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黄海绿潮浒苔的形态学观察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6月初,黄海中南部海域出现罕见的大面积的绿潮现象,经初步鉴定,认为造成本次绿潮的种类为浒苔属(Enteromorpha)藻类,但是其种一级分类地位的确定成为自绿潮爆发以来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在黄海海域采集的22个浒苔样品及青岛栈桥海域的漂浮浒苔样品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站位的浒苔样品均具有主枝,且高度分枝,但丝状体的长度及宽度有较大差异;藻体色泽也有较大差异,有深绿色、鲜绿色和黄绿色之分;藻体细胞大小差异较大;切片观察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浒苔典型的管状结构,且细胞位于单层藻体的中央;ITS及5.8S rDNA序列分析表明23个浒苔样品序列完全一致,由此确定这些浒苔样品均属于同一种浒苔属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原位状态下不同增殖方式得到的绿潮藻浒苔生物体的差异,通过原位围隔实验,分别获取漂浮浒苔释放的孢子萌发形成的藻体(ST)和浒苔自身营养增殖得到的藻体(VT),通过比较这两种浒苔的生长、光合作用和荧光参数的不同,来估测其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ST的生长速率比VT显著高出61.27%,并且ST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Pmax)、光合效率(α)和光合活性(P/R)比VT分别显著高出25.33%、14.93%和134.69%,而呼吸作用速率和光补偿点比VT显著低了45.7%和52.2%,这表明ST与VT相比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另外,VT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显著高于ST,在高光下尤为显著,并且VT在高光下具有更高的非光化学猝灭(NPQ)能力,这说明浒苔通过自身营养增殖产生的藻体对高光的适应能力比其由孢子萌发形成的藻体更强。  相似文献   

3.
<正>2007年以来,浒苔绿潮灾害一般在黄海海域暴发,给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生态损害和经济损失。苏北浅滩条斑紫菜养殖筏架在绿潮早期形成过程中为浒苔孢子提供了重要的附着基质,被认为是绿潮暴发的源头。2019年11月以来,国家自然资源部与江苏省政府每年在苏北辐射沙洲紫菜养殖区,共同组织开展浒苔绿潮灾害早期防控试验工作,通过清退非法养殖、及时回收紫菜养殖筏架、开展除藻作业和防藻新材料、新工艺试点试验等,从源头上控制入海浒苔绿藻初始生物量。根据浒苔绿潮防控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江苏滨海县海域漂浮浒苔(Ulva prolifera)的光合生理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性、光合速率)和组织含碳量,并分析了浒苔暴发海区水体溶解性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浓度及pH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浒苔漂到滨海海域时藻体状态良好,藻体Fv/Fm达到0.67,Yield为0.57,总光合速率为66.99μmol(C)·g-1(FW)·h-1,叶绿素a和b的含量分别为0.91 mg·g-1和0.65mg·g-1,Rubisco活性达到11.39μmol(CO2)·g-1(FW)·min-1;2)覆盖区域不同位点海水无机碳体系各参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从浒苔覆盖区边缘到中心,海水中DIC和HCO3-浓度逐步降低(P0.05),而海水pH值却逐渐升高(P0.05)。3)2008~2013连续6年暴发的绿潮藻生物量累计约达9 832.8×104t湿重,可固定CO2量达1 843.67×104t,说明浒苔对DIC的吸收能力较强,能促进海水无机碳体系循环,提高海水pH值,能一定程度上增加海洋碳汇强度。  相似文献   

