甄霖  杨莉  龙鑫  曹晓昌 《干旱区研究》2012,29(3):553-560
基于土地利用图、统计年鉴及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宁夏固原市1995年和2005年食物供给、能源供给、水源涵养、就业供给与收入供给5大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格局及变化;通过分析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定量了研究区农民福祉及变化;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探讨生态保育对农民福祉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995-2005年,固原市各县农民福祉有大幅提高,其中大多由于收入福祉与食物福祉的增加。整个固原市农民福祉的提高70.4%是来源于耕地生产力的增强,24.0%是由于生态保育。在生态保育对农民福祉的增加中,有26.9%是由于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的补贴,70.5%是由于增强了当地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4.
我国沙区治理的根本在于农业资源,尤其是土地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其中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搞生产"是优化的基本原则,根据 "优化生态-生产范式",建立了科尔沁沙地奈曼旗八仙筒镇的"坨甸"土地利用模式.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对位于科尔沁沙地的八仙筒镇土地利用进行生态安全评估和优化.评估表明,优化结果可以达到生态-生产效益并重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生态退耕使我国西北干旱与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土地结构和功能发生重大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分析了1990和2005年,盐池县土地利用和土地类型变化的规律;利用修正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计算出两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土地利用和土地类型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论如下:1)1990-2005年间,研究区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得到大幅增加,未利用地大幅减少。2)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1990年为99064.6万元,2005年为115421.0万元,增加了20.62%。3)导致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未利用地大幅度减少,相应转化为单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的林地、草地、耕地等。研究表明,生态退耕促进了区域土地类型结构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但是将大量未利用地转化为农田和人工林地的长期生态效应还需进一步观察。文中研究对协调类似区域人地关系,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福祉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奈曼旗生态脆弱性及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支持下,以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近25 a来的土地利用变化为例,根据其景观结构及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构造综合性生态脆弱性指数;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脆弱性指数进行空间化,对生态脆弱性指数进行空间插值和半变异函数分析,绘制奈曼旗不同时期生态脆弱性分布图,分析解释奈曼旗生态脆弱性分布特征及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976~2000年间,奈曼旗处于较高的生态脆弱性状态,平均脆弱性指数由1976年的0.7445增加至2000年的0.7803,奈曼旗南部及西北部区域较低,大沁他拉镇至六号农场之间111国道及教来河两侧生态脆弱性较高。不同农业生产类型区的平均脆弱性顺序为半农半牧区>牧区>农区,农区的脆弱性相对稳定,半农半牧区的生态脆弱性变化较大,半农半牧区的中度脆弱区比例降低,而重度脆弱区的比例明显升高。要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覆被特点及农业生产类型制定不同的生态措施。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成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安塞县为例,分析了该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建设成效,探讨了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对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过程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背景下,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7年与1999年相比,全县林草覆盖率提高了12.6%,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了14%;高效设施农业已...  相似文献   

8.
以安塞县为例,通过分析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其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发展变化,明确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其影响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农业资源和产业系统的正效应驱动过程和负的约束作用;2009年农林牧用地中林草地比重较1998年增长了11.3%,农业资源得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商品型生态农业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农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2008年实际畜牧量仅占草地理论最适承载量的19.36%,产业与资源相关性降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退耕还林(草)成果.因此,安塞县应发展相关产业,合理、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产业与资源的一致性,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选取受人类活动影响深刻的生态脆弱区陕北黄土高原城郊区为研究区,利用研究区太阳辐射、降水量、日照率、地面长波辐射、土地利用等数据和区域生态服务价值测算模型测算了研究区植被净生产力、生产有机物价值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陕北黄土高原城郊区各类植被净生产力年际间变化大;陕北黄土高原城郊区植被净生产力空间差异显著,而且同一区域不同植被类型净生产力也不相同;陕北黄土高原城郊区植被生产有机物总价值随时间变化明显,其中榆林市城郊区年际间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支持下,以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近二十五年来的土地利用为例,对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演变、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976—2000年间,奈曼旗发生土地利用变化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2.70%,发生变化的土地总面积为184015.51hm2。林地、未利用地面积明显增加,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减少幅度约为21.86%。景观斑块的聚集程度变小,破碎程度加大,趋于离散分布。从生态效应上来看,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呈现出改善和恶化并存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草地生态功能的退化以及土地的沙化、盐碱化,沙地有扩展蔓延趋势;林地面积的增加、耕地面积的减少对提高区域生态质量和生态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依据疏勒河中下游地区1985、2000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运用Costanza的方法,结合谢高地等修正的我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强度在迅速增加,受其影响,生态服务总价值呈缓慢增长态势,从1985-2010年只增加0.02亿元,部分地区由于土地生态超载,土地过度利用的生态效应已经凸显;草地在研究区内生态系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并且耕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内的各项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有着较大影响;通过敏感度分析表明,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变化是缺乏弹性的,因此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渭干河流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选择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渭干河流域为研究区,以新疆1990、2000、2008年遥感影像和地面实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数学统计分析方法提取渭干河流域近20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净变化速度等动态变化信息;在总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参照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系数和Costanza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结合当地粮食产量和粮食平均收购价格,分析渭干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渭干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时空分布的不平衡状态.结果如下:(1)草地和未利用地所占比重超过70%,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重不到20%,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和面积变化存在时空差异.(2) 1990-2008年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减少了59 633万元,其主要原因是草地、林地和沼泽面积的减少.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变化较大,其提供的支持服务功能最强,供给服务功能相对较弱.(3)下游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于中上游地区,研究期内流域中、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较大,上游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以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利用3S技术手段,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1987,1993,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年度内,其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草地和林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量变化也以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建设用地变化最大.而从年变化速率看,1987-2000年,以建设用地的增加和未利用土地类型的减少最为快速.从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方向看,以耕地、草地和林地相互之间的转化最最为频繁.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稳定性看,耕地的稳定性最高,其次为草地;而最不稳定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未利用土地.利用相关分析所作的土地利用变化动因显示,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社会与经济因素,其中以总人口、农业总产值、粮食作物产量总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化肥使用面积和化肥实物量等因子的作用最大,而自然因素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14.
