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2006年6月到9月,广西横县西津水库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暴发了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发病一周左右时间内就造成了大批斑点叉尾死亡,病害波及4000多口网箱,造成经济损失上百万元。2007年6月5日,广西横县西津水库某养殖户300箱斑点叉尾中10箱出现死亡,3天后波及到80个网箱,死亡率高达90%,至12日死亡达10吨以上。与此同时,同一水域其他养殖户的斑点叉尾也相继发病,巨大的经济损失给当地斑点叉尾养殖业蒙上了阴影。本研究中心对该地区网箱养殖发病的斑点叉尾进行了现场调查采样,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海豚链球菌感染,本文就此病诊疗情况介绍如下,以期对今后斑点叉尾链球菌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2006—2007连续两年广西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暴发一种流行性传染病,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30%~100%。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浮头、转圈、狂游及发病后期单边眼睛浑浊、突出及伴有全身大面积弥漫性出血。作者先后从症状较为典型发病班点叉尾鮰分离到CMS003~CMS005、CMS009~CMS012共7株代表性菌株,经人工感染实验表明分离菌株对健康斑点叉尾鮰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出现症状与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鮰症状相同。通过常规形态、生理生化及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特异性PCR诊断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进化分析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7株细菌均为海豚链球菌。研究结果表明,海豚链球菌已成为广西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的高致病性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2008年3~4月,四川简阳三岔湖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鮰暴发了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在发病10天左右时间就造成了大批斑点又尾鮰死亡,死亡率高达85%,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中心对该地区网箱养殖发病的斑点叉尾鮰进行了现场调查采样,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鲁氏耶尔森氏菌感染,本文就此病诊疗情况介绍如下,以期对今后斑点叉尾鮰鲁氏耶尔森氏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广根 《内陆水产》2005,30(5):28-28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河鲶、美国鮰鱼。隶属鲶形目、鲶科。原产于美国,是一种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斑点叉尾鮰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体表无鳞,无肌间刺,加工、食用方便,在国际或国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鮰在我县水库小体积网箱养殖的可行性.我站于2004年5月16日至2004年10月20日进行了水库小体积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水产品养殖结构和丰富斑点叉尾鮰养殖模式,2007年5月3日至2007年11月15日,作者在幸福水库进行了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鮰亦称沟鲶,属鮰科,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产量占美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60%以上,且该品种亦适合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近年来,山东省博兴县沿黄平原水库库区开展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水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技术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一、网箱设置区域的自然条件水库库区水面3000多亩,平均水深4m左右,水源是黄河水,水质清新,水体透明度0.5m~1.0m。年平均气温12.5℃,≥12℃的日期在4月26日至10月28日,共计172天;≥22℃的时间在6月28日至8月24日,共计58天。年降水量528.8mm,年平均日照时数2595小时。水库…  相似文献   

7.
涪陵区龙桥镇金锅一社一养殖户承包的一口0.72hm^2池塘,2004年3月份投放叉尾鮰730kg,平均规格50g/尾。7月14日出现叉尾鮰死亡,第一天死4尾(平均规格350个/尾),第二天8尾,第三天40多尾,最多一天死亡110尾,连续几天死亡叉尾鲴284尾,99.4kg。经诊断系纤毛虫病引起死亡。同年8月6日-10日,涪陵区卫东水库网箱养殖的叉尾鮰鱼种(10—12cm)因患车轮虫病,第一天死亡10几尾,第二天死亡20多尾,第三天死亡400多尾,最多一天死亡600多尾,  相似文献   

8.
夏开来 《水产养殖》2006,27(6):16-16
滁州市水库众多,其中大中型水库达48座,占安徽省的50%,并且水质清新无污染,适宜开展大规模水库网箱斑点叉尾鮰养殖,滁州市渔业主管部门2004年首次引进斑点叉尾鮰进行养殖。为解决斑点叉尾鮰苗种本地化的问题,我站进行了斑点叉尾鮰池塘苗种培育示范养殖试验。1养殖方法1.1池塘条  相似文献   

