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百度(Baidu)搜索西安市A级景区信息,利用线性加权法对A级景区信息丰度与旅游流强度指标进行测算,构建了A级景区信息与旅游流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十一五"期间西安市A级景区信息与旅游流耦合协调的状况。分析发现:A级景区信息与旅游流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在较低等级处逐年提升,但未达到高度耦合水平;A级景区信息丰度的提高将会带动旅游流强度的增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信息刺激对旅华游客决策影响度研究——以西安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2005年9月旅华西安游客的第一手旅游市场调查资料,从信息刺激角度研究了旅华游客决策行为,研究揭示:信息刺激影响位于前四位的为亲朋推荐、旅游指南、国家政策宣传、海外促销活动;女性受信息刺激程度高于男性;以“口碑效应”传递的人际间信息传播影响度明显高于信息媒体的影响度;关于旅游目的地信息越详尽的资料对旅华游客决策行为影响度越高;各年龄阶段游客对于新旧媒介信息传递的影响度呈明显不对称状态;有一定家庭义务的游客旅游决策行为受人际传递信息影响度高;经济发达国家游客信息刺激敏感度低于经济次发达国家。并就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市场促销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外游客在我国的旅游活动空间布局仍体现出以少数几个大型入境口岸为据点,向全国其它地区辐射扩散的态势。这种旅游流的扩散转移将对促进省域之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具有极大的直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省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增强又会吸引和促使更多的入境游客向目的地转移。本文以上海入境旅游流向陕西的转移为例,分析了旅游流转移对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效应,得出结论入境旅游流转移对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促进作用是短期的。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旅游流研究仅聚焦于以流“量”为表征的网络关系,鲜有从旅游停留时间视角考察旅游流“质”的异质性。文中以游客停留时间作为流量的权重,构建“质”、“流”兼顾的旅游流网络结构,通过网络文本分析获取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停留时间加权的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对比与传统旅游流网络结构的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相对于传统旅游流网络,停留时间加权的旅游流网络密度和规模增大,网络社群数量有所减少,但其内部联系更加紧密。2)在停留时间加权的旅游流网络中,乌鲁木齐市、伊犁州等区域的旅游核心地位有所弱化,而喀什地区、阿勒泰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区域的地位显著提高。3)停留时间加权的旅游流网络在新疆旅游流形成机理方面更具解释力。文中研究为旅游流研究提供质和量相结合的新思路,克服传统旅游流网络中片面强调流量而忽视流质的局限性,以揭示目的地网络节点之间的实际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北京入境旅游流地理分布与网络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是我国三大入境旅游口岸之一,研究北京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和流动规律对于拓展全国和其他省市的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应用地图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北京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和流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北京入境旅游流分布范围较广,但呈现出东南密,西北疏的总体趋势。高等级入境旅游流集中分布在长三角、泛珠三角、大西安和成渝地区,形成了以北京、西安、桂林、上海、成都等主要热点城市为中心聚集和扩散的空间格局。2)旅游流在目的地城市间的有向流动符合"二八定律",即80%的有向流动发生在近20%的城市对之间。3)北京入境旅游流网络是典型的核心边缘网络,网络密度低,中心化趋势明显。该网络存在明显的等级结构,网络中节点的等级越高,节点数量越少。北京、上海和西安属于复合型节点;桂林和成都属于枢纽节点和中转节点;香港、广州和杭州等属于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6.
古村落旅游使古村落兼顾了居民生活的社区功能和游客旅游活动的景区功能,景区与社区叠置并在旅游发展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其耦合协调状况对古村落保护、社区演进和旅游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古村落旅游与社区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山西后沟古村为例,进行景区与社区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后沟古村景区与社区耦合协调度由旅游开发初期的中度失调转向基本协调,表明古村落景区与社区存在客观的耦合共生关系; 2)景区与社区系统耦合U1 相似文献   

7.
