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渭河入黄河段水污染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5-2009年渭河潼关断面水质数据对渭河入黄河段水质进行分析,主要污染指标为COD和NH3-N.分析结果表明渭河入黄水质总体有所好转.关停造纸厂、浓缩果汁处理新技术等产业结构调整措施是渭河潼关断面水质好转的主要原因.根据渭河河段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保障生态基流、产业结构调整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柏结合的水污染控制措...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阿克苏流域的三座大型平原水库,即上游水库、胜利水库和多浪水库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比较了各水库不同水期水质现状,并对监测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三座水库枯水期污染程度比丰水期高。水质污染物可分抑制性因子(F1),包括NH3-N、SO42-、Cl-和矿化度以及富营养性污染指标(F2),包括TN、TP和CODMn。目前水库水质主要由第一因子F1决定。枯水期水质污染大小次序为胜利水库>上游水库>多浪水库,而丰水期为多浪水库>胜利水库>上游水库。三座水库水质与引水河流的水质污染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渭河干流关中段水污染时空变化及其与径流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环境容量的分区分时控制,依据2000-2004年水质监测资料,对渭河关中段4种主要污染因子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河川径流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离子、BOD浓度沿河流断面呈上升趋势,而DO呈下降趋势,其中,天江人渡、沙王渡和树园3个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离子、BOD浓度最高,属于严重污染断面;...  相似文献   

4.
渭河陕西段水质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7~2005年渭河陕西段3个断面的水体监测资料,采用超标倍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1997~2005年3个断面的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接着运用秩相关系数法对3断面的水质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渭河陕西段的污染情况呈上升趋势,且有些污染物急剧上升;在空间上,咸阳公路桥断面污染最严重,渭南华县次之,而且两个地区的水质均已超过了三类水的标准,而宝鸡林家村断面的水质情况最好,基本上属于三类水。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九洲江文官至石角段的河网区水量、水质计算模型,并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在率定的水质水量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水质及水量考察断面,以试算法计算了现状排污状况下,基于水质考察断面水质达标的河网水量考察断面的需水量,并结合Tannent法得出可维持九洲江河道可持续利用的生态需水量;此外,计算分析了河网流量与排污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量与排污量有明显的正相关系。  相似文献   

6.
结合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方法对新垦荒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OM含量极低,土壤有效P极缺乏, NH4 -N缺乏,有效K局部缺乏,有效Ca、Mg、S含量丰富,尤其有效Ca含量较高.土壤OM、NH4 -N、有效P、K、Ca、Mg和S的变异系数在36.0%~164.6%之间.土壤OM及有效P含量的变异较大, 变异系数分别为87.8%及164.6%;土壤K和NH4 -N次之, 变异系数分别为52.7%及53.4%,有效Ca、Mg、S的变异相对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36.0%、37.6%和46.5%.地统计学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各养分的空间变异结构有较大区别.有效P、K、Mg、S的基底效应介于25%~75%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空间相关性.OM、有效Ca及NH4 -N的基底效应均>75%,空间相关性较弱.根据半方差分析结果,利用GS For Windows的Kriging最优内插法制作等值线分布图,从图中看出土壤OM、有效P、K的空间分布变异较小,分布均匀,NH4 -N的空间分布变异较大,有效Ca、Mg、S的空间分布具有中等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7.
多泥沙水体的水质监测和评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文中对渭河临潼水文站采集的洪水期和非洪水期含泥沙水样分别进行不同保存和预处理情况下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原状水COD、TN和TP随水体含沙量的增大呈显著上升趋势,上清液和过滤液COD、TN和TP随水体含沙量的增大呈微下降趋势。保存方法对原状水监测值影响较大,其影响随含沙量的增大逐渐增大;对上清液和过滤液影响较小,其影响随含沙量的增大逐渐降低。提出原状水水质监测值可作为水体中污染物总量和非点源负荷总量的计算依据;上清液水质监测值可作为水质评价以及水污染控制中水体中有效污染物总量和有效非点源负荷总量的计算依据。过滤液监测值可作为水体中溶解性污染物负荷总量的计算及其水质评价的依据。最后对各场洪水污染负荷总量和非点源污染负荷总量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8.
铜川市漆水河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 1 996年至 2 0 0 0年铜川市漆水河水环境质量监测资料 2 ,对漆水河的水资源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漆水河在 5年内漆水河水环境质量污染严重 ,污染级别为严重污染 ,污染类型为有机型污染 ,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 ,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四种 ;各断面水环境质量优劣顺序为金锁 >三里洞 >新村 ;枯水期 >平水期 >丰水期。从漆水河综合污染物指数变化趋势来看 ,1 996年至 2 0 0 0年水环境质量呈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9.
关中平原近十年来渭河水环境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年来水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威胁关中地区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关中地区、重点是渭河的水环境现状及演变过程的调查分析,根据渭河13个断面近十年来的监测数据,详细分析了关中地区水环境的水污染状况,指出渭河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COD、BOD5、非离子氨及石油类,属有机型污染,并重点分析了主要污染物的演变过程、演变特点和演变规律、对关中地区水环境污染的成因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水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官厅水库及其上游流域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北方水系普遍水量较小,污染较重.水环境容量的测算可以为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文中以官厅水库及其上游流域为例,依据流域水文特征选取合适的水环境容量模型,分别求出流域内各功能区段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流域内COD、NH3-N的水环境总容量分别为5097.82 t/a,268.18 t/a;相比于污染负荷,水环境容量明显偏小;不同功能区段水环境容量差别较大;水环境容量偏小的主要人为因素在于上游流域大兴水利工程,农业用水量大且用水效率低;污染负荷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农业发展对黄河水质和氮污染的影响--以宁夏灌区为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黄河流域宁夏灌区段河水水质和氮污染物含量的研究发现 :40年来黄河水中各主要离子和总离子浓度不断升高 ,同时无机氮污染物 ( NH4- N、NO2 - N和 NO3 - N)含量也呈不断上升趋势。本文以宁夏灌区为例 ,利用灌区上下游控制断面的水质数据及其它相关资料分析了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 ,认为灌区的农业发展 ,即大量的灌溉用水和氮肥的施用所产生的面源污染是导致黄河水质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 ,并由此认为科学的利用黄河水资源 ,提高化肥利用率是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
渭河流域陕西段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和隶属度加权平均处理的方法,对渭河流域陕西段2005年-2010年六年间水质污染状况作了研究。发现渭河流域水质有逐年变好的趋势,而影响渭河流域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的含量。进而对氨氮沿渭河空间分布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不科学农药化肥的使用是造成渭河流域水质污染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3.
新疆博斯腾湖水污染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实地调查和对监测资料的分析 ,对博斯腾湖水质污染的特点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 :(1)造成博斯腾湖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农田排盐水入湖 ,导致湖水污染 ;(2 )博斯腾湖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黄水区 ,主要超标物是可溶盐、COD和氨氮 ;(3)污染物入湖量最大的时间是 7~ 9月 ,入湖污染物约占全年入湖量的一半 ;(4 )博斯腾湖水质的污染主要是几个大排水渠引起的 ,它们的排放量占全部排水渠排放量的 80 %以上。同时 ,根据博斯腾湖水污染的特点 ,提出了农业发展和水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忻州市水资源公报2004—2011年的水质资料,对有监测资料的4个水功能区水质进行分析,分别就各水功能区水质类别、达标河长比率、污染物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4—2011年各水功能区水质类别有明显改善,达标河长比率上升趋势明显,但达标河长比率仍然偏低,2010年最高也仅为50%。通过主成份分析选取了 COD 、NH3- N 为水区功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子。8年间各水功能区 COD 、NH3- N 含量下降趋势明显,且各功能区表现出明显差异性,需要在区域水环境中进行针对性治理。  相似文献   

