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北斗卫星数据的拖网渔船状态与网次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拖网网次是捕捞努力量计算的重要参数,拖网渔船捕捞在放网、拖网、起网过程中速度变化非常明显,北斗船位数按3 min间隔记录渔船的经纬度位置、航速、航向、时间等信息,通过航速可以判断渔船状态。本文对浙嵊渔10201、浙嵊渔10243双拖网调查船的航速进行统计,划分拖网捕捞状态的航速阈值为0.8~1.6m/s,借助北斗船用终端记录的航速,判断渔船状态,提取出全部处于拖网作业的网次,并与现场记录的起放网时间和位置进行了比较验证,放网时人工记录与北斗记录时间差平均为4.3 min,起网时人工记录与北斗记录时间差平均为7.2 min,放网的GPS位置与北斗位置距离差值平均为0.35 nmi,起网的GPS位置与北斗位置距离差值平均为0.24 nmi。  相似文献   

2.
北斗船位数据提取拖网捕捞努力量算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张胜茂  杨胜龙  戴阳  樊伟  黄华文 《水产学报》2014,38(8):1190-1199
传统的捕捞努力量统计耗时费力,并且存在延时,不能及时了解宏观的捕捞强度,本研究以象山港拖网渔船为研究对象,选择安装北斗终端的1 508艘渔船,对北斗卫星船位监控系统所获取的渔船船位、航向、航速等信息进行分析挖掘,获得捕捞强度。根据航速统计获得每艘渔船处于捕捞状态的航速阈值,如拖网船300791捕捞状态船位点阈值的航向差最小和最大分别是-50和52°,航速最小和最大分别是0.9和2.0 m/s,两者结合判断捕捞状态点,再采用过滤窗修正,在各渔区格网计算一段时间内渔船捕捞状态点的累计捕捞时间,其值与渔船功率的乘积获得捕捞努力量,物理单位为kW·h,并制作累计捕捞kW·h的格点图和插值图。该方法具有实时、大范围、快速、分辨率高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渔业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3.
基于北斗船位数据的拖网捕捞追溯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产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北斗船位数据辅助拖网捕捞追溯,将为水产安全管理增添新的手段。根据航速与航向差的阈值确定拖网渔船捕捞状态,计算累计捕捞时间,作为某区域一段时间的捕捞强度。通过船位追溯渔船、渔场、渔港,掌握水产品的来源与累计捕捞时间,再结合渔场、渔区等信息,实现水产品的追溯。文章研究了作业渔场位置、累计捕捞时间、捕捞努力量等信息的提取方法,实现了渔港的渔船追溯并获得渔港水产品的来源地,可准确到单个捕捞渔场。  相似文献   

4.
耙刺类渔具对海底破坏力较强,对其捕捞特征研究有助于完善渔法规范。耙刺是耙掘浅海底栖贝类的主动性渔具,作业过程可以分为慢速、拖曳耙刺、航行三种状态,各状态航速差别明显,能通过航速大小进行区分。北斗船位数据记录了一系列船位点的时间、航速、经纬度等信息,根据航速频率变化率可以确定阈值,由阈值区分出拖曳耙刺状态和非拖曳耙刺状态,从而计算获得拖曳耙刺状态的累计时间和拖曳里程。利用样点验证显示状态判断正确率在98%以上,可以很好的为渔业分析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帆张网捕捞强度分布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凯洋  张胜茂  樊伟  侯娟  汤先峰  朱文斌 《水产学报》2020,44(11):1913-1925
捕捞强度是渔业资源管理和评估领域的重要参数之一。传统的计算方法无法满足实时、大范围、快速统计时空分布的需要。本文提出根据VMS数据对渔船生产活动划分作业阶段;结合帆张网渔船的作业特点,采用阈值划分和密度聚类算法提取网位,计算各航次的捕捞时长;划分地理格网并累加其范围内的捕捞时长,以各格网平均每平方公里累计捕捞时长(h/km2)作为帆张网捕捞强度的量化依据,并可视化捕捞强度空间分布。本研究以2017年浙江省所属帆张网渔船的北斗VMS船位数据为研究对象,共提取有效作业航次733个,网位6021个,累计捕捞时长736 761.78h。在121.6E~126.5E,27.6N~33.9N范围内划分0.1°×0.1°地理格网,2017年上半年帆张网捕捞相对分散,各格网平均捕捞强度11.26 h/km2;下半年相对集中,平均捕捞强度12.83 h/km2;全年平均14.76 h/km2。其中,在125.4E~126.1E,31.2N~32.1N范围内捕捞强度最大,平均28.51 h/km2。本文设计的网位提取、捕捞时长、捕捞强度空间分布,为分析帆张网渔船作业状态和捕捞强度量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深度学习的刺网与拖网作业类型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渔船作业类型可分为多种,作为典型近海捕捞作业方式的刺网和拖网捕捞渔船可占总船数的72.6%,准确的渔船作业类型识别可辅助渔船管理。利用北斗渔船监控系统(vessel monitoring system,VMS)数据提出一种对刺网和拖网作业分类识别的方法,因拖网和刺网渔船作业轨迹存在一定的差别,研究先提取出每艘船的航次信息,然后根据航次信息将原始刺网和拖网每条船的VMS划分为多个航次数据,根据航次数据中的经纬度数据批量画出每个航次的航迹图,再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航迹图进行训练学习,进而实现刺网和拖网作业类型分类识别。通过使用自定义的10层CNN模型及使用迁移学习和模型微调方法调整后的VGG-16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自定义的CNN模型最终精度为94.3%,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模型可用于辅助刺网、拖网作业类型判断。  相似文献   