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讨论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内涵及研究进展基础上,依托市场调查数据,以北京为案例,分析了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从结果来看,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是由内推力、外推力、拉力、阻力所组成的总动力。其中内推力因素中作用最强的是探新求异心理需求,而外推力因素中作用最强的是他人推荐,拉力因素中作用最强的为景区景点,阻力因素中作用最强的为物理距离。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受内推力作用相对最强,总体属于较大扩散动力入境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8.
运用旅游流质指数、差异分析,定量测评中国大陆31省市近15年入境旅游流质,构建"接待指数-流质指数"二维矩阵,分析发现:我国省域入境旅游质量总体水平较低,且极化现象显著,双高型均为东部地带,双低型几乎全为中部和西部地带。内生增长型和外延增长型省区数量相对较少;入境旅游流质量与平均停留时间、人天花费显著相关。延长入境游客停留时间和提高旅游花费将是提高入境旅游流质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市流理论,依据城市流强度分析方法,对兰州-西宁-银川城市带各城市的区位熵、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及其结构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兰州的城市流强度远高于其他城市,是该城市带的集聚辐射中心;城市总体经济实力与城市流倾向度的相对比例关系不够协调,除兰州外,均表现出城市流倾向度高于城市总体经济实力的特点;城市总体经济...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内蒙古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TOPSIS法、秩和比法(RSR)分别对其在2004-2015年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档;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两者在该时段内的协调发展程度,并使用Logistic模型对其2016-2025年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1)2004-2015年,内蒙古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都有较明显的提升;两者均在2004年处于下档水平,在2005-2013期间处于中档水平,在2014-2015年处于上档水平。(2)2004-2015年间,内蒙古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等级由严重失调演化为初步协调。(3)2016-2025年,内蒙古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将向更高级的耦合协调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1.
旅华英国游客对我国旅游价格与服务质量的感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一直是中国在西欧的第一大客源国,文章通过分析旅游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旅华英国游客对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桂林、昆明6大国际旅游热点城市的旅游服务价格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感知,通过构建“质量—价格”矩阵图,分析了6个旅游热点城市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的契合程度,发现6个城市在“价格—质量”策略上的差异,探讨了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流量和流质指数,对内蒙古12盟市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盟市入境旅游流的流量逐渐提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双核"的集聚模式;(2)各盟市入境旅游流的流质演化表现不一,呼伦贝尔表现为流质停滞,锡林郭勒表现为流质下降,其他地区的流质逐渐改善;(3)基于流量和流质的匹配,各盟市入境旅游流表现为四种类型,即:高流量-高流质、高流量-低流质、低流量-低流质、低流量-高流质。  相似文献   

13.
入境外国旅游流网络分布、性质和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展入境旅游外国市场是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应用地图法研究了入境外国旅游流网络空间分布特征,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了该网络的性质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入境外国旅游流在中国的空间分布范围大且不均衡,形成了两个"金三角",四个"银三角"和两个集中分布区。2)入境外国旅游流网络是无标度网络,网络中核心节点少,边缘节点多,核心节点的稳定和发展对全国入境旅游业的稳定和发展起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3)网络中的节点可分为口岸、枢纽、中转、复合型等四种类型,分别发挥着旅游流出入境口岸、集聚和扩散、中转、多种功能复合等作用。4)入境外国旅游流在少数核心城市间转移和扩散,能大规模吸引和组织入境外国旅游流的目的地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省际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与解决经济、生态、旅游三大系统协调关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中国31个省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区域经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基础上,运用加权TOPSIS对各省三大子系统及综合发展排序予以评价;其次,借鉴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生态-旅游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指数的省际差异;最后,引入空间自相关法对各子系统排序值及耦合协调度在我国的空间集聚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与旅游两大系统发展排序值的省际分布具有相似性,经济-生态-旅游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在我国呈沿海地区>西部内陆>中西部省区,经济、旅游系统与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属显著集聚分布,而生态环境与经济、旅游系统间不存在显著空间关联与发展冲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居民省际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与演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省际农村居民旅游数据构建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流网络,分析网络结构特征及其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流的空间对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旅游流较小,可划分为全国核心区、区域核心区、一般地区和边缘地区,已形成了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地区和川渝地区四大旅游流集散地带.