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和田绿洲空气质量日报数据和同期的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该区的空气质量特征,探讨了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和田绿洲近3 a平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为199,达到空气质量中度污染标准,污染天数占总日数的78.1%。其中,春季空气质量最差,以严重污染为主;其次是夏季,以轻度和严重污染为主;再次是秋季和冬季,以轻度污染为主。PM10、PM2.5浓度年平均分别为332μg·m^-3和100μg·m^-3,超标率为75.7%和49.5%,其余污染物超标率在3%以下,其中PM10浓度春季最大,夏、秋季其次,冬季最小;PM2.5浓度春季最大,夏、冬季其次,秋季最小;SO2、NO2、CO浓度冬季最大,秋、春季次之,夏季最小;O3浓度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除降水量外,AQI与其余气象因子均呈极显著相关;除平均气温与PM2.5、相对湿度与CO、降水量与SO2、PM10、O3、PM2.5无相关外,其余气象因子对污染物浓度均有显著影响;能见度与AQI和各类污染物浓度均为极显著相关。随着能见度的上升,AQI下降,在同样能见度条件下,AQI在沙尘多发期的夏半年高于沙尘少发期的冬半年;不管在沙尘多发期还是少发期,随着能见度的转好,SO2、PM10、CO、PM2.5浓度呈减少趋势,O3浓度呈增多趋势,NO2浓度无明显的规律,而且PM10、O3、PM2.5浓度夏半年高于冬半年,SO2、CO、NO2浓度冬半年高于夏半年。在沙尘天气期间,最低能见度小于1 km的浓浮尘和沙尘暴天气AQI相互接近,最低能见度在1~3. 5 km的浮尘和扬沙天气AQI相互接近,当最低能见度大于3.5 km时,浮尘天气的AQI高于扬沙天气的AQI;PM10、PM2.5浓度随着最低能见度升高而变小,其他污染物浓度虽然随着最低能见度的变化有一定的差别,但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持续性空气污染是对健康有重要危害的环境问题,利用2014—2021年逐日AQI以及PM2.5、PM10、SO2、NO2、O3(8 h)(臭氧8 h滑动平均)和CO的质量浓度,分析山谷城市兰州的空气污染年际变化特征、月季变化特征并重点分析兰州市空气污染持续性特征。结果发现冬季短时间轻度持续污染过程、长时间中度和重度持续污染过程次数最多,春季短时间中度和重度持续污染过程次数最多,夏季无中度和重度持续污染过程,秋季与冬季长时间轻度持续污染过程较多。持续性污染过程中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污染物,因季节、长短持续时间和等级不同而不同,冬季轻度、中度持续污染过程和短时间重度持续污染过程,起主要影响的污染物为PM2.5,长时间重度持续污染过程为PM2.5和PM10;春季持续污染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PM10;夏季轻度持续污染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O3(8 h);秋季短时间轻度持续污染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PM10,而长时间轻度持续污染过程分别为PM10、PM2.5和NO2。  相似文献   

3.