9.
甘露寡糖对斑点叉尾鮰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辨非  徐海 《渔业现代化》2010,37(3):34-36,47
在水库中选用8个网箱进行斑点叉尾鮰的养殖试验,网箱分为试验箱和对照箱2个组,每组设4个平行.在试验组的斑点叉尾鮰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进行投喂,甘露寡糖添加量为鱼体重的0.15‰,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时间60 d.结果表明,试验组斑点叉尾鮰成活率为94.51%,对照组为87.01%,高出7.5个百分点.随着投喂时间的延长,试验组斑点叉尾鮰的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至试验结束时的第55~60天,死亡率比对照组的同一时间段下降了10倍;试验组斑点叉尾鮰体重的增加比对照组快16.5%,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吴海贵 《海洋与渔业》2009,(8):36-37,35
聚缩虫病是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中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鱼种养殖阶段。网箱空间不大,鱼群间接触机会多,感染率高。聚缩虫病一旦发生,在鱼体之间的感染速度快,造成斑点叉尾鮰鱼种大批死亡,死亡率常常超过80%,个别网箱鱼种甚至会全部死光,给养殖户造成极大损失。下面将我多年在斑点叉尾鮰养殖中总结出的聚缩虫病防治技术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流行,造成鱼苗100%死亡;咸鱼的损失也高达30%~80%不等。为了确定该病病原,本试验对患病斑点叉尾鮰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结果从南宁和合浦两地分离到NN和HP两株G短杆菌,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腹腔注射感染可引起健康斑点叉尾鮰100%死亡,浸泡感染可引起30%-55%死亡,并且感染发病的斑点叉尾鮰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两株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均与国外报道的鮰爱德华氏菌参考菌株(JCM1680)相同;两株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JCM1680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均为99.3%。以上研究证实,NN和HP两株细菌为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其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为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本研究首次对国内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证实了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的流行及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国内该病的控制及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斑点叉尾鮰(Ictalunes punctaus)亦称河鲶、沟鲶、美洲鲶,在分类学上属鲶形目,鮰科。原产于美洲,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东南亚及西欧部分国家和地区。斑点叉尾鮰是美国的主要淡水养殖鱼类,近几年主要通过加工成鱼片进入市场,现已成为全美第四大水产消费品。我国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该鱼具有生长快,食性广,易繁殖,适应能力强,肉质上乘等优点;但斑点叉尾鮰的疾病较多,从病毒感染到寄生虫的侵袭均可造成大批量死亡。因此,其病害防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现将笔者在安化、沅陵等地水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疾病的调查情况总结如下,供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河道网箱无公害饲养斑点叉尾鮰高产技术,2003年以来,我站开展建设标准化示范网箱,积极开展研究探索。结合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开展,建成了经农业部认定的广西梧州市西江船形网箱健康养殖示范区,主要产品斑点叉尾鮰、草鱼获得了无公害产品认证,现正着力打造斑点叉尾鮰出口基地。目前,健康示范区养殖斑点叉尾鮰单产达到了203 kg/m~2,个别高产网箱单产达400多kg/m~2。现将主要养殖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斑点叉尾聚缩虫病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本情况斑点叉尾是广西城镇居民的副食品之一,也是鱼片加工出口的主要原料鱼。自治区、南宁市将斑点叉尾列为产业化开发对象。利用西津库区等大水面建设网箱养殖出口示范基地,两例斑点叉尾感染聚缩虫病例均发生于西津库区的养殖网箱,网箱规格为为4米×5米×2.5米,分别于20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池塘和水库网箱两种养殖模式下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利用生化分析、物性分析方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别对斑点叉尾鮰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系水力、质构特性及肌肉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池塘和水库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鮰含肉率都在65%以上;池塘组的贮存损失和失水率显著低于水库网箱养殖组,而冷冻渗出率显著高于水库网箱养殖组;水库网箱养殖组的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两组中矿物元素含量都比较丰富,水库网箱养殖组肌肉中钾、磷、钙、镁、锌、铁六种元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池塘组肌肉的凝聚性和回复性显著高于水库网箱养殖组,而肌肉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低于水库网箱养殖组。研究表明,池塘养殖的斑点叉尾鮰肌肉具有较好的系水力,而水库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鮰肌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矿物元素更丰富、肉质硬度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斑点叉尾鮰(Ictalunes punctaus)亦称河鲶、沟鲶、美洲鲶,在分类学上属鲶形目,鮰科。原产于美洲.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东南亚及西欧部分国家和地区。斑点叉尾鮰是美国的主要淡水养殖鱼类.近几年主要通过加工成鱼片进入市场,现已成为全美第四大水产消费品。我国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该鱼具有生长快,食性广,易繁殖,适应能力强.肉质上乘等优点:但斑点叉尾绷的疾病较多,从病毒感染到寄生虫的侵袭均可造成大批量死亡。因此.其病害防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现将笔者在安化、沅陵等地水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角回疾病的调查情况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斑点叉尾鮰急性暴发性细菌性传染病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2004年4月底至6月期问.先后在四川省的鲁班湖、三岔湖和龙泉湖等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区发生一种暴发性传染病,具有发病突然、死亡率高、传染快等特点,与目前报道的斑点叉尾鮰疾病在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都不完全一致,给当地的斑点叉尾鮰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其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左右。本文就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症状与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等作一初报。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大规模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成鱼所需的大规格鱼种,提高放养鱼种的成活率。笔者于2007年6月至8月在水库进行网箱高密度培育斑点又尾鮰大规格鱼种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4~6cm的夏花鱼种,经过55d培育,规格达到了88尾/kg,平均成活率87.9%,饲料系数1.30。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斑点又尾鮰养殖产业化,我们自2007年始在湖北省长阳清江水库进行了网箱斑点叉尾鮰生态养殖试验研究和技术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一种斑点叉尾鮰的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危害很大,已经连续几年造成了大批的斑点叉尾鮰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初步认为该病是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引起的斑点叉尾鮰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批的斑点叉尾鮰死亡,我们称此病为“斑点又尾鮰传染性套肠症(Infectious intussusception of channel catfish IICC)”。由于该病具发病突然,来势凶猛,传染快,呈流行性,死亡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等特点,故初期又称其为“斑点叉尾鮰急性流行性传染病”。该病的致病病原和病理变化特征都是在水生动物疾病中罕见的,在此之前,国内外都还未见该菌感染斑点叉尾鮰致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