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蕉束顶病和香蕉花叶心腐病是两种极其危险的香蕉病害。发生轻时,影响香蕉产量,发生严重时,给香蕉生产带来毁灭性的灾害。这两种病害均列为我区补充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我区香蕉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由70年代末的50000多亩发展到1987年的269000多亩。与此同时,由于许多农民忽视了检疫,盲目调苗,致使香蕉束顶病和香蕉花叶心腐病在我区不断扩散蔓延,阻碍了我区香蕉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成为当前生产上的一  相似文献   

2.
李鄂平 《植物保护》1989,15(5):58-58
香蕉叶斑病是我县近年来的一种重要病害。流行期造成蕉叶枯死、果实瘦小,严重受害的蕉园损失4至5成。1985年全县发病0.75万亩,未引起重视;1987年发生2.55万亩;1988年达2.92万亩,占香蕉种植面积的94.2%。  相似文献   

3.
香蕉花叶心腐病的防治陈少溪,叶一伦(福建漳平市植保站,364400)近几年我市香蕉种植发展很快,面积达1500~2000亩。香蕉的新病害──花叶心腐病,是当前香蕉生产上仅次于香蕉束顶病的又一种毁灭性病害。在后福村、西元村等地调查,该病害间歇性发生,一...  相似文献   

4.
韦江 《广西植保》1991,(2):11-14
1990年我区水稻病虫害属大发生年.其发生特点是:虫害发生期提早;病害流行期,桂北、桂中偏迟;虫害重于病害;上半年重于下半年.全年病虫鼠发生面积9759.60万亩(次),占水稻种植面积3764.83万亩(次)的261.59%,比建国以来发生面积最大的1987年7276.40万亩(次)多2483.20万亩(次),若不实施人为防治,可造成稻谷产  相似文献   

5.
湿度对香蕉苗纹枯病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湿度环境下对香蕉苗离体叶及活体叶进行人工接种测试,结果表明高湿度是香蕉苗纹枯病发病的关键影响因素。相对湿度大于95%时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低于95%时发病变轻;低于90%时,病害的发生发展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6.
王宽仓 《植物保护》1992,18(2):53-54
白苏(Perilla ocymiodes L.,又名荏,属唇形科)是一种优质食用油料作物,宁夏引黄灌区,每年播种面积6万多亩。近几年在进行植物病害调查时,在白苏上发现两种新的真菌性病害,现记述于后。 一.霜霉病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受叶脉限制均呈多角形,初为水渍状,逐渐变为黄绿色至黄褐  相似文献   

7.
金先玮 《植物保护》1992,18(6):48-48
甜菜根腐病是我场甜菜生产最有威协性的病害,1989年全场1.2万多亩甜菜平均亩产1780公斤(工艺产量,下同)。1990年种1.3万亩平均亩产1802公斤。1991年,全场实播甜菜1.4万亩,平均亩产仅699.5公斤。仅根腐病一项就少生产甜菜1.3万多吨,直接损失约  相似文献   

8.
浦北县委办公室龚有明同志在区党委《信息报告》第128期中反映,该县香蕉花叶心腐病发生严重,造成经济损失甚大,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责成调查.为此,笔者会同钦州地区、浦北县植保站的同志于1992年8月12日至14日在该县香蕉种植区内选择龙镇、北通、三合、白石水等种值面积较大的4个乡16个片进行调查.4个乡发病面积共1.2万亩,占全县发病面积的12.37%,预计损失香蕉产量2160万公斤.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浦北县香蕉种植概况 随着广大农户对香蕉种植效益及新品种的进一步认识,近几年来浦北县掀起种香蕉热潮.全县香蕉种植面积,1987年为3.1万亩,1991年为4.6万  相似文献   

9.
2011至2013年在广西香蕉主产区开展病害种类调查,共调查鉴定出为害广西香蕉的病害21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4种,细菌性病害3种,病毒病害3种,线虫类病害1种。文章对调查病害的病原及症状进行了逐一描述,为香蕉病害的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钟瑞海 《植物保护》1988,14(2):26-26
香蕉花叶心腐病是香蕉的重要病害,危害严重,广东省列为检疫对象。 据报道,本病30年代以前在菲律宾、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北婆罗洲及南美洲等地有发生。我国最早于1974年前后在广州市郊、东莞和顺德等地发现,以后不断扩散蔓延,到1987年全省约有10多个市、地,30多个县的蕉园发生,估计发病面积近1万亩,局部地方造成严重为害。梅县地区1987年全区普查,发病面积1338亩,其中发病株率在60—92.5%的有30亩,发病株率50%以下的有1305亩。肇庆地区发病面积660多亩,发病严重的病株率达70%  相似文献   

11.
伍灿林 《植物检疫》1991,5(2):135-136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繁育香蕉种苗是解决香蕉生产种苗紧缺问题和迅速推广良种的有效途径。最近几年,国内已有不少单位生产香蕉试管苗,而且有的颇具规模。如广东省便有十多个单位生产香蕉试管苗,有的年生产几十万株甚至一百多万株。但是由于现有设备条件、生产措施和现有繁育技术所限,组织培养材料仍有可能带有危险性病害(主要是病毒病)。培养材料一旦带有病毒病,香蕉试管苗生产厂就会成为香蕉病毒病的传播源。有的单位  相似文献   