中心旅游地集聚扩散的垄断地位在弱化,次中心旅游地在崛起,出现区域性集聚单元.旅游流网络联系和密度的增加是多因素作用下的再调整而非路径依赖.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可达性是主要影响因素,将使未来中国农民旅游流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耦合关系对于实现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分析了2000—2020年内蒙古103个县(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水平关系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小范围内波动,居民福祉水平持续提高,两者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且中度失调占比逐年下降、基本协调和中度协调占比增加显著;耦合协调度空间上呈现“从东向西,由北至南”逐渐递减的趋势,耦合协调关系在研究期的前10年间变化尤为显著。2)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自相关且在研究期的前10年空间聚集现象加强,总体变化趋势上,低耦合协调值相比于高耦合协调值更易发生扩散,并对周围县(旗、区)产生消极影响。3)工业水平、经济结构、投资力度、城市进程和自然基底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经济效益提升能够有效促进中部、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社会效益提升对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发展促进作用明显,生态效益提升对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发展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省际入境旅游资源吸引力与区位可达性的矩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资源及景点吸引力是游客前来旅游内在的直接驱动力,而交通区位及可达性是影响游客到访重要的外部因素。本文利用2004年我国A级景点资源和交通运输统计数据,综合测定了我国31个省区的旅游资源吸引力和区位可达性指数,分析了入境旅游市场占有率和景点资源丰度及区位可达性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省区的景点资源吸引力、区位可达性与客流量市场占有率、旅游收入市场占有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其中,A级景点资源丰度与客流量市场占有率、旅游收入市场占有率的边际弹性分别为0.022和0.019,区位可达性指数的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035和0.056,区位可达性的边际弹性大于景点资源丰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景点资源吸引力与区位可达性二维组合矩阵,将我国31个省区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划分为3种类型:即资源驱动型、区位驱动型和资源区位共同驱动型。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处于不同城镇化阶段的城市,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也各有差异,两者耦合协调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文中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体系,计算其17个地市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数和城镇化指数,并构建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度量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7个地市中,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属于高水平协调和较高水平协调关系的城市有7个,较低水平协调和低水平协调关系的城市有10个;在城市发展类型中,集约度滞后型的城市有7个,城镇化与集约度同步型的城市有4个,城镇化滞后型的城市有6个。文中从理论上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城镇化"耦合协调评价体系,并通过实证合理分析了研究区城市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中国创新,是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要求的积极探索,是凝练民族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基于线性文化空间视角,以黄河流域沿线九省为研究区域,推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内涵,运用熵值法、相对优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文化资源禀赋和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量二者耦合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截止2020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沿线九省文化资源禀赋综合评价值均值为0.44,整体水平偏低且空间差异显著;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数处于0.1-0.5之间,呈高低交替、错落分布的空间态势。2)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居于0.82-0.33之间,总体处于中低水平,由东向西表现为良好协调逐渐向轻度失调变化。3)旅游相对优先度测试表明旅游发展水平与文化资源的优先程度呈不平衡关系,旅游滞后型省份未能充分将文化资源禀赋转化为旅游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科学认识景区游客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是优化景区市场供给、推进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文中从时空视角构建景区游客旅游消费影响因素模型,将游客空间移动GPS数据与问卷调研数据相匹配,聚类分析获得5类时空行为模式。在此基础上,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时空行为模式及其他因素对景区游客旅游消费的复杂性影响。研究发现:1)台儿庄古城游客路径呈全天环游型、夜景直线型、半天复杂型、两天覆盖型与半天环游型5类时空行为模式,且游客更倾向聚集于通达性高的主动线进行短时夜景直线型游览。2)景区游客时空行为模式对旅游消费影响显著,以夜景直线型为基线,访问多条街道并在景区停留更长时间的全天环游型与两天覆盖型游客随着旅游消费水平的上升相关系数变大,延长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并引导其访问更多的空间有利于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