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比较了正常和患石斑鱼综合症的点带石斑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试验用石斑鱼在循环海水养殖系统中养殖,鱼体质量(232.39±42.15)g,水温23~25℃,盐度30,溶解氧6mg/L,NH4+-N1.10mg/L,NO2--N0.22mg/L。试验结果表明,患石斑鱼综合症的点带石斑鱼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基转移酶、溶菌酶、一氧化氮、乳酸脱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石斑鱼;总抗氧化活力、总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白蛋白/球蛋白极显著低于正常石斑鱼;红细胞数、白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石斑鱼;血红蛋白浓度、血栓细胞数、氯化硝基四氮唑蓝阳性细胞数差异不显著;血清替代补体溶血活力仅在患病鱼血清中测出。以上指标可供石斑鱼综合症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研究选取了华南地区几种养殖的特色鲤科鱼类品种[禾花鲤(Procypris marus)、麦溪鲤和光倒刺鲃(Spinibarbas hollandi)]和野生捕捞的普通鲤鱼(Cyprinus Carpio)为材料,对比分析了它们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肠道酶活性指标。结果表明:人工池塘养殖的光倒刺鲃和麦溪鲤,其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野生鲤鱼与禾花鲤;同时,禾花鲤的肌肉具有蛋白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的特性。同种消化酶活力在不同种类的鱼中有不同的活力表现,说明消化酶活力受鱼类品种、食性、栖息环境、投喂策略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于江苏大丰金鹿合作社采集三种状态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样本,试验1组(H)来自未发生过鲤疱疹病毒(Cy HV-2)病的2个池塘(面积200×667m2),即为无Cy HV-2病症状的病毒携带者;试验2组(IH)和试验3组(I)为正在发病的2个池塘(面积200×667m2),IH组有轻微的Cy HV-2病症状,而I组为典型的Cy HV-2病症状,测定其血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并观察肠道和肝胰脏的组织病理学,以探讨异育银鲫感染鲤疱疹病毒Ⅱ型(Cy HV-2)的发病机制。结果表明:IH组和I组鲫除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外(P0.05),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百分比、红细胞和血栓细胞数、血红蛋白、血栓细胞压积均显著低于H组(P0.05);I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IH组(P0.05),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却显著低于IH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IH组和I组除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白球比例比H组显著升高外(P0.05),胆碱酯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总胆汁酸、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I组与IH组结果比较,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白球比例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而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出现显著下降(P0.05),总胆汁酸含量下降了38倍,下降明显,其他均无显著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发现,H组红细胞表面光滑完整,IH和I组均有一定的损伤;相比H组,IH组、I组的肝胰脏和肠道的组织结构损伤,且随着患病严重性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4.
两种养殖条件下牙鲆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池塘和室内水泥池养殖牙鲆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每种养殖条件下分别选取两种不同体重规格的牙鲆,即池塘小规格牙鲆(PSJF)、池塘大规格牙鲆(PBJF)、室内小规格牙鲆(ISJF)和室内大规格牙鲆(IBJF)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试验鱼5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3项血清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PSJF和PBJF的红细胞数量(RBC)均显著低于ISJF和IBJF(P<0.05),且前者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脆性(EOF)、白细胞数量(WBC)及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后者(P<0.05).PSJF和PBJF的血清葡萄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肌酐(CREA)、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浓度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显著高于ISJF和IBJF(P<0.05),仅PSJF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低于ISJF和IBJF(P<0.05).血清氯离子(Cl-)、钙离子(Ca2+)浓度及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在各个试验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差异表明,池塘养殖牙鲆可能在呼吸代谢要求上低于室内水泥池养殖牙鲆,而在免疫水平和营养物质代谢水平上高于室内水泥池养殖牙鲆.  相似文献   

5.
选择健康的体质量约为336g的褐鳟Salmo trutta 20尾,雌雄各半,在常规环境中暂养观察10d,禁食12h后,尾静脉采血,利用BT-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16项血液生理值,利用DXC800型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1项血清生化值,以建立2龄褐鳟的血液正常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雌雄褐鳟血液生理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血液中Mg、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和直接胆红素(DBIL)含量及白球比(A/G)显著差异(P0.05),说明褐鳟生理指标不受性别影响,而某些生化指标却受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低温胁迫对尼罗罗非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温度下尼罗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研究发现:⑴在外界环境温度从28℃降至16℃时,罗非鱼血液中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葡萄糖(GLU)含量均有下降或显著下降;但当温度继续降至10℃时,这些指标均显著上升,恢复或超过常温下的水平。⑵血红蛋白浓度(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个指标均明显升高。相对于16℃组,12℃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显著下降;但相对于28℃组,10℃组RDW-CV的变化不显著。相对于16℃或12℃组,10℃组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比率(P-LCR)均显著升高,但是10℃组与28℃组间差异均不显著。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HGB、MCH、MCHC与胁迫温度显著相关,平均红细胞压积(MCV)与水温呈正相关,其中MCV和MCHC两个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HGB、MCH、MCHC和MCV可作为低温胁迫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水中铜离子(Cu2+)浓度分别为0.03、0.05、0.10、0.18、0.32 mg/L对鲤(Cyprinus carpio)进行5周的染毒试验,研究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和试验时间的延长,中毒鲤血液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铜兰蛋白、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降低,谷丙转氨酶活性逐渐升高.试验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8.