以榆阳区北部风沙过渡带1988-2003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运用按研究区实际情况建立的测算模型,对该区1988-2003年的林草植被的年度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测算和动态分析.研究表明:(1)1988-2003年,榆阳区北部风沙草滩区林草植被的防风固沙价值在波动中增加,其中1988-1998年和2001-2002年为上升期;1998-2001年和2002-2003年为下降期.(2)榆阳区林草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价值量的变化是国家生态政策、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等合力驱动的结果."退耕还林还草"和"营造防护林"等生态措施的实施,对保育风沙区的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3)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干预主要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来实现,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会产生相应的生态响应.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县域尺度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黄土丘陵区安塞县为例,通过系统分析该区域降水特征、作物需水与水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并以4~6月水资源供需临界期为主分析了农业用水矛盾,探讨了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潜力及相应的措施与途径。建议农业生产应以秋作物为主,采取避旱方式抵御干旱,与旱作农田雨水资源有效利用技术相配合,保证粮食安全;恢复、改善现有水利设施;发展并实施节水灌溉技术,适度发展灌溉地面积,集约经营灌区农业。这些都是目前黄土丘陵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改变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地区生态系统的安全与健康程度。基于甘州区2001-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结合马尔可夫概率转移矩阵,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益风险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借助GIS技术与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对甘州区2008年土地利用/覆被现状存在的生态风险进行空间量化分析。研究表明:① 2008年,甘州区土地利用/覆被存在的生态风险集中在耕地和未利用地,两者的比例占全区总面积的87.32%;② 甘州区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期内发生了复杂的相互转换,地类交错地带生态风险尤为显著;③ 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的上升,反映出土地利用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加,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④ 甘州区2008年较2001年的土地综合风险指数有所上升,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研究》2021,38(4):1140-1151
通过研究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内在影响机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优化了其土地利用结构。结果表明:(1)应急生态输水后塔里木河干流耕地、林地、草地、荒漠、水体的年平均变化率分别为7.26%、2.68%、-1.90%、1.22%、0.08%,耕地、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来自草地,水体面积变化主要受来水量影响。(2)1990—2015年应急生态输水使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长-减少-回升"的趋势,共增长2.99×108元;塔里木河干流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共减少了39.60×108元。(3)通径分析发现水体面积变化与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内在联系最大,直接作用为0.610,间接作用为0.345。(4)土地利用类型间转化关系发现,当耕地、林地、草地、荒漠、湿地面积占比分别为3.34%、10.03%、38.22%、45.95%、0.96%时,土地利用结构最优,对应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533.69×108元。随着耕地面积的扩张,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矛盾突出,权衡土地利用结构及其耗水特征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维护和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探索塔里木河流域人地关系优化状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赤峰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引起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改变,可定量评价土地利用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1995、2000、2003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谢高地等人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估算了地处农牧交错区的赤峰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改变。结果表明:1995~2000年间,赤峰市耕地增加5.04%,林地减少2.44%,草地减少1.32%,水域减少0.74%,城乡工矿及未利用地减少0.74%;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782.88亿元减至778.49亿元,净减少值为4.39亿元,减幅为0.56%;2000~2003年间,赤峰市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变化为耕地-17.71,林地31.56,草地2.95,水域-27.71,城乡及未利用地3.29,其生态价值由778.49亿元增至849.75亿元。表明前5年间毁林垦草播耕等不合理土地利用现象仍存在,至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后3年土地利用格局的合理化,大面积的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是生态服务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 1.宁夏黄土高原、六盘山区生态环境质量本区70年代土地利用结构十分不合理,农林牧用地分别占50.91%,6.32%,33.3%。80年代以来,调整了农业生产建设方针,大力种草种树,退耕还林还牧,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农林牧用地分别为33.2%。15.1%,36.8%,使系统功能有了很大提高。据测算,1987年比1980年提高了2.47倍,  相似文献   

20.
1999年我国政府启动了“退耕还林”这一世界最大的生态保护工程,旨在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工程实施五年来,在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和减少水土流失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大面积坡耕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化,使整个工程实施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本文依据1995-2002年安塞县统计资料和农户调查数据,在对安塞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农业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确定安塞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探讨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性。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的实施,在短期内显著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加速了安塞县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增长对农业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加强第二产业的发展应是今后几年安塞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