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地区的多食性和迁飞性害虫。自2019年初入侵我国以来已蔓延至21个省(市、自治区),对我国的玉米生产造成重大威胁。为探讨草地贪夜蛾的长效控制体系,我们考察了5种国内常见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寄生能力的影响,同时选择寄生能力较好的2种赤眼蜂进行了驯化培养。结果显示在供试赤眼蜂中,松毛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最强,平均单雌可寄生20粒卵;碧岭赤眼蜂次之,平均单雌可寄生9.6粒卵;玉米螟赤眼蜂几乎不能寄生,平均单雌仅为1粒卵。对松毛虫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利用草地贪夜蛾卵驯化多代后发现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无显著变化,而碧岭赤眼蜂经过4代驯化后有明显的提高,由平均单雌寄生9.6粒卵提高至13.4粒。综上所述,供试的5种赤眼蜂均可寄生草地贪夜蛾卵,其中以松毛虫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最强,通过多代驯化碧岭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具有提升的趋势,因此国内本土的赤眼蜂也具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组建不同来源的几种赤眼蜂在小菜蛾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能力最强,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4331和0.3896,是防治小菜蛾的优良蜂种。卷蛾分索赤眼蜂对小菜蛾卵也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内禀增长率为0.3076,可进一步进行室内繁殖和田间试验。特氏赤眼蜂和新发现的碧岭赤眼蜂对小菜蛾的寄生能力较差,其内禀增长率只为0.2081和0.1362,不适合作为防治小菜蛾的蜂种。  相似文献   

3.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地区的多食性和迁飞性害虫。自2019年初入侵我国以来已蔓延至21个省(市、自治区),对我国的玉米生产造成重大威胁。为探讨草地贪夜蛾的长效控制体系,我们考察了5种国内常见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寄生能力的影响,同时选择寄生能力较好的2种赤眼蜂进行了驯化培养。结果显示在供试赤眼蜂中,松毛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最强,平均单雌可寄生20粒卵;碧岭赤眼蜂次之,平均单雌可寄生9.6粒卵;玉米螟赤眼蜂几乎不能寄生,平均单雌仅为1粒卵。对松毛虫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利用草地贪夜蛾卵驯化多代后发现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无显著变化,而碧岭赤眼蜂经过4代驯化后有明显的提高,由平均单雌寄生9.6粒卵提高至13.4粒。综上所述,供试的5种赤眼蜂均可寄生草地贪夜蛾卵,其中以松毛虫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最强,通过多代驯化碧岭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具有提升的趋势,因此国内本土的赤眼蜂也具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在柳河县利用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confusum Viggiani)、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三种峰作防治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glycinivorella)的效果试验。结果拟澳洲赤眼蜂放蜂区大豆食心虫卵寄生率达到46%,其中拟澳洲赤眼蜂寄生卵占96.4%;玉米螟赤眼蜂占3.6%。玉米螟赤眼蜂放蜂区寄生率32%,其中拟澳洲赤眼蜂占83.3%;玉米螟赤眼蜂占13.9%;松毛虫赤眼蜂占2.8%。松毛虫赤眼  相似文献   