5.
浒苔(Ulva prolifera)不仅是绿潮暴发的主要生物种类,也是海洋中重要的碳汇生物。浒苔生长速度快、繁殖方式多样、抗逆能力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生物量,本文在此基础上评述了中国近海浒苔生物在生长和漂移过程中的固碳特点:浒苔具有独特的高pH诱导HCO3–利用机制,可提高HCO3–的吸收效率,并促进漂浮浒苔对空气中CO2的吸收,同时,C4固碳途径增强了漂浮浒苔在高光辐射时的碳固定效率,这种多样化的碳吸收和碳固定模式,使漂浮浒苔光合固碳能力增强,漂浮状态下可以快速积累生物量。以上特点使得浒苔的固碳效率显著高于主要养殖藻类,如海带、裙带菜和紫菜等。2007年以来,黄海海域连续15年暴发世界上最大规模浒苔绿潮,最大分布面积年均在3万km2以上,最大覆盖面积年均超过500 km2,浒苔生物量年均在150万t以上,据此估算,2008―2020年净碳汇量为2.5~27.5万t,年均超过7.8万t,高于主要养殖藻类,如江蓠、紫菜和裙带菜的年均固碳量,仅次于海带的年均固碳量。浒苔巨大的生物量和强大的碳固定能力使其成为一个潜在的、不可忽视的海洋碳汇和碳储途径,建议浒苔绿潮暴发时,进一步加强浒苔打捞力度和资源化利用程度,实现碳利用和去富营养化的双赢,推动浒苔碳汇产业早日加入碳市场,使其成为一个新的低碳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正>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是一种大型绿藻,为绿藻门石莼目浒苔属的藻类植物,又称苔条、青海苔等。我国浒苔资源丰富,多为野生藻种,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海域均有分布,自然繁殖能力特别强,产量巨大。近4年来山东省近岸海域连续暴发浒苔绿潮,2008年青岛及邻近海域更呈现了罕见的大面积浒苔漂浮聚集态势,浒苔总生物量估计约百万吨,已经影响了海洋渔  相似文献   

7.
浒苔(Enteromorpha)属绿藻门、石莼目、石莼科,是形成绿潮的主要藻类之一。自2008年以来,青岛近海已不同程度暴发大量漂浮浒苔,浒苔暴发频率的增长及地理范围的扩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浒苔营养成分全而,将浒苔打捞上岸后简单掩埋或沤肥处理造成了很大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种海洋资源,变废为宝,挖掘其巨大的生物资源价值成为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8.
黄海绿潮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生活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室条件下对2008年6月黄海中南部海域暴发的绿潮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样品进行培养,观察记录绿潮浒苔生活史不同世代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显示,成熟藻体释放出的雌、雄配子结合后固着,随后发育形成新个体;刚释放出的孢子具有聚集生长的趋势,随后发育形成具有假根和叶状体分化的新个体;在生长衰败期,部分藻体体细胞发生明显变化,细胞膨胀后发生分裂,发育形成新个体并能在死去的藻体上附着生长;培养的叶状体片段两端迅速愈合,并显示生长极性,两端分别形成叶状体和假根.后两种单性生殖方式目前尚未见公开报道.  相似文献   

9.
绿潮中浒苔的抗逆能力和药物灭杀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年青岛海域规模较大的绿潮中的藻类--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进行了抗逆和药物灭杀实验.实验了盐度(分别为:0、10、20、30、40、50、60和70)、温度(15、20、25、30和40℃)、黑暗、酸度(pH1、pH2、pH3、pH4、pH6、pH9和pH10)4个理化环境因子对浒苔的影响;试验了生石灰(100、200、400、800、1600、3200和10000μmol/L)、硫酸铜(5、10、20、40、80、160、320和640μmol/L)、1种含氯消毒剂(15.63,31.25,62.50,125.00,250.00,500.00,1000.00和2000.00μl/L)以及7种除草剂对浒苔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浒苔在7d内能够忍受0~60盐度,只在盐度70条件下,出现约15%的藻体变色现象.15~25℃下7d,浒苔色泽没有明显变化,30℃对浒苔有抑制作用,3d部分藻体变软,外缘部分由绿变黄,10d后有少部分变黄的藻体因色素分解而变白死亡;在40℃下40h部分开始因藻体叶绿素分解而变黄,2d后部分变软,有腐烂的迹象,7d后少量变白死亡,大多数藻体仍然较正常,14d时30%死亡,约40%藻体正常,另30%藻体介于二者之间.完全黑暗中的浒苔48h部分开始变黄,72h加重,7d时几乎全部变黄抑制明显.pH6时浒苔较正常,其余各组均有抑制作用.生石灰10000μmol/L组的浒苔20h后50%因藻体叶绿素分解而变黄,48h后各组浒苔均不同程度地变黄变白.硫酸铜640μmol/L组的浒苔在24h后颜色变浅绿,而后一直到7d时未见进一步变化,该组的硫酸铜已处于过饱和状态.含氯消毒剂对浒苔的24h和48hLC50均为262.39μl/L,其95%置信区间均为216.21~312.06μl/L.浒苔是一种具有极强抗逆能力的海洋植物.  相似文献   

