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20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连续14年对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坡耕地及其4种退耕类型径流、侵蚀进行观测实验。结果表明:坡耕地退耕显著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退耕类型之间径流量和侵蚀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次序为:农耕坡地>牧草地>乔木林地>自然草地>灌木林地。地表径流和侵蚀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减流、减沙效应主要发生于7月和8月。牧草地累积减流、减沙效应随年度增加逐步下降,乔木林地的累积减流效应逐渐下降而减沙效应则逐步增加,灌木林地累积减流、减沙效应持续提高,自然草地则为先增长后降低的过程。14年观测结果表明:累积减流、减沙效应次序为:灌木林地>自然草地>乔木林地>牧草地。牧草地和乔木林地在短期具有较好的减流、减沙效应,而灌木林地和自然草地具有较好稳定持久的水土保持功能。  相似文献   
2.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因子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11个水文站点的6,7,8,9月平均径流量、含沙量和侵蚀模数的数据,选择沟壑密度、地形起伏度、粗糙度等12个地形因子,进行了地形因子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形因子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不同,而且不同月份之间相关程度也不一致。基于地形因子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所拟合的曲线模型中,径流量、7月含沙量和7月侵蚀模数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6,8,9月侵蚀模数和8,9月含沙量的模型拟合效果一般,6月台沙量的模型拟合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林草地覆盖土壤水量平衡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土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水是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限制因子,严重阻碍了当地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黄土高原林草地覆盖土壤蓄水量既有收入,又有支出,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但相对亏缺的状态.以黄土高原降雨时空变化、林草地土壤水分入渗、土壤水分蒸发蒸腾、土壤干层的形成以及水量平衡模型模拟等几个关键因素为切人点进行详细阐述,对其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提出关于黄土高原土壤水量平衡的研究,应在成熟林草地水源涵养功能及林草地水文生态过程的尺度扩展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区四种人工灌木植被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定西地区常见人工灌木树种柠条、沙棘、红柳、紫穗槐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其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通过农村社会调查和市场分析并结合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方法.分别计算四种灌木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效益分析表明,四种灌木树种生态效益大小顺序为沙棘>红柳>柠条>紫穗槐,经济效益大小顺序为紫穗槐>沙棘>红柳>柠条。从总净收益来看,四种灌木生态经济效益总和大小顺序为沙棘>紫穗槐>红柳>柠条。表明沙棘是该区优良的植被恢复灌木树种,适宜在定西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干旱缺水和生境不良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改善面临困难。为了提高植被成活率、遏制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态势,国内外许多重点地区都开展了多种微地形改造与下垫面整地措施,使得地表生境和植被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微地形改造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研究仍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客观需求,许多关键效应和科学机理不明。本文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区和自然地理单元上开展的相关研究。认为微地形改造对土壤属性和微生境、降雨入渗和水蚀过程、植被恢复的效果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发挥等多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并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当前微地形改造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科学分类标准有待系统化、实地量化技术相对滞后、微地形改造的水文效应有待强化、影响植被恢复的机理不明等若干重要局限。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微地形改造的分类体系研发、发展微地形改造方式的定量刻画技术;设立野外定位站,跟踪监测其长期效应,并加强不同微地形改造措施的生态环境效应对比,为科学筛选和优化下垫面改造技术、服务区域生态改善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人口膨胀和快速城市化的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是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基本美学观和价值观.缺乏统一的指导原则和评价标准使得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出现了很多问题,也限制了生态景观的进一步推广和实践.基于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的方式,归纳了城市生态景观的基本内涵和指导原则,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170余份有效问卷,据此分析公众对城市生态景观的理解和需求.可以依据该结果为城市生态景观的定量评价提供初步的权重值,为进一步完善生态景观建设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廊道式建设工程深刻影响沿线的区域生态与环境,定量化开展廊道式建设工程生态影响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地确定廊道式建设工程生态影响的空间范围,是客观、准确评价工程建设生态影响的前提。目前,廊道式建设工程生态影响评价难以确定合理、标准化的评价范围,同时,存在评价因素单一和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廊道式建设工程生态影响特征,归纳了典型廊道式建设工程生态影响的评价范围及其确定方法,结合国内外廊道式建设工程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的相关规定,建议通过类比分析、整合分析、样线法、缓冲区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分区域、分生态因子确定廊道式建设工程生态影响的评价范围。  相似文献   
8.
黄土丘陵区不同类型家庭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参与式农户问卷调查,对陕西省安塞县两个小流域内典型的农户系统,采用组分优势度、结构优势度和复合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农户家庭经营内容的增多和产业链的延长,农户系统的稳定性趋于增强。同时,分析发现受退耕还林补贴政策的影响,在国家停止补贴以后,两个小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均衡性和稳定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对大南沟小流域农户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农业区非点源污染敏感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农业非点源污染作为引起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评价是农田管理和水质控制的基础工作 ,对实施农田最佳管理措施具有指导意义。以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 P为例 ,探讨并介绍了一种对农田生态系统非点源污染敏感性的空间分布进行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建立指标体系 ,计算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敏感性指数 ,确定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源区 ,用来有效地指导农田管理措施 ,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农业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简析了国内外可持续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指出未来可持续农业评价研究应强化与完善可持续农业的动态监测和尺度效应研究、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及评价模型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