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是新近入侵我国的重大危险性入侵害虫。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是美洲当地寄生草地贪夜蛾卵的重要自然天敌。该蜂早在1979年就被引入我国。为检测短管赤眼蜂对不同日龄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适应性,本研究以发育12 h内、24~36 h和48~60 h的草地贪夜蛾卵为研究对象,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卵为对照,探究了短管赤眼蜂对不同日龄草地贪夜蛾卵和斜纹夜蛾卵的寄生效果及子代蜂的适合度。结果表明:短管赤眼蜂对两种寄主不同日龄的卵块寄生率均达到100%,但对草地贪夜蛾卵表现出更高的卵粒寄生率。与斜纹夜蛾卵育出的子代蜂相比,草地贪夜蛾卵育出的子代蜂个体偏小,平均单卵出蜂数较低。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应用短管赤眼蜂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组建几种不同来源的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短管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繁殖能力最强,内禀增长度为0.3644和0.3435,具有室内大量生产的潜力;碧岭赤眼蜂和特氏赤眼蜂的繁殖能力较强,其内禀增长率为0.3440和0.295,是在室内保种和繁殖的合适寄主;卷蛾分索赤眼蜂繁殖能力较差,内禀增长率为0.269 09,米蛾卵不是其室内大量繁殖的最佳中间寄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三种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在正常繁殖条件下的逐日子代分配情况,以及雌蜂产卵前补充营养与雌蜂寿命和子代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寄主卵充足的情况下,赤眼蜂的雌蜂主要将卵分配在羽化后的头两天内产完,而其产卵高峰(产卵数约占总卵量的90%以上)在羽化后的第一日,第二日产卵量仅在10%左右,第三日产几粒卵甚至不产卵,产完卵后大部分雌蜂随即死亡。赤眼蜂无论是以群体形式寄生还是以个体形式寄生,雌蜂的繁殖力和逐日的子代数量分配,均没有显著差异。雌蜂产卵前是否补充过营养对雌蜂的产卵量和有效仔蜂数量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某些种类(如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的雌蜂,经卵产前补充营养,繁殖力有所增加;而另一些种类(如稻螟赤眼蜂)的雌蜂,经产卵前补充营养。产卵量并无明显增加。三种赤眼蜂的雌蜂在产卵前经补充营养(15%蜜糖液)后,均未发现产卵天数和雌蜂寿命有显著增加,雌蜂是否产完卵可能是决定雌蜂寿命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尚对寄生蜂补充营养的时间和营养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是目前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重大入侵害虫。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是草地贪夜蛾原产地重要天敌。我国早在1979年便已引进短管赤眼蜂,但尚未大规模应用。利用短期冷藏替代寄主卵繁育赤眼蜂等天敌可延长其"货架期"。为明确短期冷藏米蛾卵对短管赤眼蜂质量及防控效能的影响,本文研究了米蛾卵在4℃下冷藏0 d(对照)、7 d和14 d后育出的短管赤眼蜂子代的发育历期、羽化率、个体大小、繁殖力、耐饥饿时间及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室内寄生率。结果表明:短时冷藏的米蛾卵对育出的短管赤眼蜂质量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繁殖力下降和个体偏小,但其发育历期、羽化率和耐饥饿能力不受影响。冷藏7 d的米蛾卵育出的子代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冷藏14 d的米蛾卵育出的子代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明显衰退。本研究说明,米蛾卵冷藏7 d对育出的短管赤眼蜂寄生草地贪夜蛾卵的效能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将为以米蛾卵作为替代寄主大规模繁育短管赤眼蜂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组建几种不同来源的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 ,短管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繁殖能力最强 ,内禀增长率为 0 .3664和 0 .3435,具有室内大量生产的潜力 ;碧岭赤眼蜂和特氏赤眼蜂的繁殖能力较强 ,其内禀增长率为 0 .3440和 0 .2 95,是在室内保种和繁殖的合适寄主 ;卷蛾分索赤眼蜂繁殖能力较差 ,内禀增长率为 0 .2 60 9,米蛾卵不是其室内大量繁殖的最佳中间寄主。  相似文献   