12.
柑桔是提高我区经济效益的拳头产品,现有面积占全区水果的一半,1985年有柑桔面积80万亩,总产277万担,亩产287公斤,人均占有果8公斤,总产值3亿元,但单产低,主要原因之一是柑桔黄龙病、溃疡病等检疫性病害危害,不少果园濒临毁灭,如柳州市解放初期柑桔生产发展很快,七十年代成为柑桔的主产区,1977年总产565万公斤,  相似文献   

13.
1989年我区稻瘟病大流行,发生面积73万亩,其中穗颈瘟44万亩,损失稻谷1441万公斤。本地区杂交稻63品系大面积单一化连年种植,导致病菌优势小种的变化,造成抗病性丧失,是大流行的主要原因。63品系开始引入本区时高产,抗病力强,1987年发现感病稻株,1989 年我区种植杂交稻85.8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73.1%,而63品系又占杂交稻面积的92.2%。63品系的母本都属野败型同一质源。抗病性相近,给新优势种群的形成和积累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测定1989年我区致病力强的 ZB 群小种数量上升是63品系抗性丧失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气  相似文献   

14.
小麦白绢病是我区部分县(市)七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病害。当地农民对此病俗称“基腐”、“霉根”、“折杆”、“水死”、“青枯”等,叫法甚多。此病流行成灾时,常导致小麦后期大面积成片枯死,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为了解此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寻求防治方法,自1988年开始,我们选择历年发病较重的仙居县下阁区前潘乡作为试验点,对此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观察和试验研究,现将3年来的结果初步整理如下:一、发病概况此病在我区于1978年在仙居县首先发生,翌年大面积暴发成灾,当时该县仅下阁区发生,在1.6万亩小麦田中,发病田达6000余  相似文献   

15.
棉花枯、黄萎病是世界上各产棉国家里为害最大的两种土传病害、病菌在棉田土壤中定殖后,能够长期存活,不断积累,迅速扩展,并造成棉花死苗缺株,轻者减收,重者绝产。据1982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棉花枯、黄萎病发病面积已达2200多万亩,重病田678万亩,其中绝产面积为31万亩,估计每年损失皮棉150—200万担,已成为当前棉花生产上的一大问题,也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研究攻关课题之一。一、传播为害的概况  相似文献   

16.
庞洁  邓长河 《植物保护》1984,10(6):30-30
我们试用沈阳农药厂生产的丰收牌磷化铝片剂熏蒸防治农田害鼠获得成功。今春以来全区用磷化铝29000多片,堵鼠洞29000多个,灭鼠2万多只,防治面积约15万亩,可挽回粮食损失30多万斤。 我区近几年鼠害十分严重,春季危害种子和幼苗,造成缺苗以至于毁种;夏季危害瓜果;  相似文献   

17.
金惠生 《植物保护》1982,8(3):10-10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区春玉米的主要病害。1978年起,我们组织力量,协作攻关,积极开展了综合防治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81年全区综合防治面积达46万亩,发病株率全区平均1.27%,四年累计共保产玉米2431万多斤,价值218万多元。基本上控制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主要体会如下: 一、建立组织,协作攻关,掌握规律,办好样板。1978年初,成立了地区防治玉米  相似文献   

18.
我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兴起的蚕桑工程发展迅速,现已种桑15万亩,明年要求新增桑园20万平,力争总面积达4O万亩目标。由于多为新植桑区,对桑树病虫与天敌消长规律尚有许多不明之处,给桑叶生产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我们对全区主要植桑的吉水、永丰、峡江、新干、安福、永新六县进行了病虫及天敌状况调查。现结合有关资料将调查结果初报如下:一、病虫与天敌种类(-)病害种类l.桑烂头病PSeUdomonasmb。opyerothm加山Sbens.履矫杆状细菌,侵染叶片,嫩梢和技条,尤以消部嫩叶易受害。病菌侵入嫩梢,在高温多雨季节使消瑞枯死,呈枯…  相似文献   

19.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水果,近年来发展较快,是我区主要水果之一。但由于香蕉收获既有淡旺季节之分,本地香蕉又要长途运输,以满足国内外非产区人民的需要,故搞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但是在小麦、青稞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危险性病毒病害,严重威协小麦和青稞的生产。据了解,此病于1977年在穷结县白纳公社,桑日县吉荣公社的部分生产队首先发现,发病面积不足千亩。1978在在仁布、达孜县相继发生,发病面积达4,000多亩。1979年则在达孜、贡噶县,澎波、林周农场等地大发生。据这次调查不完全统计,仅上述两县和两场的部分社队发病面积达53,000多亩,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50—70%。达孜县反映,1979年因病减产达200万斤;澎波农场反映,冬作物至少减收200—30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