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集约化高密度养鳖水平的提高,鳖病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大障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鳖病病诊治的实践,将危害较大的鳃腺炎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鳖鳃腺炎病的主要特征是:口腔两侧的鳃腺发炎糜烂;口腔、食管、肠道出血;肝脏土黄色,质脆易碎。同一个塘的鳖,由鳃腺炎引起死亡有时有两种症状,即出血型症状和失血型症状。出血型症状的病鳖,表现为鳃腺充血、鲜红、糜烂、有分泌物,口腔、食道、肠管发炎充血,底板、四肢、尾部充血呈鲜红色。失血型症状的病鳖表现为鳃腺淡白糜烂、有分泌物,食道、肠管有淤血段  相似文献   

2.
鳖鳃腺炎病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普仁 《淡水渔业》1996,26(1):42-43
鳖鳃腺炎病及治疗叶普仁(广东省东莞市水产局)随着集约化、高密度养鳖水平的提高,鳖病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大障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鳖病诊治的实践,将危害较大的鳃腺炎病的疹治情况介绍如下。鳖鳃腺炎病的主要特征是:口腔两侧的鳃腺发炎糜烂;口腔、...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治疗鳖鳃腺炎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甲鱼场自1995年初开始进行甲鱼养殖,在养鳖生产过程中,鳃腺炎是鳖的常见病之一,曾给我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1997年我们利用中草药物对鳖鳃腺炎病进行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场利用中草药治疗鳖鳃腺炎病的方法介绍如下。1中草药配方经过筛选,...  相似文献   

4.
鳖鳃腺炎病的有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群众性人工养鳖发展迅猛,已形成了一个产业,由于人工养鳖密度大、温度高、水质差,加上鳖卵、鳖苗、鳖种跨省市、跨地区的贩卖,而检疫检测工作跟不上,鳖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区域也越来越广,特别是鳃腺炎病暴发明显增多,并显蔓延趋势。一、鳖鳃腺炎病的流行及危害鳖鳃腺炎病始于“台湾鳖”,现在已殃及中华鳖,暴发的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发病急、死亡快,一旦发病,可能全军覆灭,易感群体也从原来的稚幼鳖为主,发展到现在的整个生长期均有暴发。有些地区该病发病率达50%以上,死亡率超过30%,损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群众性人工养鳖业发展迅猛,已形成了一个产业。由于人工养鳖密度大、温度高、水质差,加上鳖卵、鳖苗、鳖种跨省市、跨地区的贩卖,而检疫检测工作跟不上,鳖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区域也越来越广,特别是鳃腺炎病的暴发明显增多,并显蔓延趋势。1鳖鳃腺炎病的流行及危害鳖鳃腺炎病始于“台湾鳖”,现在已殃及中华鳖,暴发的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发病急、死亡快,一旦发病,可能全军覆灭,易感染群体也从原来的稚幼鳖为主,发展到现在的整个生长期均有暴发。有些地区该病发病率达50%以上,死亡率超过30%,…  相似文献   

6.
鳖红脖子病与鳃腺炎病的比较与防治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军 《内陆水产》1997,22(4):25-25
鳖的红脖子病与鳃腺炎病都是养鳖业中危害最大的传染性疾病。二者以传染性强,感染快,病程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而著名,并且这两种病的症状极为相似,但病因与治疗方法却不尽相同。红脖子病又名大脖子病、俄托克病、阿多福病、猪肥头痫、耳下腺炎病。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脖颈充血红肿,伸缩困难,腹甲出现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浊,严重时失明,舌尖、口鼻出血。解剖病鳖口腔、食管、胃、肠的粘膜呈明显的点状、斑块状、弥漫性出血,肝脏肿大,有的表皮呈上黄色或灰黄色,有针尖大小的坏死灶,胆囊内充满胆汁,脾肿大。其中口胶粘膜弥散性出…  相似文献   

7.
对症防治控制鳖鳃腺炎暴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集约化养鳖的病害中.鳃腺炎是目前最危险、最可怕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不仅具有来势凶猛,传染蔓延快,而且一旦发病几乎所有的鳖都死亡,这种病近几年在全国由点到面的大发生,国内很多省市都进行了报道。如1996年江苏地区还是零星发病,1997年6~8月份在长江南北就大面积流行暴发,其传染的速度之快.损失之惨.令许多养鳖场谈病色变.束手无策。近年来,我们在养殖实践中.逐步掌握了该病的发病及防治规律,认为只要对症防治,完全能有效地控制鳃腺炎的流行暴发。一、鳖红腺炎的病因分析鳖鳃腺炎是一种新的病害,现全国各地正在作深…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鳖鳃腺炎的一般临床症状、病原学和病理学研究现状以及实际生产中的防治办法。对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的研究进行了阐述,总结了目前生产中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提出对"鳃腺炎"病名的质疑,疾病模型的研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鳖鳃状组织坏死症俗称鳖鳃腺炎,由于鳖鳃状组织是鳖在特定环境中除肺之外的主要呼吸器官,所以一旦发病并流行就很难治疗,死亡率多在50%以上,严重的几乎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10.
鳖鳃腺炎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茂奎 《淡水渔业》1999,29(6):44-45
自鳖的集约化养殖以来,由于鳖病的研究滞后于生产,各种各样的疾病隐患就潜存着。其中最具危害性的,也是最难治疗的鳖鳃腺炎在这几年逐渐流行起来。笔者所在场每年因此病而造成的损失约占总损失的50%左右。这种病往复发生于亲鳖和成鳖,现在则已发展至整个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板兰根、大青叶治疗鳖鳃腺炎一例@张桂军¥山东省枣庄市淡水养殖试验场板兰根、大青叶治疗鳖鳃腺炎一例张桂军(山东省枣庄市淡水养殖试验场277103)大青叶为十字花科大青属植物菘蓝的干燥叶。板兰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大青叶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这些植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三高”农业不断发展,我国养鳖业发展迅猛,1995年广东省养鳖水面超过1万亩,东莞市投入2亿元资金,建立30多个养鳖场,养鳖水面3,000多亩。随着集约化、高密度养鳖水平的提高,鳖病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大障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鳖病诊治的实践,将危害较大的鳃腺炎病的疹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孟改青  马光 《河北渔业》2011,(12):49-49
<正>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大批稚幼鳖发病,比如白斑病和鳃腺炎等,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经过我们多次诊断治疗,效果明显,总结了一些治疗方法,供同行参考。白斑病别名毛霉病、白点病、豆渣病。白霉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病,严重危害稚幼鳖,传染快,  相似文献   