2001-2015年兰州市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影响兰州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SO2、NO2和PM10。通过计算各评价因子年际和季节变化的隶属度与权重分配系数,对15年来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空气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冬春季污染严重,秋季次之,夏季最好;15年来兰州市空气环境质量以三级为主,空气质量较好,其中PM10的含量是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近几年空气中SO2的含量下降趋势明显,NO2的含量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表明影响兰州市空气质量的因子由原来的煤烟型向混合型的结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环境监测的污染物浓度数据、NCEP/NCAR 0. 5°×0. 5°再分析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7年5月3—6日先后影响了我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强沙尘暴大气污染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受影响城市的PM10日平均浓度相对月平均浓度增长了2~10倍,PM2. 5日平均浓度相对月平均浓度增长了5~8倍。强沙尘暴爆发期间颗粒物浓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PM10浓度值较PM2. 5浓度值增幅更加明显,表明沙尘暴裹挟了大量的粗颗粒污染物;相反,沙尘暴发生期间,SO2、CO和NO2三种气态污染物的日平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表明沙尘暴对气态污染物有一定的扩散效应,而对O3浓度变化无显著影响。此外,沙尘暴爆发期间能见度低值区、PM10浓度高值区以及3 h正变压区的位置基本一致,都位于地面冷锋的后部地区,这为沙尘暴及其污染预报和预防提供了天气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0-2007年中国83个重点城市的PM10颗粒物浓度,对中国地区近8年来PM10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分析了中国重点城市近8年来PM10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8年来,中国重点城市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有所下降,其季节统计结果表明,夏季PM10浓度最低,说明了降水对颗粒物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冬季PM10浓度最高,主要是由于北方地区燃煤带来的污染,导致了该时段内PM10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天津春季典型天气条件下气溶胶浓度谱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2011年4月1日-5月10日PM10和PM2.5质量浓度、气溶胶数浓度资料、大气能见度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晴日、霾日、降水日和沙尘日等典型天气条件下气溶胶质量浓度和数浓度的分布特征,并考察风和降水对气溶胶质量浓度和数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春季天津城区PM10质量浓度平均值为194.42±164.19μg·m-3,PM2.5质量浓度平均值为57.89±37.02μg·m-3,PM2.5/PM10为0.35±0.20;不同天气条件下气溶胶质量浓度和数浓度分布特征差异明显,PM2.5质量浓度在霾日和沙尘日较高,PM2.5-10质量浓度沙尘日最高,降水日最低;PN1霾日最高,晴日最低,PN1-2.5和PN2.5-10沙尘日最高,降水日最低;典型天气下后向轨迹有显著不同,来自偏南和偏西风向的气流易造成细粒子污染而形成灰霾天气,晴日以偏北气流为主,偏东气流易导致降雨;降水对清除气溶胶粗粒子和改善大气能见度作用明显,但降雨前后细粒子数浓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可吸入颗粒物始终是造成沈阳地区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为此,本文利用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其造成的一次污染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M10上升阶段,沈阳地区气流呈气旋性切变或辐合状态,低空多为小风或静风,逆温现象明显,湿度呈上干下湿分布,有利于PM10和水汽的累积。而PM10下降阶段,地面流场平直均匀,风速较大,有助于PM10的扩散与输送。由此可知,天气系统的演变直接影响到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温压湿风等气象要素对PM10浓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空气质量状况及与常规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兰州市空气质量日报数据和同期的常规气象资料,研究了2001~2009年该市的空气质量特征,探讨了气象要素和城市空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近年来该市开展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空气质量有了明显得改善。研究期间的空气质量以Ⅱ和Ⅲ级天气为主。主要污染物PM10、SO2、NO2年平均浓度在大部分年份超过国家空...  相似文献   

9.
西安大气SO_2/NO_x污染时空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SO2和NOX监测数据,分析了近10年来西安大气污染时空变化,结果发现:①SO2、NOX的年内变化呈宽“U”字型,冬季1-2月和11-12月污染较为严重,夏半年4-9月浓度低,与月平均气温变化具有较好的反相关性;②12年来SO2、NO的年际变化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1999年开始的“煤改气工程”收到了明显的环保效益,一、四季度SO2和NO的年际变化基本符合环境库茨聂兹曲线;③1996年以来,大气SO2和NO呈现明显的时空转化特征,工业区SO2、NO浓度大幅度下降,商业区和居住区的污染反而高于工业区,这反应了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改变和区域发展速度的差异,应引起环保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市能源结构调整对冬季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乌鲁木齐市耗资121亿元对冬季采暖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旨在改善冬季严重大气污染状况,提高大气环境质量。能源结构的调整势必导致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选取通常污染最严重的1月为研究时段,对2009年和2013年相同时段大气污染物的日均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能源结构调整后,SO2浓度下降显著,各区域间的降幅也存在差异;NO2浓度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各异;PM10的浓度变化不显著,不同区域间差异较小。从南到北的方向来看,随着城市北扩和开发力度的加强,市北区的污染物浓度呈上升趋势。从城市总体的大气环境质量变化分析,能源结构的改变对大气环境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带来的污染也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计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月耗煤量、逆温层厚度及平均风速与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月浓度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耗煤量和逆温层厚度是导致大气污染物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且采暖期逆温层厚度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远大于燃煤排放造成的影响。对污染物月浓度与气象因子及耗煤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建立模型Y=a+b1X1+b2X2+b...  相似文献   

12.