10.
赤眼蜂寄主偏爱可塑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种赤眼蜂寄主选择性和寄生能力的实验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卵的寄主选择性和寄生能力最弱,其次为拟澳洲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最强,寄主偏爱可塑性实验结果表明、对玉米螟卵选择性和寄生能力较弱的拟澳洲赤眼蜂,其寄主的低偏爱性是可塑的;而对玉米螟卵选择性和寄生能力较强的玉米螟赤眼蜂,在亚洲玉米螟卵繁殖几代后,其寄生能力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中间寄主对甘蓝夜蛾赤眼蜂寄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麦蛾卵和米蛾卵作繁蜂寄主对甘蓝夜蛾赤眼蜂G和F两个品系的寄生行为是有影响的。尽管两种卵均可作为甘蓝夜蛾赤眼蜂繁蜂寄主 ,但用米蛾卵繁殖甘蓝夜蛾赤眼蜂比用麦蛾卵繁蜂更好。甘蓝夜蛾赤眼蜂G和F品系在米蛾卵上的总寄生卵量分别为 75.90粒和 67.00粒 ,明显高于在麦蛾卵上的总寄生卵量。用麦蛾卵和米蛾卵作繁蜂寄主 ,将甘蓝夜蛾赤眼蜂G和F品系各 20头进行5d的逐日寄生试验 ,结果表明 :每日平均的寄生卵量、子代羽化率、子代发育历期以及子代性比均随寄生日期的推延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三种赤眼蜂对灰白蚕蛾的卵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灰白蚕蛾Ocinara varia.是近年来华南地区为害较严重的园林害虫,为筛选有效防治灰白蚕蛾的赤眼蜂种,在室内条件下比较了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和暗黑赤眼蜂T.euproctidis对不同卵龄灰白蚕蛾卵的寄生能力和适应能力.结果显示,随寄主卵龄的增加松毛虫赤眼蜂和暗黑赤眼蜂寄生卵数均呈下降趋势,且都在灰白蚕蛾卵龄为6h的卵上寄生卵数最多,分别为15.90粒/雌和12.20粒/雌;而短管赤眼蜂的寄生卵数随寄主卵龄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卵龄为24 h时达最高,为8.25粒/雌;在各卵龄段,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卵数均比其它2种蜂多;当寄主卵龄超过72 h时,3种赤眼蜂的寄生卵数均显著下降.3种赤眼蜂在寄生卵龄为6h的寄生卵上羽化率最高,当卵龄超过72 h时,其羽化率均显著下降.松毛虫赤眼蜂和暗黑赤眼蜂对6h卵龄的灰白蚕蛾卵致死能力最强,而短管赤眼蜂对24 h卵龄的灰白蚕蛾卵致死能力最强.综合分析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在灰白蚕蛾卵上的寄生能力和适应能力最好,是灰白蚕蛾的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13.
拟澳洲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适应能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张敏玲 《昆虫天敌》1996,18(3):121-123
本文比较经米蛾卵繁殖的拟澳洲赤眼蜂在小菜蛾卵和米蛾卵上的产卵差别,结果为:不喂蜜糖水,拟澳洲赤眼蜂寿命短,不到一天,可在小菜蛾卵上产卵的雌蜂比 只有45.45%,比可在米蛾卵上产卵的雌蜂比例低得多,可产卵雌蜂的平均产卵量亦是在小菜蛾卵上的低,喂以蜜糖水,拟澳洲赤眼寿命得以延长,平均寿命达12天以上,可在小菜蛾卵上产卵的雌蜂比例为96.13%,与可在米蛾卵上产卵的雌蜂比例相当,并且在两种寄主卵上可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不同pH值饲料制成人工卵,对拟澳洲赤眼蜂寄生、发育和羽化的影响。用柞蚕蛹血淋巴作卵浆制成人工卵试验的结果:以pH6.7的卵中赤眼蜂产卵最多,每一人工卵中可产蜂卵167.4粒,pH6.45的为139.5粒,pH7.1的为127.5粒。用鸡蛋黄、奶粉、柞蚕蛹匀浆作饲料,制成人工卵繁殖拟澳洲赤眼蜂的结果表明:最适宜的饲料pH值为6.7~6.95,其寄生卵率为89~92%,成蛹率79~80%,每卵出蜂数为26~28头,比用没有调节pH的饲料(pH6.4)繁蜂,分别高10%、25%和30%。  相似文献   

15.