叶尔羌高原鳅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雌、雄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Hedinichthys)yarkandensis]各26尾为研究对象,比较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雌鳅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雄鳅(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低于雄鳅(P<0.01),而尿酸、肌酐、钙含量显著高于雄鳅(P<0.05),其它各血液指标雌雄鳅虽有所不同,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该研究为叶尔羌高原鳅的疾病防治、人工养殖及遗传育种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15 000和25 000尾/槽2个养殖密度,经过12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皮质醇和溶菌酶含量无显著影响;高养殖密度组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低养殖密度组。在低、高密度养殖条件下,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y=0.031 6x~(2.903 8)(R~2=0.980 1)和y=0.032 1x~(2.898 5)(R~2=0.982 4)。结果表明,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高密度养殖而不影响大口黑鲈生长。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人工方法结合Pentra 12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三种不同规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重要血液生理指标,以期探讨大菱鲆不同生长阶段血液指标特点。结果显示:350 g组大菱鲆粒细胞绝对值、中间细胞百分比、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70 g组(P<0.05);70 g组大菱鲆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350 g组(P<0.05);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与鱼体规格正相关且350 g组与20 g组间红细胞压积差异显著(P<0.05)、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三种不同规格大菱鲆间血栓细胞系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因大菱鲆红细胞系及白细胞系部分血液指标在不同规格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难以得出正常参考范围;血栓细胞系受鱼体规格影响较小,可作为大菱鲆血液常规指标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人工感染健康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然后观察卵形鲳鲹血细胞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卵形鲳鲹感染后血红细胞数量极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红细胞长径显著增加(P0.05),而其余白细胞的长径和短径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感染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显著降低(P0.01);谷草比谷丙(AST/ALT)升高,甘油三酯(TG)、钠Na、磷P和钾K极显著增加(P0.01);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显著升高(P0.05);而白蛋白/球蛋白(ALB/GLO)、总胆固醇(TCH)和钙Ca略有增加,但不显著(P0.05)。可见卵形鲳鲹感染刺激隐核虫后血细胞数量和血清生化指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设置0.8、1.1、1.4、1.7kg/m~3 4个养殖密度,研究放养密度对杂交鳢[均质量为(16.5±0.5)g]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60d的饲养表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杂交鳢的终末体质量、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而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杂交鳢红细胞数随放养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而白细胞数无显著变化(P0.05)。0.8kg/m~3密度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血清总胆固醇和血糖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甘油三酯、球蛋白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各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1.7kg/m~3密度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密度组(P0.05)。总之,高密度养殖对杂交鳢生长、摄食和代谢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禾花鲤属鲤科温水性鱼类,其体型粗壮,全身略带紫色(乌褐),背部黑色,色彩亮丽,因以稻田禾花为食而得名。为了探索禾花鲤高效养殖新模式,笔者于2001年在广西区桂林市水产研究所九美桥基地进行了池塘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禾花鲤池塘养殖周期短,池塘利用率高,鱼种投资少,养殖效益较好。现将禾花鲤池塘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飨读者。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5亩~10亩为宜,水深1.5m~2.0m,水源充足,水质好,排灌方便,进水口设有拦野杂鱼设施,池底平坦,并备有增氧机。二、池塘准备用生石灰75kg/亩~100kg/亩,池塘水深10cm时干法清塘,以杀死池塘内的病原体、野…  相似文献   

14.