7.
船位监控系统数据挖掘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船位监控系统(vessel monitoring system,VMS)作为一种渔船监控手段,同时也为渔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来源。VMS数据记录了渔船实时的船位、航速、航向等动态信息,已被广泛应用于海洋渔业的诸多领域。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VMS数据分析挖掘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采用VMS数据进行捕捞努力量估算、渔民行为特点和渔场分析、捕捞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VMS数据在海洋渔业上的应用前景及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我国采用VMS数据进行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北斗船位数据的海南省渔船航次动态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海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渔船监控系统(vessel monitoring system,VMS),在渔船管理和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北斗船位数据还包含位置、时间、航速、航行等信息,可进一步用于渔船航次信息挖掘与分析。文章首先把海陆边界划分成多个0.1°×0.1°的港口格网,然后根据格网与渔船轨迹相交关系,提取海南省2016年的全部航次。海南省渔船以小型为主,航次时间1~5 d占全部航次数的71.8%,各作业类型航次时间平均都在5 d左右;受休渔期、节假日、台风等天气影响,航次频数各月变化有3个峰值和3个谷值;儋州、三亚、文昌3个海南省返回港的航次占航次总数的62.9%,海南省出港非海南省返港的航次主要集中在北海市、阳江市、惠州市等港口。文章基于北斗船位数据的航次提取方法具有普适性,可以直接应用到安装有北斗终端的近海其他省市的渔船。  相似文献   

9.
科技撷零     
《渔业现代化》2006,(2):54-55
台湾奖励渔船安装船位回报器船位回报器(Vessel Monitoring System;VMS)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先确定海上作业渔船的船位后,再利用相关通讯设备将该船位的经纬度资料自动送回岸上接收中心,以掌握渔船的即时动态;该系统通过特制键盘及软件也可输入渔获量资料,并与船位讯息同时传送至岸上接收中心,以落实海洋资源的管理,大幅提升渔业管理效能。船位回报器的功能主要有(1)落实渔业资源管理:作为渔业管理工具,将渔船在特定海域捕获特定鱼种的数量管理控制在配额范围内,以维护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2)提高海…  相似文献   