10.
对有分枝长石莼(缘管浒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报道了有分枝的和气囊状的长石莼。在山东、江苏和浙江等地分别采集到了有分枝的长石莼,对有分枝的长石莼进行研究表明,分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分枝,另一种是假分枝。同时研究了有分枝的长石莼的生活史,与无分枝长石莼的生活史相同,其生活史亦是单倍的配子体与二倍的孢子体相互交替的同形世代交替。在2008年度暴发的绿潮中采到了气囊状且具分枝的类似长石莼藻体,气囊状的结构可以使此类长石莼漂浮在海面生长。漂浮的绿潮藻成为生殖细胞的附着基质,大量的生殖细胞在囊状藻体上附着生长,可能成为黄海海域漂浮海藻泛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海洋双壳贝类滤水率测定方法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双壳贝类滤水率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对国内该方面的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工厂化养鱼供水量和供气量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工厂化养鱼池内进水、排水、供气、生物代谢、饵料投喂和有害物质降解的关系,利用的料平衡原理、微生物降解动力学原理、生物能量学原理和养鱼池的水力特性,建立供水量、供气量与产氮率、耗氧率、产BOD率的关系式,提出工厂化养鱼场供水量和供气量的计算方程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了不同曝气比率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过程影响,构建了曝气比率与ODmax、μmax、Cmax的适配曲线。实验设置0%、2%、10%、20%、30%、50%、70%共计7组曝气比率,在1 000 lx光强和20℃条件下,采用BG-11培养基培养小球藻至稳定生长。结果显示,适宜的曝气能促进小球藻生长,其最适曝气比率为20%,过量曝气会抑制小球藻生长;曝气比率(x)与ODmax、Cmax、μmax拟合方程分别为:Omax=170.63x3-231.83x2+84.341x+1.8439(0x50%;R2=0.9850)、Cmax=15.844x3-19.803x2+6.8594x+0.0521(0x50%;R2=0.9285)、μmax=8.1202x3-11.428x2+4.4963x+0.1173(20%x30%;R2=0.8581);50%x70%的关系式有待进一步验证。探究不同曝气比率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可为其优化培养与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3种滤食性贝类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3年 4月在实验室内采用静水法 ,研究了长牡蛎、紫贻贝、栉孔扇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清滤率 (CR)和摄食率 (IR) ,实验时间持续 3d ,水温 17℃。实验中每 1种贝都分别投喂 :(1)叉鞭金藻 (对照藻 ) ,(2 )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去藻过滤液 1.5L ,(3)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结果表明 ,塔玛亚历山大藻过滤液 ,对 3种贝的清滤率的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3种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叉鞭金藻混合液的清滤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1) ;而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率和保留率 3d间无显著变化 ;实验期间 ,随时间的变化 ,牡蛎对混合液的清滤率变化最大 ,贻贝次之 ,扇贝则无明显著变化 (P >0 .0 5 ) ;如果以摄食率作为指标 ,贻贝在控制赤潮方面的潜力较大 ,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26.4±0.79)℃、盐度11、14.5、18、21.5、25和28.5下,将壳长27~28mm泥蚶饲养在流水系统中24h,每一盐度梯度设置3个平行和3个空白对照,以研究盐度对泥蚶摄食、代谢、碳收支及能量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升高,泥蚶的滤水率、摄食率、吸收率和O∶N均先升后降,而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降后升,在盐度18~21.5时显著达到极值(P0.05),但盐度对泥蚶的耗氧率、排氨率和O∶N影响不显著(P0.05)。泥蚶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盐度18~21.5为泥蚶的适宜盐度范围,此时的能量代谢方程分别为:100C=26.12F+30.75R+5.78U+37.35P;100C=25.06F+32.03R+5.15U+37.76P。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良后的黑白瓶法测定了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在低温下的光合放氧和呼吸耗氧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仍具有一定的光合放氧能力。在光照度为2100lx,温度为-1℃时,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叶绿素a光合放氧速率分别为(30.78±2.18)μmol/(mg·h)和(11.92±0.97)μmol/(mg·h);呼吸耗氧速率分别为(2.30±1.49)μmol/(mg·h)和(2.34±0.85)μmol/(mg·h)。在-1~4℃,2种单胞藻的净光合放氧速率和呼吸耗氧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基本相似,均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增长,但其增长幅度随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低温对栉孔扇贝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低温下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摄食、呼吸代谢、排泄及能量分配情况 ,为栉孔扇贝的反季节养殖提供生物学依据。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 ,测定 3、5和 8℃时栉孔扇贝的能量收支。结果显示 ,在 3~ 8℃时 ,栉孔扇贝的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及生长率 (净生长率、毛生长率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时 ,栉孔扇贝虽然能摄食 ,但是生长率却很低 ;温度对能量分配影响较大 ,生长、排泄分配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呼吸、排粪的分配率与温度呈负相关。在能量收支方程中 ,生长能所占比例变化较大 ,为 17.61%~ 5 3 .2 7% ,代谢能为 2 1.4 8%~3 5 .91% ,排粪能为 2 2 .5 2 %~ 4 5 .99% ,排泄能所占的比例最小 ,低于 3 %。  相似文献   