嗜水气单胞菌对鲤鱼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健康鲤鱼,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表明:红细胞脆性、白细胞计数极显著增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显著降低;血沉速率加快明显;红细胞显著大于正常值但红细胞核大小无明显变化。感染鲤生化指标变化也很显著,总蛋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极显著升高;甘油三酯下降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养殖密度对鹦鹉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三个养殖密度梯度组进行实验:低密度组(5.04 kg/m~3)、中密度组(10.12 kg/m~3)、高密度组(15.35 kg/m~3),每组设3个平行,实验鱼投喂56 d后测定其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中密度组鹦鹉鱼末体重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与低密度组无显著差异(P0.05);低密度组鹦鹉鱼增重率显著高于中密度和高密度组(P0.05);低密度组鹦鹉鱼血清和肝脏中SOD、GSH-PX、GPT和GOT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中密度组鹦鹉鱼血清和肝脏中的MDA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与低密度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表明,当养殖密度达到较高密度(15.35±0.25)kg/m~3时,会显著影响鹦鹉鱼的健康,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鲤、荷包红鲤及其杂种血液学指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黑龙江鲤、荷包红鲤及其杂交鲤幼鲤的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比溶及血糖、血清总蛋白、胆固醇和总脂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二个亲本和杂交种在上述指标的差异。黑龙江鲤的血液各项指标均高于荷包红鲤。杂交鲤的血液指标红细胞数低于双亲,但胆固醇和总脂二项高于双亲而其它指标均低于黑龙江鲤而高于荷包红鲤,从脂类代谢方面反映了杂交鲤适应低温能力。这可能受黑龙江鲤的影响,表现出偏母本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研究了微生态净水剂65天后对鲤鱼血液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施加了微生态净水剂后显著降低了鲤鱼红细胞的红细胞渗透脆性,使红细胞数由1,126,000/mm3显著增加到1,224,000/mm3,血红蛋白由4.60g/100ml极显著增加到6.90g/100ml,红细胞压积由35.2%显著增加到39.2%;血清中TP、 ALB、GLO、白球比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血清中GLU、ALP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21%( p <0.01),50.8% (p <0.05);血清中ACP、GPT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14%( p >0.05) ,24%( p <0.05)。施加了微生态净水剂能优化鲤鱼的抗应激指标,具有提高体鱼防御功能,增强抵抗疾病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选择初始体重为(454±52)g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分别投喂添加不同浓度β-葡聚糖(0.05%、0.1%和0.2%)的饲料,饲养30 d后进行取样,分析虹鳟部分生长指标及血液生理指标。结果显示,投喂对应饲料30 d后,0.2%葡聚糖添加组增重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及对照组(P0.05),0.05%葡聚糖添加组增重率最低。0.2%葡聚糖添加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0.05%和0.1%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0.2%葡聚糖添加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及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的肥满度随着葡聚糖投喂量的增多而升高,其中,最大值出现于0.2%葡聚糖添加组,但各添加组肥满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投喂30 d后,0.05%葡聚糖组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0.2%葡聚糖组及对照组(P0.05),与0.1%葡聚糖组差异不显著(P0.05),0.1%葡聚糖组红细胞数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及对照组(P0.05),葡聚糖组红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葡聚糖组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鱼的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低于各实验组(P0.05)。研究表明,在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可提高虹鳟的生长性能并改变其部分血液生理指标,本研究中0.2%β-葡聚糖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草鱼、鲤和鲢血液学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正> 血液有形成分及生化指标的测定和研究,在人类和牲畜中已取得大量成果,但对于鱼类,目前国内还报道不多。进行鱼类生化指标的检测和研究,不仅在鱼类血液生理的基础理论方面是重要的,而且在鱼类人工养殖、鱼病防治方面也是重要的。因此,我们测定了三种池塘养殖鱼类的血液有形成分和生化指标,以便探索鱼类血液学各种指标的正常值。一、材料和方法(一)实验材料草鱼、鲤、鲢为实验用鱼。草鱼和鲢取自天津武清县鱼种场、黄庄大队及北郊柳滩大队养鱼池。鲤鱼取自天津市水产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以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为实验对象,设计了3种不同的投喂模式,分别是鲜活饵料组、饥饿3周后饱食投喂组和人工饲料组。鲜活饵料组投喂冰冻赤子爱胜蚓;饥饿后饱食组是指饥饿3周后,以人工饲料饱食投喂2周;人工饲料组作为对照组。淡水养殖,水温(25±2)℃。研究奥利亚罗非鱼在3种投喂模式下某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情况,并将指标变化情况与增重率做相关性分析,试图找出能够反映奥利亚罗非鱼生长性能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在饥饿3周后出现补偿生长,补偿生长时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P<0.05),高于鲜活饵料组,但差别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血清总蛋白、胆固醇与增重率极显著相关(P<0.01),血红蛋白与增重率显著相关(P<0.05),其他指标与增重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建议将血清总蛋白、胆固醇和血红蛋白作为反映生长性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