两种赤眼蜂过寄生及其对过寄生适应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以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为寄主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松毛虫赤眼蜂T. dendrolimi过寄生及其对子蜂大小和性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蜂卵1∶3的接蜂比例下,两种蜂均有过寄生发生,其中松毛虫赤眼蜂寄生2次的比例达到45.5%,显著高于其它寄生次数发生的比例。寄生次数显著影响羽化卵率及羽化蜂的雌性比,蜂种、寄生次数/单卵出蜂数均显著影响羽化蜂的体长。单卵羽化出1头蜂的体长显著大于单卵羽化出2头或3头蜂的体长;单卵羽化2头或3头时,松毛虫赤眼蜂体长显著大于对应羽化蜂数的玉米螟赤眼蜂体长。当单卵育出1头蜂时,两种蜂对应性别体长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同时羽化出雌雄蜂时,松毛虫赤眼蜂的雌雄蜂体长(雌蜂0.43mm,雄蜂0.38mm)显著大于单卵育出的玉米螟赤眼蜂雌蜂对应性别蜂的体长(雌蜂0.38mm,雄蜂0.35mm)。这些结果表明,与松毛虫赤眼蜂相比,玉米螟赤眼蜂雌蜂对过寄生的适应能力较弱,且其子代雌蜂发育受过寄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斜纹夜蛾卵及幼虫的长效控制方法,本文探讨了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KY)与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联用对斜纹夜蛾卵和幼虫的防治效果,并评估了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赤眼蜂的安全性。结果显示,SpltNPV-KY分别与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联用处理斜纹夜蛾卵后,卵孵化率比用5%甲醛溶液处理分别降低了46.80百分点和40.80百分点。SpltNPV-KY单独处理对斜纹夜蛾卵的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但对幼虫死亡率及正常发育至成虫的概率有显著的影响。SpltNPV-KY单独处理,或与赤眼蜂联用时幼虫的校正致死率均大于60%,卵和幼虫的总死亡率均大于80%;SpltNPV-KY分别与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联用对赤眼蜂的寄生率和出蜂率均无明显影响,SpltNPV-KY对斜纹夜蛾的总致死率分别比单独用赤眼蜂处理高10.80百分点和10.00百分点。研究表明,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与核型多角体病毒联用对斜纹夜蛾卵和幼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SpltNPV-KY对赤眼蜂无不良影响。本研究对斜纹夜蛾卵-幼虫期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亚洲玉米螟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观察了不同发育龄期的亚洲玉米螟卵对亚洲玉米螟赤眼蜂寄生能力的影响及寄生发生后二者的发育情况。结果发现,25℃下,亚洲玉米螟卵在产下96h后开始孵化。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随寄主龄期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但未随亚洲玉米螟卵龄的增加而线性降低,84h寄主卵不能被成功寄生。以发育0~12h的卵为寄主时,赤眼蜂6h内所能寄生的寄主卵数、寄生后羽化蜂总数及雌蜂数最多,分别为14.9粒、20.0头和17.4头。6h寄生产生的总后代数量受供试寄主卵龄的影响显著,基本随寄主卵龄的增加而下降,以0~12h最多,72~84h的最少。共计死亡蜂数以0~12h、12~24h和60~72h的处理较多;0~12h和60~72h卵为寄主时无羽化孔的寄主卵内完整死亡蜂数较其他时间的显著要高。除0~12h卵为寄主外,发育而未孵出的寄主幼虫数随供试寄主龄期的增高呈上升趋势,以72~84h的最高。在寄主卵龄期0~84h内的每一处理中,供试寄主卵的发育结果均有三种情况出现:①寄主幼虫孵化;②赤眼蜂羽化;③既无赤眼蜂羽化,亦无寄主幼虫孵出,且死亡的寄主卵数随供试寄主卵龄增加而增加。推测寄生发生后,在赤眼蜂和寄主胚胎间存在进攻与防御现象。  相似文献   

18.
赤眼蜂寄生行为研究V——子代数量的逐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三种赤眼蜂在正常繁殖条件下的逐日子代分配情况,以及雌蜂产卵前补充营养与雌蜂寿命和子代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寄主卵充足的情况下,赤眼蜂的雌蜂主要将卵分配在羽化后的头两天内产完,而其产卵高峰在羽化后的第一日,第二日产卵量仅在10%左右,第三日暗几粒卵甚至不产卵,产完卵后大部分雌蜂随即死亡。赤眼蜂无诊费 以群体形式寄生还是以个体形式寄生,雌蜂的繁殖力和逐日的子代数量分配,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田间比较了赤眼蜂种间(广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广赤眼蜂的不同群体间对菜粉蝶卵的寄生力。连续两年在不同地区进行了重复。结果表明,广赤眼蜂的LG-46、DH-9和DG-11等3个群体对菜粉蝶卵的田间寄生率均在63%以上,优于广赤眼蜂的其他群体和螟黄赤眼蜂。  相似文献   

20.
影响松毛虫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的因子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以寄主的地理种群、产卵底物、寄主卵龄期及冷藏与否、寄生蜂的饲养寄主以及蜂卵相对密度等作为试验因子,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暝的接受程度、寄生能力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蜂的饲养寄主是一个重要因子,用柞蚕卵育出的蜂比用米蛾卵育出的蜂寄生能力强约1倍多。寄主卵龄期是另一个重要因子。随着寄主卵龄的增加,蜂与寄主卵的相对接触次数、寄生成功的雌蜂比例、卵粒寄生率和每雌产卵量都急剧下降。在26℃下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