18.
以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了温度和营养盐协迫对其生长及氨氮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环境因子对龙须菜生长和吸收氨氮速率均有显著影响.龙须菜在20℃条件下生长较其在10℃和30℃条件下生长快速(P<0.01);营养盐含量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龙须菜的生长;营养盐水平越高,龙须菜吸收氨氮的速率越高(P<0.05),但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则呈现出氨氮吸收速率减小的趋势.鉴于龙须菜对氨氮的高吸收能力,可考虑将其作为富营养化海域的生物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盐度对山西盐池卤虫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贾沁贤 《水产学报》1995,19(2):172-176
盐度对山西盐池卤虫群体的影响贾沁贤,王贻义,卢敬让,周望舒,杨孟科(青岛海洋大学,266003)(山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06)关键词盐度,卤虫,孵化率,存活率EFFECTSOFSALINITYONARTEMIASINICAPOPULATI...  相似文献   

20.
对海星棘皮作为仿刺参饲料添加成分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研究。将海星棘皮干粉按0%、10%、20%、30%、40%的替代比例添加于以鱼粉、马尾藻(Sargassum muticum)、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为原料的基础饲料中,投喂体质量为3.4~4.0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幼参60 d,结果表明,各组仿刺参生长良好,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60 d时,20%、30%和40%饲料组的仿刺参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0%和10%饲料组(P0.05);20%饲料组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最高,与30%和40%饲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从饲料系数和摄食率看,0%和10%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摄食率最高,显著高于20%、30%、40%饲料组(P0.05),20%和30%海星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摄食率最低,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与40%饲料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添加20%~30%海星棘皮干粉饲料可促进仿刺参的生长和提高饲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