10.
广西灯光罩网渔船是开发南海外海的主要力量之一。文章采用广西渔船船位监控系统记录的2013年2月~5月广西灯光罩网渔船在南海外海的生产数据,计算各渔区捕捞努力量占同期外海总捕捞努力量的比例作为渔区生产集中程度的指标,据此将渔区按渔船生产集中程度归类为作业高密集区、密集区、低密集区和生产外围区等4类。结果表明,高密集区和密集区的捕捞努力量占总量的2/3以上,构成渔船在南海外海的主要渔场。主要渔场范围包括27个渔区,多分布于南沙海区北部海域,太平岛周围海域是生产集中程度最高的区域。同时分析了灯光罩网主要渔场分布变动情况,讨论当前南海外海渔业开发的态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南海外海渔业生产管理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环境缺氧(Hypoxia)及其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缺氧不仅会引起鱼类形态结构的改变还使其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对鱼类的各种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环境缺氧的因素、适应的类型及其对鱼类呼吸、摄食、生长和游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鱼类生理生态相关研究、渔业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氰戊菊酯对鲤科鱼类致突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统计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胚胎致畸率,研究了氰戊菊酯对鱼类的致突变效应。结果显示:氰戊菊酯对1龄草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60.62μg/L;1.2μg/L以上的氰戊菊酯能显著提高草鱼的微核率、核异常率以及总核异常率,三者的变化趋势均是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先升高,达到峰值后再缓慢下降;微核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表明氰戊菊酯对草鱼染色体畸变有明显影响。在2~32μg/L的氰戊菊酯中,随着浓度的升高,斑马鱼的胚胎死亡率升高、出膜率降低、80%胚胎出膜时间延长,仔鱼畸形率升高,说明氰戊菊酯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有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日常现实生活的实体场景迅速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处理的数据早已实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三维激光扫描工作原理主要是采用非接触式高速激光测量技术和方法,利用激光测距的原理将被测物体的三维坐标、反射率和纹理等信息进行全面的测量,由此快速复测被测物体的三维模型及点、线、面、体等各种数据,且能将被测物体的三维坐标进行计算的一种科学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14.
Methyltestosterone-treated feed was fed at four different feeding frequencies to Oreochromis niloticus fry held in hapa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n sex reversal and on growth. Sex reversal rates greater than 97% were obtained for feeding rates ranging from 2 times/day, 5 days/week, to 4 times/day, 7 days/week. Greatest growth and lowest feed conversion occured when the fry were fed 4 times/day vs. 2 times/day. Fish were graded to sizes &#le; 15 mm and > 15 mm at the end of the 30-day treatment period and later sexe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percent males between small or large fish.  相似文献   

15.
低温对罗非鱼类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非鱼类作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耐受低温能力差成为限制其产量的重要原因。因此,很多学者对低温伤害罗非鱼的机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以期针对性地解决罗非鱼不耐寒的问题。文章综述了饵料、环境和鱼体自身等影响罗非鱼耐寒的因素,以及低温对鱼体的伤害范围,包括宏观的生理变化和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的改变,介绍了低温对罗非鱼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研究,重点讨论了这些研究成果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9年4月在河南省洛阳市洛河中随机采取垂钓渔获物样本288尾,进行体长、年龄测定和种类鉴定。结果为:渔获物样本共有7种鱼,其中主要是鲦和鲫鱼;渔获物样本体长6.1~24.2 cm,平均值为9.4cm。渔获物样本有0+龄、1+龄、2+龄共3个年龄组,其中0+龄居多。  相似文献   

17.
海藻糖抗冻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冻藏条件下,海藻糖对白鲢鱼肉冷冻变性的作用。结果表明,在-20℃冻藏30天后,加入海藻糖后白鲢鱼肉的Ca^2+-ATPase活性保持在70%左右水平,其肌原纤维能够维持很高的稳定性;对比蔗糖、多聚磷酸盐等传统抗冻剂,海藻糖较大程度地维持了鱼肉原有的颜色和风味,保证鱼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对含有元素磷的水体中鱼类的血清胆碱酯酶和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的测定,发现元素磷对上述两类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抑制率为40%~70%时,即可导致鱼类亚急性中毒死亡。结果表明:元素磷不但是一种剧毒物质,能引起鱼类的急性中毒,而且是一种稳定的可积累的毒物,它能破坏鱼类的肝细胞,抑制正常代谢,造成神经毒性,以致引起鱼类的亚急性和慢性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20.
研究副溶血弧菌对斑马鱼的感染模式。试验以注射、创伤、浸泡等3种不同的感染方式分2次进行,每组10尾斑马鱼,结果显示注射感染只在高浓度菌液时有死亡,48h的LC50是5.63×107CFU·mL-1,而创伤感染偶有死亡,浸泡感染则未见死亡,表明注射感染是斑马鱼副溶血弧菌的重要感染模式。同时注射感染结果也显示低水温的死亡率远远低于高水温的死亡率,表明适宜的温度和弧菌的浓度是其致病的关键。并初步探讨了大豆异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免疫增强作用,各组试验鱼分别投喂黄酮含量为0.5%、1%、2%的饲料,喂养两周后开始注射3.6×109CFU·mL-1的副溶血弧菌悬液,以投喂1%的试验组的抗感染效果较好,表明其对减少养殖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好处,为养殖生产提供一种新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