14.
吉安市甲鱼养殖起步较早,九十年代初已初具规模,但在其养殖发展过程中,曾发生了多起较为严重的流行病害,特别是1996年,亲鳖的死亡率有的达30%以上,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从1996年夏开始了甲鱼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并针对吉安市中华鳖几种主要病害进行了专项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A、鳖鳃腺炎的防治鳖鳃腺炎在人工集约化养鳖的病害中是目前危害最大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来势凶猛,传染蔓延快,而且一旦发病可造成几乎所有的鳖死亡。1996年我市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鳃腺炎…  相似文献   

15.
草鱼是整个养殖品种最易感染疾病的一种,特别是出血病,流行范围极广,死亡率高达80%以上,并能诱发烂鳃、赤皮、肠炎等病。其病症表现为①红肌肉型:病鱼体色呈暗黑而微红,将皮肤剔除后,肌肉呈点状或斑块状出血;病情严重的全身出血,呈鲜红色。②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口腔、下腭、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的基部出血,有的鳞片也出血,肌肉局部点状出血或全身出血。③“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出血都不甚明显,但肠道局部出血或全部出血呈鲜红色,肠系膜和周围脂肪有明显的出血点,  相似文献   

16.
中华鳖脾肾性水肿病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培培  林启存  潘连德 《水产学报》2015,39(7):1054-1061
为探究中华鳖水肿病发病机制和发病规律,确定该病临床诊断标准,实验从若干自然发病的疑似中华鳖脾肾性水肿病的病鳖中,选取7只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鳖,解剖并对内脏器官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结果表明:病鳖体表无病伤,不吃食,水肿症状表现不同,两只病鳖生殖器外露,全部病鳖口咽腔充血和炎症明显、黏液较少,时有口鼻出血,肝脏淤血,胃肠壁水肿和充血。病鳖脾组织髓质部红细胞数量大增和淋巴细胞聚集,并出现弥漫性坏死区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此作出脾性水肿的病理诊断。病鳖的肾组织间质和肾小球充血,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颗粒变性、空泡变性,肾小球坏死,近曲小管细胞坏死,以此作出肾性水肿的病理诊断。口咽腔绒毛黏膜血管扩张、充血,口腔黏膜上皮杯状细胞紧密分布,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增多,黏膜毛细血管破裂,有大量血细胞渗出,部分黏膜上皮脱落,绒毛间渗出大量坏死红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以诊断口咽腔组织病理变化与该病关系密切。其他组织病变不严重。研究结果还表明中华鳖没有类似高等动物的唾液腺和腮腺,对中华鳖肿脖子病、腮(鳃)腺炎的命名提出异议,应该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光 《河北渔业》2008,(7):44-44
稚幼鳖阶段易发生鳃腺炎疾病,使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笔者总结了一些治疗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鳖白斑病和白点病是稚鳖期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且常并发、多见背部白斑、腹部白点的病灶、导致大量死亡,最高死亡率达90%以上。1994年北京某鳖场因该病发生稚鳖死亡2/5.经济损失40万元;同年沙市一稚鳖温室养殖场.由于该病造成稚鳖死亡90%以上;1995年此病全国大流行,1996年流行鳃腺炎病,1997年流行白底板病。1998年白斑病和白点病又有抬头趋势。驯养开食后20~60天发病率最高,体长10cm以上的幼鳖较少因此病死亡。1白斑病1.1白斑病的病原与诊断病原为毛霉菌(Mucorsp.),属真菌…  相似文献   

19.
<正> 1 运动性气单胞菌病 迄今已明确的鳖的细菌性疾病大部分是这种病。1.1 症状 病鳖外观上的异常之处是腹甲部出现淤血及点状出血。解剖所见的主要症状是肠道与咽喉部的群毛状小突起(鳃状组织)出现炎症与融解等,有时还伴有口鼻出血。爬到饵台上不动的鳖和未冬眠而潜入砂场的个体大部分患有本病。  相似文献   

20.
二、治疗在池塘中发现病鱼或死鱼时,要仔细检查,正确诊断,及时对症施药治疗。现将主要鱼病的症状及其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一)出血病:病鱼口腔、鳃盖、体侧肌肉及鳍基部出血,患处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鲜红色;鳃部却因缺血而呈“白鳃”;肠道出血发红,但无腐烂状。常呈“红肌肉”、“红鳍红鳃盖”和“肠炎”型三种症状。病原是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当年草鱼,其次是一足龄草鱼和青鱼,流行适温为25—30℃。治疗主要是预防1.注射灭活疫苗(10~(-2)的浓度)0.1—0.2毫升(见人工免疫预防)。2.适当稀养、混养或养双季鱼种的办法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