运用BP神经网络法和时间序列法,对包头市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年份浓度值和月份浓度值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为:包头市2010年的二氧化硫的年浓度值为0.0578mg/m3,二氧化氮的年浓度值为0.0402mg/m3,可吸入颗粒物的年浓度值为0.1024mg/m3。2011年3月的二氧化硫的浓度值为0.0592mg/m3,二氧化氮的值为0.0372mg/m3,可吸入颗粒物的月浓度均值是0.1210mg/m3,由预测结果可以发现污染物浓度降低,空气质量呈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典型城市API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中国北方9个典型城市(北京、哈尔滨、青岛、太原、沈阳、大连、呼和浩特、兰州、乌鲁木齐)2002-2008年连续7年的空气污染指数(API)资料,对各月空气污染指数大于200的天数和首要污染物以PM10和SO2出现的天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污染最为严重,PM10为我国北方9个典型城市(北京、哈尔滨、青岛、太原、沈阳、大连、呼和浩特、兰州、乌鲁木齐)首要污染物。研究还结合北方典型城市空气污染指数的月均值,分析了各地污染的成因;并对环境因素:温度、降水、湿度与空气污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降水与空气污染指数呈负相关;大部分城市湿度与其呈负相关,而乌鲁木齐则为显著的正相关。此外,还以兰州市为例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降水对空气污染指数的影响。最后通过比较2006年3月份的一次强沙尘暴期间空气污染指数与2007年同期空气污染指数,讨论了沙尘暴对我国北方空气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环境空气质量动态变化规律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模糊数学法以保定市为例,对2002年至2007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选用SO2、NO2、PM10作为评价因子,通过计算权重系数和隶属度对环境空气按照年度、季节、采暖期非采暖期分别计算。评价结果表明:保定市环境空气质量呈现逐年好转,SO2、PM10依然是保定市空气质量的制约因子,且NO2的权重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15.
2001-2004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数据,研究了2001~2004年我国主要城市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主要是PM10;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比较明显,城市空气污染冬春季节重于夏秋季节,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2001~2004年,北方大部份城市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同时分析沙尘天气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表明,我国北方城市尤其是西北城市,受沙尘天气的影响比较大,PM10污染相对严重。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修正A值法的西安市大气环境容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估算西安市大气环境容量,为西安市大气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应用国标<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13201-91)中规定的以箱模型为基本模型推导出的宏观总量控制A值法.西安市SO2、NO2和PM10大气环境容量分别为11.38、12.04及4.83,单位为104t/a.估算结果表明,SO2和NO2...  相似文献   

17.
为了调查兰州市空气中颗粒物PM2.5的污染水平,于2008年夏秋、冬季在兰州市一交通主干道附近使用大气采样仪采集了32个样品。结果表明:兰州市PM2.5、PM10的污染状况严重,超标率分别为32.3~167.7%和23.1~480%;对人体和环境影响较大的PM2.5占PM10的比例范围从62.10~77.41%,而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我国目前对于PM2.5的相关控制标准尚处于论证、试点研究阶段,使得对它的控制越发困难,应当引起公众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长距离输送对台湾空气污染物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Inthewinterandspring,TaiwanandvicinityisoftenundertheinfluenceofnortheasterlywindsofAsianwintermonsoonoriginatedincentralAsia.ThewintermonsoonnotonlybringsovercoldairbutalsocantransportairpollutantsanddustoveralongrangetoTaiwan.Nitrogenoxide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