15.
黄河口翅碱蓬湿地土壤氮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11月,选择位于黄河口滨岸中潮滩和低潮滩上的翅碱蓬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湿地土壤氮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湿地不同土层的NO3--N、NH4+-N和TN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但不同类型湿地之间差异较大。二者NO3--N、NH4+-N含量的季节差异主要与其所受潮汐影响程度及其引起的无机氮物理运移和对NH4+-N吸附能力的差异有关。二者在7月较低的NO3--N含量主要与植物对土壤中有效氮的大量吸收与利用有关,而8月较高的NO3--N、NH4+-N含量主要与此间土壤有机氮矿化较强有关。两种湿地不同土层的TN含量与C/N的季节变化规律整体相反。二者TN含量的差异主要受制于不同土层的有机质分布以及潮汐的影响状况,而C/N的差异主要与两种湿地在不同时期受陆源的影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Cropping and disease patterns were observed over a period of 4 years in individual cocoa trees at three contrasting sites near Quevedo, Ecuador, with the aim of evaluating the importance of dry season production and the consequent avoidance of pod disease caused by Crinipellis perniciosa and Moniliophthora roreri. Distinction of the diseases on necrotic pods was aided by splitting open pods after removal from the tree. The year was divided into wet season (April to September) and dry season (October to March) harvest periods. The 3-month lag between the actual wet and dry seasons and these harvest periods allowed time for symptom development. Combined disease losses ranged from 19·0% to 62·1 % at the various sites. At all sites and in each year, more ripe healthy pods were harvested in the dry season harvest period than in the wet season harvest period. In general, pod losses caused by C, perniciosa were curtailed more sharply by the dry season than those caused by M. roreri , which at one site caused as much damage in the dry season as in the wet season. The proportion of the annual production falling in the dry season harvest period varied among sites and between years at a given site. A comparison of trees from two progenies growing side by side showed consistent differences in cropping patterns, and identified certain trees that were productive, yielded consistently in the dry season harvest period, and were little affected by M, roreri. Analysis of long-term rainfall data for the Quevedo region indicated that years which lack a normal dry season do occur, but only once every 10 years on average. Further exploitation of disease escape through selection and breeding appears to be both feasible and appropriate.  相似文献   

17.
西安地区地表水环境空间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IS可视化方法分析了2005年西安地区地表水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染最为严重的监测断面分别是位于皂河上的农场西站、雁秋门,新河入渭口以及临河入渭口,其中皂河的污染状况最为严重,远远高于其他河流的监测断面。地表水中的污染物以有机类污染物为主,其中最重要的是石油类,其次是挥发酚、生化需氧量和总氮、氨氮。对其成因的初步分析表明,第二产业是影响西安市地表水环境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且以造纸业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